1. 有一个很个人的想法:其实这部影片,和《教父》一样,应该同归类为“成长片”。与《教父》中的第二任教父麦克一样,本片中的主角艾德在影片开头也是以青涩不谙世事,理想主义的“后生仔”形象示人,两人都同为身边的油腻的中年人所讥笑,甚至连“college boy”这一称呼也如出一辙。但随着影片的发展,主角在腥风血雨的历练中,完成了“成长”的过程,最终向人们证明,最初那个青涩的,理想主义的“college boy”,甚至可以比所有人都要更加老练,狡猾,不择手段。 2. 如果说到了最后那个理想主义青年艾德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可以说这部带有黑色色彩的“成长片”,讲述的是理想主义的覆灭与完败吗?可以,也不可以。无论是艾德还是《教父》中的麦克,他们最初的理想主义中那种“不嗜杀”,那种“全有或全无”般对绝对正义的追求是覆灭了,但理想主义中的其他一些部分,如艾德的嫉恶如仇,正义感,或者麦克对家庭的爱与保护,则得到了保存。可以说,主人公通过对理想主义一些部分进行有选择的舍弃与保存,完成了理想主义的“现实性改造”,这就是许多“为人师者”口中的“成熟”。若不如此,理想主义将在真实世界的腥风血雨中彻底覆灭。 3. 如果《洛城机密》仅仅是关乎“成熟”,还不足令我如此喜爱。艾德的“成熟”,不是油腻的,正邪边界模糊的暧昧。即便到了最后,艾德灵魂的内核仍然是正义的。简而言之,从程序正义退其次而求结果正义,从绝对正义妥协成为相对正义。 4. 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绝对正义与相对正义是正义的两个维度。本片中展现出来正义的第三个纬度是隐秘正义与外显正义。隐秘正义只注重正义得到伸张这一事实对于个人的意义,而不在意这个事实是否为社会公众所知。外显正义则认为伸张正义必须为大众所知,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伸张正义的最终目的:教育大众与强化社会规范,使得正义的理念更为深入人心。显然,一开始,艾德是外显正义的信奉者,而到了最后,他开始转而追求隐秘正义。我们不妨问问自己问自己,如果现在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到最终不会为任何人所知晓,我们还会坚持下去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我们热爱的,可能仅仅是这件事所附加的意义,而不是其本身对于我们个人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不纯粹”。艾德则是一个“纯粹”的人。到了最后,他没有花费什么努力去劝说他人相信自己伸张正义的故事,甚至顺从地参与构筑史密斯“英雄模范”的虚伪人设。对于艾德来说,史密斯是否被公众认定为罪犯已经不重要,只要正义的事实能够实现,并为“自我”所铭记,就已经足够。影片末尾展现出来的,正是这种独自一人承担“隐秘的真相”的迷人张力。这种张力,令人联想到《黑暗骑士》中心甘情愿为全世界所误解的蝙蝠侠布鲁斯韦恩。 一个人独自承担“隐秘的真相”的艾德,是否同时享受着那种“隐秘的狂喜”? 5. 我们很难说艾德的改变是进步还是退步,但不可否认,成熟的艾德更加迷人。“一切单纯的,都令人乏味,而只有混沌与复杂,才是美妙的无穷源泉”。我喜欢《洛城机密》,很大部分原因,正是因为主人公到最后所展现出来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展现于外在与内里,正义与邪恶,真相与谎言多个层面的共存与重叠。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最后的艾德2.0版本,已经成为了影片开头的艾德,杰克与巴德三人的综合体:有正义感,谙熟人情世故,同时又能够不择手段。理想主义青年天真单纯而叫人反感,圆滑世故的“社会人”油腻而引人生厌,唯有老练娴熟而又仍旧纯粹,能打破规则却又坚守底线的人,才是真正的“老炮儿”,值得被细细玩味。 白开水单调乏味,放坏了的劣酒又酸腐难饮,唯有美酒才能愈陈旧愈香醇。
旧影回眸,发现这片在讲“不要低估”。警界同事低估了眼镜新人艾德的勇气和暴力;艾德低估了蛮牛巴德的智商和魅力;杰克低估了高佬队长的心狠手辣;队长也低估了巴德在暴怒后的理智自控……但个人最喜欢的是,精明的艾德严重低估了被绑架墨西哥女孩的复仇之心以及对于警方办案只为替罪羊的洞悉和巧用,“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离开,我只想让他们死!如果不是夜枭酒吧有白人被打死,谁会在乎一个被绑架蹂躏的墨西哥女孩?我所作的(伪证)只为正义!”
精彩之至。让人记住太多的面孔。
经典的老派罪案片,能让人联想到好莱坞的黄金时代。节奏非常之快,线索却清清楚楚;就像唱曲名家,一板一眼干净利落,毫无半点拖泥带水。当年输给泰坦尼克号真心冤了...
片子虽然有点老,但是还挺好看的。算是经典吧
故事整体拼凑起来相对完整,主题也表现很精准。
最后一部分就像在看两个相爱相杀的男主角做爱做了30分钟还持续高潮。克劳叔简直帅CRY!
三个男人,三种性格。史派西是脸面(人脉)、罗素是拳头(武力)、皮尔斯是头脑(智慧)。头脑说出了信仰,先找到了脸面,脸面死后头脑和拳头结合,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摧毁黑暗。类型片的经典。
真是好看死了,三个我大爱的爷们彪戏,没有比这更爽的了,华丽时代背景+完美叙事剪辑,从情节到细节,从演技到设计,无可挑剔。
艾德•艾斯利清楚自己的目标,对支持这一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最难得的是他仍有底线。
老套无悬念,还行
bud太牛逼了!真是条汉子!
spacey的那个角色真出彩。
Some men get the world. Others get ex-hookers and a trip to Arizona.
就爱那个年代的美国
可以说是冷硬推理改编电影的极致 唯显不足乃是某罗中三枪结尾居然还活着(虽然说得出那句很著名的话语了):母亲死三天被发现的桥段原来早有人用过。凯文的聪明角色能够赢整个战争,探长终究还是大意了呢,从一开始的智斗处于下风就注定了他的败局。但注意最后凯文是伸张了罗素的“正义”,结局向上。
世界永远都有处于灰色的地带,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有绝对的黑暗
剧情错综复杂,表演精彩到位,三个主角个性鲜明,好莱坞警匪片中的经典,当年奥斯卡惜败于《泰坦尼克号》。极其喜欢Kevin Spacey亦正亦邪的表演,就是挂得太早了~~
在那些电影里戏份最少,演的最好的家伙,为什么总是叫凯文·史派西?
有人赢得全世界,有人赢得从良的妓女。而正义,哪儿都没有。
一部精彩华丽、从情节到细节都无可挑剔的经典警匪片。被扭曲的正义和拳头,罗罗托马西和永恒的微笑,有人赢得了世界,有人赢得了从良妓女以及亚利桑纳之旅。当年比泰坦尼克更应该拿奖的片子有一堆,这个是最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