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妓女比莉拒绝的拉珠求婚那段,想起了《茶花女》的玛格丽特,但比莉又是那样的要强,刚开始只是比莉的老板说她妓女就是妓女,可拉珠却以对妓女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女王”的一片倾心,拉珠说最后笑着说:“老板是对的,我忘了,我是个妓女,我永远都会是个妓女,我只是这个社会上的人渣”,这句话深戳我心,拉妮的丈夫和儿子都花钱去寻妓女比莉,舞台上的比莉让男人为之倾倒,拉荞想要孩子希望博得丈夫欢心,不料换的是一声声你就是个妓女,女性在这个男权主义的农村是多么讽刺,她们被人买卖,还要委曲求全,最后把自己的思想也禁锢于“读书的女孩当不了好老婆”,基山夫妇在该片起了点睛之笔,他们的出现最终也没能改变这个村里女性的地位,被禁锢的思想让这些女性变得愚昧,但又好在这个以宗教信仰之名的国度,让拉荞以及拉妮、比莉三个不同的女性追逐了自己的自由,幸之有这样普通但又不甘平凡的女性站出来为女权发声,当印度歌声响起的时候让人感到的是轻快和自由。
私以为这部电影的隐喻和人物设定、叙事语言还是可以的。关于探讨女性独立和尊严的题材,很明显导演安排了五个不同代表性的女性,分别简单分析如下:
1被视为像外国人一样的不戴头巾的女人及其好像有通天本领一般的丈夫其实更多的是代表了具有传教和启发的象征意义,她那么美好又不曾有苦难,而且一直在帮助这里的女性,很明显是一个理想化身,影片最后这个理想走了,一方面就说明了她其实不能“实际”帮到女性,只有女性自己救自己,另一方面离开的时机也刚好说明了真实的女性已经有所改变,其唤醒意义已完成;
2如同女巫一样有着独立意识和力量的“妓女”,她是实际的有着黑魔法一样的在帮助自己和身边人觉醒的人,这种黑魔法大概是那种有信仰和自我的人所通有的,但注意她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符号,而是同样一个需要觉醒的女性,因为她也有迷茫和矛盾,比如感情线;
3宁愿冒着风险与别人生孩子也要证明自己能怀孕的被家暴者,最后将恶魔烧死她应该代表的是勇敢的实践者;
4曾经受着婆婆、丈夫毒打、并且正在遭受儿子轻视、目睹儿媳遭受伤害的最普通不过的千千万万那个女性缩影,她痛苦、彷徨、挣扎、探索,最后做出改变,也给了其儿媳善意;
5被善意改变的儿媳。
再说回到故事的表达,可以看到被家暴女性和家暴男那段的叙事和节日的广播的叙述对应起来了。
先写这么多
女主角拉尼,十四五岁结婚,青年丧夫一直是寡妇,丈夫生前喜好嫖娼家暴。女配角一拉乔,丈夫酗酒喜家暴,把不孕不育的原因推脱给妻子。女配角二碧琪丽,舞女和妓女,男人们一边意淫她一边看不起她。女配三詹琪,十四五岁被当做商品卖给别人做媳妇,被丈夫嫌弃,家暴加强奸,丈夫喜好酗酒嫖娼。女龙套N,丈夫找情妇,她被夫家多个男亲属强奸,被迫堕胎,逃回娘家又被强行送回魔窟。这就是贯穿这部电影的中心吗?性?
不,这只是一部描述印度农村的电影,围绕着女主拉尼的家庭。但是和普通的此类题材电影相反,这部电影充满了性和暴力,而没有爱。只有几个女人之间的友情,在极度缺乏爱的时候,还会被误认为是爱情互相舔舐伤口给予心灵和肉体上的慰藉。
跟电影摔跤吧爸爸比起来,这部电影更像真实故事。没有一个全国冠军的爸爸,没有一个认为女孩应该自己挑丈夫的爸爸,没有倾注所有心血培养女儿的爸爸,只有一个青年丧偶把儿子拉扯大婆婆侍奉好的母亲。她会去给儿子买新娘,在村民大会上对求助的女孩无能为力,在新婚之夜对女孩的呼叫充耳不闻,对闺蜜的家暴遭遇保持沉默……正如她说的那样,当我丈夫冷淡我的时候,我婆婆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我丈夫出去嫖娼的时候,我婆婆说一切会好起来的,当我丈夫酗酒撞死的时候,她哭了但是还是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过了十五年,一切都没有好起来。一切都是“她们”被不断压迫后脑海里能抓住的唯一期待,但是并没有什么奇迹发生。
唯一让他们好起来的一对夫妇,被全村敌视,最终只能离开此地。这对夫妇颇似新文化运动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最终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其实从詹琪再嫁开始就比较理想化。看不见前方的路,只能自己描绘一个咯。
这是一部比《摔跤吧,爸爸》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印度电影。
两个小时不到的片长,没有中场休息的标准三幕剧结构,没有突如其来的歌舞片段,真实地展现了印度农村地区残酷的女性生存面貌。在这个「生为女人,我很抱歉 」 的社会,总还是有那些伟大的女性不愿放弃追求幸福的权利,她们是印度的 「末路狂花」 。
本想不剧透地评论,但思索再三,还是找不到更好的视角,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发声。再怎么褒扬它剧作的工整和剪辑的恰当,也不如让更多的人看到故事下的女性生存现状。
故事发生在印度拉贾斯坦的乡间。这里正是我们印象中的印度。这里的女性是商品,是行走的子宫,她们存在的价值就是做饭洗衣,生儿育女。她们的一生全由男性所掌控,丈夫、儿子、村里的元老团,离开男性她们再难立足。这里也有受过教育的女性,但她被男人所取笑,女人也只想远离她。
不是没有女人试图逃离,她们从夫家逃回娘家,却被元老团“审判”:婚后,娘家就不再是你的家了。她们被要求回到夫家,然而没有人管她们是不是回家就只能绝望地自杀。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拉妮,一个守了15年活寡的寡妇。因为“读书的女孩会成为坏妻子”,她没能接受教育。14岁嫁给丈夫,生下儿子,仅仅一年后,丈夫因事故离世。尽管丈夫曾打过她,背叛过她,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扛起了他的家,养着瘫痪的婆婆,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拉扯大。她就是无数传统印度女性的代表。
她的一位好友拉荞,热情开朗,大大咧咧,说话毫无遮拦。只要不在家中,她总是雀跃无比。然而一回到家中,她就变成了恭顺卑下的“婢女”,即使被丈夫拳打脚踢,她也只是忍气吞声,就像她丈夫说的,她是个怀不了孕的无用货。拉荞忍了,她以为是自己的错,就像村里的其他女人一样,她以为,生不了生女儿,都是妻子“土地”的问题,男性也能不育根本闻所未闻。
另一位好友碧琪丽,是村里舞蹈团的花魁,有时还需出卖身体,或许是拉妮和拉荞的真心相待,她并没有因此而羞耻。甚至当拉妮并不欢迎她参加儿子的婚礼时,她也大度地原谅了。村里所有女人都恨她,斥责她勾引她们丈夫;男人们都想睡她,在她身上发泄欲望。
故事的开始便是女主人公拉妮为儿子古拉布选妻的场景。15岁的女孩詹琪只是待售的商品,她没有说话的权利。她的身体、相貌、照顾家人的能力都是估价的标准,她的父亲只想卖个好价钱。而拉妮,倾家荡产为儿子买来了这个媳妇。
詹琪剪掉了秀发,希望能够阻止婚礼,然而不仅未能如愿,还因此让古拉布备受嘲笑,宣告了她不幸婚姻的开始。
儿子因丑新娘而怨恨母亲,婆婆在儿子新婚之夜离世,被闲话是丑新娘给吓死的。好不容易熬成婆的拉妮将心中的愤懑发泄在了新媳妇身上。
败家儿子则继续无法无天,将怒火洒在了试图教育村里改变现状的先生身上。拉妮替她还上欠下的嫖资,他仍毫无悔改。
虽然拉妮因儿子操碎了心,拉荞总是伤痕累累,但她们总归能在友情中相互慰藉。
影片中塑造这几个女性情谊的戏很是温情。拉荞受伤后冲到拉妮家,拉妮为她敷药时的心疼。拉荞又一次被家暴寻求拉妮安慰时,詹琪替不在家中的拉妮握住拉荞的手。在这个女性并不是人的村子里,只有她们惺惺相惜,相互关照。
三个女人和女孩詹琪在下面这个场景的这场戏格外重要,它是第二幕的一个转折点,三个人的命运转变在这里都埋下了伏笔,拉妮和碧琪丽的友谊也面临了挑战。
但它充满魅力的地方却在于这三个女人道出的心声
拉妮自然会认为「不生孩子,女人的生活就是一无是处」,但她说出了「生活不可能不公平的,我们只活一辈子,我们也要找到我们自己的那份幸福」。
拉荞得知可能是丈夫不育,重燃生育的愿望,她不是为了拯救婚姻,只是「想享受有孩子的喜悦,不想被命运打击」。
创作者则借碧琪丽的口道出了话语权之争/男性书写的问题,脏话都是伤害女性的用语,一起高呼「去你儿子的!去你叔的!去你爹的!去你兄弟的!」
她们一致认同「当手机震动就能让你爽的时候,谁还需要男人!」
拉荞在拉妮和碧琪丽的帮助下将自己交给了别的男人,她终于怀孕了(男人的不过也是个提供精子的工具)。然而她并不知道,她的丈夫其实清楚自己是不育的。
碧琪丽以为她找到了一个喜欢她的男人,却发现他只是想做她的皮条客,把她当做摇钱树。
儿子的不堪最终让拉妮醒悟,詹琪就是曾经的她,历史总是重复着相同的悲剧。
影片的高潮片断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经典的平行剪辑。十胜节盛会与拉荞丈夫之死的相互映照。这是一个庆祝女性神圣力量的庆典,纪念杜尔迦女神消灭大魔头马希隼的历史。而拉妮帮助拉荞拜托了丈夫的束缚。
约束拉妮和碧琪丽的其实都是社会礼教,那是不可触摸的虚妄念想。而拉荞暴力的丈夫则是现实的存在,是代表着男权旧制度的靶子。所以,拉妮还媳妇詹琪自由、斩断对儿子浪子回头的妄念都只是推向高潮的铺垫。直到男性死亡的到来,才是真的解放。熊熊燃烧的大火是愤怒,也是涅槃。
拯救女性的是她们自己,是她们一起。
身为女性的导演Leena Yadav 用最温柔与乐观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抗争的故事,对于拉妮转变的刻画细腻而清晰,我们随着拉妮感受了身为女性的生存困境,最终跟随她打破了桎梏。影片中的男性形象是让人憎恶,但导演并没有愤怒地丑化影片中的男性角色(并不像男性导演对女性角色的物化)。
我们看到了虚伪暴虐的拉荞丈夫,看到了以拉妮儿子为代表的无可救药的新一代。
但我们还看到了冒着生命危险教育村民、为村里女性提供生存机会的先生,看到了将女性身体视为圣坛的性爱导师,还看到了为了爱而千里迢迢前来寻找詹琪的男孩,看到了电话那头的可以和拉妮坦诚相待的沙鲁克·汗。
影片的结局是光明的,毫无疑问,她们一头短发憧憬着新的生活。然而在光明下仍然有阴影。她们的故乡依旧是没有希望的地狱。
拉妮、拉荞和碧琪丽都离开了这里;为村中女性提供生存机会的先生被打个半死,他那四处奔走传播新式教育的妻子也选择了离开;女孩詹琪同样是离开。
无疑,导演对于这个无可救药的村庄是悲观的,只有等待历史的车轮将他们通通碾压。
她们不是娜拉,前途虽然艰辛,但已经有了她们的容身之处。
她们也不是塞尔玛和路易斯,她们的前方不是悬崖,而是未知的旅程。
更多影剧推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蓝盒子里的mOco(id:mocointardis)。
01
二刷了《炙热》,里面的女性地位,让我忍不住要把现在的性别问题与过去的奴隶制度来类比。如果不把奴隶制度取缔,那么不管奴隶们怎么争取更多权利,也不过是在这个制度之下,被允许享有的东西多一些,但奴隶和奴隶主永远不可能实质上平起平坐。
因为,天然的身份已经决定,即便奴隶真的争取来了所有权利的对等,那也是奴隶主赐予的,他可以决定给或不给,给多或者给少,什么时候给或什么时候收回。
我很厌恶听到有些人跟我说:“咱们国家女性的地位已经够高了,比非洲那些国家强多了。”这感觉特别像奴隶主跟奴隶说,我对你已经够好了,多的是对奴隶更差的奴隶主,所以,你该知足了。
《沙漠之花》里的有句话:驼队里最后一只骆驼跟最前面的那只走得一样快,而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事,会影响我们所有人。
如果把全世界的女性比喻成一个驼队,那么的确有些发达国家,那里的女性走在最前面,他们看起来和男性几乎平起平坐,可是别忘了,这个队伍不只由走在最前面的骆驼组成,那些走在后面的也是这个队伍的一部分,那些发生在少数落后骆驼身上的事,也会影响整个驼队前进的速度。
02
落后的骆驼,现在过得是什么生活呢?《炙热》里几乎每个女性的处境都让人看了感到胆寒,引起强烈的生理厌恶。
上过大学在隔壁村子当老师的女性,被男孩子们骚扰,被村民们嘲讽,成了主流社会排挤的对象,他们说:“读书的女孩都当不了好老婆。”娶她为妻的男人,被说让整个村子颜面无存。
生不出儿子,只能生女儿的女人,被称为“贩卖女孩的机器”。
嫁了人但是遭受夫家虐待的女性,跑回自己娘家,却被娘家人驱逐,村里的长老们对她说:“结婚以后,你的娘家就不再是你家了,回你丈夫那去吧,别让整个村子跟着一起丢人。”即便她告诉家人,丈夫家所有的男人都在强暴她,她怀孕了却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如果回去那家人会杀了她,她还是被送上了回夫家的车。
传统,是不可违抗的,女人的命运就是嫁人,然后被夫家百般虐待、蹂躏、作践,她必须忍受,或者就去死,没有别的选择。
男性长老们拥有着最高权威,女性连看电视、使用手机都要提出申请,经过长老批准。女性代表跟长老申请想要买一台电视,理由还得加上“电视也能让男人们打发时间”。
可长老们却并不想给予女人这项“恩赐”,他们说,我们已经后悔批准你们使用手机了,其他男人起哄说,旁边村子看电视的女儿都开始穿牛仔裤了,下次这些女人该开走我们的车了,似乎女人穿牛仔裤、开车,是一件匪夷所思、滑天下之大稽的大逆不道之事。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别把女性当人,就当成奴隶,接受“女性就是奴隶”这样的设定,或许会更容易理解她们所遭受的一切对待。
03
电影的主角之一拉妮,一个32岁的女人,还没有我现在大呢,却已经做了15年的寡妇,她14岁嫁人,17岁丈夫意外去世,儿子今年17岁,她正张罗着给儿子找老婆。
在儿子结婚前夕,她跟婆婆说:“谁能把我从桑卡那救出来呢?当他开始夜不归宿,你说,一切都会好的,后来他有了外遇,你又说,一切都会好的,桑卡因为那场事故去世,一开始你诅咒我,然后又说一切都会好的,但是什么也没有好起来。古拉博的新娘子来了之后,轮到我躺在床上,谎称说这一切都会好的。“
她自己是性别不平等的受害者,但在面对儿媳妇时却又不自觉地成了拥护者,她身处地狱不可自救,却又亲手把另一个女人拖了进来。
当儿子出去嫖娼,夜不归宿,挥霍无度的时候,她会回到家里骂儿媳,怪她不能取悦自己的丈夫。当家里丢了钱,她第一个把罪名安在儿媳头上。
她本来兴高采烈的给儿子娶媳妇,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抵押了房子,当时或许抱有希望,希望一个女人的到来,能让她的日子真的好起来,起码好过一些呢,可事实是,不仅没有好过,反而连自己的好大儿也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垃圾。
她对儿子无能为力,这世上唯一可以让她拥有一点权利去摆弄的人,只有儿媳,所以自然地儿媳就成了她的出气筒。
儿子在结婚之前或许只是有些顽劣,捣蛋,可是婚后,却变得和所有男人一样不可救药,十足的混蛋,他强暴自己的老婆,把老婆当奴隶一般,动辄拳打脚踢,还花光了家里的钱,甚至在拉妮阻止了他对老婆的殴打之后,他扬言说:“你永远别想见到我了,我现在知道为什么爸爸离开你去找妓女了,我要看看你们这些贱人,没有男人怎么活。”
这些男人,被那个社会惯的,以为自己是世界的王者,是女人的天神了,女人本来就是他们的玩物,所以几乎每个男人都可以像对待牲畜一样的蹂躏自己的老婆,也可以在一切女性面前觉得自己高高在上。
04
另一个女主莱约,她不像拉妮已经完全被那个社会同化,成了制度的维护者,她拥有反抗的意识,却没有为自己命运搏斗的机会和能力,所以只能默默忍受命运,在悲惨之中寻找一点点快乐。
她结婚多年,没有生育,丈夫对她拳打脚踢更是家常便饭,且时常拿不能生育这件事来羞辱她,她自己也被这件事困扰,直到后来妓女比莉告诉她,也许是男人的问题,她才知道男人也可能不孕。
后来在比莉的帮助下,她跟另一个男人幽会并成功怀孕了,当她把怀孕的消息告诉老公时,却没想到换来的是老公的震怒。
没错,他早就知道,不能生育的人是他自己,不是莱约,可他就是要把这个锅强行甩给莱约,男人怎么可能自己承认这种事呢,怎么可能去做被羞辱、被嘲笑的那一个,生不出孩子,那就百分之百是女人的错啊,男人怎么可能会有错。就算是他自己不孕,那他不孕这件事也得由女人来负责。
不让女人受教育,不让她们学习知识,不让她们工作,没有财产多好,男人可以说什么就是什么,说女人读书当不了好老婆,她就不会去读书,甚至瞧不起其他读书的女人,说生不了孩子就是女人的问题,她就会卑微的忍受一切粗暴的对待,即便男人们把女人当奴隶当畜生,她也无从反抗,因为她一无所有。
对女性的各种“污名化”规训,让女性全部虚弱、无能、逆来顺受,只得唯命是从,永远套着枷锁,规训、教条、观念都被内化,女人成为和男人一样的传统的捍卫者。
05
而妓女比莉,她风情万种,表面看起来独立、潇洒、豪放不羁,不受婚姻的束缚,可也不过是男人们的玩物,舞蹈团的老板把她当摇钱树,一旦给他创造不了财富,便没有了利用价值,男人们为她着迷,可就连看起来最老实真心的人,也只是想得到她,然后替她拉皮条。
她曾试图想要摆脱过去那种任由老板摆布的生活,可结果是自己的地位差点被取代,她不得不妥协。她早就不容于主流社会了,不能参加好朋友拉妮儿子的婚礼,村里的女人们控诉她勾引了她们的老公,可想而知如果她停止了取悦男人,一个妓女将来的生活会是多么潦倒。
电影里唯一称得上有点运气的女孩,是拉妮的儿媳佳纳克依,虽然被迫嫁给古拉博但却有一个真心喜欢她的男孩,愿意骑很远的车来看她,想带她私奔。
后来,拉妮卖了房子,还给了小伙子一笔钱,让她带佳纳克依走,可是我对那个男孩却不敢抱期望,那个社会的男人都太烂了,男女地位过于悬殊,男孩或许可以对佳纳克依好一时,可是他能一直是个好人吗?他能永远爱佳纳克依吗?
即便此时此刻,他们真心相爱,但地位的不平等,就让佳纳克依的命运完全的握在了那个男孩的手里。
只要女人的幸福、命运握在别人手里,她的幸福就永远像是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崩塌,因为,这一切全都凭运气,她无法为自己争取半分,全部要依赖别人的道德良知。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女性不能仅仅满足于一个和睦的家庭,一个爱自己的老公,还必须要有事业、经济独立,她必须从家庭里走出来,拥有一个更大的世界,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多几分掌控,而不是依然陷在“女怕嫁错郎”的魔咒里。
06
如果与电影里的女性相比,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女性的生存环境当然是好了太多,我们大概是走在中间的骆驼,不是最进步,可也不是最落后,但是难道这样就够了吗?
与过去相比,与更加落后的相比我们得到了更好的待遇,就应该感到满足而感恩戴德、感激涕零、止步不前,每日烧香拜佛感恩自己没有被更差的对待吗?
不是,我们如今获得的东西,不是被恩赐,而是理应拥有的,我们理应拥有的更多,那些被剥夺,依然未被归还的,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坚持不懈的争取。而且即便现在女性们拥有的权利,似乎也面临着随时可能再次被剥夺的风险。
如果有人说现如今的女性地位已经很高了,那么不妨设想一下“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
-作者-
柒月暖阳,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穿越季节轮回,在无声中不颓废,不失色,花开成景,花落成诗,已出版《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个人公众号:柒月暖阳,私人微信qyny0704
松子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在印度则是「生而为女人,我很抱歉」,题材敏感,种姓制度、重男轻女一直都是印度社会的症结,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女性没有丝毫尊严,电影里在拉贾斯坦乡被物化的女性只是一个缩影,被压迫的人在觉醒,而愚昧顺从的人依旧,敢爱敢恨的几个姑娘们做了最好的示范。
愚昧落后没文化不思进取的种族直接灭绝好吗?村子里觉醒进步的希望也被愚蠢的年轻人毁灭,改变不了的环境,哪哪都如此。结尾有一点像另一段《末路狂花》的开始。
看到有个男性观众表示本片太贬低男性了,简直呵呵……在性爱上温柔相待知道如何取悦女性的男人,对自己喜欢的妹子契而不舍长途跋涉来看她的那个男人,还有为了改善村民生活为村里女性提供就业机会的男人,不都是正面形象么?还是说这些都不算男人,只有那些垃圾才算?
最让人汗毛倒竖的,不是污蔑不能生育被丈夫毒打、不是疲于应付不争气的儿子、不是不敢跟他走像一滩腐肉。而是那个受尽夫家凌辱跑回娘家的女人,仍被无情地送了回去。一个女人,终究拗不过宿命的黄卷青灯,像十胜节被点着的巨魔葬身火海无处逃生。躺在小床上终老,不如驾车叛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愚昧无知总能带来苦痛
从电影来看 印度关于女权的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然而 印度有这样的电影来革命 相信不久的将来 她们在印度这个国家中会有崛起的一天。
女性在受压迫与奴役的同时慢慢清醒以及独立很悲情很热血,剧本过火,但对印度社会的批判任何过火都不过分。古老的文明国度都只继承了渣滓与糟粕文化,实在是让人悲哀。
看的过程内心燃烧着愤怒,又在某些段落感动到泪流,记住,伟大女性要引领自己飞升。有些评论让人费解,这是部大胆到撕破黑纱让强光注入地狱的电影,女导演有勇气拍出来,女演员有勇气不惜剪去长发、将身体裸露镜头的演出来,着实可贵可敬,但不代表印度这个国家值得尊敬,恰说明那是女性的苦难之地。
从这几年曝光的印度新闻来看,这片子里的种种绝非单纯虚构。摔跤吧爸爸是励志,而这片子更为真实更为应景。8.2
對比開逃回村里的姑娘,控訴整個夫家對她的殘害,她的母親仍將她推回火坑,而拉妮選擇放小媳婦自由,不僅是對小媳婦的救贖,對自身也是,雖然未來未必美好,至少她不再是行屍走肉,無力改變世界,改變自己也是一種抗爭。
对于印度电影来说,其思想之前卫影像之大胆台词之直白都相当罕见,多线叙事的水准颇具国际范,甚至很难看到宝莱坞的痕迹,表演非常出色,虽然印度农村妇女的真实生活可能会比电影还惨烈百倍,虽然真正需要看到这片的那些人可能根本看不到,但这样的电影拍出来既是时代的进步。★★★★
★★★☆中规中矩的女权电影。
观光片。
印度女性的普遍不幸。
女权却不强制观众,很舒服,拍女性身体的镜头很美,那段性爱场面让我想起Kamasutra,姑娘们都好美
哭成狗。故事完整流畅,饱含情感,讲述苦难但不拘泥于苦难,是女性的控诉和呐喊,也是逆风生长的勇敢与坚韧,末路狂花式的自由其实是无奈且可悲的。评论里指望电影解决问题的,还要政府干嘛?
看完本片,更能感受到《摔跤吧!爸爸》有多好了。
不是很感动我,因为三个女人的出逃毫无胜利的快感,而是穷途末路般前途未卜。三星半。
连印度都能有这样的电影,我们却有嫁给大山的女人。
印度底层女性群像,单身母亲、妻子、女儿、妓女等多重身份以及多条叙事线索为本片增添了许多看点,难得几位女性角色都演的活泼可爱。不过,与其说是宣扬女权,我更愿意将本片看作作为个体的印度女性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仅拿本片中的形象来讲,印度男人真的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只配叫“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