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切换不适应,简直在说这个情节发生了,让我们来看看其他人的反应,一转镜来个旁边人物的面部表情特写
--黑牡丹偷珍珠,得手后,刻意做表情,闪到过道一旁,连续抛接两次,恨不得加个粗体大字的红色字幕告诉观众,黑牡丹她贼性未改又偷东西了
--四个女跑堂会武功,赶强盗,抓老千,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所有人,这客栈有问题么,为什么客人都完全没注意到
--老板娘万人迷是整容,还是混血?脸看着怪怪的,莫名的硅胶肿胀感
--(●゚ω゚●)武打戏还是别拍多对一了,总免不了两人对打,剩下俩干看戏的bug
--镇台出门连个小厮都不带,护卫也不带,不知道还以为是个普通老头
--哈哈哈,王爷的护卫蹦的和僵尸一样
--王爷的仪仗太寒酸
-太太太粗糙了,王爷坐在寒碜的大堂,后面一个小屋子审讯
--王爷和郡主像连体婴一样,连落座都一个节奏,看着好笑
--这么高的评分真的不是崇古思想作祟么,剧情也不好看啊,很松散,不知所云,前面招四个女跑堂,搞出多场武戏,到底是做什么?
--王爷身边就一个曹玉坤,合理么?审讯他做,射杀沈天松也是他来。
--一共就仨护卫,俩都跑去下棋了,还是主动要求的,就剩下一个护卫被跑堂缠住。那么重要的箱子摆在客房里,连个看守的人都没有
--迷醉,偷图方,老板娘+四跑堂+书生账房+背二胡的跟班+曹玉坤=8人。王爷方,王爷+郡主+三个护卫+镇台=6人。还有更寒碜的王爷么!?
--屁大点地方,曹玉坤一直往老板娘的屋子里跑,王爷就一点都不起疑么??
--发现一个问题,都路哈赤一个官员见到王爷要下跪,答话要跪着答,其他人面对王爷居然一直都是站着的。。。??
--王爷像变魔术一样,变出一捆绳子,让账房勒死跟班。王爷你为什么要随身带绳子?
--曹玉坤脸都凑到王爷跟前了,顺手捅死王爷,步兵图也到手了
--笑死,王爷一个人跑在大荒漠里,跟班和黑牡丹二对一pk王爷,但是很有公平意识,坚决贯彻一对一原则,跟班打王爷,跑堂绝不插手。老板娘打王爷,另外俩也要耍花架势在一旁舞刀弄枪做样子,但绝不加入战局。
--到底为什么要玩交换人质游戏,你们人数占优势啊!杀掉王爷和郡主,藏有步兵图的荷包也到手了。想到最近刚看的抗战神剧,烧掉藏着名单的别墅就能搞定的事,折腾了五六十集,埋一堆伏笔,最后还是武力解决
——《迎春阁之风波》除了最后那场激斗之外,全片都是以孤零零地建于在沙漠中间的迎春阁客栈为舞台拍的,当中有各式人物穿穿插插,剧情是以不同背景的人,关于一个封闭的空间的形式展开。慢慢地登场人物的性格就一个一个地显现出来,又互相冲突,对方究竟是敌方间谍呢?还是友方的间谍呢?全片充满了侦探悬疑的气氛和极佳的电影张力,实在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胡金铨:这部片的形式,其实是来自京剧的。那是以各式人等云集的公共场所——客栈、酒馆——为舞台,又像法国的古典剧那样,采用三一致法则,令时间、场所、故事(action)一致的作剧法。本来、这是一部结构真的是严谨到所有情节都发生在迎春阁的影片。但是,星马的发行公司要求在结局来一场激斗的决斗,所以才加上那场以岩山为背景的激斗。最初的构想是像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中预告了的暗杀那样,一早已有阴谋,暗杀队全来到同一个地方,所有剧情就集中在那里,一切动作场面凝缩于一个空间之中。为此,迎春阁的布景才会有楼梯,有二楼,有厨房,有窗,等等,以便创造出一个有深度的、复杂的立体空间。
——暗杀队在迎春阁中埋伏等候河南王李察罕的处境,确实像《凯撒大帝》。李察罕因为命运而走向死亡的悲剧英雄形像,也叫人感动。像凯撒大帝那样,李察罕也是历史上真有的人物吗?
胡金铨:是的。李察罕是中国历史上真有的人物。他是元朝的大功臣,所以被封为河南王。实际上,有很多密探也受他管,而且他还掌握了兵权。当时,在一三五三年(至正十三年)朱元璋举兵反元,故李察罕前往调查。但是,为何要他亲自出马呢?这是历史上的一个谜。他身为河南王,手下有那么多密探,而且还有兵权,大可不必亲自出马。他为了调查朱元璋,甚至去到山西省,但由于有一手下被朱元璋收买了,故在山西被杀。
——朱元璋其后建立了明朝,成为了明朝第一位皇帝洪武帝哩。
胡金铨:对。他杀了李察罕之后,再成功奇袭周边的反元军,平定了各地的群雄,于一三六八年(洪武一年)年定都南京,建立了明朝。不过,河南上王李察罕势力那么大,又有那么多军队和护卫保护,竟然也会被杀。虽然有关此事的史料并不多,但引起我很大的兴趣,所以我做了一些调查。其后,即是拍完这部片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当教授和研究中国历史的一位朋友,寄来了好多资料,全是英语的。由于元朝曾远征欧洲,所以西方的资料比中国还要多。那位朋友看了我的电影,又和他的研究有关,所以兴高彩烈地寄来了资料。不过可惜已经太迟了(笑)。据其后那些资料显示,河南王李察罕如果没有被暗杀的话,他应该会成为元朝的支配者,因为他掌握了强大的军权。
——拍完了《迎春阁之风波》后,在那些英语资料中,有没有一些你早知的话就会放进电影中的新发现呢?
胡金铨:没有,因为资料实在太多了(笑)。而且,不管怎样他始终要死,而影片亦只能这样结尾。
——在《迎春阁之风波》中,徐枫扮演一直跟着李察罕的女人(是他的妻子吗?)。不知是否因为她的装扮,很有一种异族情调的美态,和战斗型女性的艳丽哩。
胡金铨:徐枫扮演的是李察罕的妹妹。所以,她是西夏王族出身。她的装扮有异族情调的美态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她是藏族系统中的少数民族。西夏是中国西南边境的党项族少数民族国家。他们是游牧民族,男人女人都精于武艺,一直是历代王朝的佣兵。不过,李察罕跟他的妹妹似乎关系有点不寻常。有种说法指出,他们不仅是兄妹关系那么普通。虽然,她确实是李察罕的亲妹妹,但两人之间有某种特殊的关系。影片之中,并没有很清楚讲出来,因为我并没有百分之一百肯定……
——影片叫人觉得他们之间有种爱侣似的关系,所以在结尾的激斗场面中,两人互相保护对方的部分实在很感人。决斗场面中出现的荒地,是不是跟《侠女》结尾中出现的岩山是同一个地方?
胡金铨:不、不是。《迎春阁之风波》全是在香港拍的,而《侠女》的外景地则是台湾。
——《迎春阁之风波》结尾的动作场面,你真的是不想拍的吗?为什么呢?
胡金铨:因为那本来是个关于政治斗争的故事。可是,当时不得不加进动作场面。我并不满意这部片中的动作场面,因为那些演员本来就不懂得演那些动作场面。
摘自:后浪电影学院079《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即将出版)
作者:胡金铨、(日)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
书讯:后浪出版公司即将引进出版关于胡金铨的最重要著作《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本书集合了日本传奇电影评论家山田宏一与香港电影研究者宇田川幸洋从1992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到1996年夕张国际奇幻电影节期间与胡金铨导演总共三十多个小时的数次对话。作为“新浪潮”时期《电影手册》的重要写手之一的山田宏一沿用挚友特吕弗与希区柯克的对话形式,从胡金铨的北京青春到香港、台湾甚至美国的电影之路,从人生到电影,事无巨细地还原武侠大宗师的全面貌。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果断来看这部片子的,觉得文章不错,推荐给大家 ^__^
http://www.pmovie.com/plugin.php?id=attachcenter:page&aid=82468虽然胡金铨是武侠的电影的一个高峰,但是他有些明显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很多片里都有的问题,就是他的声音处理,台词对话很有舞台腔,而且声音是在一个平面里,没有立体感。这部里尤其明显,有一个桥段就是王爷在一楼听曲并说话,一个女跑堂在二楼屋内把信放回去,画面在一楼大厅和二楼屋内切换,但是王爷说话声音的音量一点都没变,这种后期配音的问题,现在估计只有在粗制滥造的电视剧里才有。
如果是武侠老鸟的话,看到一半的时候就知道,这种片结尾基本上就是王爷和明朝那帮人大战,武力分出高下,结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多是王爷死,这种反正是武侠的一个老套路。
那偷错图和把偷错的图放回去,其实是一个没啥意义的活动,你掩盖一下也要武力解决,不掩盖也要武力解决,反正最后就是武力解决,中间一段斗智就让人觉的有点做作无比。
胡金铨的这部《迎春阁之风波》,可以看做是另一个版本的《龙门客栈》,将戏剧冲突都集中到一个客栈之间慢慢展开,故事如画卷一样缓缓展开娓娓道来,深得中国传统武侠的古典韵味。 这许许多多的人物,都似乎是从画里、书里走出来的人物,不带一丝都市气息。这些个人物,在狭小的客栈中,斗智斗勇,冲突四起,虽不见硝烟,却胜千军万马。尤其是,当韩英杰唱起关汉卿的曲子的时候,众人皆沉醉于此,恍然之间才想到,这就是底蕴那!五星推荐
细节上的优秀设计不能掩盖文本的糟糕 反正都是要全杀光的 为什么还搞那么复杂 客栈里的室内戏明明很好 最后却偏要拉到室外去解决战斗 胡金铨这么干了太多次了
到这部才真正觉出徐枫的漂亮来,真是英气。白鹰演的也好,胡金铨还真是喜欢客栈啊
能凑齐这么些长得特别古的演员不容易,或者说他们一到胡金铨的片子里就变得特别古。
延续龙门客栈风格,不过相比之下少了些武侠,多了些文戏。胡金铨电影真是一丝不苟,有板有眼,辨识度极高。遗憾是斗智那么久,最后还是得靠火拼解决,真应了那句话,干就完了。
万人迷和手底下四朵金花,再加上一个时时刻刻杏眼怒瞪的凶恶小郡主,满屏幕的春色让人移不开眼呀移不开眼~~~~
室内戏真是太精彩了,各色人等进进出出,杂而不乱,而且没想到可以幽默成这样,还各种京式粗口张口就来。收尾的打斗戏就实在不够好看,果然不是导演本意么。徐枫真是太酷了。三十岁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再见了我的二十岁。
演员浑身有戏,情节处处是戏…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波三折,波波是好戏。第一部胡金铨。
73年胡金全客栈三部曲。这场景、服饰、台词,没话说,极具元末国风时态,非常考究,那几个老戏骨都是教科书里的人物,细看每个人物每个表情,丝丝入扣极尽表演匠心。客栈内里里外外进进出出各色人等,这场面调度极其考验导演功夫。片尾打斗确实是流俗了,倒是喜欢反间计戏中戏。不妨看作是《龙门客栈》另版,内涵格局跟后来《新龙门客栈》如出一辙,思想上充满了对强权暴政对腐败官僚的强烈反抗,本质上还是为了自由。8.2
还是什么都可能发生的一爿客栈,前半部很茶馆很生活,可能是胡金铨甚至同期港台电影里含他妈量最高的一部作品。原来金镶玉的原型在这里,徐克《新龙门客栈》的改编也结合了这部;说着“放你妈的驴屁”的万人迷真得很迷人,走路带风身手不凡的跑堂姑娘们天天出武戏;依旧是好人没那么好,客栈工作组甚至有些邪里邪气 ,坏人也没那么坏,王爷和郡主雍容华贵不怒自威求贤若渴甚至通晓元曲…对特定空间和人物们的聚焦带来了一种客观…在香港取景竟能达到片中的戈壁效果,可惜最后的大决战草草结束。感慨胡金铨真难模仿啊,属于古代,活在古代,现在说的古装,大概是装装看的装吧...
最大亮点就是徐枫了,不说话、不作态,但是杀气凛凛,气场十足。结尾为了表现她的肃杀之气,不惜暴露大bug。不过,胡金铨也确实不满意结尾大战,说是片方要求加的动作场面。只是资料馆……可惜了这漫天的沙子……
一波未平一波起,风波接连风波恶。节奏明快,毫不拖沓,故事同样是集中在一间客栈之内,同样先要派先遣人员打探情况,大人物在中段才来到客栈,结尾同样要跑到野外围攻反派大Boss。框架结构表现上近乎和《龙门客栈》一模一样。在香港取外景,也能拍到如此的地貌风景,就很不寻常了。主要的女性角色有六个之多,与男性角色平分戏份。还是头一次听到李丽华被他人配音,降低调门更显沉稳。徐枫的蒙古郡主扮相英气十足,艳压群芳。从时代设定看,就是恰逢《倚天屠龙记》的时间点,而服装设计上和近年翻拍影视剧花哨风格截然不同,有古韵也符合各种职业身份,有粗麻布料也有锦衣华服,就像武打风格也是低武招数,看的就是这一拳一脚间的力量分寸。
煞是好看。孤山客栈,颇有点侦探小说的味道。有大陆的考究也有香港的肆意。衣服真好看,妹子真好看,耍眼神和耍剑一样。配音也好听,不是低嗓播音腔,而是字正腔圆又有腔调。一段数来宝一段胡琴,有俗有雅,有韵味不是瞎来的。《天将雄师》里成龙唱的歌真是太没文化了。
哗,徐枫真是惊为天人啊,以前只叹服她凌厉刚硬的眼神,只能说蒙古郡主不太女性化的服装更配合这种眼神。万掌柜和四个跑堂姑娘,是那种鲜活妩媚精明的俏生生的美,容易亲近。最惊喜的是沙云山唱的那一段关汉卿别离曲,才想起:哈,元朝啊,元朝有元曲。这就是底蕴啊。现在的古代电影其实都是牵强附会。
整体不错,构思剧情以及反间等情节都可以。武打在那个年代如此也还好,最让人吐槽的是最后的群戏pk,明明可以一起上歼灭敌人,非要等着同伴一个个被干死才出击,也有点太低龄了。对了,胡金铨骨子里绝对是个女权主义者。
“在武侠世界里开一家客栈首要注意什么?”——“墙上贴大字:要打出去打。”
8.0/6.9 在强手如林的香港武侠电影领域,在张彻的大开大阖,楚原的优雅唯美之外,胡金铨导演创造了一种只有胡氏作品才有的独特风格,特立独行并且不可复制,这使得他的电影至今追捧者甚众,却模仿者寥寥,但胡导对华语武侠电影类型的开创与确立有着其他导演所无法比肩的影响。正像一位著名影评人说的那
依然高清修复,胡金铨大导演对《大醉侠》和《龙门客栈》故事模板的一次沿用和改造,别问徐克、李惠民版《新龙门客栈》抄了胡导的多少创意多少猛料,总之连结尾都如出一辙!元末北方统治集团和朱元璋义军的间谍战,就在小小的客栈里展开,趣味性十足,尤其女掌柜和四个女侍,配角“不配”,千娇百媚,身怀绝技,难得胡锦老师这一次性感娇媚当中有豪侠之气;片子80%左右都是内景,近乎接近室内剧,镜头调度、叙事节奏、故事张力却丝毫不受影响,无论正派、反派都是有棱有角,英姿飒爽,群像鲜明,大导演的执行力确实厉害!
在叙事的有效性上有人能超越胡金铨?没有!
人物没弄好。过于符号,忠奸分明,且前后半段未对人物命运做出对应。出场很亮,退场潦草。
7。这部风格象有点回到邵氏时期,喜剧色彩突出,惜高潮决斗场松散不力,智力设定亦小浮动。徐枫在这部里的表现倒是比客栈值得圈点,心狠手辣冰美人跃然而出。客栈、谍战、空镜头、继续发扬侠女中创造性假连击镜头的使用。p.s. 为参加上戏的胡金铨研讨会补片之一,石隽老来儒雅笔挺,真人气度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