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almont子爵写给Merteuil侯爵夫人的信中,曾不止一次的用到“我的绝色夫人”这个词汇。当张柏芝版的莫婕妤在电影里出现时,每一个镜头都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依稀可以听到影院里观影人不由自主地惊叹声。年过30的张柏芝,除了依然保持着当年青涩少女美貌的脸庞之外,在举手投足间更是多几分魅惑女人味。1988年格伦·克洛斯饰演的Merteuil夫人非常精彩,但能得到瓦尔蒙如此迷恋应该有她独有的魅力和外表,这点格伦·克洛斯并不占优势。很多人质疑过张柏芝太过年轻,怎能去驾驭那个中年毒妇Merteuil夫人呢?首先这个观点并不成立,谁说Merteuil夫人一定是要一个年龄够大的人来演?谁说中年女人一定是一副中年女人的皮囊?张柏芝这次的表现正可谓真真切切地扇了这群人一个巴掌。是的中国版的“Merteuil夫人”莫婕妤就是她——张柏芝!
《危险关系》是一部充斥着放荡、阴谋与交易的故事,这个赌局的发起者和核心人物就是Merteuil夫人和Valmont子爵。而真正的主谋便是Merteuil夫人,她是连接贯穿整个悲剧的灵魂人物。而在中国版的《危险关系》仿佛淡化了这一点,整个故事的主题在事态的发展过程中竟然是讲述“真爱”的故事,莫婕妤这个人物成了整个故事的起因和催化剂。尽管这样,张柏芝还是恪尽职守地将风情万种的阴谋家Merteuil夫人演绎的非常出彩。
一个女人的成熟在于她在她的人生中经历多少风雨,这是生命的印记。作为演员的张柏芝来说,这些无疑成为了她出色诠释人物的财富。许秦豪对张柏芝是偏爱的,也许可以说这是莫婕妤这个贵妇身份使得张柏芝拥有无数精美的华服装饰。初步估算,莫婕妤拥有十套以上的行头,不管是旗袍、女式西装、连衣裙还是睡衣都是精致无比,配上耳环、镯子、项链、戒指和胸针,一身行头,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其中觉得最抢眼的装扮就是读报纸拍照时一身蓝色的西装以及去戏院设计贝贝失身未成时的那套白色镶钻旗袍。张柏芝一直是一个宜古宜今的女人,她的身上有东方人的韵味和古典,又有西方摩登世界的时尚和典雅,人靠衣装,这样的装扮加上精致的化妆和考究的发型,那个摩登上流社会的“绝色”莫婕妤就欣然呈现了。
莫婕妤这个人物在故事中也是一个演技高手:一方面,她是大上海的女实业家,是贵族圈层中的交际花,她八面玲珑,利用自己的美貌和地位周旋在交际场上。另一方面,她又拥有着独立、骄傲的个性,她凌驾在所有男人之上,用自己的智慧和计谋把握着自己的人生甚至别人的人生!在这场故事中,莫婕妤在谢易梵、朱太太、贝贝和戴文舟中以不同的面貌出现,扮演着各种角色。所以人前人后,她是两张甚至多张脸。这个角色不是一般地难以驾驭,不是对这个角色有深刻的解读,张柏芝怎么如此完美的呈现?观影过后好几天了,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就是张柏芝版的莫婕妤那一个个不同的眼神。虽然大家记忆犹新的就是张柏芝回头冷冰冰地说道:“谢易梵,你输了!”——这个冷漠甚至带些绝望的眼神。但是我觉得更精彩的莫过于谢易梵恼羞成怒之后恶狠狠地说道:“我要摧毁你”之后,莫婕妤那个脆弱又愤恨的眼神,将这个失去爱情却依然保持自己霸气的女子震撼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许秦豪的镜头在张柏芝这张脸上停留的那刻,却已经让她深深地停留在观众在脑海中。这个时候总能回想起莫婕妤和谢易梵在阳台上暧昧抽烟时,那句真情流露的台词:“生存是一件捉摸不透的事情,即使我的手指被扎出了血,我的脸上还是保持微笑” 。虽然都说这场赌局的赌注是杜芬玉的身体,但是实际上,莫婕妤也将自己的身体放在这场赌注中,在输赢中,她绝对是一个矛盾体,她不想输,输了,她付出的是她高高在上的姿态;但是她也根本不想赢,赢了赌注,她也失了爱情。这就是她绝望的大笑和结局凄惨嚎哭的证明。因为她知道,从谢易梵在她的床上喊出杜芬玉的名字开始,她赢了,也已经输了!
不论是原著还是1988年的《危险关系》,甚至是《丑闻》,从来都不是一个宣扬真爱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多个国家对《危险关系》这个故事如此钟爱。而中国版《危险关系》显然已经偏离的主题,为了凸显谢易梵和杜芬玉的爱情,淡化了故事的主旋律,而莫婕妤如何让戴文舟变成了她的新宠也变得异常突兀(但是从流出的剧照可以看出,这场戏明显是有拍过),关键人物贝贝被诱奸之后也莫名失踪。而在1988年中,塞西尔的关键作用可能更为明显,也更可以凸显出Valmont子爵这个人物的无耻与放浪,这样Valmont子爵和唐斯尼的决斗才显得更为合理。我相信喜欢《危险关系》的人绝对希望自己看到的不是一部磨磨蹭蹭的爱情片,在这样一部电影里多了那么多你追我赶、欲拒还迎的缓慢情节真是当初许秦豪接演和中博投资希望拍出的电影吗?但,这朵毒玫瑰莫婕妤,依然是原著的精神,张柏芝做到了。尽管《危险关系》已无法成为一部大家期望的经典片,但是张柏芝依然是剧中最抢眼的亮点所在。
《危险关系》讲的是高智商男女设陷阱算计情欲,这是只有根正苗红的贵族才会乐在其中的游戏,远不是《阿尔菲》或《恋爱刺客》那种业余选手所能染指的。贵族,说好听点是上流社会的显贵阶层,有钱有地位又有闲情逸致,说白了就是一群吃饱了没事干,整天变着法子寻找人生乐趣的空虚鬼们。贵族有了高智商,谁也挡不住,整个天下都是他们的游乐场,芸芸众生都是他们的靶子小人。
两百多年前,小说《危险游戏》中诞生了两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贵族形象。瓦尔蒙子爵是个深怀“纯洁破坏癖”的顶尖猎艳高手,对于目标,他不但能在情欲上擒获,更能在心灵上征服,比一般把妹玩家高了不知多少档次。他的对手是梅尔特伊侯爵夫人,一位滔滔情海中独孤求败一般的存在,她是极度理性、冷酷的化身,游刃有余的掌控着自己的情绪,随心所欲的幻化出千万张面孔,能从只字片言中探知任何人内心最深处的秘密。这两位亦情人亦敌手的邪恶男女双手不沾血腥,但与他们相比,《沉默的羔羊》中食人魔汉尼拔就像守卫天使一样给人安全感。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他们的游戏不断升级,最终,高处不胜寒的凛冽将他们吞噬。
《危险关系》角色稀少,全靠相互间支脉纵横的复杂关系支撑,对影视改编是个极大的挑战。越艰难的事竟越有人做,该小说的影视版本之多,连笔者认识的最资深影迷也不敢说全部看过。但不论如何再创作,总是拂不去这故事里浓浓的贵族气。较出名的几部改编:包括1988年的英国版,1989年的美国版,2003年的韩国版,要么保留了原著的时代背景,要么选择了另一组贵族活跃的地点和年代,2003年的法国版将背景搬到了现代,但谁敢说凯瑟琳•德纳芙不够像贵妇呢,至于1999年的美国青春版,没错,故事发生在一个当代的“贵族”学校。似乎只有1959年的最初版是个例外。
终于等到《危险关系》拍中国版,要上哪里找贵族呢?最起码眼下是没有的。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有这句话在,那些开宝马的富二代,商务圈里的金领,经常换手表戴的高官,即使从物质条件上看怎么都像跨进了贵族的门槛,他们也是绝不敢承认的,更不可能被拍出来。
那么,学老外上溯到封建社会去找呢?也不行。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八旗子弟中出不了唐璜、卡萨诺瓦、巴里•林登那种人,更勿论瓦尔蒙子爵和梅尔特伊夫人了。再往前唐宋元明更不可能。好在封建社会和新中国之间,还有三十多年腐朽的资本主义,还有那金碧辉煌、声色犬马、物欲横流的十里洋场,这是孕育和滋养贵族的肥沃土壤。当然,此处的贵族,不是指政治的上层建筑,更多是享受经济特权的那一群资本家们。套用个时髦词汇,叫“新贵”。
本片中谢易樊和莫婕妤两位新贵的生活作风,很容易叫人联想起一类近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华语新片种——时尚爱情片。和《杜拉拉升职记》《非常完美》等“时尚大片”一比,相似点真是数之不尽,你看主角都是不愁吃喝的俊男美女,虽然身为企业精英、商界大亨等,但从不见他们为工作操心,整天有的是空闲时间,用来谈情说爱、追逐时髦、出席剧演、点缀酒会,整个生活就是一出不担心掉命的角色扮演游戏。甚至说话时不时夹带几句英文的习惯,也在三十年代的上海新贵和二十一世纪的北京小资间找到了贯通。
“时尚大片”基本是被观众痛骂的,原因很简单,时尚不是流行,甚至是流行的反面,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权,而非草根阶级伸伸脖子就能享有的。有人说华语时尚片挨骂是因为不“接地气”,不尽然对。其实片里主角们身价最起码上千万,打场高尔夫就跟我们玩趟神采飞扬一样稀松平常,是占据了财富金字塔顶端的那么一小撮,你指望他们怎么接地气?就算真接上了初级阶段的地气,作为主要观众群的我等屌丝们能分辨出来吗?最起码笔者是没法想象有钱一族的生活方式,更没法判断电影里演的孰真孰假。
营造时尚味要靠距离感,地理上和时间上的。我们看《穿普拉达的魔鬼》和《欲望都市》欣羡不已,一旦它们被改头换面翻拍成国产货,就觉得哪儿都不舒服,就是因为地理上的距离感消失了。在观众眼里,片中的楼是熟悉的楼,街是熟悉的街,那群锦衣玉食的时尚男女们,当然透着炫耀物质、浮华肤浅、崇洋媚外的过度包装,看着他们装腔作势,脑中想的尽是现实中穿着拖鞋汗衫提着一袋子钱去买宝马的土大款们。缺少了现实根基,怎么时尚的起来?
但尽管有着种种相似,上述所有时尚大片的软肋,在《危险关系》中却成了释放时尚气味的催化剂,这是时间上的距离感发挥了功效。那俯瞰镜头下车水马龙的街景和港口,那典雅奢华的住所,那精致考究的服饰,那男女主角在璀璨阳光下抽烟调情的画面,都像视觉海洛因一样叫人上瘾。银幕上的时尚不同于现实概念,是一种幻觉,一种虚拟心理体验,类似武侠片和超级英雄片,不能太实,也不能虚的只剩下轻飘飘的影子。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曾经存在,但我们已无法确知细节,只对其盛世烟云略有所闻,带有某种先入为主的想象印记,这就为架空式美化提供了空间。同样的思路在西方一样通用,好莱坞将三四十年代成为黄金时期,使其笼罩上神秘莫测的魅力,时至今日,每当有黄金时期明星的传记大片上映,总会掀起一阵时尚潮。
《危险关系》的时尚,还来自于其情欲主题。别误会,我可不是说滥交和玩弄异性是时尚。时尚的精神内核中,包含了一种强调挣脱束缚、自由追求的态度,鄙视人云亦云的跟风和丢失主见。当代背景的华语电影在处理情欲题材时束手束脚,力不从心,一旦搬到三十年代顿时雄风大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轻盈技巧,越危险越刺激的冒险心态,是许多年轻人都在追求却无胆尝试或不得要领的私生活境界,而年轻一辈正是向往和追逐时尚品味的主力军。
民国年代俨然已成为华语电影新宠,继土匪、骗徒、色情、武打、谍战等题材在这一避风港下大放异彩后,《危险关系》标志着它又化作展示时尚元素的新舞台。民国就像一团橡皮泥,可以随着电影主创的意图被捏成各种形状,好比那列画在纸上驶向山洞的火车,是《西北偏北》结尾性暗示的传神再现,而一旦画到黑板上,就成了又纯又美女教师教书育人的道具了。
文/方聿南
看《危险关系》之前的心情有点复杂——想看,又深深地担心片很烂。
想看,源于我对原著及其改编电影的喜欢。这个似乎放之四海皆宜的故事已经有了那么多影视版本,光我自己就已看过6版,实在没有道理错过中国版。
但是电影还没看,就先让我倒了三次胃口。
一是宣传,制片人声称影片本是为张国荣定制,因其离世而搁置。抓着故去的人说事,算是怎么个意思?!
二是海报,明显模仿《香水》。虽然如今海报抄袭屡见不鲜,但选如此知名的对象下手,还是让人不禁对制作方的智商产生深深怀疑。
三是选角,犹如失意明星的大拼盘。俨然已成票房毒药的张柏芝,历经风波人气骤降的章子怡,近年也没太多亮点的张东健,拉出来都是个人物,搭在一起却各种的不靠谱。
加之我对许秦豪电影毫不熟悉,于是唯一能攀住的救命稻草就成了严歌苓。
看过电影,松了口气,片子不烂。
原著情节展开所依托的书信,几乎被严歌苓完全抛弃。显然她的兴趣不在勾心斗角上,而是转向玩味人物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
这些情场老手视爱情为玩物、为赌注,任我招来挥去,搓圆揉扁。不变的法则是万万不能当真,动了心你就输了。莫婕妤何等的心狠手辣,却是敢恨不敢爱,她有没有身败名裂编导已不关心,失去所爱之人才是她的最大失败。谢易梵为欲望而背弃真爱,幡然醒悟,为时已晚,他的死亡又一次被极度的浪漫化。杜芬玉是片中唯一忠于爱情的人物,编导改变了原著中她死去的结局,赋予了她真正的新生。
许秦豪最终把这个故事演绎为爱情悲剧。那些险恶、伪善、残忍不过是撑起故事的枝杈,编导反复推敲的感情才是蔓延生发的茂叶繁花。和它的诸多兄弟姐妹一样,这一版的《危险关系》继承了父母的外形,骨子里却拥有自己的个性。当然你喜欢不喜欢这种个性那又是另外一码事。
关于改编,故事移植是一个看点。比如杜芬玉对谢易梵印象改观的桥段被设置为拯救抗日学生,平静中突然跳脱了一下,既流露出主人公的不羁风采,也带出了一点时代氛围,是一处妙笔。
对爱情主题的偏重,导致了影片结构有些失衡。开场明明还是各色人等,分路推进,也真花了些笔墨表现另一对小儿女恋爱心态,但是影片到了后程,就不管不顾地抛开了其他人等,专心致志演绎起三角爱情悲剧来了。可怜配角们,故事只讲一半,都被抛到了脑后。
似乎生怕观众不解深意,对白也多平淡直露,未见出彩之处。真心觉得,最终要寄托于影像的剧本写作未必是严歌苓的最佳选择,她文字的敏锐刁钻、面冷心热全然没有了用武之地。
自原著出道,《危险关系》便顶着风流荒淫的“恶名”,各版影视作品也不免或多或少的情色意味。这一版却不知是囿于检查制度,还是出于编导立意,情色鲜见,大大的“干净”。
替代肢体缺失的是大量的面部特写,镜头在各位主角脸上顾盼流连,连带他们的演技和皮肤,一并考验。
相较于剧本,没抱期待的表演倒是有惊喜。我一向不喜欢的张柏芝,倒是全片中最亮眼的所在,很好地承担起这个堪称戏眼的角色。当然也不可否认,蛇蝎妖妇形象本身的复杂与丰满,也决定了这个人物最易出彩。
杜芬玉这种温良贤淑的角色,更多靠的是演员的气质和魅力。章子怡的表现不功不过。如果她和张柏芝对调一下角色,也许也蛮有意思。
张东健明显见老,其实不太喜欢他硬扮流氓大少的模样。但在某些时刻,还是能感觉到他的魅力光辉闪耀。所以花花公子一定还是要找帅哥来演,能更快博得女观众的心软和原谅。
卢燕的出演像是来给本片撑门面的,一句上海话,几句京剧清唱,以雍容老妇气度搭台,任红男绿女唱戏。
窦骁这个角色最是不讨喜。影院里多数不知道这个故事的观众,在看到他出现在张柏芝床上时,一片惊呼,随后一阵喷笑。想想当年娇嫩欲滴的基努·里维斯出演这个角色,也不过是一个被人随便捏在手里的傻孩子,窦骁的笑场效果也没啥可冤枉的。
影片将故事移植到了30年代的旧上海,服装华美,场景堂皇,辅以唯美的影像风格,的确弥漫着纸醉金迷的味道。包括CG效果下的老上海,都闪烁着仿佛巴黎城一般的洋派优雅和整洁光辉。只不过,他们需要的只是十里洋场这个光鲜的躯壳,至于有没有上海韵味显然不在考虑之列。
另附:风月笺上风月情——杂议六部《危险关系》
http://www.douban.com/note/239119381/
最大的遗憾还是不够黄。这片摄影很不错,华丽的美术以及泛着金色的主色调带出了些纸醉金迷的味道。还有非常刻意的特写镜头,在角色之间制造了很强的暧昧。唯一的遗憾是,三位主演都承不起如此密集的特写。相比之下反而是张柏芝最亮眼,更符合这种蛇蝎妖妇的形象。
张柏芝真的很美……
那个柔光啊柔光啊柔光……打的!
好无聊的关系……张东健在演魔都风云,章子怡装纯装得身体战栗,张柏芝最后像公鸭一样嚎哭(大笑?),窦骁分明是个棒子……
子怡,你又装纯了。(作为悉尼国际华语电影节开幕电影,本片成功地为这一乱糟糟的活动奠定了「烂」的基调。)
花花公子张东健怀揣跟放荡女子上床的梦想,爱上了端庄女子。张柏芝最贱的一次,也是她这几年表现最好的一次。章子怡气场弱了,但对细节的拿捏够了,无论是被强吻时滑下的一行泪,还是挂上电话后吃吃地一声笑。三星半。我喜欢这个故事。
特写?不够,得大特写。还不够?要大大特写。还是不够劲儿啊,得要大大大……要大嘴巴嘛,您?
故事很苍白,看不出比台湾小言高明到哪里去,看在帅哥美女的份上给个及格吧
闲着无聊,看了这部国产片!下载的哦!呵呵!整体来说,还算不错啦!剧情还算过得去!张柏芝在这部片子里不错了,相对河东狮吼2来说,简直就是咸鱼翻身啊,估计是和东北的小沈阳不来电,难怪,长得太磕碜了!!张东健那叫一个风流倜傥,美女+帅哥。那叫一个淫荡啊!所以来劲了!你懂得!
其实还成。。。。。
即使是改编片这背景也确实不合适
学了个王家卫的壳,画面很美好,剧情各种匪夷所思
怎么国际章没有跟着一起去?
刚刚看了一下短评,夸章子怡漂亮演技好的,基本都是水军。对这部电影还是蛮期待的。剧本,导演,演员都是上上之作。张柏芝纵然拍过烂片,也只是因为剧本和导演烂,而不是演技的问题。我倒觉得这部片子是张柏芝的翻身之作。两星给张柏芝,一星给张东健,一星给剧本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章子怡,但是她曾两次触及我心底的柔软,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母亲》,第二次是这部《危险关系》。这两次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我在等你,饺子也在等你。
烂片 作为悉尼国际电影节开幕片 笑场真不少 吐糟点太多 但张柏芝还是那么美
动了真情,你就输了。被情场老手看上,你就在劫难逃。影片在努力模仿王家卫,摇晃的镜头,脸部特写,纸醉金迷的音乐,但唯独灵魂和意境缺席。国际章是全片最大败笔,顶着一张大妈脸扮纯情。
不黄不露,放荡主义也出不来。张柏芝咸鱼翻身,蛇蝎女入木三分!“火车“和”洞”的性暗示画的还是很直白滴 。o 0
1、张东健把王奕瑾搞了;2、张东健千方百计搞了章子怡;3、就当张东健与章子怡搞的时候,张柏芝与窦骁搞上了;4、张东健发现对寡妇动了真情;5、张柏芝让窦骁去对那个男人说,是张东健把王奕瑾搞了;6、那个男人对窦骁说,你把张东健杀了,王奕瑾就是你的;7、张东健死了;8、张柏芝哭了。
没有想象中那么差。画面、服装。场景很细腻华丽,纸醉金迷奢侈的大上海感觉出来了。演员演技也都可圈可点。张柏芝最让人惊喜,蛇蝎妖妇的形象十分到位。章子怡太装纯。弱点还是在剧情和性爱戏份上,剧情太simple。性爱戏不够黄只能看到群演的屁股和章子怡很装纯的颤抖+呻吟。但片子真心不烂。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