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看老电影了,没有字幕,那些有年代感的表达有些费解。
影片的历史情节总体上看还是较为真实的,尽管将时间架构在文革如火如荼的阶段,但为了尽量全面地表现总理形象,仍然特意使用了插叙手法,将巴黎求学、南昌起义、鞍钢生产、邢台大地震、中美建交等片段穿插其中,个人命运与历史的波澜壮阔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总理传奇而操劳的一生。
和当下戏剧影视表演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主义”为主不同,那个年代的表演更像是布莱希特的“表现派”,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具有很强的“镜头感”,人物的表演痕迹很重。比如为了表现总理在思考,一定要让总理突然扭过头去,眉头一皱,这种人物心理外化型的表演虽然有“脸谱化”的嫌疑,但在历史剧中,确实无可指摘。
原以为影片中会避免直接出现主席的形象,但总归来说,主席的几次出现确实是情节脉络所必不可少的。
其中有个镜头甚为有趣。
主席在火车上请众干部“喝茶”这个镜头,莫名令人联想到《让子弹飞》开头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主席前脚说:我就不相信我们的军队能造反。后脚镜头一转,黑魆魆的山洞里几个人围着沙盘密谋炸掉主席的车列。(谋害主席可还行?!)
主席的台词也有些令人忍俊不禁,比如“有的人说我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屁话,一句就是一句。其实他一句都没听进去。”再如“你们不要搞‘’四人帮’,四个人搞在一起,不好。”…
影片快要结束时,泪眼朦胧中,忽然想起小学时的一个男生,在全班面前朗诵《十里长街送总理》这首诗,读完后哭倒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了。
最近,好像越来越多的人在怀念那个风云际会、枭雄争霸的年代,但我想,也许我们真正怀念的,是那个人人都怀抱着开创基业的豪情壮志的年代,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之下,流淌着的是真实的青春、真正的热情。这种精神是跨越时代,也无关国别的,具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使一个九零后的小男孩也会为伟大的消逝而痛哭失声。
“但是台湾的回归,总是有这么一天的吧?”
会的,会有这么一天的。
当周总理抱病参加贺龙老总的骨灰安放仪式,向贺总的夫人薛明道歉自己没有保住贺老总,并说自己的时间也不长了,顿时泪奔!
为了国家的安定和党的事业发展,不顾自己的病情严重,飞到长沙向毛主席汇报领导班子人选,推荐邓小平复出,并和毛主席彻夜长谈。
病危期间进手术室之前,对前来看望他的邓小平,用尽力气给予高度评价,病危之际仍不忘给自己的老战友鼓励肯定和支持!
我们伟大的总理啊!心里永远装着国家和党的事业,想着别人,自己累到了病倒了却不在意,鞠躬尽瘁,为国家为人民操碎了心用尽了力!这样的总理,人民怀念,永垂不朽万古长青!
周恩来经典语录 1、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 2、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 3、我们国家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4、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5、周恩来周总理是大家所敬爱的人,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好国家领导人!所以对周总理的经典语录也是颇为看重,西西品味,西西领悟! 6、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7、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暴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8、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9、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10、我们的下一代、总是要把自己摆在劳苦大众一起、要能够吃得起苦。因为我们的革命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 1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12、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zf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 13、青年人没有不栽几个跟头的、没有不碰几个钉子的。碰了钉子以后、不要气馁。 14、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15、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6、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www.lz13.cn)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17、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18、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 19、外国记者问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20、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 21、中国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4。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人民、也对不住我们的祖宗。
4.5
看得热泪盈眶!
那个时代的领导人,那个时代的革命者,那个时代的共产党人,这真叫人敬佩!
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什么叫舍生忘死,为国为民?
就是我们的总理!
人民总理为人民,周总理,一个让人心中燃起温暖的名字!
如果说毛主席是一把剑,一把划开五千年历史阴霾的利剑,那么周总理则是这把剑的剑鞘!
从共产党成立之初,当红军长征,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产党在夺取政权的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周总理的身影,而且,周扮演者极为关键的角色,可以说周在在我党无数次生死存亡的时刻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然后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因为政治运动带来的极端破坏,中国的社会建设和发展几乎停滞,需求社会精英遭到迫害,甚至惨死!而这漫长的黑暗时期,幸而有一位仁义的周总理,他竭尽全力地保护那些历史的功臣,保护那些无辜受牵连的人;同时,兢兢业业地管理国家经济建设,保持最起码得经济发展基础;
正是因为周总理的努力,才有了改革开放时的有生力量,国家的命运还没有断送,国家的人才并没消失殆尽,国家的经济还有一个大体的基础,改革开放才有一定的基础;
回望那个错乱颠簸的年代,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庆幸生在了现在这样和平安稳的年代,庆幸当年的政治运动已经结束,庆幸文化大革命的恶果软着陆了,它没有完成更恶劣的后果;
而这其中所有的善果,究其原因,我们都可以看到周总理的身影!
斯人已逝,作为国家的后来人,当以前人的气节与魄力为指引,努力为中国的发展奉献一份力气!
周总理呀周总理,你可知道,你的人民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在豆瓣目前对主旋律电影莫名的普遍低分的情况下,这部92年的旧作上8分可能说明了两点,一是片子确实拍的好,二是早年的豆瓣们打分还比较中肯。150分钟片长里有着太多的内容,烈士遗孤总理义女孙维世的惨死,对贺老总“待到平稳我去西山接你”,对延安地委干部“五年粮食产量翻一翻,只要我不死就回来看你们”,太平湖边问随从“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老舍先生投湖的忌日”。来不及,做不完,办不成,可还是心甘情愿耗尽了自己的生命。质朴和克制的表演,就如总理在贺老总骨灰前那将哭未哭,强忍嘴角抽泣一样,蕴含了深情,汹涌着历史的磅礴。一部遗珠,在学习强国等你。
十三四岁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一度哭到感冒,周总理是我整个少年时代最敬佩与爱戴的人之一 (另外还有鲁迅,杜甫和岳飞,不得不说小时候真的很刚)
加里.奥德曼的"丘吉尔",在王铁成的"周恩来"面前,绝对是小巫见大巫了。丁荫楠擅长人物传记片,他将故事范围缩小至总理的最后十年,由不同时空推进,主题与事件即可独立成章,也能根据人物视点串成一条脉络。好的传记电影正是这么做的,找到人物生命中的一个或两个时刻(两个可以辩证看),而不是全部。王铁成也运用他多年的修炼,掌握好了所有节拍、动作跟腔调,化妆亦功不可没,先有形似,再追求神似。这片其实还有一版250分钟六集电视版,方可见全貌。
拍摄于90年代初,主旨理所当然是反对dongluan,听说当时树上某只鸟给予了方便,未尝没有拿周自比之意。片子极有诚意,大量真人真物件出镜,特型演员发挥了得,纪录片气质爆棚。另,实诚到自相矛盾的地方也保留下了,前面说延安困难是因为政策,后面却又指出农业条件、农田水利等现实问题,还提了一嘴翻一番在全国也偏低,让人不禁想到“春风”之后贫富差距更甚。
虽然被剪辑的七零八落,但对比二十年后的今天,当时的创作勇气仍是石破天惊
虽然手法很老,但是细节很赞,也看得出是平心静气不取巧的作品。拍者用心,观者自然也尊敬。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更多党内斗争的片子……
看这部片子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史料哪些是再拍...
文革中的周恩来。开场三分钟妙极,从车子里看见的局部,恰好暗示了本片的结构。写人仍是从二三事原则,以小见大的典型报告文学路子;段落大都点到为止,闪回较多,感性而破碎。当然这种片子今天无论如何也审不过了,反派们戏份真的不少。视觉结构上很强调门窗台阶的权力空间,颇有看[雍正]的感觉
(7/10)当年的经典片子,也就那个时代氛围允许拍了。
1、就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来说,根本就还没到拼智商的时候。同样的,就目前国内电影的质量,大多数导演根本还没有抱怨制度的水平或资历。2、至少从这片子的尺度来看,国内导演抱怨的审查问题基本都是个人水平问题,制度成了失败的借口。
一朝开济老臣心,十里长街送总理
建国60多年来,国际战略方向一直没有脱离他设立的框架。
我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完全忘记了是在看故事片,身心完全置入到情境当中。特别是王铁成扮演的周总理,浑然天成,达到了神与魂的一致,所有观众被深深感染,人民的好总理的形象成功地再现。我记得整个影院里一片悲声。这是中国电影史上再现领袖人物最为成功的故事片,我认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我小时候看过这部电影,非常震撼,片头音乐沉重,悲怆而压抑,影片一开始就是在那疯狂的年代,周总理就像一艘满是窟窿的破船上的大副,心力交瘁硬撑着。这样的片子,2018年是拍不了了!
这电影严肃悲愤到了境界,好像在啼哭,中国传记片翘楚。
太像了……太像了……到了一种甚至无法分清是电影还是纪录片的地步……王铁成的演技真的是震撼,一举一动、容貌神态举止语气步伐气度,没有一丝不是周总理本人,哭得撕心裂肺……
无论怎么黑总理,无论别人说什么,他对他的国家和民族对得起这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学习……请您安息吧
学校组织的,当时老师们都哭了
当周去世后,妻子邓亲吻他的嘴唇做遗体告别时我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