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有争议的剧情不说,我发现导演对影片前半部分的镜头进行了刻意的安排。
例如下面几个截图:有色人种女主比特丽兹位于画面中间,背对镜头,虚焦。两边是比她高出半头多的白人,实焦。让人感到种族歧视的压迫感。
即使女主变成正面面对镜头,也是身高差距明显带来的巨大落差。
几个人物在院中散步,运用全景。白人成群结队,高大,穿着讲究。女主形单影只,矮小,穿着朴素。二者之间差距巨大,对比明显。
单独拍摄女主,俯角拍摄,显示出女主的矮小,社会地位的低微。
即使是平角拍摄女主,她的眼神也是向上的
这样的构图就是在用画面语言讲故事,我觉得前半部分讲得很好,让我充满期待,但是后面怎么就变成抵制开发商强拆和动物保护人士拯救地球了呢?
比特利兹作为一个家庭医生的身份,参与到家庭私人的交际生活:我心里暗想,无论是作为女主人或者是比特利兹我都不会让这发生,更不可能使之愈演愈烈。不过戏剧嘛,冲突总是要尖锐一点,小矛盾被抓着就拿到拉大镜底下看一看吧。背景,阶级,观念,立场……这互相关联的种种是人与人交往间的打火石,一旦失去礼让的克制用力过猛就是火星崩裂。实在是很简单又无解的一个东西,很现实但太普遍了。大不了不和他们一般见识呗:所有糟心的事这样一想总能释怀。由此,第一次看的时候,其实挺不屑的。觉得完全就是小题大做。直到今天,我也踏入了这样一个晚宴。
我突然发现,重点其实可能并不在于上述这些,而只是在于比特利兹加入晚宴是被动的且受认可的这一点上。受认可,她和来访者一样,是作为主人的朋友加入这个宴会的。只是我们都忽略了,朋友真的是需要区分不同层面的。这个区分,不带任何色彩。相比捏作一团,做出区别才是对这些朋友真正的尊重。
来说说我的这场晚宴。其实算是早餐。
日本交换留学中,校内的部分中国人因为有集体订购动物内脏啊,动物器官来食用的需求(_(:з」∠)_鸡猪鸭牛肝、鸡鸭翅、猪牛肚之类的呀),渐渐地就凑到了一个群里,平时也就在群里有聊没聊的说话,看起来挺热闹。正值日本新年,大学本科放假,研究生预科也刚刚结束入学测试,又刚好是周末,研究生博士生也都有空,大家就想着聚在一起吃个饭吧,玩个桌游吧,唱个歌吧。拢了拢人数,最后在KTV包了夜,一起通宵。(玩起了狼人杀_(:з」∠)_)一群人又蹦又跳的疯到了凌晨,散了以后,几个人出了KTV找了家店填肚子。(吉野家24小时营业好评!凌晨5点到处都闭店,太煎熬了)
一行6个人。两文四理。两男四女。年龄从20至30不等。两男两女学的理,一男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一男研究生在读,一女本科在读,一女博士在读。两女学的文,来日短期交流,目标语言学习。大家面对面吃饭。席间本已尴尬,因为各种不可言语的差异吧。或者大家都累了,好好歇一下。
但这时,我做了件极其无知可笑的事。那个女博士是研究肿瘤的,进手术室,外科,临床。竟然!我跟人说看剧里医生洗了手然后夹在空中,再冲到手术室里转一转穿上衣服非常的帅。可能人家满脑子联想起来的都是要分离的病变组织和一站手术室就是半天的辛苦煎熬吧。或者还可能闪过一万个影视桥段里荒谬可笑的桥段吧?总之女博士完全没理我,低头吃饭。一时寂静的餐桌,我真惨。我的本意是去倾尽我的认知去谈对医生的所有认知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可以继续谈论的共同话题。结果适得其反,引爆了一些不可控的雷。现在想来非常后悔,但是女博士希望我和她谈什么呢?可能希望我闭嘴吧。毕竟是个精明厉害的女人,一定受不了我叽叽喳喳婆婆妈妈。把知识背景划归为绝对阻碍。我们或者应该继续聊聊狼人杀的战术,这才是我们的共识。毕竟桌游局里,大家玩的很开心。但很明显是出了场,大家谁都不想再提游戏的事。聊一些现实,他们的现实和我们的现实,却有太少能够提取的公因数。
补充一条吧。本来还可有可无爱去不去,结果捣鼓这局的人发了个消息跑来叫我倒是不好意思不去了。然后我就大概成了又一个比特利兹。明明受认可仅仅在于某一脆弱不成标准的点,但却自作主张的扩大了自己的权限还自以为聪明极了……也许他们不觉得我是在生活中可以对话的人吧。这么一说倒好像是越来越敏感多疑地小题大做了起来。给简单的一言不合扣了顶大大的帽子。哎。社交活动总是让我忧愁。
可能只是这个瞬间之后,更提醒自己时刻要学会贴一贴标签。不给酒肉朋友精神负担,不拉辩论对象游戏人间。如果要混迹人间,博得一丝温暖的话。分寸感。太重要了。
但如果不混迹却努力做自己的话,我真正希望的交流是势均力敌的。真的打一架都好。抱着打碎对方为目的进击,结果发现我只打破一些角却也无法瓦解的他,并希望他由此打碎我的某些角破除某些我的边角,我们都由此帮助彼此留下最纯粹的部分。这样多好。
所以我的本质可能是希望这个女博士吐槽吐槽我,打破我的一些定势。而在女博士看来,你的这些破定势,爱留不留,才懒得管你哩。拒绝对话是比冲突和火花更可怕的冷漠。所以我大概比女主角更惨一些。这当然已经就是在更为克制的现实中,对陌生人表示不满的最高层次了。
势均力敌,因而彼此都合适且不敢自视甚高。这是我的理想。但是这个理想无疑太难了,并且我总是容易盯着一些公因数从而过分乐观的决断眼前的这个眉飞色舞的人就会是一个与我相爱相杀的完美。结果常常用力过猛吓跑众人不说,有时还会引来怒火纷纷。坊间俗称我这种行为:钻牛角尖。
说这个是圈子困境其实不是。只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无解困境而已。或者我们都有类似的时刻。类似晚宴上比特利兹不合时宜的单纯时刻。是因为热切吧,请允许我这么开脱。
1.Doug:Going out into the wild when it's still dark and it's quiet except for these strange prehistoric sounds史前声音,and waiting for some beast to emerge out of bush.There's no bigger rush.There's no better high,not sex,not drugs. 2.Doug:We had to stalk it for,like all day,and suddenly out of nowhere,we came on it.Jack spotted iy in clearing. 3.Beatriz:That beautiful rhinoceros.Why?
* 本文首发于 ELLEMAN 睿士,亦发表于深焦 DeepFocus。
波多黎各导演米盖尔·阿尔特塔的新作来得太过应情应景、令人不寒而栗。首映后,Vanity Fair 即给出了这样的标题——黑暗的、对人性不抱希望的《晚宴上的比特丽兹》对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来说是部 “完美”的影片。
放映结束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除去电影本身出色的质量,影片中比特丽兹面临的困境或是将来四年的真实写照,毕竟,电影的成功离不开人们将对自身命运与社会趋势的担忧映射其中的本能。
《晚宴上的比特丽兹》讲述了生活在加州的墨西哥裔移民比特丽兹的故事。她出生在墨西哥,移民美国后,从最低层的的工作做起,学了按摩这一技之长,成为专业按摩师。比特丽兹有个长期的客户,待她如家人的贵妇凯西,她们的私人情谊源自比特丽兹对病后恢复期中的凯西女儿无微不至的照料,然而,社会地位和生活经验的巨大差异使她们之间横亘着一条看不见却危险丛生的鸿沟。
一日,按摩结束后,因车辆出现故障,比特丽兹只得留宿凯西家,恰巧当晚有一场晚宴。这顿饭并不简单,是凯西一家与生意伙伴间的社交平台,它满足了人们对奢华浮夸、空洞虚假的聚会的一切幻想。这般环境下令比特丽兹感到别扭和不自在,愤怒在得知其中一位来宾是她的“仇人”时彻底爆发,当年开发的虚假工程把居民世代生活的土地夺走,致使许多人失业、流离失所。然而,复仇的种子没有生根发芽,反而是被海水淹没,与比特丽兹疲惫的身躯一道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影片最感人的莫过于对人性与良心的叩问,比特丽兹坚信人类应该以真诚温暖的心尊敬生命、关爱世界。作为素食主义者,她为动物权利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被他人伤害的经历不曾真正摧毁她对人性本善的信心。
然而,当商业巨亨洋洋自得地炫耀着捕猎的快感、对工人的苦难不以为然、对富足的物质生活顶礼膜拜时,比特丽兹的善良显得无力而渺小。饭桌上谈及非法移民时轻蔑的语气更是与美国当前的政治局势息息相关,比特丽兹的挣扎与痛苦不只属于她自己,还属于千千万万前途未卜的弱势个体。
所幸的是, 影片的结局并不是深夜孤寂的大海,而是重回那条恬静而安详的小河,一叶轻舟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远方有闪烁的希望,就朝着那个方向划去。即使我们都知道,映后的掌声里,装载的更多是失望与无奈,但结尾的这份乐观,持续不断地呼吁坚强与勇敢,毕竟,绝望与愤怒之间还有很多别的选择。
1,女主很没礼貌,完全不懂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以及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这不是身份地位问题,这是最起码的礼貌问题。2,女主认为,穷人的贫穷是富人的富有造成的,那她的意思是,大家都贫困谁都不许富?3,女主最后冲向大海,为什么?是因为自己没有话语权还是被“清场”?看完全片得出两个结论,a,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不要坐到一起。b,女主有心理问题。
心痛晚宴的女主人。。。
看完全片对女主非常厌恶,粗鲁而矫情
偏激与仇富,真正有钱人根本不会像电影里那样不顾他人的感受,说出一些没有教养和令人反胃的话。
这个世界并不属于Beatriz这样的人(sentimental, immigrant),属于Doug这样的适者。就像《断背山》里Ennis对Jack 说的那几“If you can't fix it, you've got to stand it.” 跟着游戏规则,学着成长。
不能惊艳就该学会闭嘴
肉食与素食,破坏与环保,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过后者的确弱势。[C+]
结局不喜欢,塞尔玛海耶克曾经的女神啊现在这么难看了。。。
小众电影,戏剧化人物冲突和结尾。不过不论剧中的哪个阶层,对于我来讲都很诡异…… ps.食素主义就别打着爱护生命的幌子到处声张正义了,植物也有生命,有本事啥都别吃。原本挺期待这种小场景电影的,空间范围的狭小恰恰能扩展人物性格的发展空间,典范作品就是《取名风波》,可惜这部外在表现太过张扬
你这么弱 当然会输啊
有点不好看。矫情得可以。不同的阶级和三观,就别尝试对话了,尴尬劲儿倒是挺真实,我尴尬得按了两次暂停。话说如果真的心怀治愈看不得杀戮,又怎么可能怀抱杀死一个人类包括自己的念头呢?说到底还是在yy,不生活,不真诚。
多大的人了还这么神神叨叨自以为是不分场合地preach我觉得就很恶心了,用自杀来解决问题也幼稚且毫无意义。反而Kathy很温柔讲道理,Doug也不过是适者生存社会里不够谦虚的一个聪明人。反转加一星。
结构和故事动机的发起都很好,但问题是人物设定太糟糕。这个女人完全是一个精神病,靠神神叨叨的精神治疗一类加一点按摩骗钱养活自己,每天在城市里养羊还不许邻居抱怨,最基本的礼貌和教养都没有,这一切都被拍出了做作的正义感。导演的价值观得有多幼稚呢?马克思的阶级情绪在其中有很多,太不现实,
lithgow是在演川普吧。
最后那点崩了。。。如果是那个幻想的片段是真实的,我可能会给四星。。。
2020/12/2 cctv6下午,关于种族阶层的这种类型电影拍不好就是本片所示,女主像极圣母说一大堆圣母救世正能量的言论,可是对她有恩的女主人就态度不善,非常难让人产生共情,只能感到穷人一种仇富的情绪,最后幻想中的杀了道格也很无语,可能法律条规无法让不公得到申诉,但以暴制暴也只会更抹黑墨西哥那种移民的不甘是情有可原
萨尔玛·海耶克的狗被邻居射死了,后来特朗普成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儿子去非洲猎杀豹子,好像这部电影里的剧情都在生活中上演了,从这方面讲,这片子还挺有意思的,它讨论的阶级问题和残酷的社会规则在当下都是无解的问题,交流或撕逼都无法改变双方的价值观,她的山羊死了,让她对这个世界绝望了。
村姑误闯豪门夜宴,结果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发泄一番后投奔怒海:想说阶级抓马不是这么拍的。Salma Hayek演圣母毫无说服力。小空间的话剧电影已经走进死胡同了,不能惊艳就该学会闭嘴,观众走进电影院不是为了满足你们的倾诉欲...
長途飛機上看悶片 感覺自己膽識過人
一席晚餐的背后隐藏着无数令人可畏的真实。文化,信仰,背景,三观,这一切的冲突都鞭笞着所有人虚伪的皮囊,只是人本性里的恶早就让人麻木的不再惧怕这份鞭打。Racism就在你我身边,从来不曾消除,甚至可能不会消除,因为这就真的就是人骨子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