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很具有阶级色彩,电影的主人公善科,是一位典型的老实人。他在片中做了一件大好事,却从头到尾只是被政府官员摆布,被媒体记者利用,被黑社会嫁祸,被警察威胁,也被同事排挤和仇恨。一个善良弱小的人,被一步步逼入绝望,还有那个欺负人的尤利娅,都被演的很精彩,这部剧真的很好看,每个主人公都很生动形象
对东欧的认知是白俄罗斯作家《二手时间》,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通过讲述了苏联解体后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时代为变革付出的代价。而这个影片中再次提到了时间这个概念,很好奇东欧艺术创作者们为什么对时间这个概念如此执着?准确来说,保加利亚选择加入了欧盟,而白俄罗斯选择了拒绝欧盟。
在观看电影之前,对于保加利亚这个国家,我像大部分保持着刻板印象的人一样,觉得酸奶和玫瑰,就是这个国家的全部。但在昨晚在电影院看完这部由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引进的《荣耀时刻》,深深被导演和编剧的故事手法吸引其中。故事的连贯性和紧张性,在为数不多的台词中意义铺垫,人物的关系逐渐清晰,人物的性格也跃然于银幕上。
这是个小人物的故事,剧中有很重要的两个暗喻:
第一就是男主的兔子。兔子几乎是男主的全部心思所在,也似乎暗示了他的形象,沉默温顺,也毫无攻击力。
第二就是那块父亲留给他的荣耀牌手表,让这个个沉默的,伴随着口吃,只想问心无愧的过着自己生活的小人物,把这一块不快不慢时间准确的手表看得极为重要,也因手表的丢失,被调换,再被归还,产生的一系列各个角色的本能反映和推动剧情发展的荣耀手表才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这是一个经典的小人物的故事,废话文学表示就是,如同历史上出现的小人物一样,卷入政治的纠纷,宏大的叙事,利益的争分中。但这个拿了150块却愿意上缴了一整袋钱的小人物,他有着普通人的小心思,有着不合时宜的坚持,更有区别于这个时代,这个企业,乃至国家权力系统的不妥协。就像那块老旧的刻字的手表,这是父亲(过去)留给他的礼物和期待,他对手表的执念,也显示着他对那个时代,或者说残留时代精神的秉承。
最惊喜的部分莫过于字幕过后的彩蛋,听到车门的砰的一声,这是茱莉娅回到了车上还是丈夫离开了车去寻找她?
导演擅长让观众进入电影的情境,情境的情绪,愤怒或是无奈都足以煽起观众对小人物和我们自身的自怜,然后将目光对准看似迫害他的人。有多少人希望那个扳手是对准茱莉娅的?但仔细想想,口拙心笨的灿科在回答交通部长时说,巡道工用的是扳手不是锤子。扳手是来对付火车轨道的,不是人。
我希望,茱莉娅顺利回到车里,也希望兔子好好活着,而巡道工这个小人物也可以继续问心无愧的活着,至于交通部长还有更多权力部门的人物分析,似乎我这个小人物也是无权评论的。
作为“2021年中东欧国家优秀影片播映活动”的第五部影片,保加利亚社会讽刺电影《荣耀时刻》已于12月9日登陆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
故事的主人公灿科(斯特凡·德诺利博夫 饰)是保加利亚的一位铁路工人。虽然工资不高,甚至还总是被拖欠工资,憨厚老实的灿科却兢兢业业地工作了25年,从没有和偷原料的同事同流合污。一天在执勤时,他发现了地上散落的一笔巨款,没做多想就报警交了公。当时正值交通部丑闻频传,政府公关尤莉娅(玛吉塔·戈施瓦饰)决定炒作灿科的“英雄”行为交通部洗白。然而在嘉奖仪式上她弄丢了灿科祖传的旧表,并在事后不断敷衍,也没有为此道歉,这使得灿科不计代价,和交通部对抗,以求要回他的“荣耀”手表。
本片是编剧与导演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和佩塔尔·瓦查诺夫的合作电影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获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提名,在90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曾代表保加利亚入围最佳外语影片奖。该片延续了他们前作《教训》(2014)的社会性,全片充满黑色幽默与戏谑,剧本的构思精巧,人物塑造丰满,直击人性深处。两位保加利亚国宝级演员也凭借精湛的演技将影片中剑拔弩张的气氛渲染至高潮。
故事的开始,伴随电话中标准时钟报时的滴答声,灿科在镜头前调准他的(Slava)“荣耀“手表。
现在时间是8时29分10秒,
8时29分20秒,
8时29分30秒……
现在时间是8时30分整……
两块新手表,一块电子的跑得飞快,一块赝品指针像睡着了一样,只有属于他的“荣耀”(Slava)不快不慢,笨拙地忠于标准时间,就像灿科一样忠于心中的良知底线。
当灿科丢失了心爱“荣耀”手表之后,在和记者叙述事件时,他指着手腕上手上戴着的嘉奖手表,说道:“这份‘荣耀’不是我的‘荣耀’”——这份老实人的死理儿,显得格外掷地有声。
的确,拾金不昧的行为被冠上了“英雄”的高帽子,以祖传手表换取了一块名不副实的嘉奖手表和一块顶替旧手表的冒牌手表,这个故事的走向是多么荒唐。
一个之前从未融入社会、很少与人交流、很少使用电子产品的人,本应在家养兔子,仅仅因为做了一件善事就被卷入媒体舆论的漩涡中心,过去平静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挚爱的旧物也被他人轻易丢失。这对于普通人而言是生命无法之重。
这也是为什么主人公的原型会说出这样的话:“如果我再碰巧找到一大笔钱,我就会走过去。让其他人找到它,让他们拿走或交给警察。我不想和它有任何关系。”
在影片一开始,交通部的人采访灿科并要求他回答一个问题:“你在报警的时候没有片刻的犹豫?” 灿科结结巴巴地说出答案,他患有口吃一事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下,遭到了交通部公关团队背后的嘲笑。
导演将主人公设定为身患口吃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现代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失语者”,和交通部所极力营造的英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大众面前被塑造为英雄与传奇人物的灿科,在公关团队看来不过是他们维护自身形象的傀儡。无论是行政人员、记者或是主播都在向灿科不断强调“你是英雄,人们会相信你说的话”,但他们从未耐心听完磕磕绊绊说话的英雄,也从没有想要倾听他所说的话。
从陈建斌的《一个勺子》到肯·洛奇的《我是布莱克》,小人物于社会之中挣扎求生的现实题材电影一直活跃在大荧幕之上。保加利亚电影《荣耀时刻》同样聚焦于小人物与社会不公对抗的故事,通过一块手表丢失引起的舆论事件将矛头直指国家交通部,探讨了媒体舆论下普通人的身不由己,“有苦说不出”的生存状态。
受保加利亚的一个真实新闻事件启发,两位导演将一位铁路工拾金不昧和一位建筑师被迫道歉的新闻故事移植于《荣耀时刻》。“和《教训》一样,新闻报道的结束正是电影开始之处。我们在新闻上读到一个铁路工人拾金不昧后被授予英勇奖的故事,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丰富,引人启发的故事情节。”佩塔尔·瓦查诺夫在采访中说道。
两位导演借灿科这一角色,将生活中可能会面临的道德拷问直白地抛向观众:你会拾金不昧吗?自尊被践踏之后,你会如何反抗?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利益还是良知?
同时,本片最精彩之处在于双线叙事之下灿科和尤莉娅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小人物的无助与铁道部的强势、国家机器代表与小人物代表两方形象的鲜明对比,使得该片戏剧张力十足。无视铁路工人个人自尊的强势公关首席,在生活中也会为人工受孕等日常琐事而烦恼。被塑造成“英雄”的灿科,最后也并没有在舆论之下成为“真正”的英雄,风光百出,依然过着困窘拮据的生活。
本片中没有过于激烈的场景,没有打架斗殴的血腥画面,没有英雄的神话塑造,在关于平凡人的故事中融入了着贴近真实的人性冲突与张力。一番风波过后,人心早已自见。影片最后定格在灿科最终的抉择,悬念留到了片尾滚动字幕结束的小彩蛋。
属于灿科的正义到底有没有来临?让我们一起去故事里寻找答案……
影迷朋友们,
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些电影即使讲述异国故事,我们依然能够感同身受。这就是光影世界的神奇魔力。
电影是不需要翻译的语言,即使我们拥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依然会为主人公面临的困窘境地而煎熬,因主人公的情感起伏而共情。《荣耀时刻》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跨越国界,抵达观众内心。
电影《荣耀时刻》目前正在全国艺术放映联盟专线上映中,保加利亚现实主义佳作,感兴趣的朋友千万别错过!文末购票!
来源:Indie Wire
一名铁路工人在铁轨上意外发现了一大笔钱,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通过这个引入入胜的故事,保加利亚导演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和佩塔尔·瓦查诺夫让我们看到,这位铁路工人得到了他没有想过的待遇。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行为会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这个主题贯穿两位保加利亚导演共同执导的第三部影片《荣耀时刻》。这部影片像一个寓言,从一个话题谈起,不断发散到其它话题上。
铁路工人灿科(斯特凡·德诺利博夫 饰演)是个生活孤独而简朴的老实人。有一天,他在铁轨上意外发现了一堆现金,而后立即上报给了警察——最后事情却朝着别的方向发展。从这个直接了当的开头开始,《荣耀时刻》借鉴了弗兰克·卡普拉式的剧本——工人阶级被他们无法控制的力量推上风头并不知所措。
在2014年共同执导了《教训》之后,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和佩塔尔·瓦查诺夫延续了达内兄弟的自然主义风格,同时也保留了保加利亚电影的一贯风格。通过纪录式的现实主义手段,在缓慢的节奏中,日常社会呈现出一种苦楚的现实。从这种角度来说,《荣耀时刻》无意旨在有风格上的突破,更多的时候,它呈现的是一种直白、尖锐的关于人的道德困境。但是,本片的导演风格和演员表演又是浑然天成,在有些部分,我们可以毫无察觉地完全沉浸进去。
拾金不昧的灿科被热衷于宣传的政府誉为英雄。可随后他经历的一系列令人困惑的事件却证明他只是一颗棋子。“小人物灿科捡到一大批现金”这个极具噱头的事情出现后,本片最聪明的处理出现了:另一个中心人物马上跟上。
工作狂尤莉娅(玛吉塔·戈施瓦 饰演)作为交通部公关负责人,她立刻制定计划,要公开表彰灿科,试图挽回政府的负面形象。电影在极度忙碌的公关部女部长和孤身一人的灿科之间不断切换,保加利亚社会现实以这种方式被《荣耀时刻》准确地捕捉到了。这个故事可以适用于任何背景,人们很容易可以想象《荣耀时刻》被翻拍成其他国家的电影。
从媒体采访将摄像机推到灿科脸上的那一刻起,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物并不是简单的存在,因为他患有口吃,而且并不是完全崇拜当局的类型。影片中,尤莉娅鼓动这个说话温吞的大胡子去参加交通部长对他的表扬会,同时奖励了他一块电子表。在这个过程中,尤莉娅从灿科的手腕上抢走了他的旧表,却没有意识到这块表对灿科意味着什么,当灿科试图抗议时,尤利娅完全忽视了灿科的话。更加讽刺的是,第二天早上灿科醒来时,这块政府送给他的电子表已经不能用了。
当时,铁路部门已经拖欠了工人们很久的工资。灿科曾试图提醒部长注意工人们偷燃油的事件,部长却厌恶地别过头去。当灿科打电话给交通部试图要回手表时,尤莉娅试图甩开他,没有意识到灿科早已有理由对铁路部门感到不满。到了临界点,灿科终于决定采取行动,而这只是《荣耀时刻》中几次对决的第一次,它为影片后面到底哪一方占上风打下了问号。
尽管尤莉娅之前一直漠视这个和她阶级相差很大的铁路工人,但在影片的最后,导演试图让两位角色之间产生更多的情感,让尤莉娅唤醒良知,对灿科萌生同情。尤莉娅一直站在男主角灿科的对立面,虽然她只是受职业道德的驱使,但同时是整件事的始作俑者。从这个角度讲,女主角是一个引人思考的角色。她经常在各种会议和疯狂的电话之间奔波,但作为一个妻子,尤莉娅试图通过尝试体外人工受孕的方式来满足她丈夫的需求,即使她还没有做好成为母亲的准备。
夹在繁忙的公事和自己的私事之间,尤莉娅应接不暇,这也给电影带来了戏剧性的张力和荒谬的喜剧效果。其中有一个非常具有冲击力的情节,她站在交通部的工作室里,需要脱掉裙子,将受孕药物注入身体,慌乱中,她用保加利亚国旗遮住自己的身体。就像《迈克尔·克莱顿》中蒂尔达·斯文顿饰演的女律师一样,尤莉娅同样是一个复杂人物,她受困于职业道德,而女演员戈施瓦出色的表演充分传达了这种分裂状态。
同时,男演员德诺利博夫的表演也很出色,他凝重、孤独的表情表现出灿科的烦恼。在整个影片中,他的台词并不多,同时有大段大段的咕哝与结巴,只有宠物兔子的陪伴与安慰。他是一个如此脆弱、温柔的角色,以至于《荣耀时刻》在其最大的转折之前就进入了催泪环节。此时如果灿科决定不再抗争,他的生活的确会更轻松,尤莉娅也理应对这个家伙更宽容一些。但随着影片的发展,设定之下的尖锐道德难题也就此应运而生。
当然影片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本片没有过多地建立起其他配角的特性,大多数人物的作用只是引起人们对这个社会系统弊端的关注。但实话实说,即使《荣耀时刻》只是部分刻画了影片设定,它仍然使观众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荣耀时刻》通过将视角在两个主人公之间切换,建立了足够的戏剧张力吸引观众。通过这种方式,导演花了大篇幅证明两个关心不同事情的人不可能站在共同的立场上。而突如其来的、令人意犹未尽的结局虽然并未完全说明这两个人物的归宿,但至少避免了一个过于简单、乏味、直截了当的收尾。
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一个令人欢喜的大团圆结局,但正如《荣耀时刻》所表明的,那些美满结局只不过是一个虚幻的童话。
如果你们看过《低俗小说》,那一定会注意到里面引起一系列事件的金表。同样是一块手表,在《荣耀时刻》里却引发了另一个出乎意料的连锁反应……一起来看看好莱坞时报是如何评论《荣耀时刻》这部电影的。
信息来源:好莱坞时报
保加利亚电影人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与佩塔尔·瓦查诺夫在他们的第二部剧情片《荣耀时刻》中,继续沿用了他们首部获奖作品《教训》(2014)中的主演。
如果你注意到《低俗小说》中那块臭名昭著的金表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你应该看一看《荣耀时刻》中的那块金表又带来了什么新的故事。这部完成度高、表演精湛的保加利亚悲喜剧围绕一位见多识广的女公关和孤身一人的铁路工人展开,讲述了两人的生活是如何因一些极为不幸的原因交汇到一起的。
作为编剧兼导演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与佩塔尔·瓦查诺夫的第二部剧情片,《荣耀时刻》这部同样聚焦于人性弱点与社会经济失衡的电影在洛迦诺电影节上首映。他们在2014年的第一部作品《教训》在电影节获得了许多奖项。随后,它在釜山、东京、安塔利亚和汉普顿(同时获得了最高奖项)多地的电影节上展映。
如果达内兄弟尝试拍这样的喜剧,这样的黑色喜剧,他们也许会构想出和戈洛佐娃和瓦查诺夫(联合编剧德绰·塔拉勒兹科夫)的电影中一样的场景。在保加利亚的乡间,口吃的灿科(斯特凡·德诺利博夫 饰)是一名铁道线路工,终日为国家日益恶化的火车轨道系统拧紧螺栓。一天清晨,他在执勤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洒落遍地的钞票,忠厚老实的他把这笔钱还给了当局,只偷偷留下了几张零钱。
与此同时,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尤莉娅(玛吉塔·戈施瓦 饰)是一个40岁的工作狂,负责保加利亚腐败的交通运输部的公关工作。适逢弊案频传,更别提尤莉娅还在努力与她极为耐心的丈夫人工受孕。
她决定炒作灿科的英雄行为,以扳回政府的负面形象。于是邀请灿科前往首都接受表彰,在闪光灯下微笑。但尤莉娅的计划出现了严重纰漏。因为表彰会上的奖品是一块全新的电子表,灿科被迫暂时取下他亡父送给他的俄罗斯“荣誉”(Slava)手表。
然而,尤莉娅意外弄丢了灿科心爱的旧表,这一错误最终影响了两人的生活,起初看起来这一切有一点啼笑皆非,就像是围观一出保加利亚的职场闹剧,但最后这场闹剧演变成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两个人物身上……影片中有几处戏剧性转折与惊喜,令人哭笑不得。
诙谐幽默,结构精巧是这两位导演一贯的拍摄特色。这部影片中没有一刻会让人觉得是浪费的,或者之后没有交代清楚的。《荣耀时刻》通过塑造两个极端对立的人物(公关专家 vs. 沉默寡言的老实人)描绘了一个欺骗与残酷泛滥的社会。比如影片中尤莉娅的公关团队一直在嘲笑灿科的口吃,又比如也许除了灿科这个单纯的傻子以外,所有人都想着维护自己的脸面,包括一名调查记者——他似乎看上去很正义,但很快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玛吉塔·戈施瓦和佩塔尔·瓦查诺夫都曾在《教训》中出演。这次他们再次令观众深刻印象,他们饰演的两个角色有着相互冲突的需求与地位,但他们都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不惜一切代价。
就某种层面而言,尤莉娅和灿科分别代表了一个更大问题的两个侧面——这个问题无关乎他们各自的身份,而是与他们生活的地方有关。他们在一个狗咬狗的世界里尽力生存,无力改变什么。男男女女都只为自己考虑,在《荣耀时刻》中有些地方让人想起让·雷诺阿在《游戏规则》中的那句著名的台词:“这个世界糟糕的地方就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整个体制其实都坏了
每个人都只想着从体制中找到自己的奖励。
女公关部长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控制对铁道部不利的舆论。铁道部长里通外国卖掉国有资产给自己谋私利,被拖欠了工资的工人只好偷油去卖。整条铁路都坏了,只有特赞科每天兢兢业业的去维护它。然而从头至尾,所有人都在欺负一个维护他们的人。
最终,事情无法抑制的走向了混乱,老实人开始了没有章法的报复,整个系统崩塌了。
看电影被气疯系列。虽然我知道像女公关这种人渣有很多,但还是neng死一个是一个。结尾留白和欢快的配乐十分美妙。
3.5;小人物成为国家机器和媒体操纵的工具,富有特色的题材,支线略散。
故事讽刺,但作为电影,视听上几乎没有什么风格与技巧可言,这么高的分都是因为跟东亚大国的现实如出一辙而打的吗?观影落差有点大。
所谓精英阶级的嘴脸。结局加分。
7分。2016洛迦诺主竞赛入围(看看当年,选片还是蛮厉害的!而且居然两部保国片!)。可以列入所谓“公关学必看电影”片单。剧作有出色的地方,不过稍稍仔细推敲还是有不少问题,最主要的一个还是导演意志太强,情节服务于先行的主题概念,剧作元素用得也太闭环了。不过,男女主角塑造都挺成功,尤其女主角。
结尾那一铲子举起来,就是保加利亚电影;结尾选择了和解,就是王小帅的《地久天长》。幸运的是,那一铲子举起来了,而且挥舞的如此用力。一个保加利亚铁道工人的故事,他不是雷锋,他是蝴蝶效应。
【剧透】结局在字幕后的声音里
确实是挺简单的一个故事,但是在非常明确的故事主架构下,一直在用电影语言叙事、营造氛围、烘托情绪,这就做得很“电影”。这样的故事可能用“三分钟看电影”就轻易透支了,但是靠镜头和表演积累出的那种情绪却是真正属于电影的部分,比如铁道工一遍遍打电话,一遍遍忙音,就让观众那么听着,真实时间和电影时间完全一致,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那种等待的焦灼。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就是做得扎实,已经感觉很少见了。铁道工和公关尤利娅两个视角的不断切换也做得非常到位,后三分之一的悬念做得也很好,开放式结尾,居然能让大家产生非常强烈的观点不同,太有意思了。(我好想知道兔子到底死没死……)和观出品,必属佳品。
【2019年1月9日-北京电影学院-补映第8周电影教学观摩片目-标准放映厅】类似于《暴裂无声》,“失语者”的“荣耀”寻找之路。人物的设立都很饱满。因手表而起,以手表而终。(看的那叫一个憋屈😩)
保加利亚现实主义的很多呈现角度居然和天朝如此雷同(天朝受制于审查制度,反而可以将保式电影视为某种「平行宇宙」下的天朝电影「镜像」),在一种官僚主义的制度下,任何心有善意或者本性淳朴的人都会成为潜在的社会爆破筒,这已经不是艺术创作而是对现实无解的复刻。
本质上还是一眼望穿的“一句话社会问题”电影,拍得比较稳健,没啥亮点,尤其主角过于不讨喜了。比较认可的是片中讨论的根本不是人之罪而是系统之罪,更像是平行宇宙的咱们这儿
阿碧说过,“和利维坦的脚趾搏斗”。其实和利维坦的脚趾调情也够受了,因为“利维坦是汗脚”啊。
一箱钱引发的血案~电影院太热了~
工人诗歌等不来厕所的裤子,提词截句,栽赃念稿,只想拿回父亲的手表和喂喂兔子。无论冷漠官媒亦或异见领袖,小老百姓都只是齿轮与道具;结局很反套路,不错
可以代表中国去申奥!保加利亚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上层失道,中层失德,下层失语。人间失格。
有趣的是,不是你先做尽调研、知民所需才去竞选当选之后实施,而是你先被安排竞选当选,再看情况地去做调研、提案、实现。这种顺序出来的执政者或是各领域的话事人又如何会有共产之心。断断续续,近乎失语的铁路工人,转移注意、层出不穷的八卦新闻,高举「民生」大旗却谋求政治私利的记者,引用很喜欢的一句影评:“这已经不是艺术创作而是对现实无解的复刻”。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老实人成为政治游戏的牺牲品,政府官员只为了个人利益牺牲工人阶级。公关制造假新闻转移视野,这个世界还是真是像啊
铁锤也好,扳手也罢,从公关司到演播室,终究还是工具。磕磕巴巴,发声困难的只是个体吗?(片尾无彩蛋,但是故事直至最后一秒才结束,以声音的形式)上司在欧盟旗背后脱裙子,下属在办公室当众脱裤子;上一秒活卵可能破裂,下一秒灿科打蛋下锅;上一秒听到胚胎成活的喜讯,下一秒看到工人卧轨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