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喜剧

正片

主演:杜汶泽,Chapman,To,邵音音,詹瑞文,叶山豪,邹凯光,陈静,薛凯琪,郑中基,林雪,雷宇扬,田蕊妮,杨千嬅,黄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 / 粤语年份:2012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低俗喜剧 剧照 NO.1低俗喜剧 剧照 NO.2低俗喜剧 剧照 NO.3低俗喜剧 剧照 NO.4低俗喜剧 剧照 NO.5低俗喜剧 剧照 NO.6低俗喜剧 剧照 NO.13低俗喜剧 剧照 NO.14低俗喜剧 剧照 NO.15低俗喜剧 剧照 NO.16低俗喜剧 剧照 NO.17低俗喜剧 剧照 NO.18低俗喜剧 剧照 NO.19低俗喜剧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低俗喜剧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人杜惠彰(杜汶泽 饰)在某大学讲座期间,应学生之请讲述了自己为电影事业一次最惨痛最不堪回首的牺牲经历:作品不上台面的杜和老婆离婚后时时被追讨赡养费,助理刘倩儿(薛凯琪 饰)超级不靠谱搞丢新片企划。落魄之际,好友雷永成(雷宇扬 饰)牵线认识广西富二代暴龙哥(郑中基 饰)。面对乖戾变态的暴龙哥,阿杜做出几乎让自己大脑断片失忆的惨烈牺牲,总算获得对方投资的承诺,但是他必须请来早已收山明星邵音音(邵音音 饰)拍摄咸湿大作续集。在此之后,他说动邵,又网络男主角叶山豪(叶山豪 饰)、模特徐家欣(陈静 饰)以及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金屋泪1959逆我者死食物的秘密中华小当家温莎王朝第二季斗笑社第三季精灵宝可梦:护林员与沧海之王子玛娜霏

 长篇影评

 1 ) 这部电影非常的牛欢喜

虽然之前看到微博上低俗喜剧的宣传铺天盖地,部分看来夸大其辞,但看了整部电影后,发现还真是不错,3000万的票房,算是港片奇迹。

说句低俗的东西人人都爱看,可能有人会反对,声称自己只钟意阳春白雪,看一眼,听一声下里巴人都要洗眼睛洗耳朵。

我喜欢低俗作品,只要不庸俗,其实低俗又好看,很难。臭豆腐,猪大肠,杂碎面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好吃。把彭浩翔比作冯小刚--冯小刚低俗的还不够彻底,而且难掩圆滑的小聪明,没办法,生在中国,取笑自己娱乐大众都那么难。

而生在HK长在HK的彭浩翔,就有这种先天优势。彭浩翔的重口味,我们在《维多利亚一号》里已经见识过了。与之相比,这部电影不算重口,感觉重口的观众,你们没看过《疯狂的店员》(这部电影里真的干了头驴)。

除了重口之外,喜剧电影好看之处在于自嘲和对所有“政治正确”标签的挑衅,迄今为止,我看过最过瘾的stand commedy(脱口秀,栋笃笑)都遵循这个法则,挑战正常社会所有的禁忌:性、种族歧视、保护未成年人。嘲讽正常社会的所谓光明面:神圣的政治人物(或者明星),传统意义上的标志人物。这些取笑未必真实,但一定最过瘾,最好看。崔健曾经在访谈里说过: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毛主席是不会做爱和大便的。如果你给小时候的崔健看那个著名的毛主席大便陶瓷,他一定会被颠覆从而感到刺激。

其实,中国人一直以来,何尝不是未长大的崔健?崔健长大了,知道毛主席会大便,也会做爱(甚至和各种人)这样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人永远活在“纯洁”的环境中,终其一生,无法接受这种“低俗”,如果有权力,还会不遗余力的禁止其它人欣赏。没权力的人,禁止不了也要腹诽几句,以彰显自己的高雅,与之划清界限,展示自己的品味不凡。

而喜欢这类事物的人,绝不会抱怨别人不喜欢,最多取笑一下,你们那,真可怜,永远不明白猪大肠个臭豆腐的美味。而你们喜欢的,我也同样喜欢。

《低俗喜剧》的情节,让我想起尔冬升的《色情男女》,两部电影都讲述了市场低迷之下苦逼的电影人。它其实是部低俗版的《色情男女》。一部电影的诞生,是团队合作的结果,而最苦逼的就是监制。

虽然这部电影中的部分笑料(例如詹瑞文演的那段儿把自己手坐麻了打飞机)比较火星,但大部分的冲突还是很爆炸的--看的很过瘾。

具体情节不必多讲,也无法表达,郑中基是个很不错的喜剧演员--绝对有接替周星星的可能,同时,他在《老左正传》里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可塑性很强。这部电影和《低俗喜剧》一样,一个HK导演嘲讽了HK人在大陆的遭遇。这种自嘲,好笑好玩,但也透着尊严,打自己一巴掌的同时打了大陆人十八掌不止。

说点题外话,电影里薛凯琪演的“竹升女”(就是ABC的粤语名字),叫来了杨千桦演的平机会工作人员。HK96年成立平机会,担任主席的,都是德高望重并且办事能力强的人。平机会是一个社会成熟度的表现。我看过一辑RTHK拍摄的宣传短剧(每隔几年,RTHK都会拍摄一些短剧宣传这些机构),大致上,平机会可以保护弱势员工,但有时也会有些过度。本片让平机会出场,是为了嘲讽,但实际生活中这个机构真的可以维护社会的机会公平。

话说,可以有这样重口味的喜剧存在,也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美国有《南方公园》,《阿森一族》《Happy Tree》(flash),我们有什么呢?


那一桌极品菜式中,天妇罗田鼠的确是有的,不知道广西有没有,但东南亚那边这是一道传统名菜。

彭浩翔的电影我全都看过,几乎每一部,戏路都是不同的,就作品而论,可以说部部都不错,而且,还没开始循环重复。看淡彭浩翔的人,有点言之过早,他仍在继续,不妨等他下部电影出来看看再说。如果仅就《低俗喜剧》就一棒子打死,请恕我直言,您们,可能不知不觉中,真的成了体制的一份子。

 2 ) 我以怎样的态度来看电影

我以怎样的态度来看电影

我曾经是个一直做电影梦的骚年,顶着一百万分的困意在大学宿舍夜夜啃食八部半穆赫兰道樱桃滋味,也在公车上颠簸的用小本嗖嗖的记录伟大的小灵感,甚至买DVD没钱吃饭,拒绝谈论商业大片儿,精神洁癖般的装着文艺电影拯救人类灵魂的逼。
这就跟高中把摇滚乐当神佛供奉的时候俩人凑一个月午饭钱买把贝斯搞乐队时的热忱一样。
后来,我以极大的小聪明曲线把持着自己的音乐幻梦。
电影则成了我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爱好——而且只限于看。

当我无数次的被段子喜剧和类型煽情的片段搞得像神经病一样一会哭一会笑之后
我也曾经揉揉肚子擦干眼泪写上两句臭不要脸的恶评。
总体感觉,跟爽完了点根烟开始指手画脚的嫖客无异。

所以有时候我也开始反思,我以怎样的态度来看电影。
电影早已拯救不了我的灵魂了,文学也不能音乐也不能——钱也不能。
因为我根本不需要被拯救,当个堂堂正正的屌丝有怎样的不可以呢?

无非是一场秀,你期待什么,他表演什么,有没有共识,有没有惊喜,这就是整件事情。
我喜欢看赵本山的小品,看他在残障的可怜人身上再踏上两脚
也喜欢听郭德纲,听他对够不着的权贵背后吐两口浓痰
周立波也不错,就是人恶心了点儿。恶心就恶心吧,网上免费下载,无非耽误了个把刷微薄的功夫,时不时笑上一下,跟人聊天多个谈资,已经是赚到了。

当然对于一个曾经洁癖过的人,干净的马桶总是让人大便顺畅。
我也希望一直能够享受视觉奇观、体验想象力爆炸、摸索智力竞技、或者是瓷瓷实实的升华一下情怀。但是不需要也不能够次次高潮。

你会留恋一个床技极佳的炮友,当然不是因为她和你惊天动地的爱过。
风尘虽不及风情高尚,但甩手而去的畅快人人都在心里意淫过。

电影在我心里早就没了“神圣”这标签,我更愿意把他当成酒肉兄弟。
他招我即来,我挥他便去,醉到深处偶吐衷肠,那一时的惊天动地也不会真的成就八拜之交。

电影当然仍是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艺术品,遇到心仪已久的好片我会翘首以盼沐浴焚香,结束之后伴着音乐过完根本看不懂的卡斯走入黑场,虔诚的像拥抱着心中女神。
但他也可以是逗你乐的段子、让你骂的婊子。怎么你还指望他真的爱你?

咳咳,好像还没提一句关于此片。

为了更好的娱乐自己,我必须得把导演梗抓到
所以我下了2个不同版本的字幕对比看,再加上对粤语的一点点理解和想象
也许大概应该是基本掌握了片子想说的精髓。
所以,我被狠狠的逗乐了。
甚至在杜汶泽电话留言说决不放弃女儿的时候我还感动了
甚至我觉的爆炸妹真美好很想试试爆炸糖也可以来盘牛欢喜至于驴大嫂那还是算了
我在笑赵本山的时候丝毫不觉得自己也是个屌丝
在笑周立波的时候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地硬盘
所以看彭浩翔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香港人
也担心奶粉被内地人抢光、觉得吃牛逼操驴子很变态
广西人很土鳖粤语粗口很有文化
对此,我表示没有鸿沟,可能也没有尊严吧。

但这就是我看电影的态度。

导演当然会选择观众,如果你想体验一场电影的愉悦,你完全可以成为那个目标受众。
当然你会说这是走狗意识,缺少观众的良知?
但是我相信人都辨别美丑的能力,选择属于你的智力范围和接受下限的作品,这是一个观众的基本素质,你不是傻子,你收拾好心情等待的是别人的取悦而不是羞辱或者嘲弄。

这就是我看电影的态度

而且笑完之后,我还感慨杜汶泽的文艺气质、邵音音的宝刀不老、雷宇扬的CULT气场、陈静的骚纯相依以及郑中基戏可以收一收和薛凯琪不化妆真屌丝……至于什么叙事方式结构线条镜头语言什么,摊摊手忘了他吧。这些,
足矣。

请问:您是有多不快乐,才忍心再一次而有一次的拒绝被取悦?
这可不是我看电影的态度。

 3 ) 人生最紧要搞笑

看彭浩翔的电影总会有大量的粗口对白,还有浓浓的港式味道,而镜头也总是对准繁华都市里的小人物。这部用12天的时间炮制出来的《低俗喜剧》,同样粗口、港味、小人物,跟华丽、炫目、大制作一点都占不上边,然而观众却偏好这口,票房累计超3000万。
杜汶泽在电影里面的角色杜惠彰,他既是一个卑微的电影监制,也是一个无用的丈夫,还是一个温柔的慈父,更是一个喜欢年轻女孩的猥琐老男人。这个监制,其实并非如同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体面——市场竞争激烈,没钱开戏,被迫北上找老板投资,喝酒赔笑,牺牲色相——这个监制当得还真是能人所不能,简直要把自己逼成超人;这个丈夫,为了自己的梦想,“砸锅卖铁”都要去拍电影,很“自私”也够“幼稚”,连赡养费也要一拖再拖;这个父亲,是女儿心目中的偶像,努力实现女儿“希望在电视上看到爸爸”的小小愿望;这个猥琐老男人,三四十岁还老牛吃嫩草,“潜规则”女演员,拍的还是三级片。
“鸠毛”理论、咸酸菜炒牛欢喜、爆炸糖口交、人兽交……各种离奇,各种荒诞,各种重口味。整部影片,充满了各式各样成人话题。我很喜欢杜汶泽sell“桥”的那段对白,看得我捏了一把汗,最终被那句“我真系作唔落去喇。”引爆笑声。也很欣赏郑中基那一个关于拍《官人我要》续集《官人我又要》和续续集《官人我仲要》,还要找回儿时女神邵音音来当三级片女主角的good idea,够大胆。也觉得爆炸糖这个玩意儿实在太有创意,值得一试。也认同杜汶泽去见女儿的校长时那一番慷慨激昂的育儿理论,何必要孩子在名校里牺牲了只有一次的快乐童年——很多父母总是用“我认为”去思考,却忽略了孩子们“想要什么”的自由。
虽然这部电影被拍成为一部喜剧,同时也拍出了我们平头百姓的百味人生,在一波又一波笑声之间,停顿处满是辛酸与无奈,又是那句老话:现实是残酷的。监制没钱吃饭没钱付赡养费,导演要开麻将赌档来维持生计,想拍电影却无奈屈服在投资方的淫威下只能拍自己不喜欢的电影,作为父亲想跟女儿多多相处却受到前妻的阻止。
梦想总是在现实里遇上尴尬,成长就是慢慢习惯现实老爱跟你对着干。
虽然从小就知道“现实是残酷的”,然而,到底有多残酷却并没有什么概念,甚至,或许连残酷本来是什么也一无所知。直到离开了校园很久以后的某一天,终于无法忍受所有的委屈,眼泪无可抑制地爆发,在只有零星灯光的回家路上,才窥见了残酷现实的一点端倪。
原来,承受无端的谩骂,就是现实的残酷;原来,面对当下漫无目的的人生想作出改变却又无计可施,就是现实的残酷;原来,没有得到自己的理想工作,这也是现实的残酷,失恋是残酷,失业是残酷……人活着本来就是要经历残酷,然而“人生最残酷的地方也许根本不是残酷本身,而是你必须得穿越残酷本身,到达彼岸……”——这个句子是我在《最爱的男子》这本书里读到的,那时候读着觉得很厉害的句子,如今看来却是另一番滋味,犹如一抹陈香,沉淀下所有浮躁的菱菱角角,叫人安心。
电影成功地跟观众开了个高级玩笑,令人不禁会心一笑——人生也莫过于如此,笑中有泪,恨中有爱。所以说,无论如何,要学会自娱自乐。没有人哄,就自己来逗,没有人疼,就自己爱自己多点。
所以那夜,我独自在黑夜里擦干眼泪,对自己说:人生最紧要搞笑,最强的武器就是幽默。
人生就是要有这样的喜剧精神。

 4 ) 有創意無驚喜的彭氏低俗文化

有創意無驚喜的彭氏港產幽默短片,可提神醒腦切勿入戲太深,可一笑置之不可模仿,低俗只是一種文化而已。

看過幾份港報的評論,又或者是繕稿?把它當香港的核心價值,是的,淪落到要sell粗口了!哪個地方沒有粗口?但是把它當賣點的恐怕也只有香港了。粗口和港氏幽默充其量只能是一種文化,如果可以上升到核心價值,那也就不難理解為甚麼香港誠品書店第一晚的深宵書堂本來美其名曰讀書分享會,講着講着變成北漂作家和導演的內地見聞批判會。(如果特別關注他們 的微博)反正我是看到了才華下那個狹隘的心胸和刻薄的嘴臉。

科大的教授寫過一篇關於中港經濟的評論,中肯地表現了中港矛盾的微妙之處。從經濟上的平衡到附屬關系,大陸強大令港人優越感受挫,所以他們認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要捍衛,內地的則是顛倒是非。


那些跟我一樣曾淨盲目著迷港產片和香港文化的小粉絲們,你們一定是沒在香港生活過,距離和年輕讓人特別迷戀才華和自由。

我也非常喜歡崇拜彭浩翔的才華和作品,他的小品故事的成功也提醒有滿腔熱血的追夢人,如果你們還有夢,那真是讓人感動的事。只是這種小品電影,玩創意還能玩多久?撐得起香港電影業嗎?像片中說的,你陪睡也不一定能上位。各類好掉牙的橋段,是不是以sell小驚喜的彭浩翔江郎才盡了。或許有人也對這種無突破的小創意悶了?希望我不是一個人!

如果僅僅因為這套戲讓人從頭笑到尾就給5星,那大家對彭浩翔太從容了,買兇拍人,志明與春嬌,甚至維多利亞壹號都比它要好。太盲目的崇拜未必是好事,為什么我這般挑剔,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btw,o靚模素顏後真是...宅男們可以醒醒了。

 5 ) 為本土,爆多句粗

(原刊於9月3日香港星島日報)

從《春嬌與志明》,到這部《低俗喜劇》,趨勢基本不變,一部比一部爛。雖然我對電影一般興趣不大,更完全沒有研究,但既然大家總能從彭導作品中看出深邃的思想,我也忍不住要說點什麽。
 
《低俗喜劇》,開宗明義玩低俗,可是說實在我看過又沒覺得有多低俗。這可能是我豆瓣上得多,知道世界很大之故。什麽叫低俗?我在網上找來找去也沒發現客觀的定義。但不難看出,彭導的低俗指的是假正經的主流社會所排斥的生活方式。劇中的粗口和性話題,跟《志明與春嬌》中眾人圍繞垃圾桶打邊爐有異曲同工之妙。
 
看真一點,戲裏面其實有兩種低俗。第一種低俗以扮演香港監製的杜汶澤為代表,這種低俗可愛而無傷大雅。第二種低俗的典型則是戲中廣西黑幫老大鄭中基,既野蠻又不可理喻。這個對照,把本地不同階層和族群誰有權定義低俗的這個問題淡化(除非你算上薄弱的前妻情節)、把真實的文化壓迫淡化,把矛盾一下子轉移到陸港邊界之上。
 
因此,杜汶澤只要講幾句粗口和不雅的對白,他的低俗就完成了——“小狗懶擦鞋”他其實也沒講全。在這層薄薄的低俗下面,他是一個認真工作、對理想有堅持的“電影人”,是一個愛女兒的好爸爸,是一個純情專一的情人。這樣的角色設定,就像食煙不吸進肺的煙民,又要型又怕死。這種不徹底和放不開,看來也是本土的寫照。
 
換句話說,杜汶澤和香港主流“核心價值人”沒有任何分別,只是表達自己的方式稍有不同。在“本土”中,人和人之間再沒有深層次的人生觀分歧,只有講不講粗口之別。
 
因此,電影在捍衛了杜汶澤這類人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亦非要踩內地人生活方式一腳不可。畢竟本土並不是自我能完成的,它必須依賴他者。如果“牛歡喜”低俗,雲丹醬又如何?爲什麽本土人吃牛雜又自然不過?
 
最讓人討厭的事情,莫過於一個你覺得笨的人覺得你笨。電影正正透過低俗的港人也受不了內地的低俗,來雙重貶低大陸。這也是彭導萬試萬靈的把戲,奇怪的只是內地人竟然也甘之如飴。
 
這部電影一點都不低俗,它展示低俗只是爲了證明自己抗拒低俗。電影開始時刻意標榜自己政治不正確,其實內容絕對正確。在本土,親共才是政治不正確、不反蝗才是政治不正確、不反國教才政治不正確、嚴肅思考才政治不正確。聰明如彭導,又怎會不知道這些?
 
這樣吧,我建議彭導到非洲某土著部落拍部《低俗喜劇2》,盡情恥笑那些袒胸露背、飲食喜好與本土不一樣的土著。這樣的“政治不正確”,想必本土也會繼續覺得很有趣。

 6 ) 從《低俗喜劇》透視港產片的焦慮 ( 转帖 )

   《低俗喜劇》的成功毋庸置疑,僅800萬港元製作費卻賺回了3000萬港元票房,更掀起了追捧港產片中「本土性」的熱潮。但在這套電影靠「低俗」大獲全勝的同時,倘若我們不只滿足於從電影中獲得低層次的視聽刺激,便會為該片的成功所折射出的今時今日之港產片形象備感沉重——或許這部如此「低俗」的影片能做到「口碑不俗」、被香港普羅大眾認受獲得廣泛共鳴,只是「港產片」的誤入歧途。

 
以「低俗性」偷換「本土性」
 
  作為香港中生代導演中的佼佼者,彭浩翔近年來被許多擁躉視為讓港片「枯木逢春」。然而,他摸準的這套低成本、高收益的港式小品路數,看似在為被合拍片潮流不斷蠶食的「港片身份」正名,實際上卻和這座城市生產的許多其他不負責任的文化產品一樣,鼓勵著港人愈加反智、愈加不介意低俗甚至以低俗為榮。
 
  從《志明與春嬌》開始,彭浩翔電影的賣座法寶,就是毫不掩飾地販售和消費低俗。廣東粗口支撐起的大量對白,讓本土觀眾「爽」進內心身處—— 創作者狡猾地用「低俗性」偷換了「本土性」,使得人們不必對壞品味有任何羞愧,因為這是「道地港味」。而《低俗喜劇》作為一部文藝作品的惡劣之處,正在於它把對觀眾「求爽」心態的縱容,上升為一種變本加厲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甚至打正旗號「沒有最低俗,只有更低俗」。
 
  低俗得義無反顧的《低俗喜劇》——它連英文名也要叫“Vulgaria”——卻連「彭浩翔電影」一貫為觀眾提供的敘事樂趣也付欠奉,它甚至不是個有結構的故事。即使忠實粉絲,也難以講明除了串聯起一個個黃色段子,該片意義何在,於是他們說,至少還有本土創作者願打造一部「只」取悅本土觀眾、「只」瞄準本土市場的電影。
 
  但這恰恰是讓人最心驚之處——因為「只」拍給香港,所以可以臨時起意即興拍攝,交出一個東拼西湊的故事,因為「只」需要本土觀眾看懂,所以夠爛夠俗夠低級,就能令他們high至極;因為要滿足港人,所以要盡情釋放這個高度文明的社會內部人們壓抑心底的粗俗低劣,將guilty pleasure 變成guilt-free pleasure。
 
  《低俗喜劇》的賣座,證明彭浩翔用文化垃圾娛樂普羅大眾成功,也印證港產片及本土文化產品中的「潛規則」:「低俗性」才是叫好叫座的「本土性」之主流。
 
  男主角杜汶澤接受採訪時大言不慚:「低俗是港產片的一個核心價值。」本土創作者與受眾早已視「低俗」為理所當然,甚至理直氣壯地將其美化為「香港特色」,這種文化消費上顛倒黑白、毫無反省能力的惡性循環,才真正讓人感到悲哀。
 
  對於文化藝術創作者而言,比創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怎樣用作品詮釋人性、關懷現實。但《低俗喜劇》卻無疑作出了一個畸形的示範。影片擺出「電影良心」的姿態,看似通片都在講電影人為本土電影的「犧牲」,但實際上是以一種毫無承擔的創作姿態去傷害電影。「純正港片」的概念被偷換成「三級片」,港式幽默被偷換成重口味、賤格與刻薄,而「電影夢」更偷樑換柱成「開工大過天」的急功近利。創作者嘲弄整個行業的玩世不恭中,並未提出思考與反省,反而以極傲慢的態度調侃業界,將電影生產的複雜狀況簡化為「資本」與「性」的交換——拍電影和「賣身」無異,而電影根本就是滿足人慾望的工具。
 
  整套《低俗喜劇》中,創作者自認「娼妓」。他們娛樂大眾的同時,也在充分賣弄小聰明侮辱大眾的智商。戲中角色唯「搵食」至上、全無底線,而這套戲也爲迎合觀眾的惡趣味而不設下限——搞獸交噱頭、物化貶低女性、簡單粗暴地消費慾望卻不探究慾望的形成機制。一切都以最粗俗直接的方式呈現,反正人們只滿足於看過、笑過、低俗過,不必對電影本身心懷任何敬意。
 
  《低俗喜劇》宣稱「不喜勿看」,但這種將「低俗」的選擇權直接交給觀眾的態度,也正表現出創作者的不負責任。文化藝術有引導大眾審美的作用,因而生產一部提供低俗快感的作品,本身就是助長大眾的惰性。在香港這座根本不拒絕「低俗」、甚至刻意追捧「低俗」的城市,創作者更能利用人們跟風追逐本土文化身份的心態,將「壞品味」與「港味」劃上等號,讓人錯覺「三級片」才是港片救星。
 
  港產片的魅力,源於通俗卻不該止於低俗,無的放矢地消費粗口與性,只會令當下港片缺失底蘊、缺乏對社會矛盾深入解讀能力的形象進一步惡化。故而,拒絕「低俗」是我們面對「港片」時應有的態度。
 

「反大陸化」背後的狹隘與恐懼
 
  《低俗喜劇》的面目很「本土」,但它真正的戲劇衝突卻是「合拍」,是杜汶澤怎樣從大陸人身上拿到投資。正是利益的現實原因,導致香港在大陸面前愈趨被動、主體性日益模糊。大陸人由昔日的窮親戚變成今日的金主和老闆,令香港人始終意難平。《低俗喜劇》為香港人提供廉價的發洩,以極富羞辱性的方式去「污名化」大陸人形象——廣西黑老大竟野蠻、荒淫到喜歡獸交,香港觀眾則在盡情嘲笑大陸人的愚昧和不開化中享受到快感。這種醜化與奚落,其實是狹隘的「精神勝利法」,力圖表明儘管港人自認「低俗」,也絕不及大陸人的荒唐乃至變態,而香港的「文明」,卻正在遭受大陸「不文明」的玷污。正如 Facebook上,自由行遊客子女隨地大小便的新聞被瘋傳,完全符合片中傳達的主旨:大陸人是「蝗蟲」、是荒蠻之輩,任何令人髮指的低俗行為他們都做得出。
 
  港人的「低俗」,最多是爆粗,而大陸人的低俗,根本與動物無異——《低俗喜劇》中這樣的設定,反映香港人面對大陸的焦慮,早已變得扭曲。大陸可以做香港的恩主,卻無法收服港人的心,港人臣服於大陸在經濟層面的強盛,卻又決計不肯放棄精神層面殘存的優越感,這種一邊依賴、一邊排斥的矛盾關係,令港人對大陸的心態正像片中杜汶澤那樣掙扎:表面曲意賣笑,內心卻感到在「被強姦」;既不能認同大陸人的「低質素」,又在被不斷同化與浸淫。當香港在大陸這個「他者」面前,感到尊嚴流失、底線崩塌又偏偏無力還擊時,病態的中港關係便愈演愈烈。
 
  因而,對大陸人的形象極盡醜化之能事,成為《低俗喜劇》迎合港人心理的一種投機。彭浩翔有小聰明卻沒有大承擔,他很清楚貶低大陸人在本土有「政治正確」的效果,能讓港人「自我感覺良好」,卻也無形中展示出香港社會最狹隘、最投機與最虛偽的一面。杜汶澤之於大陸「阿燦」,不但沒表現出道德優越,且兩人的唯一區別只是「阿燦」手中掌控更多資本、話語權、和主見。
 
  片中的大陸老闆完全按自身口味,去打造港產三級片——這個設定的吊詭在於,整套電影看似消費、戲謔、意淫了大陸人形象,但實際上就劇情而言,消費、戲謔、意淫的主導權根本就掌握在大陸人手上。香港認為大陸缺乏文明,而在大陸心目中,香港是怎樣的形象?——彭浩翔回答你,是「三級」。
 
  當一個土大款想來港投資拍港產片,他腦海中只能想到拍「三級片」。彭浩翔用這種設定,為香港的文化形象作出令人心寒的註腳:「香港製造」等於「低俗」、港片等於「三級」、不是大陸在香港心目中地位低下,而是香港在大陸心目中太過廉價。當我們冷靜反思香港今時今日的語境時,便會發現整個環境的確如此。大陸人來港炒樓、買名牌、進戲院看三級片,香港只能滿足他們膚淺的、物質的、消費的需求,但本土文化的輸出上卻很蒼白。大陸人想看港片,當然不是因為珍重其人文價值,因為如今港片能引以為傲的,只剩下戲院分級、粵語粗口、和享受「低俗」的自由。
 
  《低俗喜劇》中杜汶澤屈於淫威向黑老大妥協,不單是為「利」,更是出於恐懼。他的角色形象恰恰照明了當下中港矛盾中的焦慮癥候——無論是「反大陸化」的熱烈,還是反國民教育的堅定,港人作出判斷的基礎都是「恐懼」。人們恐懼「被整合」、「被洗腦」,就像片中杜汶澤恐懼被迫去和騾仔交媾,并堅信一旦「被大陸化」,隨之而來的會是天誅地滅的恐怖災難,而港府面對中央壓力,則一如杜汶澤的逢迎、怯懦、與妥協。或許這樣一則寓言,反而能令人懂得,狹隘而毫無反思精神的「恐懼」,只會令香港在中港關係中更被動不安、失卻理智、並無益於建構新主體性。
 
  香港也好,香港電影也好,都需要以智慧去探索積極、進取的生存空間,重塑符合當今語境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識。港產片作為本土文化產品中的核心資本,更應為觀眾提供健康的審美和省思現實的人文關懷。唯有如此,港產片才會再度煥發出它的生命力。
 
                                                                             转自作者:賈選凝






 

 短评

很有意思。

3分钟前
  • 不懈不戒
  • 还行

只见低俗不够喜剧,彭浩翔也不过是香港冯小刚,被重复自己给爆出翔来;照这姿势发展下去,杜汶泽成不了葛优周星驰,先成波拉特了。大奶妹除了奶一无所有,导演年轻时一定经常打飞机和被口爆——艺术来源于生活啊。。。

5分钟前
  • 悍客.罗
  • 较差

彭胖子的电影,并不艺术,只是好玩。倒是他的为人,蛮真实的,下流就下流,不装不下流。

6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電影都取名叫低俗喜劇咯!既然是低俗的,請抱著看喜劇的心態就好了!那來這麼多要求!

10分钟前
  • SASKIA
  • 推荐

为什么每个片子都有杜汶泽?总觉得《志明与春娇》之后,彭浩翔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14分钟前
  • Kida
  • 还行

各种无下限刷三观啊!!!!@zz峰zz 这一定是你喜欢的片子啊!神马肉蒲团 金瓶梅 蜜桃33D 都是乐事啊!一定要看粤语版啊。ps:粤语字幕组不给力啊。

16分钟前
  • 烧鱼
  • 力荐

俗的不彻底嘛,可能这就是国人的底线,凯文·史密斯早就操过驴了;彭浩翔有强烈的黄片女主角情节~

21分钟前
  • 张小强
  • 还行

放肆,低级,不正经,离晒大谱。彭浩翔回归之作,港味十足,充斥大量粗口,口淫。不推荐非粤语群体观众观看,否则味道全无。作为一部纯粹放纵娱乐的小成本制作港片,节奏、表演基本无问题。千万别深入,这纯粹是彭浩翔放的一个大响屁而已。

26分钟前
  • 怀山鹿
  • 还行

确实低俗,俗得满地打滚,不把电影和观众当回事,彭胖子越来越投机,抖小聪明抖到这种程度,也算是一种懒惰和奸猾的极致,这种一拍脑袋凑出来的段子都算电影,就让港片死了算了。不是撒娇说不想再拍电影么,好事儿,今年两部片子都不及格,先去凉快凉快吧。以后必须要大大的降低期待值了。

2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较差

如果这是彭浩翔“电影人”三部曲的终曲的话,那么实在是太失败了。没有《买凶拍人》的愤世嫉俗,没有《AV》的年少轻狂,唯有充斥着各种比邵音音还过气的笑料。我可以忍受无节制且毫不自然的爆粗,下流且无趣的情节,但这部片最大的问题是笑点真系 好 西 少。我对喜剧的打分是有五分之几的笑点就打几分

30分钟前
  • lixunhuan
  • 较差

07/15(日)台北電影節/多少人會偷試跳跳糖呢?/手麻打飛機/WTF騾子XD/鄭中基超搶戲/片尾超煩,都是杜的聲音XD/官人我要;官人我又要;官人我再要;官人我仲要/What happened in Vegas stayed in Vegas. XD

32分钟前
  • LiBeRte
  • 推荐

「當一個城市成為文化沙漠不可怕,但卻把低俗與粗口變成一種文化,變成一種"純本土製作"的驕傲的時候,那就可怕了!哪個地方沒有一些獨特的粗口啊?擺上檯面來說就太过了。且堂而皇之的稱之為"文化保育"或"集體回憶"就更可耻了。」

36分钟前
  • 孫悟周&周六
  • 很差

再一次, 所謂「本土」特色只淪為轉喻的呈現。這種低俗為香港人帶來什麼?如果說是影片訴說香港電影人北上合拍有著「屌騾仔」的創傷經歷, 那麼他也忘記了自己也是既得利益者,而且影片衍生太多旁枝。

39分钟前
  • 雷蒙阿德
  • 还行

炒雜碎

44分钟前
  • MC
  • 还行

作为彭浩翔粉丝看到很多差评心有戚戚。没想到看得特别爽。非常喜欢。比矫情的《春娇与志明》好百倍!除了粗口卖肉与无厘头,更是对香港电影圈的讽刺。无数的恶搞与致敬:电影断片、三级片,还有结尾让人喷饭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想起了才华横溢的《买凶拍人》《AV》,彭浩翔再玩有脑低俗让我欣慰

48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我爱这电影,总得分过低可以接受,但短评中一些印象还不错的影评人也为此片打出一两星的分数真叫人大失所望,当然,木卫二的品位和智商一如既往保持水准。

50分钟前
  • Bono
  • 推荐

在我回粤后,提及这电影的人已有不少。今天跟老友看了,笑得很是痛快,感觉这种风味绝迹已久,却又从未有过。粗口文化与边缘角色摩擦出的刻薄、辛辣与落寞,渗透在红绿场与名利场的光耀与龌龊间。大牺牲与大执着,大恶搞与大温情,这部电影真不该被低估。但没粤语背景的话会食之无味。

5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再怎么样,三俗电影还是好过装逼电影。

55分钟前
  • 37°2
  • 还行

屌D竹升妹真系麻烦

57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攒出来的段子,最大的问题在于完全不好笑,尤其驴那个,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