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是我在知乎看到的,觉得挺贴切。影评拖了两天,有些情节和感受都记得不太真切了。
这大概是一部有关复仇与循环电影,女儿被官方杀害,父亲组织了一群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前去复仇,他告诉他们,正是这些家伙,使这个世界变得混乱。他就这样给那些杀害她女儿的高高在上的凶手贴上了标签,或许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或许是为了心中的理想,这个组织一步步地对那些曾经的凶手处以严酷的私刑,在审讯的过程中,有将责任推给上封的,有一身正气为往事自责而自尽的,有愤懑不满觉得自己没错的……但他们无疑都有一个特点:进来时趾高气扬。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权势无济于事时,纷纷认罪招供。地位没了,他们什么也不是。这让我想到了熊培云,想到了他那“枪口抬高一厘米”。后来,有的成员发现以暴制暴愈发没意思,选择退出组织。这又让我想到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后来在审问终极大BOSS时,他们露出了破绽,组织成员出现严重分歧,我看到了妥协,因俱而生的懦弱,纵观历史,又有多少妥协的革命呀!保守或许是因为太过大胆,或许是因为敌人太过强大、亦或是舍不得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既得利益。就如被绑后的队长所言,他给他们玩了一场游戏,他们穿上军装后重复的不过是凶手的老路,正是泥鳅与黑鱼的同时存在,才造就了这个不完美世界的相对平衡。唉,金基德为何这般绝望,他就像一个遗世独立的智者,轻蔑地俯瞰着人世间的悲剧。后来,队长放过了大BOSS,他想让他的后代活在金钱权力的影子下,这才是对他最大的折磨。队长悟道后,在群山之上的青石上,队长盘坐在那里,俯瞰万物,哪怕经受着昔日被他施暴的人的毒打。冤冤相报何时了,他的境界让我想到了菩提树下割肉喂鹰的得道高僧。影末,金基德发出疑问:我是谁?是呀!我到底是谁?施暴者?受虐者?亦或两者兼有?
“在只有泥鳅的鱼缸里,泥鳅不会活很久,如果放进一条蛇头鱼,泥鳅会为了生存而拼命逃,反而变得更健康,活得更久”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泥鳅们,当他们真的主宰了命运,却什么也不敢做,相互攻击起来。 这是人性中的奴性。
其实,这不也就是我们?一会儿扮演拼命生存的泥鳅,一会儿又扮演追逐泥鳅的蛇头鱼。而在争夺生存权利的舞台上,善良,只会让你很可悲。
金基德导演,马东锡出演了带头大哥的角色!虽然把这世界看得很明白,却因为太明白,不被这个世界所接受。
剧尾,面对着这个没法理解的每个人都没有错的世界,面对着这些没勇气抗争的可悲的伙伴,佛祖般悲悯人生,失声痛哭! 第一次看到马东锡如此精湛的演技,精彩!
最后,惨死在山顶,死不瞑目地俯视着地狱般的世界。这是太过另类的电影,这是太过真实的电影,心理承受能力差或年轻人就不要看了。
1、金基德一定是一个内向闷骚的人,他的电影都是某一瞬间的脑洞大开,然后根据剧作法扩展成一部电影。
2、导演应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金基德好像在探讨自己并不擅长的陌生命题,远离了自己最拿手的现实奇幻题材。
3、这个女人让我想起她,贤妻良母型,长得不算很漂亮,但是充满那种踏实的模样。想跟她一起去广州夜市。
4、我很懂那些垃圾,你妥协越多,他们越得寸进尺。并不是只有国家才会遇到独裁者,家人、情人、朋友之间也有独裁者。你要放弃从他身上获得的甜蜜感。
越忍就越被奴役,只能接受别人施舍,慢慢被豢养,这真的很恐怖。
突然说起英语真得很搞笑。
没来由的愤怒是最可怕的。
里面这个永恒的角色,让人产生困惑的角色,代表着每个队员的心魔。恶毒的客人,金主Z,修车厂老板,哥哥,老赖,收债打手,心有愧疚的战友。
金基德所有的电影里的救赎都有宗教的影子。
空灵低声的配乐,现实光的调色,金基德今年电影靠这些来看起来充满禅意的环境。
读书笔记:
金永敏在片中一人分饰八角,金基德称除了出于制作条件上的考虑,也是想利用这个做法可能导致的角色混淆,深化“我是谁”的疑问,并通过这部电影提出“我正在以哪个角色活着”的自白。
该片用一场荒唐的杀人,一段荒诞的拷问,
将社会底层的人们,无法逃离的泥淖描绘出来。大量的粗口、暴力镜头,让影片显得极其愤怒。但这种愤怒中,却不是熊熊燃烧的抗争之火,而是“冷火”,它随时都会消亡。影片探讨了权力与暴力之间的关系,但最终的结果是让人失望的。该片是金基德的一次“懦夫”的坦白,在权力和暴力之间,根本不存在用暴力翻盘的可能性。影片最后都没有解释高中女生为何而死,这代表了来自权力和暴力的折磨,是无解的,无止境的。
面对是否有罪时,当抓来的人越高层,认为自己无罪,只是服从命令的说法也就越频繁越坦然。
金基德在极端拷问人性的路上越走越远了,挺无聊的。
导演精心设计的“八个吴贤”的存在。一个叫吴贤的人分饰八角,他是最开始被复仇组织施暴的凶手,也是和复仇组织里每个成员息息相关的人。是虚荣爱面子的哥哥、是傲慢无礼的客人、是暴虐的男友、是凶狠好色的老板、是无良的好友...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吴贤,而吴贤又是每个人。就像每个人是施暴者,而每个人其实也都是受害者。
金基德的社会学模型以及社会角色倒置实验,少许的暴力奇观杂夹着存在主义哲学视角倾泻而下,较为简约写实的影像风格依旧保持着本身的影像水准,只是却少了些许新意与惊喜。
各种Cos服装的变化本身就是战后韩国历史进程的隐喻。
我在30岁才开始理解那些十几岁的学霸天才们为什么会放弃学业转向佛学,他们早早就不需要考虑温饱,不需要被人认可,他们先于常人思索着人-生命-世界-宇宙。影片确实如转发的影评说得那般绝望,但我认为是存在失真的,也就是说现实不至于绝望。如果真的角色对调,该发生的依然发生,未免小瞧人性了,我相信一定有人会突破桎梏打破枷锁。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我有一些新的感悟。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费解为什么我会非常讨厌鄙视一些人,而那些人貌似也并没有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因此我反倒时而觉得是我有问题。经过漫长的一段时间,我的感悟是我对这世界太爱了,我容不得他们那些在我看来属于致命缺陷的人性,他们是我爱的世界的潜在威胁,而且非常有可能在未来爆发,而一旦爆发就会出现影片里的链式反应,而且似乎永无尽头,直到出现下一个我所谓突破桎梏打破枷锁的人。 影片最终没有出现我所谓的有突破的人,因此一条链条永无尽头,直指绝望地狱。我猜想这与导演的生活阅历有关,很可能 他这些年生活的环境里没有遇到有光辉人性的人,于是他虽苦于求索却终得不到希望。20年末,金基德导演孤身一人客死他乡,死于新冠。希望他死前能原谅这世界。 影片里提到的种子确实是人,但我不认为是所有人,我相信人性的辉煌一面是无法抹杀殆尽的,我爱这世界,虽然很多时候他都并不可爱。
受压迫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绑架虐待一个又一个干坏事的公务员,最后弄出个防毒面具狼牙棒基督赎罪之类象征。金基德导演比较失败的社会寓言,名字那么拉轰,以为是什么一抽一的动作惊悚cult片,结果是单方面的各种扮装游戏,顺便牵扯出底层人民的各种不容易
輪迴始終如一 妄想造上帝 妄想的烏托邦式改造 你以為別人跟你一樣處於底層劣勢就會與你一樣理念相同 終究不過是眾生而已 到頭來發現 其實你自己的清醒也不過是一廂情願 但總會有人朝著這種理想繼續 奮不顧身 但其實又毫無意義 你以為眾人皆醉我獨醒 但其實是 你也不過是泥鰍 成為不了黑魚便繼續沉淪
这片是个Database叙事哦!糙是糙了点,循环报应结构和和尚是一贯的(春夏秋冬、圣殇、莫比乌斯……),暴力有点多。不过金基德本人给了一个很棒的解释:各种Cos服装的变化本身就是战后韩国历史进程的隐喻(这仍然是个Database!)。
金基德真是悲天悯人,感慨身而为人的不幸与悲哀。人类社会的阶级、职位也是一条食物链,愤怒与妥协、能力与位置等等,都不是一己之力能够该改变的,有些东西生下来就决定了,你可能为了一个理想、一个目标奋斗一辈子,到头来却也只是失败告终,努力,很多时候并不能改变什么。
开头就是金基德式的暴力奇观,简单明了地入正文。 看到一半的时候觉得是部烂片。印象最深刻的是里面妈妈(?)对一个帅哥说:再不行就去中国混,你看金秀贤长那么丑,在中国居然都能这么红。而且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韩国人这么嫌弃自己是棒子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字幕都是错的,你妹的在逗我?无爱了。
唉,威尼斯救了老金,也害了老金
脱离了对女性的蔑视、践踏、和批判,金基德简直一无是处。一个导演如果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无法确立,就不要试图说教,更莫论超渡众生。
金基德愈发不讲究了。能明白他的意思,但活儿有点糙。以暴制暴,有权者和无权者,压迫和被压迫,隐忍或反抗,到底咋办。挺适合现在看的。
补充思考:本片有两根灰线可以因循解读,一组卢瑟为了建立一个乌托邦以暴制暴,最终被暴力反噬;一个叫吴贤的一人分饰八角,是高利贷者、是暴虐的男友、是领命的杀手、是跋扈的顾客、是入定的僧人……每个人都是吴贤,吴贤又是每个人,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施害者,也是受害者。
金大仙萎了,开始拍电视剧了。另外,看评论说在黑洪尚秀啊,没get到怎么办,好捉急。
军方人员毫无理由的杀掉一个女孩子,这本身就挺雷人的,然后一帮市井之徒竟然冒充各种身份,将军方的人员一个个的进行逼供,这就更雷人了。
应该是左派电影了,金基德少见的多对话剧本,男主最后争论戏也有疾呼传道的意思。视觉上看着不经心,还是有设计的。朝鲜半岛资源匮乏,5000万人口的体量,确实会造成人跟人互相折磨的成果。前半部分的暴力戏和英文对白又看笑了,可能是因为这里面有对权利跟智识的嘲弄,一种赖皮的失败感。马东锡演得好
金基德还在重复自己,片子里的对话基本不像是两个人在互相说,而只是导演在自言自语。秉持绝对论的人赶紧去看看混沌理论和量子力学不就完了,非自己在那痛苦挣扎个什么玩意?
圣殇之后,金基德死着回来了,圣殇不是他最好的电影,但却可以说,是他的一个顶点了。他最好的几部电影都在新世纪初那五年,看完就罢了,以后也不会再去关注他了。
主角选择了配角专业户马东石,主打暴力,在韩国上映得也不是很顺畅,金基德呼吁之后才得以上映,规模捉襟见肘。
邪完再邪,两边山炮群各一星,这次金基德的任务还是只完成到让观众比他的角色抓狂,如果是十年前,他可以让观众无限憧憬成为他的角色,在现在的金基德眼里,是春夏秋冬又一冬。
科普一下何为真爱:”我决定在字幕出了之后再好好看一遍“。
金基德很一般的片子,底层人的生活受着上层人生活的制约,但同时上层人的生活也受着底层人的威胁。把高等人比作黑鱼,普通人比作泥鳅,但你要知道泥鳅是不要命的,反正是贱命。活着有意思吗?其实真没有!那就找乐子吧。最后的字幕“我是谁”各抒己见,其实人生一世有谁活出了自己、活得明白,活着就好
这一次、金基德把莫比乌斯里的那根基霸切成了7段、一人七角、哪有什么是非对错、只有此消彼长善恶轮回,不愿看破的阿修罗和放不下的立地成佛
金基德已经撕破任何伪装,一股脑将其通过在韩国社会生活的种种对人世间的感念直白的说出,甚至是咆哮而出。英语对白和一人分饰多角笑死了我了。最后的结尾和对话简直32个赞啊,完全和我的思路一致。金基德和我都会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一部电影哒。看来不是我和金基德变态,而是这个世界太混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