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找电影看,蓦地看见某个有奥黛丽塔图的海报。红衬衫的塔图侧身朝着我,正在系项链。远处模模糊糊有个笨重的男人在看她,但她没看他。电影有好多译名,美味、精致、细巧——这些当然是délicatesse的各种意思,看完了我也说不好哪个义项最确切(看见“美味”时还以为是和法国菜有关,其实没关)。然而我第一眼是被其中这样一个译名吸引着去看的:一吻巴黎。这和délicatesse无关,是从剧情出发的意译。
是因为这个名字里有巴黎。或者用阿狸的说法是,欧派文艺青年聚集地。然而这对我无关紧要,此时卢浮宫和埃菲尔铁塔无关紧要,二十年代来到这里的那些文艺青年全部无关紧要,只是塔图和巴黎一起出现的搭配让我想起了高考完的暑假窝在家里看《天使爱美丽》的情景,我看见那个古怪精灵的女孩在巴黎的咖啡店里等待她的男孩。那是我看的第一部法国片,是塔图2001年的作品,那时她23岁。四年后,我在一个名叫《一吻巴黎》的2011年的片子里看到了十年后33岁的塔图。我好久没看她的电影了,而四年里我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我是个懒散的没什么规则的人,看书看电影都是,从没像有所谓“执念”的文艺青年们一样去一部部寻找并看过王家卫或是岩井俊二的所有作品,唯一勉强称得上看了全系列的电影可能只有柯南剧场版(所以你看我和文艺青年们的区别还是蛮大的)。然而唯独对法国片稍稍有点规则,这大概是因为比起好莱坞法国片还是不那么流行,自己摸索着看的话必须得稍微找到一个观看的秩序。但依然不是director情结,而是竟有些actress情结,会因为一部电影喜欢某个女演员继而专门去搜索她们的电影,虽然也仍然没有看完过某个人的全部作品。四年里,我就在干着这样的事情。
有些人是永远有着成熟风韵的,比如朱丽叶比诺什,《布拉格之恋》、《新桥恋人》、《蓝色》、《屋顶上的轻骑兵》、《情迷巧克力》,这里头的种种角色当然有差别,但大多数都是成熟好了的女性。有些人则是永远惊艳的,比如我后来深深为之倾倒的苏菲玛索。14岁时惊艳的薇克,27岁时惊艳的芳芳,29岁时惊艳的伊莎贝拉王妃,30岁时惊艳的安娜卡列尼娜,直到四十多岁的作品里,她依然是盛开在屏幕上惊艳至极的法兰西玫瑰。
可是塔图不一样,无论看了多少别的法国女人,她始终在我心里有个独特的地位。不仅因为她是我法国电影之旅的起点,更因为我用我的四年看她的十年,她在成长我也在成长。不是说她尝试了不同角色,而是她真的在银幕上成长。
还是美丽的巴黎,还是美丽的塔图,但这次她不再是会眼睛一眨不眨一口气说一长串话的邻家女孩,而是不再年轻的丧偶女性。你会说,这是角色的缘故啊!不完全是吧。影片一开始她也是以一个年轻未婚女孩身份出现,来到一家餐厅点一杯杏桃汁(而此时那个男孩正在想如果她点杏桃汁我就去和她搭讪)。然而即便扎着马尾想显得更像一个女孩,她脸上的表情和气质已经完全无法回到Amelie时代,那个时代的她天然有着灵动之气,那张常见的绿色背景大海报上,她拿着勺子用慧黠的又大又黑的眼睛看着你时,你就知道了。我默默猜想若是23岁时的她说那句“杏桃汁”的台词,一定是另一种模样,而且该更是年轻男孩子喜欢的模样。
爱美丽后来成为了《漫长的婚约》里的玛蒂尔德,影片的主题和风格比起Amelie,自然是沉重许多,然而战火纷飞中,那颗追寻爱情和爱人的心还是和Amelie一样的纯真。依然还是少女时代的塔图。玛蒂尔德后来成为了《巴黎拜金女》里的巴黎拜金女,不能说塔图变了,因为只是角色变了,但这时看到塔图的感觉已经不一样了。如果说以前看电影时觉得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幻想或寻找),那么现在好像她更加去趋合大众口味了。拜金女后来成为了《达芬奇密码》里的索菲,这部电影我没看,不知为什么兴趣始终不大,只是看了海报觉得塔图的表情离Amelie更加远,好像是成熟了,但又好像是她强迫自己在观众面前成熟起来,用一副高深莫测的神色望着你。
好在后来她变成了《只要在一起》里的卡米尔,那个短发的爱画画的巴黎女孩子。爱情对她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她在寻求怎样能更坚实活在这片土地上。塔图的成长是看得见的,依然是善良暖人心的女孩子,但脸上已经退去Amelie身上想象的奇幻的aura,而是更加真实、自信、成熟的笑。现在想想自己还真是有耐心,当时找《只要在一起》并不容易,只为这样一个温暖的名字,还有奥黛丽塔图。
现在是《一吻巴黎》。一个失掉了心爱的丈夫的女性,先是自己怎么也走不出来,好不容易自己开始面对新生活时,别人又开始阻止她走出来,最后能争取到自己的第二次幸福,着实不易。直到她神色安详,在雨中和一点也不帅的男主角去探访她亲爱的前夫的墓,那一刻我看到了时间在这个角色和在塔图自己身上雕刻下的美丽。看见她穿着职业套装,自信满满从洒满阳光的走廊走过来,继Amelie以后,我又一次心动了。她回不去少女时代,也可能再也不适合Amelie那样的角色,但为何要回去呢?比起永远惊艳的女人,一个成长着的女人也是美的。
十年当然会让一个女人老去,但23岁和33岁的塔图都很美丽。初初获得甜蜜爱情的塔图和失去爱人又重新获得爱人的塔图之间记录下的一段时光,是她的十年,是我的四年。四年后,我还爱她,这个带我进入法国电影世界的法国女子。
而电影本身,相比之下就没什么了。
蜿蜒的石板路和静谧的街道,舒缓的背景音乐和夹杂着温柔气息的和风,每一帧画面都满溢出法式文艺迷人的浪漫。 如果没有那一场突然降临的意外,娜塔莉和弗朗西斯也许可以一直这样浪漫下去:他们可以又一次携手回到初见时的咖啡馆,也可以在浸足温热阳光的天然草坪上追逐或是拥吻……可是当意外在转过几个拐角后的路口倏然袭来,只能有年轻的弗朗西斯在故乡的黑土下长眠,迷失的娜塔莉在办公桌上堆积的文件中缓冲钝痛。 回忆中的弗朗西斯被丢弃在黑色垃圾袋,妄图乘虚而入的徳勒曼被抗拒在坚毅的心门外。在外貌邋遢、吐词呆萌的马克思与娜塔莉相遇之前,谁也不曾料到,这第二份爱情来得如此莽撞。 一点点地靠近,一次次的目光交汇……终于,在某一个有巴黎铁塔见证的夜晚,马克思语无伦次地说:“我好像是,恋爱了。” 相识算不上怦然心动,相恋却如此水到渠成。接吻后感觉整个世界都敞亮又可爱的马克思,告白后因紧张而丢下娜塔莉愣在原地然后一个人跑掉的马克思,接受上司徳勒曼对他出于不屑和嫉恨而发起的会面的马克思……他带着孩童般的傲娇和成熟男人应有的风度,令娜塔莉全面沦陷。 一如《精灵旅社》中德古拉伯爵所悟:生命中不一定只有一次火花。如果是爱情,如果所有的因素都是正确的,我们随时可以为之心动。
奥黛丽·塔图太美了,看到她伤心真的有点于心不忍,故事就是等待她如何开始一段新的感情,如何治愈自己的心灵伤痛。在中国人眼里看上去像是一场白领与蓝领的爱情,在法国人眼里是中产阶级和外国移民的关系,她的朋友觉得他不配,但谁让她是法国天使呢,她在乎的是那份奇怪的感觉,那份爱的细腻。★★★
本来毫无趣味的电影在中间突然翻盘,乐趣满生啊!
本以为是小清新,发现有点重口味,最终还是小清新。看来还是法国电影最擅长这种温情加浪漫的模式了。
美女与野兽
老板的性骚扰
温情满满的电影,有时候爱情就是这样不可思议的,二人之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才充满惊喜。只有这样简单纯粹充满善意的爱才能拯救人于伤痛。因为无所求,所有的获得都是快乐。
大叔很妙
多杜太不适合什么OL(还要是中层)或者学者(达芬奇密码),戏路真心没有歌迪亚来得宽
一吻巴黎,多浪漫的名字啊。还是很清新的~
两个人的感情,旁人看不懂,也不需要看懂
从一杯不庸俗的杏桃汁到中邪的一吻还有包装精美的小熊糖。多么温馨,从开头的艳遇浪漫到急转而下的悲剧再到平淡却朴实如涓涓溪流般温暖的感情。法国爱情小品真是看得让人会心一笑,犹如影片最后既明亮又清新重要的是这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温暖。开放式的结尾给未来一个美好的遐想
everyone needs to see this!
到底是在讲什么..
奥黛丽现在是干燥花,仍然美丽,但缺水。男猪太丑了。
前20min和后面相较,真心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给你看。男女主第一次kiss的时候我真心快吐了,DS逆袭的成功。
从一开始那么甜蜜我就在等着分离的命运了:当一切美好得不似真的,也许就真的只是一场梦。
都是冲着女主吧~
12-08-30-syd
对男性观众来说这是一部励志片,对女性观众来说这是一部治愈片,对瑞典观众来说,这恐怕是一部颠覆帅哥国形象的搞笑片。
CINEMATHEQUE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