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影片就像导演自我表达的一幅抽象画,每一个片段都很讲究,影片整体上也弥漫着一种调调,但是没有什么符合逻辑的情节推进,只是调出了青春的味道。
男主角日后演绎了美色诱人的大青衣程蝶衣,女主角演绎了家喻户晓的英俊小生许仙。我一直很好奇,在性别定位还来不及模糊的早年,这两位演对手(激情)戏是什么感觉。没想到早在叶童的第一部电影中就表现出豁达自由与保护别人的天赋,最后时刻也是英雄一般的出手终结了影片想表达的所谓青春的不确定性。当张国荣依偎在她怀里的时候,定位好恰当。当然很多人用恋母来解读,主创也正是这个意思。但是我感觉到了叶童的男性魅力和张国荣的女性温柔。也许这才是青春吧,一切都有待成长,但一切都已蕴含其中。
我是cc的影迷,也敬重gg。
四月一日Leslie Day 又碰上香港国际电影节,在项目间忙得焦头烂额的我还是暂时抛开所有跑来了香港。而整个香港之旅最重要的一个行程,就是看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导演剪辑版《烈火青春》。这也是我为看电影排过最长的队了,提前四十分钟到,排队的人已经挤满了整个香港文化中心的大厅。原来的片子大多把主题曲放在片头,于是《烈火青春》四个字一出来他唱的《流浪》响起,就有一种好了我不行了我退场去外面哭会的冲动。 这一遍看,真是各个角色都喜欢,连原来嫌弃表演过于外露的汤镇业穿着紧身小短裤的样子在大荧幕上都可爱了起来。更不要提Leslie的第一个重要荧幕形象,天真 乖顺心底又有火在烧的Louis。大概初看此片时我还是如片中人一样凭欲望在世界无边游荡,短短几年就变成了看着青年们愤怒大胆而无所畏惧便什么都可原谅的观众而已。 烈火青春,于他于我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影片。有了谭家明我才可以疏解对王家卫作品的那种既爱又厌的心情。(谭是《阿飞正传》、《东邪西毒》的剪辑。)比起美不美,缠绵不缠绵,谭片子里有更多的情绪的厚度、命运的无理和蛮横,吻便不顾男女吻在一起,刀子下去便直接剖腹,世界从不会因为你十几二十岁而遮起真面目。谭有更多的反类型,而且在反类型中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烈火青春里女人主导了一切,男人仿佛只贡献了一些琐碎和懦弱,却融合成一种没有对抗和哀怨的柔情。
新版本在片头增加了一些嘈杂的生活背景音,香港七十年代聒噪、琐碎而压抑的小市民生活,虽然取代了旧版以张国荣饰演的Louis躺在一片深蓝中开头的纯粹、迷茫和无助,但大概也更贴合谭家明的初想设计,更贴合新浪潮那种特定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和性格的映照。一代一代青年想要挣开时时刻刻困住他们的生活,乘Nomad逃到荒岛上去。但也是那一个包裹着他们的社会把他们塑造成那一种样子。 就如同那句著名的“我们是对社会无用的人啊。” “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
开场时主持人那一句“这一部四十年前的电影”真是让人梦醒,从未经历过那个年代也和片中人没有共享一种文化环境的我却深深地沉迷于那一代青年的迷茫和痛,大概是痛让人清醒,总好过麻木、停滞和虚假的梦。
本片导演谭家明被称为“香港新浪潮的旗手”,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受世界各国电影运用影响,香港电影界涌现出一批新锐导演,包括许鞍华、徐克、谭家明等。短短数年间,这批新导演将人际关系、社会问题、家庭及本土文化纳入拍摄题材,以全新理念和颠覆传统模式的现代技巧来创作影像。谭家明就是新浪潮导演中的实干派代表。而摄制于1982年的影片《烈火青春》就是“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
演员张国荣而言:这是他自认为拍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片子。
汤镇业担任过《警察故事》的角色
而叶童,大家也很熟悉,《新白娘子传奇》中饰演了许仙的角色。
《烈火青春》讲述了一个寓言式的青春故事。影片主要讲述了Kathy(夏文汐饰)在泳池邂逅了梁龙邦(汤镇业饰),两人迅速坠入热恋,而Kathy(夏文汐饰)的表弟Louis也在酒吧遇到了被男友抛弃的tomato,两人也很快在一起。正在四人感情浓厚之时,Kathy日本男友信介出现了,他作为日本恐怖组织赤军的逃兵面临着被抓捕处决的危机,因此Louis和Kathy给予他帮助,让他暂时躲避在Louis父亲的帆船Nomad上。最终,日本赤军杀手千代子通过一些关系获知信介的藏身之处,最终在海滩逼迫信介剖腹自杀,同时阿邦、Kathy也死于她的手下,tomato射死了千代子,Louis和tomato侥幸逃命。影片的情节,简而言之,大致如此。
谭家明曾陈述拍摄此片的意图:“是余允抗找严浩改的,《烈火青春》很适合这部戏的主题,英文名Nomad就是游牧民族。······当时我正读着尼采哲学······同时我又看了法国作家乔治·巴塔耶的一本书Story of the Eye”,内容讲几个年轻人享受性爱,颠覆传统道德价值观,最后不但没有受到批判,还坐船与贵族重新出发,这是好厉害的一本小说,电影故事亦从这本书发展而来。 谭家明索要捕捉的正是20世纪80年代香港年轻人体内的“新游牧人”式的流浪气质。片中的年轻人都过着野性自由、放浪不羁的生活。
非常欣赏电影主题曲,由张国荣演唱,歌词充满诗意,曲调悲而不伤,满怀着青春之忧思
影片的的主题曲是由张国荣演唱的《流浪》,值得注意的是,主题曲名与电影英文片名”Nomad“的中文翻译是一致的,Nomad就是”流浪“的意思。而在影片中,nomad既指片中张国荣的父亲所有的一艘船,这艘船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事物,又暗示着这一时期香港青年的”流浪“ 而无所依托的心境。 除此之外,从歌词来看,主题曲和影片的故事也是一致的,从歌词表层意义而言,歌词中表达了去流浪、接受人生命运的挑战而最终实现心中的理想、到达个人理想的目标的意愿。但在我看来,歌词伴随着一种低沉的曲调,表达出香港青年在香港背景之下陷入了自身身份认知的困境,他们渴求漂泊流浪,但他们却始终又渴望一个身份的回归。
我能说夏文汐在这里漂亮性感自信有内涵吗。长手长脚纤细的穿着红色连衣裙放在现在都是漂亮的不过时。而电影里都不爱穿内衣哎,香港好开放啊。哥哥在里面好可爱啊,一贯的收放自如,重复女主说我可不可以亲你一口啊?羞涩的笑笑,还想再亲一下呢。^_^
哥哥正正经经的是主角了这次,还第一次拿到金像奖最佳男主提名。穿着白色的裤子,配绿色配蓝色都清新可爱。想念妈妈会反复听留下来的节目。什么是社会,我们就是社会。女主表白,这个人就是我将来以后永远最爱的人。no fight。好吧,这电影拍得很多深层次的东西稍微有感觉到,但我看不懂,青春?乌托邦?放浪形骸,烟视媚行?迷茫?无视社会规则?憧憬,探索,追寻?梦幻?日本赤军?内心向往是什么,找的到吗?
好像无论电影基调主题是什么,哥哥总是去清清爽爽,天真纯洁,一双清澈的眸子安静的看着你,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是忧郁吗?总有股脆弱的意味。电影很强调画面,每一个表达的都会蒙上一种特定的色彩,以景带人。所以这个电影拍得脱离实际也很自然梦幻。哥哥的颜和气质真是可以闭眼吹。自然清新。
文艺是够文艺,都是装的..张国荣真青涩,叶童漏点了,大汗....赤军从海边飘忽而来,最后大家在对阿拉伯的找寻中飘忽而去
6.5。片如其名,烈火一样的青春,两对青年男女的性与爱,大胆又炽热,尤其结合了谭家明特色的色彩与构图,让影像独特又另类。中后期加入的赤军这一历史元素,让画风急转,自由与理想倒是与电影气质相符,就是杀戮的结尾过于突兀和敷衍了。
全然的虚无的气质,青春爱欲的激情既美又脆弱,同总是出现的白纱帐一般,飘摇而无邪。牵涉赤军、杀戮的部分状似有些混乱,倒觉得正是这种Cult的掺入,让这部电影保全了自己。保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空中楼阁。在荒谬怪异中死去,朝着莫须有目的远行,最终他们仍和现实全无瓜葛。真正有新浪潮FEEL
王家卫直接受谭家明影响,而后者则是受到法国新浪潮的影响,这部《烈火青春》即可见一斑。叙事一反常规,风格和7,80年代保守的港片大相径庭,浪漫放荡大胆,残忍而迷人,青春的意象不断闪现,零散的故事刚好是一个短篇容量,但是后半部分峰回路转不断反转加戏,从浪漫爱情剧直接成为青春残酷物语,一众青春无敌的主角几乎全部死去,而且加入了可观的东瀛武士较量元素(日本元素繁多的港片)……其实换个角度想,这不就是在隐喻港岛被日本文化侵袭的一个侧面嘛?别名Nomad,是片中一艘船的名字,无法靠岸的船就是香港的象征,各国文化的交融造就了新一代的香港青年。而80年代性解放浪潮也直接影响了本片,比如夏文汐和汤镇业在巴士上的激情戏,以及哥哥与汤镇业的吻戏,即使现在看来也辣眼睛。ps,这是哥哥公开承认的自己参演的第一部电影。
因为《七人乐队》,我对谭家明的矫揉造作可谓是反感至极,但是看完他当年的《烈火青春》后发现,原来一个人最好的作品真的可以在年轻时就拍出来。尽管如今回看,有很多瑕疵之处——比如我无法忍受找中国人演日本人,声音对不上脸型的问题——但是这确实是一个关于青春极为有趣的寓言。前半段我还以为是幼稚的青春爱情片,但后面引入了日本人的角色,则是在个体的青春叙事中夹杂了意识形态的影射。我很难讲清各个符号具体所指,我甚至觉得很多符号的建构是浮于表面,甚至导演有中途放弃的感觉(不排除当年删减的原因)。但是光是这么一点浅尝辄止,已经创造了香港影史上最厉害的青春电影(之一)。我真希望有机会看到4K修复导剪版的《烈火青春》,也许我的很多遗憾就能迎刃而解。顺带一说,叶童真的不漂亮。
青春迷航,往阿拉伯開;烈火燒得恣意,毫無邏輯和限制,直到被澆滅。加在一起,那就叫無悔。譚家明不愧是新浪潮追隨者,張國榮与葉童的初遇、湯鎮業与夏文汐的公交激情,這兩段戲拍得真好啊。
王家卫对着灰烬缅怀的,正是谭家明所描摹的,82年距97还远,结尾突兀而来的赤军如其说是zz隐喻不如说是跨阶层欲焰焚毁自身的必然,浴缸里燃烧火油,上帝死于尼采,少女挑拨男友相斗,叛逆青年乱射鱼枪,四人社会与猪同床,哪一样都分分钟毁灭一切。
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青春又满是诱惑。隐隐还有些实验,就看过的香港新浪潮这拨里,谭家明应该是最贴合新浪潮气质的一个导演了
青春烏托邦,符號種種。場地情結,電話間,茶餐廳,雙層巴士,自助洗衣店。編劇組合。夏文汐小姐。
1.“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2.潇洒的青春,无疑影片中的许多情景、细节是多么的上个世纪,是小时候经常从电视上看过的元素,满满的回忆。3.那个夏天,我们想去阿拉伯。4.张国荣,好青涩。
并不是因为活在现代,思想就是先进的的,也不不是说活在过去,思想就无法超前…而事实上,大部分人思想都是极其落后且不思进取的…事实证明,最重要的是:想不想得到是一回事?拍不拍的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真是为了一个电影镜头找来了一部电影,在李银河的性爱讲座里把这部電影里公车那段露骨的亲热戏当成是在公共场合的对其他旁观者的干扰的反面教材,所以我就顺理成章才注意到这部电影一晃37年前的“老”電影了,可惜自己对港片的排斥心理一直都葡萄酸的没有看过就当不喜欢看罢了;也是由此又找到了一个有个性的演员就是夏文汐,也是把《唐朝豪放女》和此片一起看过了。这里夏文汐和叶童都是第一次演电影一个17.8、一个20左右,電影开始的风格像极了香港当时的轻松恶搞的喜剧,而随着日本恋人的再度出现,结局居然反转成滥杀的悲剧,也衬映了電影开始的蓝色大大的 Nomad(大意:游牧民)可能也反映了香港当时青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吧,没有看更详细的影评资料也只是凭自己初次观看的一点想法,喜欢夏文汐的那种无拘无束的表演(就是没有表演
最后那一幕吓死我了,刀架在哥哥的脖子比渗出血的时候我忍不住尖叫了,果然是看不得哥哥受伤,明明知道是戏是假的,也吓破我的胆。哥哥是世界上那么完美的存在,就算他受一点点伤害我都会心痛万分。
31/3/2023 @ 文化中心 [4k導演版] [hkiff]。前面果d年少輕狂、譚sir式美指好好feel,但後3分1唐基明補拍果part日本赤軍睇到黑人問號…. 想知導演版譚sir到底改左d乜
逃亡、放逐的青春残酷物语。谭家明通过人物空间场景的转换讲述人物精神世界的逃逸。从私人空间到城市一隅再到抽象化的精神栖息地,展现行走的青春荷尔蒙如何在身体和情感的纠葛中爆发。谭家明的人物大多深处与外界隔绝、毫无沟通的自我封闭世界,当他们试图去僭越这层结界时,谭家明的语法是偏向自毁式的重建,结局亦是晦暗怅然的绝望。王家卫则更加小资情调,带着暧昧的情绪和孤独的身影书写城市喧嚣背后的孑然和疏离。
很多地方⋯⋯實在是很好笑 不敢說大師過時 一定是我不夠前衛 如果有機會我想問阿叔那個齊屌小短褲是什麼意思
譚家明早期的電影都是力量極強的形式化(影像語言),反而内容與人物上有所缺失
谭家明的剪辑特色比较集中的体现,其实是一种日片风格,能感到六七十年代日本电影的质感,有承上启下意义,应影响后来的李志毅奚仲文等香港文艺片风貌。以两对相关联的情侣推进到赤军赴港杀叛徒,过程里夹杂塑造嬉皮风青春、类似若松孝二的革命垮塌空虚感。17岁的夏文汐又歌舞伎又撩动又自在完全击中我
6/10。那时候香港的性观念开放成什么样,可以电车上旁若无人地做爱,能通过家长拉人逼婚未成年人的场面讽刺正统婚姻。夏文汐与众友把汤镇业推进泳池抢走裤子是爱情主动性的表现,那她又先后爱上性格地位悬殊的两人导演你啥意思?作为男人我无法理解妹子的择偶心理。女赤军绝杀叛逃者的沙滩戏很徐克范。
最近追看夏文汐,不经觉地就此寻回香港新浪潮的影子,比如这部谭家明执导的《烈火青春》,看一众编剧,竟然囊括了:方令正(妻子罗卓瑶),邱刚健,陈冠中(《号外》创办人之一) 陈韵文等人,这批人在当时的香港,除了电影业,也在读书杂志报刊商业电台等媒体中留下过重要的足印,他们当中许多人(包括方育平等等)也和许鞍华,徐克,王家卫等人都有过合作,曾经致力创造香港电影的新形式,当然,身为幕后者,他们给大众的认知度并不够,我还记得在某年的香港金像奖上,这帮老前辈作为颁奖嘉宾集体亮相回忆起新浪潮在香港的日子,句句都是感触,但是香港电影最终有没有走向他们当初想要追寻的那个理想明天呢?包括他们自己有没有真正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呢?他们在烈火青春里等待黎明然后投奔怒海获得最后胜利了吗?也是留下了很多遗憾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