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前由《木屐树》初识埃尔曼诺·奥尔米的电影理念,深为震惊和敬佩。十一年后,看到埃尔曼诺·奥尔米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古朴的大荧幕上,很是激动,依旧是雕塑般的画面质感,依旧是列宾油画般的诗意和萧瑟,依旧在书写平凡人的尊严,只是这次没有拯救和希望,导演将他镜头下那些少言寡语的平凡人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下一个无名高原的无名战壕里,连天的雪原、不时降临炮火、流感引发的高烧、没有盼头的坚守、逼仄肮脏的战壕环境以及饥饿将官兵们笼罩在绝望与死亡的氛围中,折磨着人们的精神与心理。畸形的日常情趣的寻觅,却在死寂的缝隙中倔强地渗透出人的尊严和挣扎。然而,就连这些也终将“战争这只丑恶的野兽”吞噬,当士兵视如情人般的落叶松在炮火中燃烧,他只能趴在战壕里眼睁睁的看着,当生者试图掩埋死者时,面对的确实挖不尽的皑皑白雪,当上尉“命令”喜欢唱歌的辞职军官唱歌时,他望着梦一般的月亮却再也唱不出来。留下的只有一封封阵亡通知,一个个称为过去的名字和等待他们执行的下一个任务。
莫名其妙,竟然取名“高原激战”!
考虑到去年是一战百年,还是不错的命题作品,一如既往的抒情诗美感
调子很灰暗,色彩很绝望。
影20115:1915.5.23 意大利宣布参战。在阿尔卑斯山与奥地利对战。1917.10.24 德军支援奥地利,对抗意大利,德奥军从山上蜂拥而下,占领卡波雷托市,进入意北部。——“点名,把死亡人数告诉我,我不要数字,要亡者的姓名,把倒下的人的名字通通写下来,一个个写下来。”
真实再现1918年开始的发端于美国的西班牙大流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被奥匈帝国军队困在冰雪高原据点的一小队意大利兵,出去就马上面对殂击手的枪口,躲战壕被炮轰,恐惧至极,太沉重的电影!另外意大利在一战、二战期间,都是首鼠两端,变换阵营,确实也是挺搞笑的。意大利人骨子里还是浪漫,没有坚定的战斗意志,所以拍战争片也能拍的这么文艺!这部电影最后几分钟的真实一战历史影像资料也很珍贵。
流星涅槃,夜夜圣诞,年过80的埃曼诺·奥尔米仍在谦逊的做着半个世纪前便肩负起的“凝固时间”的使命,戏剧性与时空感继续双蛇缠绕,电影史最具生命力的作者绝对都是做减法的高手,此刻十分想请炫技小妖《修女艾达》的导演过来扎个马步。
节奏有点慢,但画面相当美。
这种描写“战场一日”的片子已经拍不出什么东西来了吧,演员的独白太突兀了。
有点无聊
SIFF@百丽宫;泠泠清月下纵歌一曲,茫茫雪原上硝烟纷飞;配乐极好,音效赞,爆发之前的大音希声,对比强烈,具有很强的戏剧效果;摄影好,夜戏也能拍得如此层次分明;一个晚上,几乎同一场景,却能容纳如此丰富的信息,新导们好好学学怎样利用有限因素表达广阔情怀。
闷
上海电影节#14#,上海百丽宫影城-环贸iapm店。感觉爆破的声音都要把影院震塌了,座位一直在摇晃,虽然是闷骚又克制的反战片。
画面凝重,在信息过剩的年代,无法带来震撼,属于艺术风格老派的作品。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副油画,战壕、白雪、松树、月光、远山,天地之间这一小撮列兵的情绪与分秒,在电影里得到放大与还原。不用探讨什么深刻的意义,看了你就懂了,把自己的情绪再沉浸其中的话,看了你也就更难受了。后来看到《狐步舞》那四个列兵在宿舍的状态,你会觉得《高原激战》更为冷静与残酷。
20200211下午,一院31床,跳着看完的
画面美,我却看不懂olmi
一枪未放。悠闲导致思乡,倦怠导致溃散,敌人不打已自垮。
战争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不管你正义与否
几乎是黑白的画面,层次却分明,颗粒的质感如同已百年的一战。诗一般的对白却诉说无比残酷的战争。仅仅是对小到十来人的战队的刻画,甚至连对手都不曾看到,却折射出战争的巨大恐怖。整片弥漫着绝望的寂静,而使得炮火来的那一瞬间变为恐惧。
意大利,意大利,还是意大利
我只喜欢一些片段,和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