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donews.com/dereck/archive/2005/08/24/523291.aspx斯皮尔伯格和汤姆·克鲁斯的世界之战在中国开始上映了。很多影评给这个片子的评价无外乎什么虎头蛇尾,血腥恐怖等等。我甚至差点因为这些影评而没有去看这部影片。还好实验室在三个星期前的周六学术讨论会上观摩了这部片子,我才“不得不”看了这部影片。尽管老师依旧带着不屑的态度,同学们也都发表了很多批评。我的第一感觉却是“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如果因为那些影评就错过了这个片子那就太可惜了。
我对这部片子的评价就是,可以和去年的机械公敌并谈,都是比较有深刻意义的科幻影片。如果带着一定的兴趣去品味,而不是用一个挑毛病的态度,自然可以看出影片的有趣之处。本来已经看过这么长时间了,不想写评论了。但是今天看到电视上面的介绍的时候有再次听到了虎头蛇尾结尾糊涂的评价。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媒体的影评家基本上在互相抄袭而已……
为何“蛇尾”
如果您是一个细心的人,一定会注意到这样一段情节。年幼的女儿瑞秋在手上扎到一个刺以后,坚持不让父亲替他处理。最初一看只是以为这段是为了体现身为父亲的杰伊对生活的不负责任使得父女关系的隔阂,以及小瑞秋的坚强和自立。不过看到影片的最后,外星人被“稀里糊涂”的打败以后,突然意识到这一端情节的重要。这一个小小的细节段落竟然点出了整部影片最重要的主旨。
重新看的时候请记住瑞秋和杰伊的一段对话:
J- 会感染的
R- 不会的
J- 会感染的
R- 就是不会的
J- 等它差不多了,我的身体就会把它挤出来。
R- 挤出来?
J- 我喜欢这样,杂志上面说的。
外星入侵者就好比是那个刺,刺入了地球这个环境之中。当然会痛,也会有些炎症,但是我们的身体会把这刺“挤”出来。外星人的失败正是因为这个道理。从刚刚开头就开始铺垫这个结尾,为何还有这么多人惊呼影片结束的突兀呢?
咋就叫“世界之战”
很多我认识的人甚至对片名置疑,“咋就叫世界之战呢?”好像和他们想象的差距很远。没有世界范围的战争,没有想象中的各国人民和部队的表示。顶多说了两句日本人打下来两个云云。
我们要注意到,片中的世界已经超越了我们大家常规意义上的世界。这是一个尺度问题,换一个尺度去衡量和思考。这个世界并不是人类的世界,在地球之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是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个广义的世界意义下,正是全“世界”所有的物种联合起来对抗入侵者,才最后打败了外星人。
这个世界大战从规模上,从意义上都比一、二次世界大战要大的多了。
不是“渺小”而"是伟大"
很多人看了片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类太渺小了。是啊,自以为骄傲的人类,在外星人面前暴露了多少脆弱和丑陋。像蚂蚁一样轻而易举的被杀掉玩弄。
可记得片尾的那句话吗?
因为上帝在这个星球创造的最小的生物感染了它们...
因为无数人类的死亡换来的人性和在这个星球生物圈生存的权利...
而这个权利帮助我们对抗一切挑战因为我们或生或死都有意义...(没有枉死,也没有白活)
人类和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是经过不断的竞争和演化得到的结果,在地球这个环境之中,这些物种包括人类,必然是及其优秀的。外星人以为可以轻易的消灭我们,结果却被整个生物界和环境一起击溃了。
在地球这个环境下,所有的生命个体都是渺小的。但是整个生物种群都是伟大的。他们历经磨难,在大自然的苛刻选择之下存活了下来,而且不断的进化。我们凭什么小看自己。
当然人类在影片中确实看着没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不过就好像二战中的中国一样,因为装备和经济的落后我们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对日战绩。但是我们很好的消磨了敌人的力量,拖住了敌人的脚步,分散了敌人的注意。使得日本人无法抽身去估计对美的作战。影片中,外星人也是先把目光对准了人类,在他们意味消灭人类就可以取得控制权的时候,他被其他力量击垮了。
“系统”和“平衡”
整个地球村就好似一个系统,在系统的内部维系着动态的平衡。外星人是系统外来入侵者。对于他们只有两条路,通过动态平衡融入系统,或者被系统的平衡意愿赶走或者消灭。这个理论上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进化论和随机试错
整部影片都反映出了“随机试错”的观点,随机试错是学术界对进化论学派理论的一种描述。进化论认为,进化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只有试对了,才能进一步。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化学过程,是物质分子随机的偶然碰撞的结果。
前面也说到了整个地球上的物种都是在这个环境中不断的进化来的,他们也有互相的影响,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在试错的过程中,随机的找到正确的方向。虽然这个过程细化来看是随机的,但是宏观和长远来看又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外星人在不同于地球的环境中试错进化,他们对于地球的环境是陌生的。他们并没有经过地球大环境的考验和限制,所以他们尽管文明程度很高,在地球上他们却是一个错误,只能走向死亡。
倒是也看出了不光是生物进化,科技发展也是一个随机试错的过程。我们在影片结束后的讨论中注意到一个细节,外星人的探头是靠可见光传感的,他们甚至得开着灯。有同学说为啥不用红外线传感器,哈,我们不妨想象,如果人们不是在可见光传感遇到不能解决得问题的话,能不能想到用红外线传感?试出错来,才能改变方向寻找其他的突破口。
这又反映出来两个问题,什么样的情况下判断这是错误,应该改变突破方向;改变突破方向以后,如果再次试错是否还要试着在出过错的方向上再次试错。个人认为一切都是随机的……扯远了,跑题ing
人性的探讨
影片更是反映出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在面对死亡威胁时的不同表现,大相径庭。热血青年们要去投身战斗,成熟男人要尽力照顾家人;脆弱的人的慌乱,以及坚强的人也有的歇斯底里;大众的无序,军人的纪律严明和大无畏精神。等等等等,我想有很多东西值得去思考。真要提到人性问题,我涉世太浅就不好做评论了。
自然和物种多样
片中很明白的表达了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必要和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生物物种单一,比如地球上只有人类,那么外星人来了,基本上就完蛋了,而多样性使得整个生物圈的承受能力比较强。就算人类本身也要维持多样性,我老师提出一个观点,觉得很有意义。克隆人的一个最大缺点就是不够多样性,一旦有一种疾病,那么全体基本上都会感染,而不同基因的人对病的抵抗能力都不一样,多种基因的族群中应该会有存活者。
保护自然,保护物种多样性确实不仅仅是发发善心,着实是因为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
这部影片的看点除了大牌明星,大场面,血腥杀戮,背后的东西更值得思考和挖掘。
先写这些了,我想还有一些东西没有挖掘出来,另外看过很长时间了,也不太记得清了。如果写的不对的话,还请诸位多多包涵,欢迎讨论问题。
这种末日题材为什么总要安排一个带病的幽闭恐惧/哮喘/自闭的女孩啊?带就算了从头喊到尾分贝巨高让人在感受害怕的同时产生累了就这样毁灭吧人类的心态。而且大姐你前期喊也就算了,你都到最后了怎么还喊啊这一路的刺激就没让你脱敏是吗?
我看电影还是很爽的但是看得也很累,因为在这个外星灾难片里多投入了一些不必要的暴躁情绪,如果在逃亡的车上这小女孩一直不停尖叫助兴我真的会一巴掌甩过去。别说我不是她爸没有亲情,换作我爸恐怕得拿胶布给她贴上。
太吵了真的太吵了,我现在脑子里还有幻听的余波。这份难受比片里血管子爬满地面的画面还要难受。导演你睡着了吗?我睡不着
火星人的章鱼战机不错,但是结尾有点仓促。男主全家开了挂的一个也没死,儿子一直在作死,你上战场又有什么用呢?外星人到底为什么要入侵地球啊?如果是为了资源为什么要等几百万年?养人类吸血做肥料?还不如养一堆牛羊。之前埋的东西那么强大,能控制飓风闪电,有无敌防护罩那么牛逼,怎么过了那么多年还得亲自来开呢?搞个全自动啊,还用原始的抓一个吞一个的方式。材料也太弱,几个手雷就整个爆炸了。外星人科技那么发达,在电影里总是一副动物的感觉,对什么都好奇,一点都不像军人的样子。结尾就算旁白解释是细菌感染杀了它们,可是他们也是一步步进化来的,比人类历史还悠久,就那么弱?
哪一天外星人也指挥若定列队来占领地球,拿着超强装备,军事纪律也超强,收拾人类一定妥妥的。
不过话说回来,场面特效做的还不错,节奏也可以。作为科幻大片是够格了,至少不坑爹。
侵略者本体出现之前拍得多好看啊,顶级类型片的手法,有些地方就像是《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合体,虽然之后由于命题展开略显力不从心,但这种写实化处理至少比美国总统御驾亲征什么强得多;摩根·弗里曼最后的总结陈词不禁让我为外星人没有率先攻打中国这块百毒不侵的土地感到庆幸。
重刷了4K蓝光,HDR10的配置很出色,虽然外星人被打败的原因有点扯淡,但编剧也自圆其说了。不用这么无厘头的解决方案,人类这么可能打得过这群三角外星人?不愧是老斯,如今看还是有很多亮点,后半段的惊悚效果更是老斯的招牌技法,为后人所效仿的次数数不清了,他自己还这么拍,宗师示范的恐怖感太够味了!2020.05.22
斯导最被低估的一部科幻经典。1.感谢[电影手册]重发掘,选入2000s十年十佳之一。2.末日恐慌,压抑惊骇氛围贯穿全片,代入感甩[独立日]之流十条街。3.避开所有俗套:写实主义,反英雄,个人逃亡旅程取代全知视角,反高潮,最终决战缺席(忠于原著),无军政首脑电视广播标志建筑等。4.血海红藻。(9.0/10)
7.5分,略被低估,主要是后面boss痿的很突然,观众莫名其妙,形成一种虎头蛇尾的印象。未日感塑造的很强烈,总体没什么严重的问题,斯皮尔伯格毕竟是名导,但想看到更进一少的东西却是没有了。小女孩人设很不讨喜,不过我认为因为不喜欢一个人物后给电影打低分是不明智的做法。
请问外星人吃了地沟油了?
"When it's ready,my body will just push it out."大敌当前,万物生灵同仇敌忾。被唾弃的老鼠、鸟群屡次救人类于水火,最渺小的生物完成了最伟大的反击,结尾微生物幻化宇宙群星的镜头全片第N+1次泪目,差点五星。第一场入侵人山人海,调度却乱中有序,群演走位毫无差错,老斯功力够诺兰练很久啊。
时隔五年二刷,三改五星,商业神作。什么是人物?什么是奇观?什么叫一二三幕?何为大片之“大”?甚至怎么用特效?斯皮尔伯格导演技法生涯最佳发挥,够好莱坞自己再学一百年。专注个人逃生,主角几近“无作为”,去宏观视角、反高潮、反英雄等等方面相对当时此等量级制作其实相当大胆,如今看来要易接受得多。被极端外力放大的人性优弱点效应是本片专注刻画的真正奇观,而所谓的“虎头蛇尾”其实有着相当合理的内在自然观支撑。
不太明白这个故事的价值:主角没有成长,外星人莫名其妙就被寄生虫搞死了,可能怕观众没看懂(确实没看懂),结尾还有强行点出外星人挂掉的原因,整个叙事,笨拙到像是斯皮尔伯格找了美国张家佳拍,然后不得已为了卖片只好署了自己的名字。
大家真苛刻哈😅。分真的低了,真的。这是部好片。各方面来说都相当有意思。尤其是三角外星机甲屠戮人类的场面真的相当压迫和震撼,就光视效这方面就不该这么低的分。唯一的缺点就是结局仓促和不讨喜的人设。
那丫头一直鬼叫鬼叫个啥!!
汤姆•克鲁斯
后半部分过于仓促突兀,很多线索没展开,结局也收的太快。前半部分还是商业娱乐片的路数,后面就想往家庭亲情文艺路线上奔了,结果哪里都不讨好。不过写实主义的处理方法非常喜欢,设置上也隐藏了不少深层含义,可惜啊再用把力就成超级经典了。
那俩小孩是傻逼吗
号称老斯“最黑暗科幻片”,故事性强,就是剧情设置上有些虎头蛇尾。2005年北美票房亚军的头衔也凑合说的去~
好大一颗雷
前半段的写实风深得我心
美国人民是有多爱凑热闹,害怕了就跑两步然后还留在原地瞅!
灾难片都烦死了而且这个结局怎么这么傻逼......想减肥的可以看这个......
故事一般,煽情性情节也不过尔尔,最主要的是对外来生物的描述和对战程度没有那么令人震憾。这种场景在威尔史密斯的《独立日》似曾相似。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些拥有高科技的外星生物被打败的方式实在雷人:那些动辄触角抓人如反掌之易的家伙们怎么这么轻易就被打败了…7.4
故事不太行,虽然带着一些暗黑味道,汤姆·克鲁斯这个角色不讨喜,这家人也不讨喜,每一次达科塔·范宁杀猪般叫声一来,耳朵都快炸了,每次看见这个傻哥哥要去跟外星人PK,就神烦。结尾,人类居然莫名其妙就胜利了,也是醉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