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是一部虐片,没有血浆暴力,而是虐心的虐。在我看来,影片也像达内兄弟和李沧东的混合物。儿子反抗和平安夜教堂段落,剧中人物遭遇都让人有一种心口被击中的猛烈震撼。这些悲伤或绝望的故事起始平静,貌似一马平川,前方一览无遗,然而恰是雪崩前的屏息,是冰川开裂前的细纹。 达内兄弟擅长拿普通人做文章,推敲现代社会的善与恶,《狩猎》也设置了一处其乐融融的北欧小镇,打成一片的普通人,他们完成了对主人公的合围跟猎杀。影片的难受劲堪比李沧东的《绿洲》,而在主题上则更像那部讲述“平静罪恶”的《诗》。就连教堂戏,都有全度妍在《密阳》的戛纳影后级表演做对比。 其实,《狩猎》的故事题材并不鲜见,可以说是传统的“好人蒙冤”,但《狩猎》的解决之道并不是道德感化之类的空谈。准确来说,看不见的道德在这部电影里充当了帮凶。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真相是多数人压倒少数人。《狩猎》反其意而行,群众的眼睛也有可能是沾满牛粪狗屎。所谓“真相”是幼儿园大妈想象出来的恶心画面,是昔日朋友的不容分说,无关路人的拳脚相加。 电影巧妙地安插了eyes on me的细节,主人公近乎绝望地喊到:看着我!什么都没有!而用眼睛来洗脱嫌疑,只能说是美好希冀,并非真正的解决方法。因为置换下对象,一个小孩的眼睛更有可能告诉世人,她不会说谎,她是纯真无邪的代言人。从小孩到成人,双眼浑浊仿佛是经历罪恶、遭受不堪的见证。殊不知很多时候,就像近些年的《白丝带》或《诗》,小孩所为往往杀伤力巨大。它是一个人的绝望,也是文明社会的扭曲与脆弱。面对青少年,成年人不似过往,只需凭体格和身份就能获胜,他们同样会没有安全感。 《狩猎》的片名来自片中的成人礼,儿子可以取得狩猎证。成人仪式意味着一个人能独立行事,能自我控制,然而,《狩猎》又说,成人世界和整个社会,它们未必能分辨是非。有说,影片创作是源于欧美世界对儿童性侵案的闻风色变。可在一个东方观众看来,群体的盲动和愚昧更令人崩溃。小女孩并非罪魁祸首,她完全不知道一个谎言的杀伤力。在小镇上,多数成人都不在乎真相,而在乎事件本身所引发的噱头和离奇想象——幼儿园大妈或者请来的大叔,他们是一堆道德强迫症患者,好不容易逮着了一头稀罕的猎物,添油加醋,伺机放枪。 但反过来看,由于这些人的面目可憎,更显主人公儿子和那位干爹的可贵。像儿子,一出来更是哭鼻子的文弱形象,不想导演还成功利用了形象反差。电影也没有彻底一边倒,同时还安排了一年后的表面和解。而在吃人的社会,在泯灭人性、混乱失序的时代,总有一些人会坚信人性光辉。 余震之后,《狩猎》更叫人思索:为何一个平静而有规矩秩序的社会,它会让一个如此之轻的谎言,引发如此严厉的惩罚,枪伤之重,没人能承受得起。而在如今的网络,消息源满天乱飞,为什么仅凭一段文字、几张图片,所有人都相信,他们比其他人更靠近真相,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发表个人意见,行使人身攻击口诛笔伐之实。往更糟糕的层面去想,所谓的善与恶、白与黑,多数人是根本分不清的(也可能根本是对他们的切身生活无关紧要)——无论过去现在或者是将来,这是多么悲观的论调啊。因为,有一天枪口掉转,也许你就会成为下一个猎物。【中国新闻周刊】
孩子是社会中特殊的弱势群体,身心皆不成熟。一旦发生疑似伤害孩子的事情,整个社会总是会毫无保留的站在孩子一边,对施害者群起攻之。
但倘若这种毫无保留的道德指责被误用,对一个人的伤害就是毁灭性的。丹麦电影《狩猎》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深感寒冷绝望的故事。
刚刚离婚的卢卡斯是一位幼儿园的老师。男孩子们最喜欢和他玩狩猎的游戏,他也非常乐意配合他们。
细腻敏感的卢卡斯对孩子们的需求从不拒绝,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特别喜欢他(对,男主演过《汉尼拔》,但相信我,这部片子里他真的是个好人,也不吃小孩...)
一天傍晚,从超市出来的卢卡斯看到了一个人站着的克拉拉。
卢卡斯决定送迷路的克拉拉回家,她是卢卡斯好兄弟的小女儿。
一路上克拉拉问了很多问题:“你最喜欢的菜是什么”“你为什么在幼儿园工作”……卢卡斯都一一回答。克拉拉非常喜爱卢卡斯的小狗芬妮,还想要带它去散步。
隔天上班,卢卡斯又一次碰到了因为爸妈吵架而坐在房子外面的克拉拉,便顺路带她去幼儿园。
一次次的相处,让克拉拉对卢卡斯产生了好感。她亲手制作了心形的小礼物塞到卢卡斯包里。
还在卢卡斯和男孩子们打闹的时候冲过去亲吻了他的嘴唇。
面对女孩幼稚而单纯的示好,卢卡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至于包里的礼物,他温和地让克拉拉送给妈妈或者其他人,并告诉她:
被拒绝的克拉拉愤怒地转身离开。
卢卡斯万万想不到,就是这一句小小的告诫将他的生活推到了风口浪尖。
晚上,园长发现了没有回家并坐在黑暗里的克拉拉,与她闲聊时,意外地听到克拉拉说:
克拉拉的这一系列关于“性器官”的言论,其实是从一些大孩子那里偶然听来的,而还在气头上的克拉拉随口向园长复述了出来。
但园长却很震惊,因为在这种北欧小镇里,性骚扰小孩是极其严重的指控。
而这个时候的卢卡斯,刚刚说服前妻同意让孩子和他住在一起,也交到了新女友。下班和席奥等一大帮好朋友打猎,晚上聚在一起喝酒玩闹,生活正处于好转的状态。
园长隔天立刻找卢卡斯谈话,说他和一个小孩之间发生了些“成人的事情”。
卢卡斯对于这无端的诬陷毫无头绪。出于保护的原则,园长没有透露这个小孩是男是女等个人信息,她停掉了卢卡斯的工作并找来警察调查事情始末。
此时的克拉拉已经没有当时想要报复的心理,摇摇头说自己什么都没有说过,一心想要出去玩。
园长和警察担心她因为害怕而不敢讲出真相,继续坚持询问:
此时的克拉拉或许只想早点出去玩,或许是太过害怕,对每一个问题都点了头,撒了谎。
因为相信小孩子不会说谎,原本怀疑是克拉拉胡思乱想的园长开始相信她的确受到了猥亵。
在取得克拉拉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园长在家长会上通知了所有家长幼儿园内疑有猥亵儿童的事情发生,需要家长配合留意是否还有更多孩子出现异常行为,并报警进行进一步处理。
深夜,在休息的卢卡斯接到了儿子马库斯的电话:
对事情依旧毫无头绪的卢卡斯告诉儿子不要相信,那不是真的。但因为这件事已经传的沸沸扬扬,前妻也禁止孩子来到卢卡斯身边。
天亮后卢卡斯立刻去找园长了解真相,反复强调自己没有做那种事。园长根本不相信,不小心在争执中将克拉拉的名字说出了口。
卢卡斯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诬告自己的人居然是克拉拉。在被保安强制赶出幼儿园后,他立刻去了克拉拉家,想在事情完全恶化之前搞清楚缘由。
但卢卡斯却发现,现在的他已经失去了好朋友一家的信任。母亲处于暴怒状态,破口大骂,完全不想看到他,更不用说谈话。
好友席奥也出手打了他。往日的好兄弟反目成仇。
争吵声吵醒了午睡的克拉拉,父母立马把卢卡斯推出门外。目睹这一切的克拉拉说:
这是克拉拉第一次对事情的澄清,然而母亲却抱紧她说:“这可能很难理解,你的脑袋会选择性的忘记发生过的事,因为回忆总是不让人愉快的,但它真的发生了,而我们很高兴你告诉了我们。”
另一方面,很多父母称自己的孩子出现了疑似受到虐待后的症状,比如做噩梦、尿床等等。事情就这样继续发酵着……
十二月的一个早晨,卢卡斯的儿子偷偷跑到了卢卡斯家。终于见面的父子俩深深相拥,他完全相信父亲的为人,也为父亲的遭遇感到荒谬难过。
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他儿子还相信他是清白的,我想那种感觉应该是复杂和欣慰并存吧……
曾经交好的朋友和邻居,已经忘记了自己认识的善良的卢卡斯,他们对于“猥亵儿童”的谣言选择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卢卡斯的儿子去超市的时候,店员让他转告父亲,让他不要再来了,其他客人因为他都不光临超市了。
但他从超市回来时,正好看到父亲被警察带走,没有地方可去的他来到了教父家。
教父告诉他,父亲明天要参加初步听证会,有两种结果,判决预留性监押,或是无罪释放。
而目前所有的孩子口径一致,他们都描述出了卢卡斯家地下室、墙纸还有沙发的颜色。似乎真的有更多的孩子被卢卡斯猥亵过。
但卢卡斯家根本没有地下室。
卢卡斯的教父说了一段话,他说:“人们都坚信小孩子不会说谎,这世界上没有空穴来风。但人们错了。”
所有指认卢卡斯的小孩,都被刻意的引导或是被影响着说了谎,说了一个可能会毁了别人一生的谎。
调查了卢卡斯家之后,法院确认卢卡斯是无罪的,是被冤枉的。重获清白的卢卡斯和孩子在家里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安宁。
突然间,一块巨大的石头从窗外丢进来,目标很明显是卢卡斯的脑袋。
受惊的卢卡斯想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却只看到一个很大的黑色塑料袋。
里面包着的竟然是白天出去玩耍的芬妮(卢卡斯的狗)的尸体。
法律还给了卢卡斯清白,但对于小镇居民而言,事情显然并非如此。
他们深信卢卡斯不过是因为证据不足而逃脱了惩罚,他们用杀死卢卡斯心爱的狗来表达自己对于审判结果的不满意。
小镇人民坚信自己不是施害人,而是正义的伸张者。悲痛的卢卡斯只能将芬妮亲手埋葬。
洗刷罪名后并没有得到所谓的风平浪静,芬妮的死仅仅是警告的开始。小镇居民们恶劣的言行与审判前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们用行动将小孩子无知的残忍放大到极致。
商店的售货员不卖东西给卢卡斯,甚至合起伙来对他拳脚相加。卢卡斯的脸被打得血迹斑斑,还像丢垃圾一样被丢了出去。
而正好经过的克拉拉一家只是呆在一旁等他走掉,看着这个被自己女儿毁了名声,被打的满脸血污的以前的好友,慢慢走掉。
从超市回来的卢卡斯,一个人在黑暗里坐了很久。
今晚是平安夜,一个原本应该和家人团聚幸福满满的日子,他却忍受着无中生有的不公正对待和排斥。
将脸洗干净,换好西装,卢卡斯像往年一样去往教堂参与平安夜的祈祷。
台上,童真的儿童合唱团在唱着颂歌。
而台下,卢卡斯回望着坐在后面的克拉拉的父亲、自己以前的好友。
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失望和挣扎……
卢卡斯最终还是爆发了。揪着好友的脖领对他怒吼道:“看着我!看着我的眼睛!看看我的眼睛里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了。”
卢卡斯的眼里已经熄灭了对人性的希望,挥出的几拳不仅仅发泄着自己的愤怒,还有对往日朋友不愿信任自己的痛心疾首。
从教堂回家后,克拉拉的父亲坐在床边向孩子回忆着自己与卢卡斯的曾经。他们是最好的朋友,骑着摩托车去偷苹果……似乎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好像,做错了。
看到爸爸伤心的流泪,克拉拉再次说道:“我说了些傻话,他什么都没有干。”
父亲摸摸女儿,告诉她:
时间来到了一年后,一切风波似乎都已平息。卢卡斯和克拉拉的父亲也重归于好,似乎恶意真的消散了。
原先与卢卡斯决裂、远离甚至反目成仇的人们也再次聚在一起,为卢卡斯的儿子庆祝成年。
卢卡斯将家传的猎枪送给儿子,还带着他去打猎。
10月的北欧森林里,阳光正好,卢卡斯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一切的黑暗和流言终于过去了,人们终于又重新接受他、相信他了。久违的安宁生活又回来了。
正当他享受着这久违的安宁时,突然一声枪响,一枚子弹从他头上险险擦过,打在了旁边的树上。
这突如其来的枪声仿佛在告诉观众,所谓的和解都是虚伪的,笑容和拥抱是假惺惺的。
表面上修复了的友情是彻头彻尾的易碎品,你根本不知道背后还有多少惊涛骇浪,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心里还是认定,卢卡斯就是一个猥亵儿童的变态。
卢卡斯就像是森林中那只被追猎的麋鹿,毫无防备,无数躲在暗中的猎人可以中伤他。
还是在一样的阳光里,刚刚燃起希望的卢卡斯,眼睛中的光又慢慢黯淡了,他知道人性再一次辜负了他,他的眼睛里,又什么也没有了。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克拉拉是小恶魔吗?她的确因为被拒绝做出了报复的举动,也因为接二连三不负责任的说谎,让观影时的我感到愤怒,但她后来也一次次小心翼翼地讲出了真相。
友谊不够深厚吗?我们之前也讲过熟人性侵,夫妇保护孩子的行为无可厚非,任何一位家长也许都会如此。
而片中那种侵入骨髓的恶意,似乎不是来自于所谓的“儿童受害者”和“受害者父母”,而是来自于那一个个旁观的小镇居民,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正义的,都觉得自己在惩罚坏人,在做应该做的事。
我觉得你是个坏人,坏人就该死,你逃脱了法律的制裁,那就由我们来制裁你,我们排斥你,打你,杀你的狗,甚至想要开枪杀你,因为我们是正义的。
但事实上,这盲目的正义是最可怕的。
人往往是不理智的。我们一旦相信自己是正义的,便自动带上了有色眼镜,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支持我们想法的证据,与之相悖的线索全部被刻意忽略或者曲解。
事实是,盲目的正义者们不会关心真相究竟是什么。
就像是小镇居民不相信卢卡斯一次次的澄清,也不认真看待克拉拉一次次的解释一样。他们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判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而自己的言行会对他人造成怎样的影响却很难预料。
我们害怕偏见,但很多时候亲自促成了偏见。类似的故事生活中相信也不会少见,个中真相我们无从可知,唯一能够告诫自己的是:
童言不应无忌,人言真正可畏。
「我们每天都在闭着眼跳下悬崖,但这里是一片柔软的土地。」
点了喜欢?不如顺便关注下我们,有温度有态度的心理学知识,全都给你给你~(๑•ᴗ•๑)
极度深寒。很难不联想到韩寒事件、杰克逊娈童案、及阿瑟米勒剧本的<妒焰飞灰>。孩童之恶源于无知。成人之恶却发乎偏见、道听盲从、各种嗜血癖嗜尸癖嗜黑癖,对恶的无反思、不推己、不自知。诬名者往往善假正义之帜,无不高举道德刑具。泼粪杀人的最大恐惧是谁也无法预知,这冤假错何时会降临自己头上。
Mads Mikkelsen被冤枉以后变成汉尼拔报复社会了
權力的反轉,受害者卻成加害者,有趣。其實小孩很早就說是自己瞎說的,但是她周圍的大人選擇相信這件事真的發生,畢竟,我們心裡都隱隱希望罪行真的發生過,這樣我們就都能成為善良正義的人了。
即使整个社会抛弃了你,也要活得有尊严。叔顶着满头鲜血回到超市去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真是帅爆了=口=卢卡斯从没有抱怨过我什么都没有做你们却要这样对待我之类弱爆的怨言,而是咬牙挺胸堂堂正正的挺过去。如果恶意无法避免,至少要活得坚强。顺说我总觉得下一幕叔就会化身汉尼拔把全镇下饭…
1、看的人想死的心都有了;2、……还得活着。
这电影要是早两年看,不会有这么深感触。很多情况下,真相是什么对围观者并不重要,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支点,让自己站在虚妄的道德制高点上,得意一时是一时,反正过几天他们就会遗忘,任由真相被新的猎奇淹没,微博上这样的人和事比比皆是。
童言无忌的威慑力足以将成人置于死地,但更怕的是人言可畏的成人世界,一味愚蠢、盲从、暴力,善良的猎人最终变成众人眼中的猎物。
天真无邪才是最大的邪,童言无忌才是最大的忌,天使有时候才是恶魔。能说出口的委屈都不叫委屈,最大的委屈是承受不白之冤还百口莫辩。
❶本片极度绝望压抑(但毫不沉闷),易产生诸如替男主抬起猎枪从幼儿园园长超市店员开始杀起这样的冲动,请谨慎观看。❷我们都可能成为那些抛弃卢卡斯的人。就像我们认定一个人精神病,他的所有举止就是精神病。❸熊孩子的恶意比任何恶意都可怕,因为他们不知道后果。
这个男人从始至终都善良、宽容的对待每一个人,这是最让我感动的,最后Lucas教堂里爆发那场戏看哭了,Mads演得真心好,个人认为结尾开枪的是Klara的哥哥~
占据道德的制高点猎杀他者,你手上可有血污!?
实在是一部虐心的片子。感觉这样的故事很像时下微博流行的一些谣言,我们都喜欢耸动的新闻,人们不关注真相,更关注这个故事是否与自己预想的一致,或是对自己有利。而恶意一旦形成,将伴你一生。黑暗压抑的故事,麦德斯的表演很棒。这是个寓言,所以情节会略有刻意,尽可能的虐心。
1.萝莉由爱生怨的报复手段又狠又蠢 2.孩子最可怕就在于明明无知,却会本能地以纯真作为武器,让他人深信不疑 3.人们习惯于自以为是,站在弱者角度分发所谓的正义和怜悯心,本身就是一种不公 4.信任和声誉一样,一旦破坏就无法修复 5.你永远活在他人的目光里,而世界本就有太多恶意~结局很现实,好片
前半部分悬念铺设出色,后半部分情绪掌控直击人心,点睛之笔的结局让人想起《家宴》。尽管是已经被讲过无数遍的故事,但温特伯格仍然能一步步将你带入其中,所有角色的心理和行为都是如此真实可信,也因此更感可怕,观影体验如身临其境般痛苦难熬,堪称一大虐片。麦德斯的表演依然上乘。
女人好可怕。。男人好愚蠢。。。。
媽的,還是當漢尼拔吃人比較好。
逃脱了世人的诬网,躲过了森林的暗枪。没有打中你的子弹,它击中了我。继去年《单车少年》后,再一次出现被击中心口的感觉,达内兄弟和李沧东的混合物。平安夜教堂一段,虐惨了。小女孩并非罪魁祸首,他们完全不知道一个谎言的杀伤力,其他人的添油加醋方才可恨(尤其幼儿园那大妈等)
不懂事的孩子撒谎惹祸,而孩子还根本就不懂事件的严重性,这是个有趣的创意。在儿童性侵如此重口的丑闻面前,所有人物和角色的行为和立场都变得清楚而极端化,孩子的纯真让善良的人们变得极端的可怕,整部电影的压抑情绪让观众不寒而栗,甚至想要男主爆发报复社会,这几乎是一部完美电影!★★★★★
由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引起的连锁反应,最怕的是它一发不可收拾,没想到剧情岂止是不可收拾,竟然到了万劫不复。当所有人都站在你的对立面,当你以为还可以据理力争一下,到后来的破罐破摔、百口莫辩,甚至以为隐忍退让、顺其自然或许一切就会好起来、最后不了了之,然而深入骨髓的东西永远超乎你想象……
如果你有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就会明白,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诱导的方式,成人都能从孩子的口中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信息,所以,关键问题是大人们想得到什么,而不是孩子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