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敌人在隧道无差别射杀平民,而对母女俩就要一个揍晕一个掳走?
为什么我方军队高级指挥官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还有男有女像蹩脚的武林大会?
为什么一个矮矬矬的老太婆是司令还是个“上将”?
为什么女主全程一脸茫然poker face还有人说她演技好?
为什么我要浪费两小时看这部电影?
为什么现在豆瓣影评要凑够140字?
故事其实一直没搞懂的是,母女俩在出事之前一直是在一起的,然后被带走了。
是谁带走了她们,是自己人还是敌人,故事没有交待。但不管怎么样她们是在一起的,可是镜头一转,母亲变成了战士,女儿却下落不明。
这个疑问,一直没有给出解释,当然,如果要硬拗,总是会找到解释,甚至可以衍生出另一个故事。
比如,这对母女被敌人带走了,被带走后母女俩就分开了,母亲想发设法逃脱,为了寻找女儿,投身军营,于是有了这个故事。
故事的背景,其实也不太清楚。
如何发生的战争,战争双方是谁,都没有交待,在这个苦寒之地,战争就这么冰冷的发生。
故事里最令人触动的,大概是这个镜头。
好多人的人生,就此埋葬在冰面以下。
黑蟹小队,能做的,只是继续前行,绕过去而已。
黑蟹行动,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行动的开始,上校说——告诉他们真相,别搞宣传。
这话说说,你可别当真。
因为,上校并没有说出真相,甚至还编织了谎言,他也没“别搞宣传”,搞宣传,他还是很厉害的。
此后的行动,其实中规中矩,这种绝地反击的套路,最终肯定是能成功的,一点也不需要担心。
能维持女主走下去的,只有“女儿”,这让女主的行动有了合理解释,哪怕,在行动中他们早就知道“黑蟹行动”究竟是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行动还有继续的必要么?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女主的上司没有骗她,她的女儿就在基地,她成功的完成了任务,成功的和女儿相距,那“上头”发动的“生物”战,她是不是就不会再阻止了呢?
女主最后阻止“上头”的唯一理由是,她的女儿还有可能在外头,她阻止了“上头”,她的女儿还可能活着。
这个理由好牵强,一点大公无私的奉献也没有。
一个——怎么说呢——组织,为了赢得战争,会无所不用其极,至于伤害,只是连带。
这终究是一个丧到底的故事,升斗小民身处其中,只是不幸。
唯一能做的,大概就只有做梦。
制作和氛围感做的还可以。但故事问题太大,世界观都没说清楚。后面就直接一个公路片,设置诱惑完成任务,除了路上设置些困难,就没啥了,没有任何思想灵魂的片子。核心就是一个母亲的自私,如果这叫母爱,我想那天下就没母爱了。为了自私的目的可以枪杀队友,让全世界都跟着陪葬,然后发现被骗了,180度变身救世主,同样不惜让很多没有撤离的无辜的人跟着陪葬。还整的跟英雄是的。只能说这什么玩意。
英雄这个话题,一直贯穿着世界的历史。西方以前还好些,但也会有些他们属性中自带的影子,比如有些影片的英雄必须自己家人被杀,狗被杀等等瞬间暴走报仇的同时顺带成为英雄。但中国讲的是家国情怀心系天下才是英雄(张导英雄的片子探讨的就是这个)。为了自私的目的无论儿女情长还是这种为了满足私欲的所谓的母爱,甚至可以牺牲任何人的人都是强盗和无赖,跟为了填饱肚子杀人为了性欲强奸其实没啥本质差别,都是未开化的野蛮人的行径,跟文明、道德、民主没有半毛钱关系,但面子上又得好看,就只能偷换概念打着漂亮旗号来满足私欲了。如果一个人一个国家没有任何道德准则和标准规范(更别说体系了),只为了自己的私欲和利益不惜损害他人的行为都是应该被唾弃的行为。如果连这个基础的底线还要讨论,那人类也就真离毁灭不远了。
从欧美近期片子普遍的政治正确的三观出发,近期简直了白左的厉害了。对于欧美的这种圣母,我只想说:在不做人这方面你们的确是呕心沥血的努力了。
这个故事题材是非常新款,刚开始看到片名我将以为就是一部爆米花的动作片而已,想不到看完后,却异常的超岀我的想法。
故事主要就是讲六人小队,穿越重重险阻,切到敌后方实行一次秘密行动。看到这种简介各位应该会认为这是个很老套的情节,但旧瓶装新酒,当你进入故事后你会发现完全超岀了你的预料。悬疑加惊悚让你欲罢不能。
但看完后,我觉的还是有少许不足之处,如果我是导演,我想应该这样加大戏剧张力和更强的氛围渲染。
电影讲述了一个母亲为了寻找女儿,敢于同世界为敌的故事,尽管是战争的背景,放大的却是母性的光辉。这里先不说情节,因为确实有点问题,主要在设定上,假如护送的不是病毒,恐怕也不会引起大的争议。单论画面的呈现,环境及色调的处理等,都很有氛围感,尤其是冰上的滑行,和平时期搞个运动,红牛都得来赞助吧哈哈。 战斗上有点像是触发类的大型单机游戏,根据指定路线,每走一段距离刷新一波兵力,沿途还有些据点可以休息调整,可惜根据主角定律,队友基本都得死完…… 最后我想说,培育和保护后代是生物的天性,从这个层面来看,都无所谓对错,就像那句,毁灭世界与你何干,可一旦上升到意识层面,身为人类,就要在道德和法律上做出衡量。 母爱虽然伟大,但也存在不理智性,恰因如此,有关此类的作品才会迸发情感,激荡人心。 所以编剧需要反思一下,为何要以这么极端的方式来表达,最后不还是要通过信息造假来圆场?
今天聊聊瑞典电影《黑蟹行动》。
片名Svart krabba / Black Crab (2022),别名黑蟹行动:无尽寒冬(台)。
影片改编自杰克·维尔德博(Jerker Virdborg)的科幻小说,时间设定在未来的末世,极寒地区的两国交战,主人公卡洛琳·艾德所在的一方节节败退,为了挽回颓势,军方决定放手一搏,使用最后的杀手锏。
卡洛琳·艾德和其他几名士兵因为善于滑冰而被军队选中,被安排执行一项危险系数极高的自杀式任务。他们的任务是深入敌后,将两个神秘黑罐送到实验室,据说这两个黑罐具有结束战争的作用。
《黑蟹行动》具有反乌托邦式世界的各种设定,比如没有由来的模糊战争背景,武装化的平民开始介入军事行动,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恶劣环境。
有经验的观众可以把本片中的设定替换成以往电影、游戏中的常见元素,比如把末日病毒换成全球核爆,冰天雪地的环境换成核爆后的核冬天,危机四伏的敌军后方换成如影随形的丧尸大军。这样一看,就很能理解影片的环境了。
卡洛琳·艾德原本是一名速滑运动员,在战争中女儿被掳走,为了找回女儿,她被迫成为一名坚强的战士,深入敌后执行一次死亡任务。
她需要在冰雪覆盖的水面疾奔,将神秘珍贵的货物送到敌后,而这些冒险都是为了能够与战争爆发时被掳走的女儿团聚。
任务很好地发挥了她的速滑运动能力,一行人要依靠夜幕掩护在薄薄的冰面快速滑行。
整个行动完全取决于卡洛琳·艾德。
战争的原因从未被解释过,敌人也从未被明示。观众也被动地参与其中,无可选择地加入这个无休止混战的世界。
推动战争的是仇恨,而推动剧情发展的则是爱。因为仇恨发生了大范围战争,而为了终结战争需要更强烈的仇恨。为了阻止这一切发生,则需要卡洛琳·艾德的爱。
影片中没有浪费时间的地方,从头至尾都笼罩在一种紧张气氛中。
滑冰的设定十分符合北欧环境,更是给观众增添了一些新奇感官体验。
卡洛琳·艾德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向前走,只需要一点点启动力量,剩下的就像在冰面滑行一样顺畅。
六个士兵悄然滑入黑暗,时不时发生的爆炸闪耀着他们的身影,表现主义的光影风格开启了他们的亡命之旅。
无尽广阔的冰面给人带来强烈的不安,一方面原因来自随时可能破裂的薄冰,另一方面来自敌军的突然进攻。
除此以外,卡洛琳·艾德小队还遭遇沉没邮轮和无数的尸体,这些冲击性画面都给人带来了不寒而栗的恐惧感。
凭借诸多过硬作品而成名的劳米·拉佩斯(Noomi Rapace)在本片扮演主人公卡洛琳·艾德。
本片也是这位女演员十年来的第一部回归出演瑞典电影。
这些年女性动作电影层出不穷,从年轻花旦到老妪戏骨,无数女性角色想在此方面有所建树,但说实话,能够出彩的女性动作电影屈指可数。这些女性的动作戏要么软绵无力,要么就是剧情无法令人信服。
而劳米·拉佩斯不同,她一向以坚韧硬朗形象示人,现在扮演一位全力寻找女儿的母亲,从形象气质上都能让人信服。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她表现得远比周围男性更加坚韧,因为她要和自己的宝贝女儿团聚。
《黑蟹行动》中的战斗戏也可圈可点,处理方式完全不像其他女性动作电影中那样无限拔高女主角,而是既不降低敌人的技战术水平,也不魔改主角一方的战斗能力,一切都是合情合理地发生。
战争即地狱,战争给双方带来的是无差别的痛苦,任何一个士兵、平民都要承受战争带来的痛苦。
卡洛琳·艾德是全片主角,理所应当得到最大的曝光度。而其他角色的人物线就有所欠缺了。
他们工具人属性较强,除了强化艾德的母亲形象外,就是讽刺了一下掌权者玩弄权术等常规内容。
全片最后的结局无疑是一个悲剧。
卡洛琳·艾德舍命销毁病毒的理由是,万一女儿还在外面的世界活着,那么销毁病毒可以让女儿活下去。
但在影片最后一幕中,卡洛琳·艾德和女儿在水下相遇相拥,这其实暗示了她的女儿早早就已经死了。
冰上末世寻女,
紧张不安痛苦。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末世?战争?动作?病毒?在崩坏的叙事节奏中堆砌了各种元素之后,只为了讲述一件事——母爱无限。
大数据电影,剧本烂到不行。不过冰原上滑行的几个镜头还挺好看的。
故事的主题太过单薄,但是在冰海上滑冰突击这样的创意点子还蛮新颖的
母爱为天,因为母爱女主无所谓杀光大部分无辜的人,也因为母爱,女主无关战争输赢,要牺牲自己。怎么说呢?这种桥段是不是很常见?雪景多的片子不少,但这么多滑冰戏的电影很少。不容易,冬天太冷,不知道用了多少特效。很鸡肋的电影,看和不看都烦。毕竟战争中聪明的女主戏不多,还有结合眼下的时局。声效做的多,有点像某部电影,一时想不起来。ps:全程听的法语版。
冰路送快递。参考影片《冰路营救 》
虚构战争背景下的战争片+公路片。这种故事最重要的是如何结束,而本片的结束就太过仓促和随意了,不要说提升主题了,连明确主题都没有做到。但如果把本片定位成动作惊悚片的话,那动作和惊悚两个元素都缺失太多。可以和俄罗斯的《科拉深孔》对比着看一下,就知道气质上缺失太多了。Netflix 电影现在开始被大数据给带到沟里去了。
在这场该死的战争中,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就是拒绝服从他们的命令。
冰雪战境,况味十足。既然已有那么丰饶的天然条件,我再不会为修造冬运场馆浪费投资了。
导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一定反复被驴踢过大脑
最后应该给特写,这很像气氛建立一半突然不玩了。
末日题材却没有具体的核心目标,前面似乎是科幻冒险,最后却变成个体对抗「环境」/「制度」,只感受来自创作者的泄愤情绪,显得糊里糊涂又无济于事。
这是死亡搁浅启发出来的溜冰送货片?冰面部分值得一看,整体本子莫名其妙。
劳米拉佩斯,新一代动作女星。
挪威速滑宣传片。星星都给末世冰原视效,冰上坟场一段很震撼,剧本是大数据流水线,片长缩短半小时正好
这个逻辑实在没法说通,飞机一大堆,随便就送过去了。找几个人步行去送生化武器,什么鬼。
饥荒难民暴徒,冰原手足尸林,老宅机枪晚宴,龟裂贴地狙击,碉堡围剿对杀;近未来战争残酷氛围营造挺好,可惜后面有点儿戏烂尾
滑冰穿越阵地
无聊的故事+主题,无聊到这么完整、演员演得这么卖力,令观众动容。
没多大意思。但是,有几场戏,在黑暗中的冰面上悄无声息地滑行,有种冷冰冰的浪漫。(时隔多日再补几句:印象最深的一场戏,卡罗琳执意独自出发,冰面太薄,划着划着有了裂纹,即将破碎,吓得她赶紧趴在冰面上不敢动。广袤空旷的冰原,只她一人,身下是将要破碎的冰面,再往下是漆黑一片的冰冷海水……那一刻,像极了我们的人生,孤身一人,如履薄冰,蜷缩在脆弱的冰面上四顾无人,徒然等待,等待大厦将倾,等待万劫不复。)
做成游戏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