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雀跃

HD中字

主演:孙伊涵,宋宁峰,周楚濋,杜双宇,池韵,刘北妍,任运杰,修健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心雀跃 剧照 NO.1我心雀跃 剧照 NO.2我心雀跃 剧照 NO.3我心雀跃 剧照 NO.4我心雀跃 剧照 NO.5我心雀跃 剧照 NO.6我心雀跃 剧照 NO.13我心雀跃 剧照 NO.14我心雀跃 剧照 NO.15我心雀跃 剧照 NO.16我心雀跃 剧照 NO.17我心雀跃 剧照 NO.18我心雀跃 剧照 NO.19我心雀跃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心雀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高二女生刘唯唯(孙伊涵 饰)在学校结识了美术老师邹野(宋宁 饰),邹野独特的气质和举止让她第一次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纵使这份藏不住的懵懂情愫无法抑制,青春期少女特有的大胆和自以为是让刘唯唯沉浸在自己想象中的感情互动里无法自拔……在那一年夏天,她就像一个闪亮的发光体,无所顾忌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爱自己喜欢的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人人都恨克里斯 第四季奥林匹斯地狱香港奇案血纸盒谍影迷情第四季钱能买到的梦你也可以是天使3史前狂鲨花颜劫天狐入侵

 长篇影评

 1 ) 比起高考的必考科目,这才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两堂课

6月5号的晚上,去电影资料馆看了国产青春片《我心雀跃》的首映。

不得不承认,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样干净的青春片了。

是的,干净。

我搜肠刮肚,只找到了“干净”二字。

在这个时代,拍一部干净的电影,太不容易了。你得抵抗住多少诱惑,按耐住多少蠢蠢欲动的念头,才能拥抱内心的干净呢。

想想,都觉得艰难。

不信,你去看看近些年的青春片,不是用堕胎、劈腿、狗血的三角恋情,为流动的荷尔蒙加码;就是用时代符号、集体记忆,去营造廉价的怀旧体验,赚取观众的眼泪。

即便是较为优秀的青春片,也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写青春,实际却盯着青春之外的世界。

《黑处有什么》的野心,在于刻画一个荒唐的时代,而青春,只是它窥视时代的一双懵懂的眼睛;《少女哪吒》的野心,在于揭示成人世界的虚伪,它更像是一次拒绝长大的宣言:“这世上只有一种活法,就是诚实的活着。”

而在《我心雀跃》里,我却看不到任何的野心。

它牢牢地守在青春片的格局里,讲了一个只与青春有关的故事,丝毫不肯越界。这其实很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沦为平庸之作或是无病呻吟的少女情怀。

可是,导演刘紫微却用一种近乎偏执的固守姿态,像打地鼠一样,击退了所有的企图,回归了一种最纯粹的表达。

如同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但在青春的味蕾还没有被腥膻油腻层层覆盖的时候,白开水却有着刚好的味道。

《我心雀跃》的故事很简单,讲了一个女生对男老师的暗恋,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

听起来很俗,对不对?

对。

我承认它很俗,很常见,甚至难以摆脱掉电视剧的质感。

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平淡中藏着新意。

片中的男生王雨夜明恋着生物老师叶楠,女生刘唯唯暗恋着美术老师邹野。

发现了吗。

这是一场没有主科的青春。

没有语文,没有数学,没有物理,没有化学,唯一的一堂英语课,还被唯唯逃掉了。

在这场青春里,只有生物和美术。

生物,是人在成长中必然要面对的生理变化,正如唯唯面对镜子,带着猎奇的眼神,仔细端详自己的身体。

美术,是不断发现美、留住美的过程,正如初恋的记忆——唯唯远远地看见他,在晦暗的人群中,独自闪耀。

影片就是用这样的人设安排,隐隐地向我们透露讯息:比起那些高考中的必考科目,认识“性”与“美”,才是成长中最最重要的两堂课。

而认识它们的方法,不是考试,而是体验

正如,在教室的窗前,一束阳光洒落,叶楠穿一件紧身的暖黄色线衣、一条白色休闲裤,站在亮黄的光晕中。

只见镜头缓缓向前推动,一寸寸扫过叶楠凹凸有致的身体,像是带着向往的“抚摸”,却毫不猥琐。原来,那是唯唯的视角,她看着眼前这个成熟的女人,有些新奇,更多是羡慕,于是回到家,她要对着镜子期待自己。

少女们渴望长大,通常是从目睹另一个女人的美,开始的。

与亮堂堂的教室相隔不远,是邹野的办公室,那里阳光很少停驻,静谧,带着些许幽暗,恰似少女的心事。

就是在这里,唯唯借装订毕业画册的缘由,和邹野有了一面之缘。

此后,这个少女的心里,便种下了这个男人。和同龄人相比,他的脸上,棱角分明,眉宇之间盘踞着一股英气。

邹野对唯唯说,这么好的画册,用订书机订可惜了,应该做个封套,用线装,才好看。

唯唯悄悄记下,如同写下生活的新方向。

在大部分的青春片里,成人世界都是危险和虚伪的代名词,是一个剥夺了清纯的地方。而在《我心雀跃》里,少女的成长却不是因为窥见了成人世界的残酷,而是发现了成熟的美。

这种美,既有爱的清浅味道,也有性的诱人轮廓。它也使得成人,在青春片里,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位置。

记得在首映礼上,几位新导演都对本片做了点评。

其中,《心迷宫》的导演忻钰坤提到了“久违”,《黑处有什么》的导演王一淳提到了“少女心”,《少女哪吒》的导演李霄锋提到了“自然”。

而他们,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细腻。

是的。

要想把这么简单的故事拍出感觉,除了细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印象很深的一处,是邹野为唯唯画像的一场戏。

光很足,甚至有点过曝,将少女的肌肤照得晶莹剔透、薄如蝉翼。

透过邹野的眼睛看过去,只有艺术的灵感;而少女的喘息、闪躲,却像是在暗恋的男人面前,第一次赤身露体。

这里,刘唯唯的扮演者孙伊涵的表演,很有层次。

镜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她的脸上,但时间却不曾凝固,而是随着她的一颦一笑,始终雀跃地流过。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

走在路上,唯唯去拉邹野的手,却被这个男人拒绝。

此后的唯唯,只得远远地看着邹野,直到他消失在自己的生命里。

一切,就是这么淡淡的,走向结束。

应该说,我很喜欢本片的结局。

我也曾经说过,一部文艺片的所有情节,都是在为最后一分钟积蓄力量。

就像《风柜来的人》中,阿清站在闹市,大声吆喝着盗版磁带,却等来整个社会的集体沉默;就像《一一》里的小男孩洋洋,对逝去的外婆说着:“我觉得,我也老了”;就像《站台》里,主人公们最终回到小镇,男人昏睡,女人抱娃,过上了曾经无比厌恶的生活……

在《我心雀跃》的结尾,在镜头的注视下,我们一起目睹了唯唯完整的青春。

离开后的邹野,从远方寄来了唯唯的毕业画册。

只见,五彩斑斓的封面,是唯唯用破碎的玻璃,拼起来的,此刻,邹野已用细细的麻绳,为画册做了精致的装订。

唯唯翻开画册的最后一页,并没有看到期待中邹野的留言,不过,她并不悲伤,而是随手将画册扔在床上,起身,轻盈地出门,关上。

这时,镜头停在了门后的那幅画上,正是那一天,邹野笔下唯唯的肖像。

原来,他早已用这种方式,为这个女孩的青春,留下了最值得记忆的瞬间。

史航说:这部电影告诉我们,青春应该有不同的装订方式。

这句话说得特别好。

同样,青春也应该有不同的打开方式。

我们的青春片,除了残忍、炙热、张扬、不顾一切,还应该有纯真、青涩、淡然、不事雕琢。

应该说,《我心雀跃》是一次不计后果的尝试。

在电影市场奔腾的洪流中,它低调地转身,逆流而上,最终游到了清澈的上游。

 2 ) 青春的懵懂与狂想

青春,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了无限可能。有人说青春是勇敢的,它有着爱的味道;有人说青春是苦涩的,它有着失败的经历;追忆、爱情、热血……青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和不可复制的,无数人投入青春的怀抱,又有无数人告别青春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定于6月9日登陆全国影院的影片《我心雀跃》,就将目光聚焦在高中的校园里,伴随着女主人公的生活和学习以及懵懵懂懂的情感经历,展现了一幅平淡中略带精彩、成长中略带伤感的青春风情画。全片自始至终围绕着女主人公而展开剧情,是一部以女性视角为主的影片,透过女主人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展现出整个社会的全貌。既有校园里的青春与懵懂,又有社会上的年代感和流行趋势,还有家庭生活的温馨氛围等。这部构思巧妙的影片,有着可供解读的诸多方向,而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对于影片也会有不同理解和认同。《我心雀跃》是由青年导演刘紫微执导,汇集了孙伊涵、周楚楚、宋宁等人的演出阵容。刘紫微作为新晋导演,首部长片《我心雀跃》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在上海国际电影节、First青年电影展上大放异彩,相继斩获重量级奖项并获得提名。影片的叙事手法和表现手段也不拘一格,整个故事充满着未知的期待感,女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故事的走向,也不按套路出牌,令观众猜不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二十年前的1997年,片中呈现出一种浓重的怀旧意味。时代风格强烈的建筑,颇具年代感的服装,随处可见的自行车、专属饮料北冰洋汽水、素描的大幅海报、贩卖磁带的同学,铝制的饭盒和勺子等等,可以说满屏都是“回忆杀”,一段逝去的时光跃然银幕,很容易让观众深陷其中、欲罢不能。片中,导演有意而为之,大胆采用了长时间的留白和空镜头,来展示女主人公的心里的波动和情感的变化,伴随着女主人公的心有千千结,观众也开始逐渐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了解她最最真实的想法。整部影片洋溢着青春的甜蜜、淡淡的忧伤、以及莫名的伤感。从课堂上的学习经历到家庭中的简单生活,从一来二去的简单邂逅到懵懵懂懂的心里变化,逐渐刻画出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细微转变和思想矛盾。而男女主人公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一次次的邂逅和聊天中,延伸出了诸多可能。女主人公的青春经历,如同影片中出现的五颜六色的玻璃瓶一样。所有关乎于青春的不同理解和认知,不过是玻璃瓶的不同的排列和组合而已。当玻璃瓶被打碎,把那些五颜六色又形状各异的碎玻璃拼凑在一起,集结成一件难得一见的艺术品,这才是青春真真正正的模样。一部《我心雀跃》,一个少女的情感经历成长史,一部关于青春的那些事儿,不早不晚来得正是时候。

 3 ) 像一场被蝉鸣惊扰的漫长生物课

看这样一部电影是舒适的不费劲儿的。风声,笑声,树叶的沙沙声,老式自行车的吱呀声,三下五除二就铺成了整个故事的背景,几个正当季的少年少女,鲜活而灵动,个性特质也被勾勒得极为细致切实。

主线内容我倒不想多述,无非是青春期的懵懂和萌动,片名中“雀跃”二字,足矣。越平常普通的情节越不易拍摄出想要的效果,所幸本片没有落入俗套,导演巧妙地用变化的蝉鸣细述她和他一次次相见时的心绪起伏,这是我以为的本片最美妙的地方之一。

女性导演的细腻优势也在片中崭露无疑,对美的把握很独特到位,将这个年龄段的少女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嬉闹后的下午

选角都很符合人物特点,爱捣腾的有点小机灵的仗义男孩徐京,管事儿的班长,又皮又油的王雨夜,温柔知性的生物老师,以及本片的男主角——一个独特气质的美术老师邹野,都表现得很出色。

但我四星中的整整一星都献给那个最吸引我的高二女孩——刘唯唯。纤细,修长,细腻,坚韧,浪漫,有对美的无限热爱和憧憬,所以她拥有最干净最坦率的感情,那不是暗恋,走出校门时她挽上他的手臂,那便是她最直接的告白。但她又不易碎,被拒绝后的相处中她眼神偶尔闪躲,却不是后悔,她从来不曾放弃。无论是初见时她的驻足凝望,还是老师离开后她冲进校长办公室的质问,无一不表达着她的热烈。

结尾看似戛然而止,却也真实到令人动容叹息,再美妙的相遇,再激烈的碰撞,再无奈的分别,也无法改变这就是保质期只有一个夏天的单恋,一段独属于她的成长故事。

 4 ) 我的少女时代,也有这样一位美术老师

你说啊,夏天明明是一个燥热难耐,经常一身黏黏的汗的季节。却总是与青春联系在一起。如同影片中的那个夏季,以及在那个夏天猝然而至的一场暗恋。

选择去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在看了剧情简介之后,心中为之一颤:唯唯不就是曾经的我么,那时十五六岁的我,也像这样暗暗地喜欢教自己美术的老师呀。

不得不说,导演把那么一点少女的心事揣摩得太透彻了。我也是那样的偷偷的却又肆无忌惮地观察着美术老师。他英俊清爽,还带着一点艺术家气质。在课上与我们讲文艺复兴,讲透视法构图法,还讲好多画家的轶事。就像唯唯一样,我盼望见到他,但是见到了却又紧张的只能说声“老师好”。每次批改作业发下来,总是忐忑无比,如果得到了一个很好的评语,那一颗心真的是要欢欣地跳出来了。

然而我唯一的能与老师单独说上话的机会,也只限于去交作业的时候。美术组办公室在学校环境最雅的地方,是一处花圃之后的小红屋子。每次去交作业,我都怀揣着一种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光是讲“老师,我,我来交作业”这一句话就够让我的心跳加速好几倍了。有时候,我会悄悄瞥一眼屋子里的摆设:老师的画、石膏雕像、美术作业本。。。然后,视线又落回了老师的身上。每次都在老师感受到我近乎肆无忌惮的注视之前,赶快收回目光,匆匆忙忙像被抓住的贼,道一句“老师我走了”,就赶快闪人,心想,这个小秘密可绝对不能给任何人发现。

有时也会特别羡慕那些皮猴似的男生,可以和老师称兄道弟、打篮球。我也只是在每次路过篮球场的时候看一眼老师打篮球的样子,又装作根本没注意到的样子走远。

所以说电影表现得真是精准细腻,那种小心翼翼的感觉、小鹿乱撞的心思,我想经历过少女时期的人都会会心一笑,而后又略显惆怅地怀念吧。

也许这样的暗恋就是这样无疾而终吧。最后毕业时,我和那位美术老师也仅仅是在班级合影时同了框,还隔了好几排,宛如两个毫无关联的人。

然而这段小暗恋还有个后续:也是没想到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偶然回母校考试,居然看到老师在隔壁考场监考,刚看到第一眼,那种心被猛的一拉的感觉又回来了,七年过去,老师也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清瘦样子,微微发福,左手无名指上也有了婚戒,感觉是一副家庭煮夫的样子。我站在那里愣神了几秒钟,便淡定地走进考场考试了。那些幽微的少女心事,多年后变得更加无法捕捉,似乎真的随风远去了。是了,这种感觉就像片中叶老师的那句“我早就过了你们这个年纪了”。现在回想起来,更多的是云淡风轻地笑一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可爱的犯傻。

影片几乎是戛然而止,似乎那样的暗恋在那个夏天,随着门砰地一声关上,也划上了休止符。我想也许很多年之后,当年的少女唯唯长大,看到了更多的人,变得成熟与美丽,当年的美术老师也慢慢走下了那个被唯唯幻想出的神坛,变成了一个平凡的中年人。当他们再次相遇,何以致意?他会否记得那个曾热切地注视着自己的少女呢?答案似乎都不重要了,因为最美的,就是那如诗般的少女心事。

 5 ) 春梦无痕情未了,少女情怀总是诗

好看,不是因为故事本身,电影内容其实很单薄,“好看”之处在于摄影和角色,美轮美奂的光影,对于青春期少女心的把握恰到好处,生物课与美术课的大胆隐喻,师生恋或者单相思这种入猫爪心口的懵懂与躁动刻画的很唯美,可惜大环境下,这个故事未能进一步发挥,有些可惜,但仍然强过绝大多数青春片

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在去年的上海电影节,女导演刘紫微获得了最佳新导演提名,不过当时并没有看片,一年之后该片姗姗来迟,并赶上了毕业季,目标很明确,《我心雀跃》希望借助本片再次刮起一阵青春之风。不过这场风刮得有点猛,个人观点,这部电影不算青春片,如果不是尺度的问题,这片拍成情色片都没有问题。

因为这部电影是在描述“师生恋”的,严格一点来说,本片是单相思,一位高中少女对美术老师的单相思。

“不爱学习”的青春期

高二时分,一般孩子来说正值18岁迈入成年,对外部世界和异性充满了好奇。这个节骨眼上,用情窦初开大概已经不能形容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心态,看三级片都到了法定年龄了,性懵懂还差不多。中国古代女子年方二八的时候都可以结婚了。还有当代西方,相对开放的环境下,如果孩子这个时候还没有对异性(或者同性)产生点XING趣的话,家长一定会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的。

就是这个时期,从少年到成人的关键年龄段,在我国实际上是比较尴尬的,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孩子们都为了一年之后的高考而奋斗。所以这个时候在学习压力面前,关于“早恋”成为了18岁孩子们最常见且突出的问题。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当年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现象,老师在斥责那些心猿意马、甚至出现早恋问题的学生时,几乎都会用学习来做杀手锏,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爱学习”,反而那些凡是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想法的的学生,老师会谓之“爱学习”。

我相信大家当时都是“不爱学习”的同学。

扯远了,回到《我心雀跃》,电影就是描述这一群“不爱学习”的同学,并且将焦点集中在一位少女身上。

描述高中青春期情感的电影很多,但以少女作为角度实则不多,本片的故事大致让人觉得这是女版的《教室别恋》《钢琴教师》,甚至是女版的《西西里美丽传说》。但这部《我心雀跃》在内容上是无法与上述作品比拟的,原因各位自然懂,审查嘛!所以本片的编导自然也懂,干脆放弃内容方面的营造,而是专注情感方面的刻画。

可以这样说,看了这么多国产青春片,本片在情感上,对少女心懵懂的情感刻画,是最为细致的一次。

其实我们的青春真的没有那么多爱情,那么多矛盾,并不是一定要依靠巨大的矛盾冲突才能体会到青春的阵痛。主要还是在于对于青春时代情感的还原,所以很喜欢这个片子把爱情弄得很朦胧的感觉。而且为了专注于情感,电影索性放弃了对在校学生读书环节的描写,单单描写课外活动。有足够的空间去进行情感上的刻画。

这个故事似乎离学校有些远,却用了同学们课间中的打闹和值日、黑板报、同学录等小细节来让本片“重回校园”。且电影中只出现了一堂课——生物课,选择这堂课的“目的”也是明确,象征着学生们的生理变化,还有一位性感漂亮的女老师,让不少男生心猿意马。

而女主角的“目标”,是一位美术老师,象征着学生们如画一般、不掺杂质对美的追求,二者结合,构成了《我心雀跃》最基础的情感与美学特征。

从暗恋到悸动的变化

青春期的暗恋,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很羞涩的事情。而且随着女主角刘唯唯对于情感的态度,也是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最初,当女主角在校园中一次又一次的窥见和接近那位美术老师的时候,如含羞草一般的表情,那欲言又止的神态,直挠心底。那时候的爱情真的是朦胧简单的,喜欢的TA,特别想要和他说话想要努力对TA好点,然而就是说不出口.....不小心碰到一个衣角,都可以脸红半天的感觉,电影描述的极为准确。

同时,对比于刘唯唯对男老师邹野的情感,本片以王雨夜为首的男生,对于性感女老师的态度,却是那样的简单直接。不同性别,对待情感的不同方式,更加凸显了女主角的情感变化,细腻、羞涩而又专注。

而最随着与邹野的接触,让女主角的心态从羞涩压抑转变为相对直接,说白了,就是对于“禁果”的渴望。从片中女主角照镜子发现自己曼妙的身材开始,到偷了老师的饭勺吃饭“间接接吻”,最后到雨夜大胆着尝试挽着男老师的臂膀为结束,这是在那个时代,对一名女生对情感的最大限度表露,浅尝辄止。

本片关于情感的表露,就停留在那一刻,就像那同学录的封面,所有的故事以及结局,就像那破碎着五彩玻璃,虽然碎裂无法还原,但色彩斑斓,仍可以凝聚在一起,焕发出色彩之色。这就是青春啊,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就是那简单的懵懂,从心理到生理上的变化,虽然浅显,但细致,如易碎的玻璃。电影中的几处细节,对女生心态的把握,恰到好处。

结尾那一幕,同学录上并没有留下老师的笔墨,所有的一切,就像一场春梦。

少女情怀总是诗

然而电影后半段几处特写镜头,个人感觉是比较多余的。也是没有办法,就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后半段那样,这里本该是青春期少女独处时那种很大胆的“个人动作”,但是在国内,大家都懂,用这样的特写镜头表现,以及是最大尺度了。

说道镜头,非常赞的摄影和构图,晶莹剔透。导演刘紫微是一名女性,非常会拍少女,那轻盈的身材,如薄纱一般的衣服,透露出女性独有的玲珑曲线,再加上模特出身的孙伊涵曼妙的身材,多出刻意不穿校服的画面,非常唯美且风格突出。

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电影中那场两位闺蜜在床上互相逗趣的场面,让我想起了土耳其电影《野马》,同时池韵饰演的闺蜜,也贡献了片中唯一一场内衣秀,好像是透视滴哦!

值得一提的是,大概为了凸显女主角的身材,孙伊涵在片中是不穿传统内衣的,而是用隐形胸罩,而且服饰都是低领露肩,女主锁骨很美。拍女主的时候,除了高亮背光衬托女孩纤细的身材外,不少镜头是自上而下,模特出身的孙伊涵虽然胸不大,但这样拍下来真的有沟啊,而且有几处几乎走光。女二号池韵大白腿很美,所以片中这位几乎都是小短裤出镜。说白了嘛,导演是也是女性,知道怎样拍少女最美丽。

上世纪70年代,有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叫做《少女情怀总是诗》,导演是摄影出身的大卫·汉密尔顿(去年过世),该片对性懵懂时期的少女情怀亦描写入微,却是建立在大胆禁忌的风格之上。

个人感觉,《我心雀跃》更适合“少女情怀总是诗”这个片名。电影的镜头同样唯美,却不掺杂任何情欲向的杂质,虽然部分镜头和细节比较大胆(说实话,个人看得很high),但却非常隐晦。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对男主角宋宁的展示,很普通,对比与美到极致的女主角镜头,男主角的几处镜头让这位就跟出土文物一样。起初我以为是导演不会拍男性,后来才想明白。电影几乎所有展示男老师的镜头,都是女主角的主观镜头,女主角看到什么,我们就看到了什么。他的面孔、背影、胳膊,她一直在盯着他看,这是本片很隐晦的地方。

PS,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97年,有一处穿帮镜头,女主角的剪贴画中,出现了《星战前传》的海报,后者是1999年公映。

PSS,电影这些镜头把握的恰到好处,“恰好”在什么地方,只要镜头在往下挪一寸,女主角的头再低一下,这位就绝对走光了。而且对于情感的描写只要在深入一丢丢,这绝对是一部情色片。所以,这位导演,拍情色片,一定非常好看。

 6 ) 心脏怦怦跳的第一口深呼吸

读书时会因为文字的张力,让书页变成电影的帧画,一页一页成了电影。

电影有时会因为画面的收缩,让帧画变成书页的文字,一帧一帧成了诗。

《我心雀跃》

《我心雀跃》就是一部诗,一部少年时代的心动史诗,浩荡又柔软,万钧又轻盈,漫长又易逝,艳丽又朴实,张扬又静谧。电影本身和电影内容的“拧巴”像拼贴画一样,相反又相融。

《我心雀跃》是心脏砰砰跳时的第一口深呼吸,不得已地欢欣又忍不住地骄矜。

性感

电影像诗,是电影拍了性感,并且羞怯化了性感。

羞怯化的性感,就介于色情与纯情之间,左右摇摆,既有不越界的底线又有想越界的渴望。拉扯,并在拉扯中汲出力量,在力量中产生了美感。

《我心雀跃》

性感是什么?

性感是女老师洗完却没有吹干的头发,湿哒哒地垂在肩膀上,乖巧温顺。

性感是女同学刚吹好的蓬蓬的头发,生命力旺盛,仿佛一片森林。

性感是女老师穿紧身衣时,昂起来的胸部、翘起来的臀部、收起来的腰线,是暗示又是警示。

性感是女同学薄凉的背部和背后凸出来的脊柱骨,一二三个骨节一清二楚。

性感是女老师薄纱裙下两条腿勾出来的悬在中间的空白。

性感是女同学凹下去的肩窝和悄悄支出来的胸部。

性感是女同学不穿文胸,也是女同学穿上文胸。

性感是女老师撩过的头发,也是女老师不撩的头发。

性感是什么?

性感是男老师走路飞起来的手,是他站着时的叉腰,是他倒开水时顺便的浇花,是他站在了阳光里也是他站在了阴影里。

性感是男同学贩卖磁带的别无二致,是半夜翻墙被逮住的怂里怂气,是看见女老师时端起鱼的不自知的调戏,是偶尔发一笔横财时得意忘形地“走一个,走一个来!”。

《我心雀跃》里的性感是空气里弥漫的荷尔蒙,和不敢承认荷尔蒙的羞耻。是跟风就起的性冲动,和克制性冲动的羞赧。是书本和大人带来的性启蒙,和佯装没被启蒙的羞怯。

是光影叠加下,教室窗台倒在地上、是玻璃瓶颜色刷在脸上、是老师的影子黏在心上、是学生的心思闷在眼上。

写出来,全都是诗中不可替代的意象。

欢欣

《我心雀跃》呈现了三种“欢欣”——女同学对男老师、男同学对女老师和女同学对男同学。女同学对男老师的欢欣是主线,男同学对女老师的欢欣是辅线,女同学对男同学的欢欣是衬线。

把这些线缝一缝,缝成了成年前后相接的诗。

《我心雀跃》

学生时代的爱情格外打动人心,因为无法游刃有余。情绪不受控制,眼神不能抑制;心脏怦怦跳到嗓子眼了就使劲深呼吸,把不得已地欢欣换成忍不住地骄矜。

所以有了精力旺盛、一动就停不下来的人痴望某某时一刻的停顿与宁静。

所以有了大摇大摆、冲劲十足的人在靠近某某时一刻的犹豫与畏惧。

所以才有了小心翼翼后的进出自如、偷他汤匙的内心窃喜、喝他浓茶的如牛饮水、抄他课表的忙乱慌张、制造偶遇的天衣无缝、写他名字的执拗认真。

所以才有了从小说里抬头的目不斜视、全班拉票的死乞白赖、夸她貌美的古怪精明、跃跃欲试的不知所谓、越俎代庖的低声下气。

所以才有了满腹心事的烦闷、精准定位的注意、大言不惭的自信、偷偷摸摸的讨好、佯装无事的嬉闹。

心脏怦怦跳到嗓子眼,深呼吸要把一口咽回去。

心跳是见到某某不得已地欢欣。

深呼吸是欢欣之后忍不住地骄矜。

不能被你知道,但我有点想让你知道。

不能被你一眼看到,但我有点想露点马脚。

不能被别的人开玩笑,但我有点想让你开开我的玩笑。

画家

《我心雀跃》

你无法不爱上一个为你作画的画家。他望向你、凝视你的眼神,深情、缠绵,是冬日里冒着热气的温泉、是夏季里刚从冰柜拿出来的雪糕,是考试复习时偶尔的瞌睡、是考试结束后跳跃的狂欢,是镜子与镜子的对望、是东风与西风的相融,是西红柿炒鸡蛋、是红灯笼配金灯丝。

这一眼,是希冀共度一生的祈愿。

下一眼,是白色粉色婚礼的宣言。

一眼一眼,从你身上慢慢拿走一个个细节,被他从会动会闹的人变成静止无语的雕塑。一眼一眼,从你身上慢慢取走器官、骨骼、血液和废气,重新搭建,重新上色,重新捏合。

你无法逃过一个画家,他为你作画,画是他的,你也是他的。

你在他为你作画的短短一日光景里,找到归宿,找到故乡,找到母亲曾包栓自己的子宫。

他的笔是连接你俩的脐带,他的纸是养你托你的羊水,他是你意象上的母亲。

而你做哪吒。

但你不会知道他望向你的眼神,究竟是对你的深情还是对灵感的深情。他也曾对一个石膏体流露出这样难解的眼神,或者是花草、或者是门梁,甚至脚边的蝼蚁,甚至地上已死的纸屑。他眼波里荡漾的缱绻涓涓汩汩摸过万物,你身在其中,只觉荣幸,不觉委屈。

陷进去,不是选择,是从脚趾缝隙里升腾起来的本能。

你坐定成佛,他仍然是个四处周游的画师。

无所谓,成了佛,你想,成了佛,以后就能保他平安、顺遂、求仁得仁。

万分值得。


《我心雀跃》最可爱的一点,是它设计了两个形象差别很大的老师——女老师漂亮性感,大气时髦;男老师则朴实敦厚,平凡普通。

对于男孩子而言,具体可见的“美”是他们追求的,甚至这种“美”最好能带着一点媚俗——大胸、长腿、翘臀,至于明眸善睐、巧笑倩兮则建立在媚俗基础上有加分的特质。

而对于女孩子而言,灵性是她们绕不过的荡漾,喜欢他一眉一眼间的波动胜过他的一眉一眼,喜欢他画画时的手臂胜过喜欢他的手臂,喜欢他翻开书本的手指胜过喜欢他的手指。

男孩子喜欢具象,女孩子把具象化为抽象再去喜欢。

这是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它没有美化男老师,它知道女孩们自有美化的滤镜。

 短评

好看,不是因为故事,电影内容其实非常单薄,“好看”之处在于摄影和角色,美轮美奂的光影,对于青春期少女心的把握恰到好处,生物课与美术课的大胆隐喻,师生恋或者单相思这种心猿意马的懵懂与躁动刻画的很棒,可惜大环境下,这个故事未能进一步发挥,有些遗憾,但仍然强过绝大多数青春片

4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这应该是我们八零后正常的青春,懵懂,憧憬,假装偶遇,在背后多看一眼就很开心,刻意的经过一些地方,还有失望,再大一点就很正常的谈恋爱,然后就像紫薇导演说的过安分守己的生活,堕胎,虐恋,互残我的朋友圈以及看到的朋友圈都没有,致青春!

9分钟前
  • hongliang5623
  • 推荐

@2016西宁FIRST//一个优美清新的青春短小品,特别北京。导演从女性视角出发,着重拍了很多青春期少女美好身体的镜头来表现暗恋的思绪和少女情怀,从光影中get到了中国女子高中生的美好。

13分钟前
  • 畅畅
  • 推荐

正如导演所言,非常法国电影。小清新,生活流。镜头充满对年轻的痴迷和对细节的热爱,不执着于定位90年代,却拍出了能引起全年龄段共鸣的青春岁月。几位主演的表现都非常到位。比较不能理解几次渐黑的转场处理,情绪上有些脱节。

18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这才是女性?东方?视角的“暧昧”吧,点到为止,尽在不言中…“发乎情而止乎礼”的结局虽然顺应主流伦理,但是镜头意外定格在“爱人”的速写之上仍然余味无穷,答案揭晓之时无奈也是故事-梦幻结束之时,只留下物-艺术聊以祭奠。

20分钟前
  • 车百万
  • 力荐

#FIRST10# 孙伊涵好美!暗恋的情愫,青春的成长。在国产青春片里面真的很优秀,摄像,灯光,每个方面都很成熟,背后的支持团队都不小。但是故事讲得比较平,总觉得缺少一点点青年影展的惊喜。#女主是我们益阳人啊,那天要不是背后站了一个190+的大汉,应该去要微信的,后悔!

23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孙伊涵的表演眼前一亮,从情窦初开的被动到主动,带有酸涩的不知所措,看起来清澈、单纯,把女生的小心思拿捏的相当精准。在种种“成人意识”的主导下,少女在单方面的成长。学生爱上的未必是老师,而是爱上了成长本身。用房间折射出学生与老师的性格,是美术方面的独特之处。

2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这部电影像一根奇异的枝蔓,展现了青春片原本应该具备的样貌。让我想起那部《野马》。

28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更像是数码时代的成年人对打口碟时代的青春期的想象和建构,但明知是刻意地符号化拼贴,还能让人常常会心一笑,靠的是漂亮干净紧凑流畅,以及人人都想(但其实都别吹牛逼)代入其中的多幕剧。导演明白一件事,美术摇滚黑板报并不必然深刻得过王者农药,只是速度和密度改变了身处其中的感受。

32分钟前
  • 袁长庚
  • 还行

故事不说了,导演有些镜头有想法,但还是缺乏对情感有帮助的镜头设计

37分钟前
  • 苏乏
  • 还行

这才是清丽脱俗的青春片好吗~

39分钟前
  • 文文周
  • 力荐

青春本是一地色彩斑斓的碎玻璃,随性拼贴即可成画,何必煞费苦心追求丰满羽翼?孤望旧巢,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而不自知。

44分钟前
  • toska
  • 还行

少女的胸和脚踝,死掉的鱼和残掉的花,挂满教室的裸体素描,喧嚣的蝉,用过的勺子,留白的本子,摔碎的玻璃........中国拍禁忌的含蓄程度,没谁能比了。以及这片子就讲少女情愫的啊,少女情愫不就是无病呻吟,要什么北京变化年代感。

45分钟前
  • 朋也
  • 力荐

男女主同框的戏都有点尴尬,青春期女生对自己身体的欣赏意识觉醒拍得也不够自然美好。感觉在处理带有自传性质的角色时,陷进去了,表象和导演内心认为的自己重叠在一起,有很多莫名之处

50分钟前
  • 请尊敬王道长
  • 还行

暗恋是一种病。在年幼时喜欢上自己的老师,本身就是青春时最美最羞的一件事情。女主在校园里的各种小心思,直挠心底。2016版《少女哪吒》《青春派》+《我的少女时代》。女主真是杨颖附体啊…

54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二刷印象好了些,摄影比较突出,女主很抢眼。

5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作为一部青春片,竟然没有劈腿、堕胎、作死,把少女的感情和心理描写的十分细腻,青春片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尽管影片作为处女作仍有瑕疵,但每当图兰朵的音乐响起,我心雀跃了😍

1小时前
  • 克莱德邵
  • 推荐

跟想象中的感觉很不一样 不过片子还是挺好 艺术气息弥漫却一点都不觉得油腻 OMioBabbinoCaro一放出来心都醉了 尤其主角妹子一直有淡牛奶的美好感 果然青春都是别人的啊 想我高中的时候哪儿懂什么艺术 哪儿还能披长发穿露背吊带啊 戴着大框子眼镜混学生堆儿里自己妈都认不出来 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t0psh1t
  • 还行

少女情怀总是诗。

1小时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三星半。这是一部特别慢的电影,有多慢呢,像一节课那么慢,像一整段青春期那么慢。萌动不就是这样吗,自作多情地扑腾翅膀,却始终没有飞起来。如果要我拍一部电影的话,大概就会拍成这样。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