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际电影节的时候正好刚看了黄金三镖客。对于西部片来说,看的时候还是觉得形式和场景似曾相识,有些类似。但如果说从剧情上说,还是觉得这部偏弱。明白一些文艺的气息隐藏的深意,但无奈观影过程中还是有些昏昏欲睡了。
故事也并不复杂,一对兄弟替司令卖命,却发现那个司令想要除掉的人怀有巨大的“宝藏”,于是那个跟踪者想要和化学家建立一个新世界,而西部兄弟俩只是想要黄金而已。
可贪欲永远是绕不过去的阻碍,明明看似很简单的寻宝之旅,却被一个人的贪心害的两人具亡,兄弟俩付出了一条胳膊的代价回到了故里。
整个故事放在西部的大环境下,不知道是不是在说追求新世界的道路道阻且长,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搏杀的一生却终将要回归故里。
故事一般,但我还是很喜欢这个结尾。曾经视若无睹的母亲和家,现在却宛若天堂。所要求的不多,无非是几个简陋的家常菜,一次热水澡,清风拂面,躺在自家并不那么柔软舒适的床上。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石头姐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起西部片真是血腥、暴力、过瘾。
比如经典的西部片《荒野大镖客》和近几年口碑爆棚的《西部世界》。
但今天这部却颠覆了观众们对西部片的认知。
“从没见过这样的西部片”,“反类型的胜利”。
到底有多颠覆,跟着石头姐一看就知道!
The Sisters Brothers
2018.9.2
本片导演是法国电影大师雅克·欧迪亚。
2009年他凭借犯罪片《预言者》拿下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12年他凭借《锈与骨》拿下凯撒奖。
这一次,他挑战西部片,一举拿下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演员阵容可以说是影帝军团,华丽丽~
约翰·C·赖利,一直活跃在喜剧领域的实力派,金牌配角,获得过金球奖提名,也拿过波士顿影评最佳男主。
杰昆·菲尼克斯,实力影帝代表,戛纳,威尼斯,金球奖,金像奖等各大奖项的最佳男主角拿了个遍。
杰克·吉伦哈尔,凭借李安导演的《断背山》被大家熟知,后来又靠《爱情与灵药》和《夜行动物》等作品圈粉无数。
里兹·阿迈德,艾美奖最佳男主,他也是今年大火的《毒液》里面的大Boss。
杀手·侦探·小偷
>>>>杀手
故事发生在1851年的俄勒冈州,这里有一对大名鼎鼎的杀手兄弟——希斯特斯兄弟。
他们是一对亲兄弟。
哥哥叫艾利。
他为人稳重,做事小心谨慎,但是该杀人的的时候绝不手软。
他一直想金盆洗手,找个女人一起过安稳的生活。
弟弟叫查理。
他残暴任性,常常喝酒闹事,很不安分。
他一直不赞同哥哥归隐的想法,认为他们兄弟二人过不了普通人的生活。
电影一开始就向观众们展示了西部片的血腥暴力,用的却不是常规西部片血肉横飞的手法。
希斯特斯兄弟接到一单生意。
这对兄弟找到了追杀目标所在的农场,天还没亮就开始火拼。
破晓之前,还未来得及退去的夜幕下,闪烁的火药的光亮,有一种苍凉而残酷的美感。
火拼很快就结束了。
雇主只花钱买一个人的命,但这对兄弟买一赠一堆。
他们血洗了整个农场,最后还放了一把大火。
专业,麻利,血腥,残暴...
本片的故事主要讲的是杀手兄弟接到的一单新生意,雇主是当地有名的大坏蛋——司令。
有一个淘金人不想活了,居然敢偷司令的东西,司令找来杀手兄弟要杀了这个小偷。
>>>>侦探
司令还找来侦探负责追踪淘金小偷。
这个侦探叫莫里斯。
莫里斯聪明敏锐,虽然为大坏蛋司令卖命,但内心深处是有人性和良知的。
追杀淘金小偷的行动分莫里斯的追踪线和希斯特斯兄弟的追杀线两条线展开。
莫里斯追踪在前,希斯特斯兄弟紧跟在后。
业务能力超强的莫里斯跟着淘金的人流,很快就发现了目标。
>>>>小偷
这个淘金小偷叫沃姆。
他又矮又瘦,这小身板也学别人做淘金客,太拼了吧。
沃姆还没朋友,没行李,没钱,他偷的东西在哪里啊?
聪明的莫里斯不仅找到了沃姆,还成功地接近他,假装顺路跟他结伴而行。
莫里斯一边看着沃姆,一边给杀手兄弟送信,让他们赶紧追上来。
可是,就在和沃姆结伴而行的这段时间,莫里斯发现了沃姆被追杀的真相。
瘦小的沃姆既不是靠蛮力淘金的淘金客,也不是小偷。
沃姆是一个化学家。
沃姆被追杀的真正原因是他发现了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轻易找到金子!
那个年代淘金只能靠艰苦的劳动和运气。
也就是说谁拥有了沃姆发现的方程式,谁就能暴富!
看来司令的真正目的就是发现金子的方程式啊。
猜出真相的莫里斯仍然不做声色。
可是,被追杀的沃姆充满警惕,还是发现了莫里斯的真实身份。
莫里斯只能把沃姆绑起来,等待杀手兄弟的到来……
另一边的杀手兄弟对发生的这一切还一无所知。
他们在追赶的路上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事,简直可以拍一部公路电影。
他们先是遇到了小偷。
这弟兄二人追赶的路上风餐露宿,常常睡在树林里。
这天晚上哥哥艾利张着嘴睡觉,蜘蛛跑进了嘴了,被他睡梦中吞了下去(论闭嘴的重要性...)。
结果,第二天艾利肿成了一只藏獒......
艾利的身体状况不允许赶路,兄弟二人只能在林子里再住一晚。
这天夜里,因为毒素迷迷糊糊的艾利,仿佛听到了哀嚎。
恍惚中他好像看到了被肢解的人体。
原来,晚上有偷马贼光顾,被弟弟查理给收拾了。
艾利恢复得差不多,二人收拾行李,继续追杀之旅。
这一次,他们到了一个叫梅菲尔德的小镇,住进了一家叫梅菲尔德的客栈。
他们还遇到了一个叫梅菲尔德的女人。
观片无数的盆友们一定想到了,这个女人肯定不简单!
果然,梅菲尔德雇佣了一批人要杀这对兄弟。
这个叫梅菲尔德的女人是谁?
她为什么要杀这对兄弟?
兄弟二人虽是道上好手,但对方人数众多。
到底兄弟二人能不能活着离开这座小镇呢?
本片颠覆西部片的一个显著特点——全片充满了黑色幽默。
杀手兄弟贡献了片中的绝大多数笑点。
在追杀途中,杀手兄弟走进一家杂货店,哥哥艾利发现了一个新奇的玩意儿,长得像个小刷子。
没错!
它就是早年的牙刷。
听说这东西可以保持口气清新呢。
艾利为了讨好女人,毫不犹豫买下了它!
看艾利刷牙之前,我们从来不知道刷牙可以这么搞笑(石头姐截图全程笑翻)。
刷一刷,闻一闻,口气真清新啊~
兄弟二人继续赶路,途径旧金山的时候,被旧金山的繁华吓到了。
与落后的俄勒冈州完全不同,那个时候的旧金山已经是满城繁华,进入了近代文明社会。
兄弟二人住进了一家超级高档的旅店。
有多高档?
里面配备了抽水马桶和流得出热水的浴室。
在那个时候的美国中西部可没有这样高级的设备。
这次艾利又发现了抽水马桶的好处!
用手一拽控制冲水的白把手就会冲水呢!
真神奇!真好玩!
好笑之余,我们也从这些细节中看到美国社会当时的文明更替。
从18世纪末开始的美国开展了长达了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
淘金热(1848-1855)也是其中的重要的一部分。
本片的故事就发生在淘金最热的1851年。
我们从片中的很多细节看到了文明如何传递到美国中西部。
片中甚至借莫里斯之口,把中西部的荒芜之地如何在数月之间幻化出城镇都讲了出来。
在西进运动大背景下,随着文明的传播,人的行为和梦想也都会跟着发生变化。
如果说艾利学着用牙刷和冲水马桶,都还只是停留在表层的人的行为的变化。
那么化学家沃姆的梦想已经跟随着时代变化了。
他已经在想如何终结西部的野蛮时代。
导演想展示的不正是西部暴力时代渐渐逝去这个过程吗?
本片颠覆西部片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无处不在的人性和温情。
这部西部片中的血腥暴力完全被杀手兄弟之间的亲情和人性深处的温情所冲淡了。
哥哥艾利虽然是个杀手,但是其实他性格温柔。
这一点从他对待他的烂马——澡盆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
澡盆虽然是匹烂马,但是陪伴了艾利很久。
澡盆死的时候艾利难过极了,一个人在河边坐了很久。
这足以看出艾利的善良细腻。
那么艾利是为什么走上了杀手这条路?
恐怕是因为弟弟查理。
澡盆的死让艾利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弟弟查理杀了他们的亲生父亲。
我们很容易猜出这兄弟俩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
他们有一个异常残暴的父亲。
有一天弟弟受不了了,杀了自己的亲爹。
看着因此而陷入深渊的弟弟,哥哥觉得自己难辞其咎。
从此,兄弟二人开始了做杀手的漂泊之旅。
本片中除了这对兄弟,化学家沃姆也是因为在家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才出来独自打拼。
侦探莫里斯也是痛恨自己的原生家庭,长久以来被原生家庭所桎梏。
莫里斯做的很多事,比如为司令卖命等等,都是受对自己父亲仇恨的支配的结果。
直到莫里斯遇到了善良又充满理想的沃姆,他才看透这一切。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无数次被讨论。
令人诧异的是我们居然在在一部西部片里看到了这样深刻的讨论!
电影开篇的希斯特斯兄弟的枪战酣畅淋漓,展现了西部片的血腥刺激。
跟着导演一路看下来,片中频繁出现的黑色幽默却颠覆了观众对西部片的惯有印象。
但是在黑色幽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当时美国西部暴力时代的消亡和文明的传递。
让观众震惊的另一点无疑是片中无处不在的人性的温情。
杀手兄弟,化学家和侦探四个主人公都有着不幸福的童年,他们一直在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作斗争,一路上都在寻找自我救赎。
文明一直在发展,人类的行为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一直在变化,人类的自我救赎也从未停止。
影片讲述的看似是遥远的时代的故事,其实类似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值得一看,值得一思。
文/石头姐
(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2018年片子当中,看过的最好的两部(另一个是巴斯特歌谣)都是西部片,奇妙。这片有原著小说,也奠定了西部片能升华一个档次的文学基础。不论叫它反类型片还是类型片的创新,影片都是在从容的叙事中带给人一种以往所有西部片大结局一样的观感。
它同时呈现了以往西部片鲜少有的传统西部小镇叙事和西部大城市风貌,出现了繁华进步的旧金山图景,让观众获得的震撼程度不亚于角色所得。全片讲述的就是西部由丛林法则统治下的蛮荒之域逐步向文明社会脱胎的发展历程,而两兄弟就是所有混迹于西部的谋生者的缩影。一路追杀的过程既是空间的转移,也像是在穿梭西部开拓发展的整个历程。看着人从野蛮世界走出来,被牙刷牙膏、抽水马桶和全新生活理念代表的现代文明一步步影响着、改变着,有种不容易描述出来的奇妙和感慨,是文明带给人的共鸣。
更难得这部由欧迪亚掌镜的影片不但摆脱了西部片很容易陷入的俗套与轻浮,又摆脱了不少法国片动不动就落入的那种叙事寡淡和轻视逻辑。这不仅是一个有宏观格局的作品,还点缀着富有常人真实感的幽默和蛮荒环境中的命运无常。每个角色的每一次转变都令人信服。杰奎因菲尼克斯的表演也是很大的亮点,最后也是这个角色的转变力度最大,最深刻。
幽默之处不够幽默。
剧情bug太多,人物比较呆板。
和我想象中的西部片差太远。
该片等于把一堆玩意攒到一起,不好看。
剧情没有突出点,让人眼前一亮,感觉编剧是想把观众当脑残吧。
和荒野大镖客系列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不伦不类。
和巴斯特的歌谣,八恶人也差了十万八千里。
总之,对于喜欢西部片的人来说,该片不值一看。
想起了一个更烂的剧,叫西部世界,感觉编剧把观众当小孩儿,疯狂把我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本文涉及一些意识形态批评和精神分析的内容,但考虑到笔者并非对应专业的学生,因此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鉴于本片是笔者观看的首部欧迪亚电影,因此作者论的部分只能略去不表)
崩溃的资产阶级神话
随着高度模式化的类型电影在观众中引起的审美疲劳和二十世纪下半叶后现代主义的快速勃兴,反类型电影渐成燎原之势。而作为类型电影标杆(好莱坞生产数量最多、最成熟的类型电影)的西部片也顺势成为了各种反类型的逐鹿之地: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和解牵动起对殖民主义的反躬自省(《与狼共舞》);英雄形象的模糊乃至逆转则曝露出更具层次感的人性困境(《不可饶恕》);后现代的拼贴和戏仿亦挤占了一席之地(《八恶人》)。
相较上述各影片,同为反类型西部片的《希斯特斯兄弟》在某种意义上讲(注意!)却具有更加深入而反叛的文本——“反类型”已不再足以形容本片的特质,“反神话”(更确切地说,“反资产阶级神话”)或许才是更加贴切的形容。
故事的前半段大体上承袭着西部片的古老套语:司令发出赏金令——兄弟杀手接受命令采取行动——追杀一个身怀淘金秘方的技术人员(沃姆)和一名叛逃的跟踪者(莫里斯)(其间穿插了一个兄弟俩在小镇铲除地头蛇的情节——同样是陈词滥调),沃姆和莫里斯逐渐发展的关系则作为支线与主线平行剪辑在一起。
但类型片的陈词滥调在沃姆亮明自己的终极目标时发生了偏离——在一场互诉衷肠的室内戏中,沃姆告知莫里斯,他的目标是利用自己的淘金秘方,和众多志同道合者一道,在达拉斯建立一个摒弃功利主义、以相互尊重为基础的“理想社会”。随后影片重新回到以希斯特斯兄弟为主线的剧情,并在一场发生在繁华的旧金山的兄弟反目、一场四人在淘金地的意外邂逅(以希斯特斯兄弟被俘为结局)与一场形势所迫下的相互扶助后,两组人马渐渐开始了感情与观念的交汇沟通,并在一次次合作和交流后宣告了一个隐匿于山林、对未来颇有憧憬的淘金团队的成型。
显然西部片的固有逻辑已然“脱轨”,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则是“资产阶级神话”。
“神话”的存在意义——按照罗兰巴特的说法——即是将意识形态自然化(按我的理解,即“合法化”)。意识形态/象征秩序自在的不一致性与空洞性必须被掩盖,不可表述的历史之真则必须被“历史话语”所替代。而具体到资产阶级所要掩盖的创伤和空洞,即是其剥削性和掠夺性。
影片前四分之三(注意!)正是通过希斯特斯兄弟的经历完成了这一神话修辞术。希斯特斯兄弟(以及莫里斯)自然而隐秘地被褪去了剥削者(作为殖民者“司令”的打手)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了“资产阶级理想社会”(空想社会,“利用淘金技术(以工业征服自然)支持理想社会的运转”更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逻辑)的(预期的)缔造者。于是在“绝对主体”(而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支配社会行动的人道主义幻觉下,在精心构织的与淘金团队的共情下,观众心安理得地被支撑影片前四分之三(再次注意!)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询唤为主体。
然而,戏剧性的是,随着弟弟查理把一大桶腐蚀性的淘金溶液倒入水中与随之而来的沃姆和莫里斯的横死,神话突然崩塌了。伴随着身负重伤、痛不欲生的莫里斯饮弹自尽,看似宏大永恒的“理想社会”烟消云散(值得一提的是,意外发生前不久,哥哥伊莱失去了马“浴缸”——一个寄寓着伊莱对资本主义文明美好想象的符号——成为了一个精巧的预兆)。
神话的破灭必然带来历史债务的清偿——兄弟俩必须和“司令”(殖民者/剥削者)“两清”。于是影片的后四分之一希斯特斯兄弟(此时查理也因被溶液腐蚀而失去了右手)一路北上,与“司令”派来的杀手你死我活,杀出一条血路奔向与“司令”的殊死决战。
不可否认,最终缺席的“决战”(当希斯特斯兄弟赶到时,司令已经死了)让本片大大露怯(下文还会谈到),但当我们回顾影片时,片中“反神话”尤其是“反资产阶级神话”的姿态仍是清晰可辨。
复归的家庭本位
神话破灭了,有趣的是,神话的破灭看似“激进”,但其倾覆却并非来自科学唯物主义对其意识形态本质的揭露,相反,摧毁神话并取而代之的,是古老的“家庭本位”。
当我们重新审视神话砰然堕地的时刻就会发现,尽管有满塘的死鱼指涉“以工业征服自然”的人道主义背后的掠夺性,但归根结底导致一切悲剧的还是精神混乱、把过量腐蚀性的淘金溶液倒入池塘的弟弟查理——而查理,正是一个在畸形家庭里长大、俄狄浦斯情结固着的弑父者、精神病患者,一个在过度严厉的父性超我下具有强大欲望(正是这种欲望导致了神话破灭的悲剧)的放纵者;而与之成平行对照的则是莫里斯——一个同样无法认同于父亲而愤然出走的叛逆的儿子。仿佛神话的破灭不是由于其内在的空洞和包裹的谎言,而是由于原生家庭的悲剧。
当素朴的家庭本位意识暴露出来后,破灭的神话不可避免地被蒙上了一层忧郁与悲凉的煽情色调,而结局最终也无可逆转地被导向了大团圆(包括上文提及的“决战”的缺席)——母亲站在门口迎接儿子们(致敬《搜索者》,经典的画框构图,不过这次,牛仔不是被放逐——因为此时需要放逐牛仔的资产阶级神话已经破灭了——而是复归),接着欧迪亚以一个舒缓流畅的长镜头和一系列画内剪辑勾勒出一个温馨、和谐、完满的家,摄影机最终落幅在躺在自窗外洒进的明媚阳光下面露满足笑容的伊莱身上——漂泊的、苦难的游子最终回到了家的怀抱,尽管有无数的“不可表述的历史之真”依然被掩盖(比如,兄弟二人接下来将以什么方式进行生产生活?)。
值得补充的是,影片的题目“希斯特斯兄弟”(The Sisters Brothers,兄弟姐妹)似乎正是某种对家庭本位的暗示。
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回缩到了“家庭本位”,《希斯特斯兄弟》依然是反叛性的——毕竟在破除神话这一层面上讲,它已然超越了许多的反类型电影。
P.S. 与影评正文无甚干系,但还是忍不住说一句,影片在结构的完整性和母题的呼应复现上处理得非常妥帖,虽然是一种古典而非后现代的模式,仍是值得称道的。
1851年的俄勒冈,本应是牛仔的年代,但文明的进步正在取代野蛮
弟弟像那个时代所有的淘金者冒险者一样,所幸身躯残破结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如同在黑夜中烈火焚身的奔马,避免客死他乡
哥哥才是个误入歧途的高手,没有被欲望和贪婪左右,本质是个享受生活的感情细腻的农民,科学的进步带给他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科学家和莫瑞斯都是理想主义者,有着超越时代背景也契合时代需求的社会主义乌托邦幻想,双双死于他人的贪婪导致的失误,代表着巴黎公社式的革命明明有民意、智力和武力的支持却流产于时代,似乎是文明需求在美国西部的投影
成败便是身退日,田园牧歌会有时
展现出接近无敌的Sisters和知音二人组的四人公路片经历,本质上是在借此描绘时代众生相,又通过此画卷展现当代面貌。
而病老致死的“司令”则象征着一时代的野蛮和黑暗会在一时代消退时无疾而终,并不需要正义或不正义的审判
现代欧洲人来拍西部片,只是借助背景来展现欧洲的叙事风格,本质都算不上西部片,最后的高潮戛然而止,把重心放于归家,而母亲的反应也十分有趣,反类型片叙事挺足够的
这个故事真有意思,说的是社会变化过程中转折点上的转折点。传统的西部社会弱肉强食的世界逐渐瓦解,美国出现淘金热,大量农民涌入西部;同时有理想主义的科学家想直接跨过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民主社会主义(更类似于社会民主党?),但突然开始的资本累积机会让这种想法只能是空中楼阁。这么多东西竟然藏在这样一个打手两兄弟到处砍砍杀杀遭遇不断吵架拌嘴的像是民间传说一样的故事里,对,主角就像两个好奇心旺盛、奇遇不断的传说中的小孩似的,最后仿佛经历了世间所有的苦难后,他们回家了。这么说来,虽然电影内容已经挺丰富,感觉拍成一季美剧都行了😳 雅克欧迪亚的风格确实适合来好莱坞拍英语片的
美式西部片的各种母题与美学套路都被扔在一边的新意之作,自我矛盾的片名已经预设了这一点。最突出的是人物,非常立体化,有种莫衷一是的复杂度,在西部片中很罕见。
看完心里真是一片暖洋洋啊,欧迪亚的暴力美学藏在西部片类型里一点也没被埋没
boring....
有趣又流畅。往西部的征进却是被无形的文明,由语言到行为到理念,全方位反噬的过程,淘的是文明的沙。西部之于东部,美国之于欧洲,都是导演在这边对那边的温柔想象,以致末尾虚假的长镜头更像是虚晃一枪的乡愁。
结尾加分。对欧迪亚一无所知就不生拉硬拽了,只知道西部的蛮荒被兄弟俩互相出拳却在心里互相在乎的温情调和,各种转折,外加一点小幽默,蛮好~
欧迪亚的这部片子可以给《南方车站的聚会》《爆裂无声》之类中国片子上一课,它好在哪?好在会写人,中国编导很容易把剧本写成“一个要完成一件事的代表”,写的不像人不消说了,有时连代表的是谁也没搞清楚。于是我们能看到被原生家庭拖累的希斯特斯兄弟、被自由诱惑而走向背叛的希斯特斯兄弟、伤痕累累返回家乡的希斯特斯兄弟,西部的背景都不重要,即便你是个在北上深打工的异乡客也能对人物感同身受。更何况,它还有缓慢展开的巨大的时代画卷做背景,看似平静但起伏不断的节奏把控,以及约翰·C·赖利的牙刷这样的充沛细节
当我度量三处关键情节的创作动机的时候,我是讶异并且感动的,一处是刷子刷牙,一处是夜中淘金后的生死,一处是视听暖光中的温情。为什么要如此讲述?难道是今天的牛仔们早已疲倦了冒险,开始被文明驯化,从而思念安宁的温床了吗?3.5
欧迪亚为这部反类型的西部片注入了无比动人的温情和浪漫,用感性和柔情来对抗并消解西部的残酷和暴力,影像上依旧具有其拿手的冲击力,如此洗眼睛的摄影竟然找的是加斯帕诺的御用,也跟哈莫尼科林合作过春假。
雅克·欧迪亚用了加斯帕·诺的摄影师贝努瓦·戴比,用冷暖色彩表现亲情主题上,诺导的摄影师确实非常敏感,在这样一部低照度的片子里,光线也是很重要的叙事工具。看这些平时拍欧洲文艺片的人,来好莱坞拍类型化的东西,是一种奇怪的观感,表面上非常的好莱坞,其实骨子里还是很欧洲,就像这部西部公路片,结果还是导演以往的反类型反高潮处理,把西部的蛮荒和暴力处理成了细腻的温情,暴力不再是重点,反而是杀手对于现代文明的兴趣开始露出苗头,甚至是一下子就想跨度到乌托邦式的社会。至于导演要讲的这个现代文明重建古老西部的秩序,这就纯粹是导演自己的看法了,是他的表达,这事其实一点都不新鲜。不过打破西部片的套路后,把西部杀手当成现代人来拍,演员用现代人的演法,去拍日常的细节,这些搁在西部片里倒是有点意思,当然也不新鲜。
仔细想想的话,还是挺平庸的,类似的“放下”太多影片都做得好得多,像是写给西部的挽歌,其实只是另一种狡黠且无趣的借题发挥罢了,不过,人人都拍西部片的当下,确实极易给人造成西部片再次回魂的错(?)觉。
一种温情的西部英雄末路,凤凰和John C Reilly之间的chemistry真不错,摄影大赞
醉卧熊出没林中,误吞蜘蛛肿成猪。夜宿梅大娘黑店,款教村妓赠红巾。爱马取名叫澡盆,杀手牌牙粉薄荷味,冲水马桶尽开颜,后浪冲积旧家具,硫酸腐蚀新世界
想睡他们睡的酒店 上他们上的厕所 啃他们肯的面包 晒他们晒的阳光 向着温暖一路死扛
在蛮荒中建立制度,便能无需放哨;在文明里远离贪欲,方可获得自由。学会刷牙和马桶抽水,生活方式正在进化;解开手铐和信任羁绊,情感内核无需进化。开心的不是淘到满筐的金子,而是在干松木篝火旁的把酒言欢。难过的不是失去手臂,而是与一匹病马产生深厚牵绊。原来最难忘的,总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看过的西部片不多,也不知道所谓的“反类型”为何物,只觉得这部电影中野蛮与文明、暴力与温情的融合非常相得益彰,结尾既浪漫又惊喜。男人间的友谊、亲情,粗糙又细腻的情感,是个好故事。
风餐露宿的赏金猎手,跌跌撞撞地追击到了目标,却在黄金的狂喜中,主动报废了过去的生活。比较有趣的,是哥哥出场后,人设感觉是糊涂憨直跟班。到了后面,人物关系又扭转了过来,原来他才是扶助弟弟,兄弟组合的支柱。牙刷、马桶之类的细节相当有趣。另一组淘金梦的主角,携手破灭但也带出了走向文明的亘古主题。归家的田园之梦挺好,结束得很沟口健二长镜头。
整部电影意外的很舒服,过程非常享受这个故事。以各种情节和变化,来打破固有的类型限制,并走向作者的寓言。有趣的是,几个角色都非常可爱,会让你爱上他们。摄影也是非常突出。
4.5 这个剧作棒极了,从没看过这样的西部片,反类型的胜利!从本质角度上说,电影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西部片,因为讲的正是西进运动中,西部文化消亡于现代文明之前,讲的是时代的转变。从野蛮到文明,从混乱到秩序,从戈壁到城市,从仇恨到友谊。人在淘金大浪中迁徙演变,一步步进化成现代社会应该有的模样。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全立起来了,还时不时幽默一把,非常喜欢!
B / 相比同届科恩兄弟最大的优势在于将人类文明的宏大命题收拢于情动蓄积的人物,编剧意志鲜明却又不至于过度显明在场。更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人物的抉择捕捉到了历史演进中多声部的不确定性:“西部”以一种行将分叉又仍未被归纳的形态被悬置起来,从而让观众一定程度地回到混沌的真实而非空洞的编纂中。如此一来,结尾释放的温情显然比之前人物关系中蕴含的热力粗暴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