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韩国电视剧比较多,把《酒鬼都市女人们》里面那个酒馆老板做的“五分鸡蛋卷”改编成了鸡蛋饼。因为我感觉自己不是很想吃很多鸡蛋,但是我想吃面饼。所以,把鸡蛋里面放了一些面,把电视剧里的洋葱改成了香葱,胡萝卜保持原样。就做成了这个。夹一点温拌包菜,酸且爽口~话说饼确实还是挺吃油的。
然后昨天又看到韩剧里面,经常会去吃火锅或者汤类的。日剧里面《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里也有做了关东煮,所以昨天我还复刻了一版酸菜鱼丸牛肉汤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家可以使用到的牛肉特别的棒。在切的时候就看到了,牛肉纹理是那种雪花式的。这种雪花式的纹理,并不是肥肉,而是牛的筋膜,所以肉质软硬相间,肉筋包着红肉的。筋膜带来的润滑中又有红肉的嚼头,啊…就特别的好吃。我把牛肉和淀粉抓匀,封油。牛肉就非常容易软烂。然后汤头是酸菜和牛肉的味道,很好喝。最后放了一些淀粉丸子,满足对碳水渴望😛
到底是怎样的小脑瓜把如此生动的题材拍得无聊透顶的请给我拍两巴掌。既然是漫改剧,漫画原本就这么乏味吗?就算乏味,也可以改的啊!
简而言之,要议题没有议题,要浪漫没有浪漫。
立意仿佛是两个女孩从社会对女性的规训中逃离成为饭搭子的事儿。我承认其中描述的很多处境比如女性会做饭被视为造福男人、回家被限制自由因此留在大城市、饭量大会被当成谈资……以上都很现实,只拍到这个深度也太浅尝辄止了。所以解决困境的方法是什么?——找个人陪你。
于是,调子起高了,最后的核心立意也没站住。给女性做饭就可以解决给男性做饭解决不了的问题吗?找个人陪你,就不必接受来自陌生人的冷眼了吗?
野本视角相对较多,但十集过去她的形象还是如此之不鲜明,她爱做饭,研究美食,有份不错的工作,带便当,想逃离原生家庭,性取向正在尝试觉醒,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春日全剧只有两身衣裳且最后一集才换,我们只知道她食量大尤其爱吃碳水,人很善良温柔,不善言辞,与家人关系不睦。没了。
甚至不知道她们的财产状况,性格缺陷,情绪波动,人生困扰(她们之前并没有明确的困扰),真实欲望和其来源,因此更没有性张力可言。
更何况,野本做的美食都是简餐,距离讲究或是健康甚至美味也都还差得很远,做饭的人没做好。春日吃的美食也毫无性格和格调,似乎只是单纯的食量大,次次用米饭填平,并不能对美食有自主的见解或热情,加上疲于社交且不爱运动,这对于美食爱好者而言是大忌,吃饭的人也没吃好。
我不信日本美食就这样了,实在不行换到中国拍吧。对了,攻最好是杀鱼的。
爱情就更别提了,连性冲动都很难找到,从这里找浪漫还不如我回味一下喜欢的厨房play片儿。
所以东亚到底什么时候能拍好一部百合片啊!!!
(2023.02.17)
起初因为剧名太长没有很想看(别打我),结果看了几集之后乐得在床上打滚😂。之前看逃耻的时候里面有句台词说,可爱是最高级别的形容词,我深表同意。时刻觉得这个人可爱的话,应该就是喜欢吧。
女生之间的感情真是细腻,不自觉的想对这个人好,即使是不善言辞的人,在关心自己在乎的人时也会面面俱到,毫不掩饰心动的感觉。一些小细节真的太戳我了,小心翼翼的体贴和关照,暧昧期的试探和猜测,都太戳人了。有些片段真是美好的让人想哭,明明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碎片,就是让人觉得温馨,果然冬天就适合恋爱呢。
写到这里想找个人一起过圣诞了。真好,能找到一起大口吃东西,一起干杯的人,真好。
年初的时候,我追了一部日剧《爱做饭的女人和爱吃饭的女人》,一边追剧的时候,一边积极向大家安利,就我本人来讲,很喜欢这部美食番(次)百合(主)的剧。 虽然跟它有极高相似度的是另外一部男同美食番,《昨日的美食》。 但两部剧还是有些不同,最大不同点是对议题的讨论具有很强的性别界限感,也就是正常社会(正轨)中男同和女同(可泛化扩展为全体女性)遭遇的分野。 《昨日的美食》是以研究美食为主,次带呈现两个中年基佬的细腻感情故事,以制作美食、共进晚餐来取代性的直接凝视。而且有大物(有名气的)男演员能参与到这部男同剧里是很了不起的,在剧里,西岛秀俊饰演的是没有向家人(作为独生子,主要是双亲)出柜的男同史郎,以带朋友回老家过年来处理和恋人理发师贤二的关系。 《爱做饭的女人和爱吃饭的女人》则在做饭、吃饭之外,夹带了很多关切女性的社会议题。 因为本剧是在主流渠道NHK频道,以晚间档播出,能够回应很多观众提出的困惑,为何要在最后几集设置了野本小姐(比嘉爱未 饰)对自己性取向的觉醒、认同、坚定以及对女同事(森田望智 饰)的出柜,因为这剧既要兼顾原作者的意志,对lgbtq少数群体的关切,却也要适当点到为止,毕竟在电视台向大众播出,不是像以往在诸如深夜档或特定网络渠道上线。漫画原作者指出,自己拒绝了「以不强调同性恋爱的形式来制作电视剧」的企划提案,在NHK播出有关身为女同性恋的女性的故事意义重大,是决定性因素。 一、再向前跨进一步的女同故事 2015年,在念硕士的时候,正好播出了由模特出身的佐久间 由衣和童星出身的伊藤 莎莉共演的百合剧《transit girls》,我还能记起来,这部日剧打出的话题噱头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女同性恋」电视剧,虽然我必须感谢这部剧,让我从二次元虚拟百合幻想跳入到旁观三次元真实的女同世界,但这部剧设定了一方,也就是妹妹的角色不是社会人,是在读的高中学生,其实是还处于自我认同很迷茫困惑的阶段,我个人认为也不需要急于去证明什么,同时由于父母再婚形成的义理姐妹剧情,和人气百合漫《citrus》过于相似,会让这段感情故事变成一种非常戏剧化的、流俗的爱情故事,我其实是不太喜欢《citrus》,直到另一部作品《终将成为你》出现后,我才感受到百合世界和真实女同世界的裂缝的弥合,尤其感谢佐伯沙耶香女士,外传故事就是一个姬佬的自我认同真实经历。 8年后,日本播出了《爱做饭的女人和爱吃饭的女人》,而这很长的这段时间里,我们能看到的日本百合影视剧多有打擦边球(特别点名毁我三观的野岛伸司编剧《百合与直觉》)之嫌,还有就是很多发生在校园(如《两个人的独角戏》),会让人有不真实之感,至少对我而言,我作为一个踏出象牙塔的社会人,校园百合爱情固然美好,但我更想看到的是社会人的同性爱恋情。
比嘉爱未饰演的30代女性野本小姐是一个最终能够直面自己内心欲望,并且认同自己最后身份即性取向的人,说出lesbian这个词,我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以「我喜欢女性,喜欢春日小姐,喜欢有何妨」的姿态,继续接下来的交往,恰恰显示了这个剧本对之前同类剧本的跨越。 二、普通女性会遭遇的困境 野本小姐,体格纤细,热爱做料理。春日小姐,体格较为健壮,热爱大口吃饭。为了寻找与漫画相近的角色,剧组找到了一场live里的键盘手西野惠未小姐。非演员的素人西野小姐,却非常自然地演绎了一个同样自然的女性角色,虽然可能跟传统视野里的女性不同,她喜欢穿宽松的运动服,不会特别精致打扮自己,却很耐看,甚至会觉得很像黑木华,有一位lesbian博客主提到,这反而是自己的理想型。 说到选角,我便很快想到,女性确实就是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凝视,更多的是男性,也包括部分女性。 长得漂亮这件事情,我认为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甚至好看的人在有的人眼中也并不出众。但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做作,舒服自然的感觉,外貌是第一印象,也是认识人的窗口,我们无法否认人作为视觉动物的本质,但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好看只是外在的皮囊,随着岁月的流逝,容颜也会剥蚀、凋零、枯萎,可沉淀下来的会是内在的特质,我会感到真诚、善良、包容等品格,远甚于第一眼所看到的表象。 而外貌正是会引起大多数女性焦虑的重要因素。我有一位年纪相仿的女性同事,其实我认为,在我作为同性的目光里,她长得并不难看,就是很正常的样貌,且拥有像春日小姐那样的体格,我认为那是很健康的状态,而无论是她自己还是身边的男性、年长女性同事,都会认为她很粗犷,以“你是来自北方的吗?”等偏见来定义眼前看到的人,而被拿来和我一同对比时,更加深了她对于外貌和年龄的焦虑。我不爱化妆,只化淡妆,由于长期作息规律加运动看上去比较年轻,而我的这位同事会显得稍微年长一点,但无论是化妆还是不化妆的她其实都很正常,丝毫不是众人口中的不好看类型。 由于外貌、体格就会牵涉到吃饭饮食这个话题。剧中春日小姐遭遇到的一个暗暗的不爽就是去餐馆就餐时,老板会因为她是女性,天然认为她饭量小,导致她没有吃饱,而如果要再添一碗,又会冒着众人异样的目光(虽然确实没必要去care周围人。)这个细节我非常能感同身受,好几次早上我因为赶着去上班,在食堂用餐,食堂大妈会很无意识地给女性职员煮很少份量的粉(南方人尤其是江西湖南人真的很爱吃米粉,嗷嗷),但会给男性职员煮很多,还会问上一句,“需不需要再多加点?”,这个时候,如果女性职员拿错了属于男性职员的煮粉,大妈和男性职员都会跳出来说,这份是他(我)的。我有次忍不住说了句,“麻烦给我多加点,这点根本不够啊。”,我还能想起大妈看着我有些惊讶的眼光。 如果说,春日小姐遇到的是就餐的男女隐性差别对待,那么野本小姐则是作为正常女性遇到的未婚歧视和贤妻良母期待。 因为爱做饭且做得不错就会被男性认为是成为贤妻良母的预备役前训练。爱做饭也只是取悦自己的一种技能,与侍奉任何人都无关,就像我热爱文学写作,偶有发表在一些没有报酬的官方平台上,我的同事则会问候我“没有报酬吗?这也太可惜了吧。”,我倒不觉得,为爱发电有什么不好的,获得的有时是比金钱物质更稀有的快乐呢。 而同龄女性都在步入正轨(恋爱——结婚——生子——育儿——顾家)时,脱轨者(我认为既包括未婚女性,也包括性少数lesbian)的被催婚焦虑我想更多来自于社会,而非自身。 三、“我是lesbian吗?”——自我身份认同的突兀转折与合理归因 有的观众认为,这部日剧过于平淡,甚至两个女主之间的cp感也很稀薄,无非就是两个饭搭子阴错阳差地相遇了。 这么说起来,后者紧跟而来的一部撞了题材的剧是《今晚是寿喜烧哦》,主角是莲佛美沙子和特林德尔玲奈,一个是被男友退婚的设计师,一个是对恋爱不感兴趣的绘本作家,两个人同住屋檐下,同居平摊支出。 既然同居的两个同性并不一定非要是爱情,可以是友情,可以是类似新垣结衣和星野源的分居婚模式。那么,在《爱做饭的女人与爱吃饭的女人》里,野本为什么要突兀地开始搜索同性爱,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对自己性取向的认同? 因为没有看过《今晚是寿喜烧哦》,评分也低于前者。但我认为在《爱做饭的女人和爱吃饭的女人》中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野本可能就是一个潜在的lesbian。 剧组人员指出,有意将「因为我以前是女子学校所以我懂」的这句台词让野本的女性同事,小天使Ally(森田望智 饰)说出口,是因为Ally是支持性少数群体的顺性别异性恋人士。也会让我想起自己身边那些虽与男性恋爱、结婚依旧能鼓励、支持我做自己的直女朋友们。 虽然在全部都是女性的女子学院里度过校园时光会难免被认为是遭遇了境遇性的女同性恋,如果在不管什么性别里都偏向于和女性交往的,则极有可能是很自然的女同性恋。 野本小姐之所以能很快地获得女同性恋身份,看似突兀倒又合理的背后归因,我认为,一方面是在人物年龄设定上,她已经步入了30代,不会再如同学生时代那样迷惘。相较之下,我在20岁前完全不能理解自己总是会憧憬身边某些女生,将目光聚焦于她们的心理,进入20代时也很惊恐于自己喜欢女性,会产生强烈心动和持久注视的事实,而直到进入30代,我才能通过网络媒介、大量书籍、赛博同好、身边小范围的支持来达成于自己的一点点和解。另一方面,下班后与周末朝夕相处的舒适感和安全感是很重要的契机。我很喜欢剧里两个片段的递进,一个是野本痛经及生病后,春日的探望与照顾,作为都市独居女性,这点非常感人,另一个是春日开车带着野本去海边及采购,这个相处模式已经很贴合恋人的相处了。
猜想野本应该是对男性不感兴趣的,不然在自学生时代起看到身边女生谈恋爱却无动于衷,到进入职场也没有什么绯闻,某种意义上是自我放逐了。 很明显地能够从独身主义者尤其是lesbian身上体验到对异性的排斥,我的那位女性同事恰好跟我是反方向的存在,我热衷结交身边仅有的志同道合的同性朋友,她则致力于只跟异性成为朋友,扩大异性交友圈。 称呼野本为非典型的lesbian,就是想指出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女性形象,不需要通过抽烟,纹身,滥交,泡吧,混圈等方式来刻意证明自己,喜欢女性也是自然而平静如水地发生,不需要有太多抓马的情节,不需要有男性恋爱介入的反衬,你甚至可以认为这就是一个深柜的模样,直到遇到ally小天使这样不恐同的女性同事的支持和呼应(大城市、高等教育、接触过类似的案例等周边环境会让这样的事情变得自然而非特殊化。)
野本如果没有遇到春日,估计就会继续保持独身主义者的状态,但春日的不拒绝和有些主动,便促成了两个人从友情升温到恋爱的可能。 四、结语——是很有力量、鼓舞人心的作品 比嘉爱未剧外表示自己很想饰演lesbian这样一个角色,所以我们能够听到她在本剧里很袒露内心的独白。 作者指出,「我认为野本小姐喜欢春日小姐,既是因为她是女性,也因为春日小姐是春日小姐这个人。如果春日小姐是男性的话,野本小姐是不会坠入爱河的,因此在作品中春日小姐是女性这件事很重要……我特意将两个人的年龄都设定在30代,如果年轻女性之间的恋爱作品,那么多少还是存在的。但再往上走就很稀有了,因此我想要创作这样的作品,正因为我是那个最想要读到这个故事的人,所以才创作它的。」 很感谢作者创作了这样一部描绘30代职场女性们的同性爱恋爱轻物语,也鸣谢演职人员们的细心考证,通过观看这样的故事,让性少数群体能获得一点点勇气,而大众的固有偏见也会稍微得到一点改观。 正如宜农刚发布的新曲「金黄色的」,“你的伤是金黄色的。 可是你是金黄色的,我们都是金黄色的。” 我们观看过太多be的、忧伤的百合或les作品,无疾而终的爱情,不被理解的流言,甚至无法看见的悲剧。
而我想,这个群体不止是蓝色,不止是五彩,也可以是闪闪发亮的,可以在阳光下被照耀的金黄色的。
虽然这部剧故事情节不强,但有一些女性的视角,一看就很有认同感。
1,如果在有男孩和女孩的家庭里,吃的东西一定会偏向于男孩,鸡腿男孩吃,鸡翅女孩吃,还会美其名曰,你早晚是要飞出这个家庭的。记得有段时间弟弟每天有肉饼汤吃,我问妈妈,我也想吃肉饼汤,妈妈说弟弟小,可是那时候比我小两岁的弟弟和我一般高,明明该补营养的是我呀。
2,饭前食材的准备和饭后碗筷的收拾,都是女孩子做,男孩子是很少插手的。我记得这些都是我和姐姐做,如果弟弟倒下垃圾是会有零花钱的,而我们每天做这些是应该的,妈妈说你是女孩子,难道不该你做吗?我现在还能记得冬天油腻的碗筷有多么难洗。我讨厌吃韭菜,因为韭菜特别难洗,要一根一根掰开洗里面的泥。
3,如果女性爱做饭会做家务,会被评价为贤惠,会是成为好妻子好妈妈的基本条件。从小每周都是我和姐姐打扫,弟弟从来不需要打扫房间。家庭里所有的家务默认是女性来承担,男性婚后也很少干家务,如果干了家务也会说是帮女性做的。去看看小学生的教材,配图都是爸爸出去工作很辛苦,妈妈围着围裙在家里烧饭。
4,在女孩子要考大学的时候,以前的家庭会希望她报考离家比较近的大学。有男孩和女孩的家庭,会希望女孩留守在父母身边,能够照顾父母。我有个同事,家里有两个哥哥,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当时她在福建,她的父母就强行让她回了江西。
5,工作中如果聚餐,女性如果会喝酒会被调侃,女性如果不会喝酒,言语中也会逼着你喝酒。所以我特别讨厌敬酒,哪怕是朋友或者是家族里吃饭,我从不敬酒。酒桌上那些男性长辈面红耳赤,口沫横飞的爹味发言实在是倒人胃口。
6,多少中年夫妻,已到相看两厌的地步。我倒是能够想象,如果和我最好的女性朋友在一起养老,我们会过得非常的舒心。
7,在职场中,日本女性很多是选择派遣,相当于我们这边的临时工.短期工,待遇更低。女性婚后育后,与社会脱节更难找工作,在婚后育前也会受到职场的歧视。虽然一直延长生育后的休假,但这只会让女性在职场更受到歧视,更难找工作。昨天看到新闻2022年中国的人口已经是负增长,虽然国家出台了那么多的政策,但是女性用自己的实际的行动在投票,女性越来越晚婚,越来越少育。
8,这部剧可以从更深层次探讨女性问题,有很多女性选择单身的生活,这个群体也可以有很好的友情,可以抱团一起养老。面对家庭的催婚,她们也可以像剧中的两个女性一样不回家,坚持自己的选择。到后面猝不及防转成女同剧,虽然我赞成同性恋,但是我觉得这样一下子格局反而变小了。
上周看完了最近很火的日剧《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 我特别能get女主想要找一个人一起吃饭的心情。那种“我做得这么好吃,却没有人分享……”的寂寞,我曾经也有过。
如果停留在“一起吃饭的好朋友”这种关系,我觉得挺有趣的。非要硬尬同性话题,没什么必要,反落得俗了。
这部剧的模式框架和《昨日的美食》是一样的,完全是在复刻一个成功的例子! 但是角色不如《昨日的美食》丰满,个性也没有那么鲜明有趣。 从美食的角度讲,因为料理过程的展现不像《昨日的美食》中那么细致,所以也不容易复刻。但如果说看一个氛围、一种心情,还是值得一看的。
-
整部剧里最吸引我的就是第四集的“焦糖南瓜布丁”。正好家里有贝贝南瓜,我就凭经验试了一下。很幸运的是没有翻车,而且比想象中的味道要好!布丁部分的南瓜味很浓郁,南瓜本身也很甜,口感很细腻~
所以我势必要分享一下做法! 用到的食材非常简单!
-
食材 -南瓜布丁 贝贝南瓜1个 鸡蛋1个 牛奶100ml 糖20g
-焦糖糖浆 糖100g 冷水100ml 热水50ml
做法 ❶南瓜用保鲜膜包住,微波炉高火4分钟。
❷戴隔热手套取出!很烫!揭掉保鲜膜,从顶部切开,并将里面的南瓜籽挖出备用。不要挖的太深了!
❸奶锅中加入糖、南瓜籽和牛奶一并加热搅拌,直到糖融化就可以了。
我用了20g的糖,吃起来是淡淡的甜味。如果想要更甜一点,可以在吃的时候,多淋点儿焦糖糖浆。
用滤网过滤掉南瓜籽,放凉备用。
❹鸡蛋打散,过滤至❸中。至少要过滤2次,布丁才会细滑!
❺将❹倒入挖空的南瓜中,烤箱预热180度烤50分钟。
放凉以后就可以食用了。 可以稍稍放凉以后,就放入冰箱冷藏,加快降温。
❻准备焦糖糖浆。糖:冷水:热水的比例是2:2:1。 如果你懒得准备焦糖糖浆,用炼奶代替也没问题~
锅中加入糖和冷水大火煮开,出现泡泡之后转小火。全程不要搅拌!慢慢摇晃锅体,使糖浆晃动起来即可!
❼加热至琥珀色以后,把热水倒进去,小心烫伤!继续摇晃锅体,使糖浆晃动起来!放凉以后,倒入玻璃瓶中冷藏即可。
切一块南瓜布丁,淋上焦糖糖浆~ 我先开动啦!
食谱首发于公众号坏露露。
文火慢炖的状态/空气中 女性之间无比微妙的情动缓缓浮出 那些根植于烟火日常与灵魂共振的愉悦和亲密 或多或少源于无需刻意体会便能感同身受的隐痛——来月经的隐痛 被臆测的隐痛 被说教的隐痛 被剥夺的隐痛……司空见惯且逐渐累积的孤独与不安 等待着从情绪的暗流中打捞和叙述 这也是为什么第一集野本听到春日真诚地说“好吃”的时候 亮晶晶的眼睛和发红的眼眶如此让人共情 从此刻起 料理这一与母职惩罚挂钩的符号随着语境的变换 被重构为了女性之间细腻温情的羁绊 “野本→春日→野本爱做/春日爱吃的料理” 随着视线的回路搭建完毕 她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彼此的爱意也终于可以恣肆地释放——原来淡如水的共处是如此自由!
不再是给蕾丝边附上情色意义的,而是着重感情刻画和细节的拉片,有进步啊立本
但凡俩人看着有点火花我都能喜欢起来。春日完全没有野本嘴里说的卡哇伊,每次一句话不说就开始大口大口吃直到光盘、永远认错一样低头还双手放在裤缝中间,甚至呵护暧昧对象都像排练一样刻意,好寡淡好不自然。让这样一个角色唤醒野本的性意识实在没有说服力,不如不往浪漫关系发展。
无敌喜欢!第一集餐厅给女生减少分量,和国内大学食堂打饭男女区别对待好像,公司里那个碎嘴肥男好典,居然好意思问其她职员自己没有女友的原因,真普信。第二集很治愈,肯定家务劳动的价值,月经期的关心和正确认识,果然是女人之间的情感,優しい。节奏好棒,第三集两人因工作分开的苦涩,第四集就开始一起甜蜜地出行和做饭了。春日吃饭的样子超可愛い,想拥有这样的女宝。五六集有笑有泪,她们的生活好阳间,虽然只能做合同工、居住在那么小的一居室、有重男轻女的家庭、被催婚的困扰,但是却把握着小确幸,有超越昨日的美食更多的内涵,这也是百合作品比耽美厚重的原因吧。第七集开始觉醒啦!第八集对于性向的讨论,b站弹幕里大家都好先进,感觉到了同温层的舒适。九十两集有热心包容的女同事,直男也会改进。终于牵手啦,速度有加速刻板印象哈哈~
啊!这就是我想看的两个女生做饭吃的日剧了吧!一带而过但每集必会点出来的隐形歧视,女性生理期,家庭内重男轻女,薪酬问题,有力又不突兀,痛经建议好评!很喜欢十十子的体型设置,臀部和大腿也肉肉的,不是脸小小只垫垫肚子,也不会故意设计成超肥胖体态,算是少有的正视微壮体型吧~~南瓜布丁和豆皮鸡蛋已加入菜单~~可惜就是太太太短了!不够看啊!
感谢日剧设计了这样一个女性角色:喜欢吃饭但不会吃什么都发出夸张的声音,真实地微胖着,每天只穿朴素的卫衣运动裤。
选角和剧情都超级还原漫画。看到第三集突然想到那个大叔不就是杨笠说的爱教人做事的男人嘛。看到第五集了,春日小姐吃光最后几粒饭的细节好棒,认真对待每一粒米、真诚对待制作者的付出。野本小姐的演技好有日常感,邀请春日的时候那种紧张好可爱啊。两个人相处的状态轻松自在,不用特意地伪装成别的模样,真令人羡慕。喜欢吃饭、喜欢享受美食,无论哪一点都不应该被所谓“女孩子饭量”“做饭也能算是兴趣吗”这种论调掩盖,这种从细节来流露女性意识的部分有种随风潜入夜的感觉,啊,我真的太爱这部剧了。春日小姐的还想再要一片和野本小姐的慌乱关电脑,两个人也太可爱了。最后一气看完,真的太让我感动了。没有人必须和别人一样,没有谁就应该被要求成为什么模样,无论什么身份,无论什么性别。说出来了就会有所改变,无论自己还是别人。
结婚让我坐哪桌?
轻松的下饭剧。不过两人相处的时候太小心翼翼了,甚至都不太像朋友,又客气又尴尬(日本文化就是这样的吗,还是剧的问题更不用说嗑了,完全嗑不到😥
这个情节好像我和我朋友啊。。。唯一的区别就是瘦的是想吃的那个人,胖的是想做的那个人。女孩子们之间的故事就是舒服~;与其说是百合的故事,不如说是,不想以男人为中心的成年女性们的交友艰难现状
真好呀!每集都不够看,是那种相敬如宾的甜。深夜看完第三集的大盘煎饺,嗯,明早起来包饺子吧!
救命,友情很烫嘴吗,为啥一定要是爱情啊……就不能安静地做饭吃饭吗!前面大半部的节奏明明很舒服,怎么就爱上了!
有被治愈到。想到了我和我的女朋友。
(无关剧本身的评论:看到第四集两人说自己都没有这种愉快周末的时候…我自己在这个城市工作生活也是从不会主动出门,过去的四年中有位同事也是朋友的女生她会经常招呼我假日出去玩,度过了很多快乐的假日,因为有她我才能在这坚持这么久吧…但是最近她突然去世了……难以接受。我的生活里早已处处都是她了…最后居然没有表白…还能拍续集吗。能看到男同事、店家都做出改变,真好。
到底怎么得的9.1分啊?就像两个硬凑的直女被强行按头演cp,毫无火花啊
我就是那个想吃饭的女人,所以有饭搭子给我做菜吗?我可以掏钱!
有些台词还挺实在的,“明明只是我喜欢做便当,结果却变成了更好的成为主妇、妻子、妈妈”。这种把别人的爱好冠上了从男性视角出发的为目的而服务的技能确实让人心生厌恶。
爱做饭和爱吃饭的都是……我自己……
比起马上塑造两个人之间的友情或爱情,这部剧反而把重点放在了「两位女性各自过着怎样的人生」,才有了「她和她相遇后在一起会有怎样幸福的感觉」,努力但不刻意地把现实中可能发生的小事写好了。太能体会因为不大不小的事而感到沮丧的女性处境,也太能理解野本和春日之间互帮互助、想在喜欢的事情上寻求寄托的心情。即使不爱做饭,也完全理解野本看着春日大口吃饭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在最后一瞬竟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写在完结后:只凭最后三集也可以说本剧是货真价实的GL,传达的观念不仅仅是女孩子贴贴...能明确女女爱意、明确科普且不是作为开玩笑手段的日剧,好难得。野本春日请永远幸福,在下一年,每一年...我要把最后的那一场日出和原田知世的歌刻在脑海里。
天生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