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改编自洛夫克拉夫特的同名短篇小说《异星之彩》,极具有克苏鲁神话中“不可名状”之恐惧的意味。 电影的内容看似寻常,一颗流星坠落到了远离城市独居荒野的一家人的院子里,此后,诡异的事情逐渐发生:在第二天,流星形成的陨石奇异消失,地下水开始散发出奇怪的味道,母亲在切菜时无知无觉切断了自己的食指,小儿子声称从井里听到了说话声,花洒中流出了长满细小触手的黏液,电磁莫名消失,汽车无法发动……一家人似乎被困在了一场永远无法离开的诡异梦境中,在恐惧与绝望中一点点步入死亡。 但与寻常怪物片和恐怖片不同,造成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星之彩”,对于主人公一家的遭遇,它知道,却毫不在意。这里要提一点,在洛夫克拉夫特创立的克苏鲁神话设定中,“星之彩”是一种高维生物,有极高的智慧。在它的眼中,人类与蚂蚁毫无区别,因此,在地球休养生息了一个晚上后,它便顺手吸收了周围全部生命力,飞回了宇宙。至于主角一家的死亡——你还记得自己吃过多少片面包吗? 这看似荒诞,实则是克苏鲁神话的内核之一——人类并不万能。浩瀚的宇宙存在无数的奇迹,我们人类只是宇宙边缘的荒凉星系中诞生的弱小种族,在这样一个浩瀚无边、而又毫无理性与目的可言的宇宙中,人类所认识和规定的法则与观念都是毫无意义的。这个观点在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主流的“人类至上”截然相反,甚至放在今天都毫不过时。 或许这也是克苏鲁神话直至今日还为人所着迷的原因。它提醒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只是仰望星空的虫子,不要骄傲自大,不要想着征服自然。另外,影片中对于“星之彩”那种不可名状的感觉也刻画得很好,全篇都没有出现过星之彩的实体,从头到尾,它都藏在弥漫的亮紫色雾气中,静静观察人类社会,看着人类挣扎、互相怀疑争吵、精神崩溃陷入死亡。只有最后,当它从井中飞出,飞往浩瀚宇宙才让我们窥见那美丽生物的一角——星之彩没有实体,它只是一种色彩,难以用人类语言描述的美丽色彩。 在原文中是这么描述这种生物的:“那一道自井中浮现的磷光不禁使人们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一种厄运降临的感觉。这种感觉已远超他们的意识所能构想的任何景象;那种色彩不再只是闪闪发光,而是自井口喷涌而出。当这股由无法辨认的色彩组成的无形洪流离开井口之时,它就仿佛直接流向了天空。”而影片为了表现这种感觉将它设定为粉紫色,只能看做受技术限制吧。 当然,本质上我觉得这还是一部粉丝向电影,没有接触过克苏鲁神话的人或许会感到莫名其妙:怪物呢?主角怎么突然发疯了?他们在干什么?而作为一个对克苏鲁神话有所了解的人,我认为拍的确实不错。
《星之彩》 用五彩缤纷的事物掩盖死亡所带来的前兆。 影片主要讲诉一颗陨石掉落在一家农舍中,而陨石中的外星生物悄悄地改变这一家人以及周围的环境,在五彩缤纷事物下“恶魔”在一步步吞噬这家人…… 个人感觉影片是“少女版的《怪形》与《撕裂人》合集”血腥在“粉嫩”的环境衬托下少了许多“狰狞”。 观后感:剧情简单、一般恐怖、一般血腥。
可以看做一部克苏鲁合格片吧,抛去人设,环境的设定,仅拿克苏鲁元素说话,在星之彩出现后,没有具体的体现,但人物的SAN值不断下降,从一个温柔的爸爸(凯奇饰)到后面的紧张,疯狂;妈妈的理性到精神恍惚;女儿的中二到非常中二,都能看出星之彩的作用——让人物,动物疯狂掉SAN值,影响生物的生长,导致变异,这些东西影片都在冥冥之中体现出了——注意是冥冥之中,太不明显了!导致剧情恍惚,推动过慢,且结尾还有未被影响的人,哇!这一下就违背了克苏鲁原则,为什么地质探测员没事呀,没喝水吗,明明星之彩就是有意始主动的好吧,放过他了?影片没说原因,令人疑惑不解,且剧情太慢了,推动不够紧张,明明被影响了,却没有靠人物侧面描写体现出来,就只有自己割手指呀,愤怒呀,疯狂呀,没有人物之间的矛盾,这题材就应该把矛盾夸张用人物矛盾体现
视觉效果和《曼蒂》如出一辙,华丽吸睛。故事节奏张弛有度,且将其放置在当代语境中,故事中通信困难的条件则通过将一家人安置在原始森林中还原,并引入水文学家取缔了原著中的朋友作为见证人,合情合理。特效化妆也忠于原著中的描写,对于希望看到原著电影的粉丝来说一本满足。
那么作为恐怖影片他是否合格呢?何止及格,应是优异。演员演技都在线,不必赘言。作为一部太空科幻恐怖题材,需要唤起观看者对未知的恐惧,影片通过陨石降落后一家人日常生活中诡异事件的描绘、对受陨石影响的动物的具体刻画再到一家人态度情绪的变化以及事件安排的顺序,先是使观看者感到好奇,之后感到恐惧。高潮部分的小插曲——水文学家逃离星星的追捕——更是锦上添花,且近几年科幻恐怖题材只有寥寥几部,有的更多是热度,而如《星之彩》般优秀的科幻恐怖片竟然连热度也没有,可惜啊。
以下内容来自一个只看过半本《克苏鲁的呼唤》的文盲,系列里的其他内容一概不知。注意⚠️本影评含有大量剧透和迷思,请谨慎食用。
先说说我最喜欢的镜头,是内森从失灵的汽车下来后,站在房子门口环视庭院的远景镜头。星之彩带来的紫色溢满了花园,开出的异形花朵作为前景,背景是模糊不清的原始森林,美得像身处爱丽丝仙境,但这个仙境却更为诡谲凶险。
影片整体风格还是把握住了不可名状的恐惧的调子,不过前半部分营造的那种未知又令人心悸的气氛更足一些,从沃德带警长来内森家那部分就开始无厘头了,看到警长被卷走了我甚至笑出了声,配上那种紧张兮兮的音乐真的很脱节。
而且内森这个角色的设定也很无趣,和好多恐怖片里的固执脑袋一样,思维方式莫名其妙的,后期的崩溃也是来得好突然。女主角也差不多,看她第一次献祭还以为她这技能到后期会有什么精彩的表演,结果等到末尾就只再举行了一次仪式,如果说第一次是召唤了星之彩,那第二次到底是啥作用啊?莫非是求星之彩早点超度他们家?我是真的想不明白🤔
再说说全片的故事叙述者沃德,可能他就真的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设定吧,因为从头到尾他真的没起到任何剧情推动作用啊!这倒也没啥,总要有个引子让故事开头嘛。而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他体格那么强健啊,从附身的女主那里逃走就算了,影片结束还毫发未伤。还是说那个地窖其实是内森他爹留下来的地下堡垒,星之彩把周围树都吸收光了,他在那个地窖里呆着,就啥事儿都没有啊?
总的来说,个人感觉翻拍克苏鲁系列到这个程度还算不错的,希望有更多的类似电影出现吧。以上就是我没营养的影评,浪费大家宝贵的十五秒钟,感谢阅读。
作为爱手艺粉丝,一直期待这部电影,原短篇小说《来自群星的色彩》也是非常典型的"不可名状" 式的恐怖,步步深陷式的疯狂。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以"不可名状"的形态,也许是雾,也许是光,有着"不可名状"颜色的外星生命体以陨石的形式掉落在这个小镇,开始渗透,影响,吸收周围的生命体,吸饱了以后就跑了的故事。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编剧太差,想照原著里第三人介入式的讲故事,结果安排的那个角色太鸡肋,除了编剧改编的设定,智能手机时代的中二一家人,还有莫名其妙疯了的印第安邻居(只因为小说里提到了印第安人?完全可以隐喻在电影里,不这么直白),结果就是全部都像在故弄玄虚,连基础的推波助澜的作用都没有。没有改编的才华,为什么就不能贴近原著原原本本的写剧本呢喂! 克苏鲁神话最精彩的部分除了不可名状莫过于正常人如何被逼疯了吧(教科书级别的参考《灯塔》),约翰卡朋特式的生物变异反而是其次元素了,点缀即可。结果这部电影都没有很好的把这两个地方演绎出来,导演也有很大的问题,直接把一个神秘,疯狂,绝望的故事拍成了一个字:俗。
电影格局也非常小家子气。 恭喜尼古拉斯凯奇延续了烂片之王这个称号。 两星,一星给原IP,一星给结尾。
作为B级片还行。演得还是那么垮不如直接上新人。气质上缺乏原作那种欲拒还迎的感觉和更深层的忧思。
确实仿佛《湮灭》的迷你前传,无论是Lovecraft的百年前或是百年后的现在,关于异质与文明割裂的恐惧永远天然地令人不安。
较为精彩的Lovecraft改编。它发光燃烧吸收,所经过的都要覆盖上噩梦的颜色,生猛的body horror。古老的外来的不可名状,克苏鲁式表达的沉默未知,女巫自然崇拜的点滴,都炫耀似的刺眼
电影还行,但未必是大家心中的样子,克苏鲁风格不好拍,这种恐惧更适合看着文字去脑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星之彩,人类未知的颜色,为什么会是基佬紫,这种根据实际情况而表现出来的方式,本身就是妥协
《湮灭》把不明外来生物想象成一道光、一种生物基因,《星之彩》则为一种色彩,都挺有想象力,前者貌似更科学一点,后者更奇幻。对人类的变异影响则是同样的恶心。光与色,无形,无味,捉摸不定却能见且美丽。异形人类丑恶无比乃至凶残噬亲。世界上也许没有比人类更可怕的生物。
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精神污染。只会强权压制与无能狂怒的父亲,疲于生计而变得漠然懦弱的母亲,麻木而无所谓的大儿子,沉溺于迷信还漏报问题的女儿(如果传达了水文学者的话给家人会怎样?),这简直就是一出失败家庭关系案例!另外,学者一开始就调查出水源问题,但叫来市长只管修水坝冲政绩,媒体只顾报道天降彗星热点,居民一直不当回事,还和没检疫过的羊驼密切接触、喝不干净的井水、生吃不成熟瓜果,最终导致全灭……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教育片了。
尼古拉斯凯奇现在简直是B级片界的阿尔帕西诺,他的癫狂表演方式明显更加适合这种风格化的恐怖电影。Mandy之后,SpectreVision再接再厉,和A24一样非常出色地确立了自己的制片风格。本片就像是卡彭特《怪形》、柯南伯格的《录像带谋杀案》、库布里克《闪灵》以及嘉兰的《湮灭》的结合,崩坏、同化、重生,以一种极具病态美感的方式,配乐更是精彩至极。
“星之彩”起源于克苏鲁神话,是一种有知觉的生物,看起来闪闪发光,并无定型,像一种纯粹的颜色,不是气体也非实体,能在地面流动也能高空翱翔,有强大的蚕食生物体的能力,电影就聚焦于这种天外来客,并且如何逐步瓦解和毁灭主角一家,以鲜艳的色彩代表着诱惑,人类被进食时又留有本我意志与之对抗,异物质的远古气息令人惶恐不安,一切惊悚效果隐秘在肃杀的氛围里,那场释能裂变的光束将母子熔结为一体,变成张牙舞爪的恶魔,男主和女儿也逐渐被侵蚀变异,掏空意志,发出幽灵般的光辉,在一片混沌的光斑里,结束了他们这场噩梦的覆盖。电影在节奏上略微吃力,在耸动的营造上慢热铺垫,才让结尾的震撼更有力量,电影依旧延续尼古拉斯·凯奇《曼蒂》的色彩美学风格,但完全是两种怪奇经历的探寻体验,这部更倾向无法名状的想象力,和精神世界的逐渐扭曲
7分,后半段的各种恐怖设定还是很解压的。前面节奏比较慢,更多在于铺垫,后面进入更多身体恐怖以及神神叨叨的东西之后,片子在B级恐怖氛围的处理上还是不错的。尤其是色彩的使用,有一种渐进式的侵入感。尼古拉斯·凯奇仍然是暴走式表演,中间有些神经质的部分,总让我觉得他可以去演《闪灵》。
凯奇这次挥手缩脖子的样子太像trump 每个人都一脸便秘的只会反反复复说something is happening这是什么智障大片啊
#Mayhem 好莱坞第一爱驼人士成功将爱手艺大人的民科气质带偏!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新英格兰背景放下当下的改编不突兀,反而融合了诸如女巫、变异等近年大热的恐怖元素。切手指、公路斯芬克斯猫等惊悚效果满分,羊驼怪形十分难忘,动植物的生物变异和场景描绘不输《湮灭》尤其是母子同体的改动可谓科幻年度炸裂片段。描绘家庭成员间隙的笔触比原著更多,有种老金的疏离感。坏就坏在凯奇的角色定位破坏了一种原著该有的严肃和冷峻,这一点不比《湮没》。
7分,少见的克苏鲁式恐怖片。克苏鲁的概念想用电影表现出来真的很难,毕竟太抽象了,人类又怎能拍出超出人类认知范围的东西呢?克苏鲁式恐怖片比较好的也就《迷雾》《怪形》《战栗黑洞》《蒙上你的眼了》。这部电影空有克苏鲁的表皮,还是老式恐怖片的架子,主角一家除了女儿智商都很迷。
绝对的邪典,绝对的生理不适,哥哥和父亲的角色蠢到爆炸,尼古拉斯凯奇曾经的表演是多么深沉,如今只剩癫狂。
豆瓣对恐怖题材真的不友好,明明超精彩。克味浓厚,从不起眼的日常点滴逐渐产生异变,当你察觉到这些难以名状的变化时,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后半部分的生物融合巧妙的致敬了《怪形》,颇有邪典恶趣味。结尾处则一举上升到地球生命与外星“生物”的“精神”共鸣,画面视效惊艳。跟《湮灭》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但对克系内核的传承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克系作品最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对地外生命体这块的想象力远超很多所谓硬科幻片。
影片改编自洛夫克拉夫特的同名小说,属于原教旨克苏鲁文化恐怖片。片如其名,对于色彩的运用真的是闪瞎人眼,在视觉层面上影片很「好看」。不过影片节奏不是很快,不疾不徐很考验耐心,观众与片中人物一样都是被惊悚的氛围慢慢渗透,没有一惊一乍的低级惊吓取而代之的是WTF的诡异场景,尤其其中一段母子融合变异的场景堪称近几年最邪典鬼魅的恐怖段落,其悲惨的哀嚎声现在还令我头皮发麻。
《星之彩》写于1927年,对H.P.洛夫克拉夫特来说,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他的未来是1928年,所以他就将故事的时间背景设定为了1982年。我是这么猜的这个逻辑。不过在《星之彩》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似乎都没写什么东西出来。而这个故事其实是个为了刻意忽略时代感的故事,或者说是个努力往一个科幻小说的感觉靠的故事,但因为他自带一种古老气息的叙事,这样的时间背景设定可能就是为了尽量去冲淡他自身的特质。诗选电影《鬼作秀》第二部里斯蒂芬·金那个单元,之前我就强烈怀疑过有致敬《星之彩》的意思(喜剧化了),不知道有没有同好的实锤。这次改编中那种生物学上有机体的异化(Alienation)处理,凯普风格,倒很像之前的一些洛夫克拉夫特作品的改编或致敬作品;吸引雷击那段,我还以为会致敬原作打个六次,居然打了九次。
希望今后拍克苏鲁的创作者们能明白:「不可名状」不是故弄玄虚,「荒谬」「怪诞」不是无厘头或不可理喻,「高概念」不是脱离现实的充要条件和理由,追求新摄影/美学也绝非仅仅用过度以致廉价的Glitche就能糊弄过去。克苏鲁文学形态时的弊端将在电影化后放大到一览无遗,这是因为改编者没有用电影思维去做再创作。
B / 越到后面飞起来越发觉原作的概念实在是太好了:“色彩”既可轻盈冷冽又可粘稠滚烫,既可深入自然山水又可映射于现代屏幕之中,既被人类所制造又永远与生命维持着暧昧的边界。因而当日常意义上的“光”被“色彩”反向定义,甚至色彩超越“光”而占据了传播的主导,超自然力量便可现身其中,人与自然间的媒介便被抹除。影片试图创造的正是这样一种直观迫近而无可逃避的眩惑,它无需解释,它就在那里。联系爱手艺写作的年代,这是否也是接续着马奈、塞尚的某种视觉现代性或是感知主体崩解的体现?这样看来的话,导演在视觉逻辑上的建树还是不够。
CG靠边站!爱手艺影视改编作品中的噩梦永远属于血淋淋黏糊糊的物理特效!斯图尔特·戈登和布莱恩·尤兹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凯奇的彪子式演法快要成为类型本类了。
就影视化的克苏鲁电影而言,算改编得相当优秀的作品了,尤其是后半段的san值惩罚段落,比起近几年恐怖片的杀手级段落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电影最大的问题还是节奏过于缓慢,没有在小说气氛和电影节奏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样是慢慢来却比较快的恐怖电影,厄运遗传就完全赢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