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再见,我的灵魂伴侣》 了,翻拍《七月与安生》。
整体其实还行。但是韩版整体基调给人的感觉还是偏平缓,原版基调又是很激烈碰撞感很强的那种,所以韩版在延用原版剧情的基础下,几处两个女主产生冲突的剧情会让人觉得突然用力显得突兀,造成整体基调失衡。很喜欢前面那段,少女之间的陪伴,乡间小径的回忆,看得出那部分导演和演员都比较得心应手,呈现的效果很好。当然我还是很喜欢金多美身上的少女感与少年气,选角蛮好的。
后面夏恩(女二)逃婚,怀孕的夏恩躺在微笑(女一)床上说:“我知道你当时是什么心情,但我一想到你刻意的跟我保持距离,离我远去,我就非常害怕。不知道为什么开始恨你,越来越恨你。”我也非常喜欢,看得人心软软。
弱化男主存在后整体就没有那么狗血了,女孩子们之间细腻的爱、柔软的情感,对对方浓烈的爱转变成恨、愧疚、想念,说实话这样的处理我很喜欢(当然我多少有点忘记《七月与安生》里是怎么样的了)。
韩版名字改成《再见,我的灵魂伴侣》很直接,而原作本名《七月与安生》则很有中式宿命感和美感,让我想到了日本的《花与爱丽丝》,同样是女生之间的情感,同样美好又复杂。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展现形式,喜欢的可以去看看哦,我觉得还不错。
另外韩版的海报设计真的好喜欢。💐
看完《再见,我的灵魂伴侣》久久不能动笔,想说的太多,又不知从何说起。(发微信给那个会在任何时刻想起来就联系,也会在繁忙的日常中一段时间不联系的那个人,真像我们,不刺激的我们。)
人与人的关系不能简简单单分类为亲情、友情、爱情。
微笑和河恩,对彼此意味着什么?我一直试图从蛛丝马迹中找寻答案。一些微小的镜头语言:初见的那一眼、逃离奸商的无尽奔跑、戴耳钉、夏天的海滩、微笑带着的振宇的项链、初次离别的双手、浴室里的打闹、浴室里的歇斯底里、走廊上的那一眼、平躺在床上的对视。我试图寻找答案的这一行为是彻头彻尾的毫无意义。两人从未想过吧。人在试图用理智说服自己的时候,才会思考意义吧。多数时候是跟着感觉走,很自然、很舒服。就像我不会突然思考“影子”对我意味着什么。如果有人问我某某人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一时半会儿回答不了,别说是一时半会儿了可能就是回答不了。就像我对人的微信昵称是以当时我对TA的感觉进行命名的,随时都会变。比如“我和落叶一样凄凉(一根烟)”。
跟着微笑和河恩的情绪变化、时间流逝。会困惑、会愤怒、会无奈、会释然。“我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是不是不知道,但我知道她们彼此肯定是这么想对方的,觉得对方是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
影子。总会陪伴在左右不管你看见与否一直都在。微笑和河恩有过属于自己的时间。
第一次离别。独自在首尔的微笑忙于生计,变得现实。依旧在济州的河恩在熟悉的环境的保护下依旧活在理想中。现实与理想的碰撞、破碎。在多年后见面时的二人的变化。对方变了,一时间无法适应。在文字交流中,你依旧是你,也许你一直是我幻想中的那个曾经的那个熟悉的你。虽然为了对比效果,用了“现实”与“理想”这两个词。不过。。。微笑在现实中追寻着自己的理想(画画),河恩看似在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不过这是基于现实的他人的安排。这一点在后来会有一个爆发:我从未说过我想当教师。这种矛盾:我可以把我最脆弱的一面展现给你,我也会把我最不堪的一面隐藏的滴水不漏在你面前。在你眼中的我过于美好,我不忍心戳破它。
再一次相见。喝醉的微笑在振宇的搀扶下遇见河恩。小心翼翼维持着不可逾越的那条线的两人,这一次被迫坦诚相待。这个坦诚还不是完全的。两人捅破了“振宇”这层纸,不过仅仅停留在捅破。两人预判了对方的预判。太过于了解对方了。真希望“振宇”这个happening消失,根本不值得?应该说是根本不能。
最后?一次相见。这一次我们不会在分离了。一切都释然了。到最后我能找的、想找的只有你。只要是你我随时都可以张开双手拥抱。一块儿躺在床上回忆过去,时间在她们身上流过吗?依旧是熟悉的、自然的。18岁那一年的“幼稚的”小心思。明明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就是情不自禁,因为讨厌事件本身,迁怒于引起事件的人。因为自己无法与事件、与自己和解,就选择了把一切归咎于他人(那个最熟悉的人),以为这样会好受一点。其实光顾着憎恨,都忘了为什么要憎恨。
我会成为你的样子(我眼中的你、你眼中的我),以此来成为真正的我。一时间我分不出哪里是剧情、哪里是真实的我的故事。
从小的结缘。一方远离亲人,寄居于另一方。日日相处,亲密无间。
成年后,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为对方好,为对方做。即使委屈自己,即使假装。用一个眼神就能看懂。却因为没有明说,一些细节而误会。即使争执吵架都透露着对彼此的爱。
结局悲剧了。令人如梗在喉。眼泪却止不住。脑瓜子都哭疼了。
从人性角度来说还是理想化了。与现实有距离。所以更美更动人?
金多美和全素妮长得有点像,更好的将两个角色演绎的像同一人,河恩跟微笑本身就是一个人的两面,河恩就像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一样,乖乖的形象,微笑就是心内想要叛逆、想要奔赴山海的另一面。
这个电影有点给男主洗白,男主没有那么恶心人了,符合韩剧风格,金多美这种俏皮劲儿也跟周冬雨有些像,不过后面温柔版的微笑,还是金多美演的更好些!
一直以来,我对女性朋友的包容和接纳远远大于男性朋友的。曾经我怀疑我的性取向,因为我喜欢漂亮伶俐的女孩,当遇见这个类型之后,我就会心甘情愿当一叶绿草。我拥有过很多美好的少年友谊,无论这份情谊结束的多么突然,我依旧记得那些陪伴和快乐的笑容。
女性友谊的终结是隐秘而突然的,在少年时期,不涉及到真正的三观和那一份志向。而到了30岁,大家会走向截然不同的世界。 同时,地缘性的接近没有之后,维持友谊是需要2方的付出,1方终究是无法坚持的。
在友谊里最伤心的是,你最需要她的时候发现她不知何时已经不把你当朋友了。剧中的辗转和最终其中1方终于认清,她们的友谊超过那些细碎的雌竞。
我经历过的友谊的失望:曾经我认为是飒爽的女孩子,主动开启了小妾生活且和男主的老婆开启了竞争模式,在我面前,张口闭口用老女人来形容别人。也经历过一起去执士馆玩,面对我们付费的NPC(男员工),问他更喜欢我们2个中的哪儿个。
我想在这篇土地,当女人还认为被男人喜欢是一顶一重要的事情,被男人选择是一等一的事情,这证明这份感情里也许一直只是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女性的天然亲近和大量相处的时间可能仅仅来自于她需要一个人陪,当那个人是男的(不论是不是正经对象),女朋友的优先级是一定往后的。曾经我给她们找的理由是,她们向往婚姻,肯定是要在这件事上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我也明白,结婚是绝对的主流选择。但当渐渐的,你发现,不是什么好男人,仅仅是一个男人,甚至是一个烂男人的优先级也远远高于女朋友之后,就真的会明白,这一场看似甜蜜黏腻的感情并没有什么真实的。
最后是躺在朋友圈里躺尸,抑或是连微信都要删除干净。如果任何人来问 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人能回答上来,也许就是付出多的一方不想再付出这么多,这段感情就这么戛然而止了。
虽然生理年龄已经32了,但总觉得还不如以前上学的时候吵几句下课又能一起出去玩,成年人的沉船是安静却盛大的,一旦沉了,就没有人想要再去说一句: 去上厕所么。
看了这部以后紧接着再重看了一遍七月与安生,之前第一次看七月与安生的时候其实没有太触动到我,但是对比了这一部以后,发现我其实喜欢原版要多很多,周冬雨和马思纯的演技真的很打动人,她们的性格差异和人生差异处理得都更好,包括台词的处理前后的铺垫都是很清晰虽然狗血了些但人物都是有逻辑的。韩版的改编虽然整体情节相似重要情节保留但是更像一个删掉了很多情绪的简化版故事,包括对这个男人的弱化,突出女性的选择,原版里很多的冲突都是围绕这个男人,这版保留了冲突但是我没法读出来微笑和振宇他们之间的牵绊自然也不懂微笑的为难。其实原版的女性主义就很强,七月是清醒的,是她打碎了防护铃,是她自己要逃婚的,是自己要把孩子生下来的。改编的觉得还不错的点是画画这一段,把这个作为两个人的连接。为了金多美来看的,喜欢这个小姐姐,但是两个演员比起原版感觉可发挥的地方不多,还有这个失真的滤镜,有点可惜
金多美的安生放大了独自生活的不堪,全素妮的七月就显得更沉静、有内在力量。这版两个女主较大陆版明显更均衡,以及,强化了女性的主动选择,把青春疼痛提升到女性主义。
远超原版是肯定的。在原版下我也说了,更喜欢沉默下的伤害,而不是咄咄逼人般的对峙。而且这版很好的注重女孩子间的感情,振宇是什么?是一个最初在感情里带着一点波动,也是河恩口中的好人。至少不是他懦弱,也没有原版什么奇怪的被要求逃婚的狗血情节。在逃婚这方面也是这版完胜,河恩前半生一直是在约束下生活,时间久了,与微笑相处时日说了无数边的自由,这时候终于勇敢了一回。又或者说,她的勇敢在表白那次后就渐行渐远了,这时候重拾回来。其实停在河恩去自由,微笑照顾孩子就好了,可惜还是保持了BE,本该莫比乌斯一样的两人还是有一个断开了,实在可惜。以及配乐多数是轻扫吉他有些单调的悲情,另,缅怀本片的美术导演-吴洪植先生🙏。
经典的矛盾和对话部分都一塌糊涂,而且演技真的不如原版。
故事上原版更好,感觉韩版为了氛围感,放弃了些冲突,少了戏剧性和触动。两个女主角的演技是好的,金多美太有灵气。
这版把男性角色弱化了 干的漂亮!感情拍的太细腻了,想到了以前的好朋友我哭得更狠了呜呜呜呜大半夜的哭死我了
女人们不再为了男人哭天抢地,从婚姻中逃走的也变成了女人,这几年这个世界也是有进步的啊。
不如原版,首先后劲就不大,其次戏剧冲突平平,最经典的一场浴室吵架戏双双输给原版俩,《七月与安生》可是周冬雨与马思纯的代表作,情节改动没大毛病,更强调女性的主动选择一些,总体7。
3.5,很多经典名场面都是跟原版一样复刻的,内衣那段,再加上没有了“问候家明”使得感染力没有原版强,逃婚也没有反转,是夏温主动逃跑的。增加了一个俩人都会画画的设定,一个写实,一个写意,倆种不同的风格,符合人物设定,最后微笑替夏温实现了画画的梦想,是改动最好和最打动人的地方。
港译名<微笑与夏温>。未看过原版,第一次看这个细腻却带有强烈情感浓度的女性友谊故事,竟有些被感动,那个男性角色反而成为了被凝视的对象,沦为了“工具”,和被玩耍的对象。在价值排序上,显然这部影片,塑造了至高无上的友谊,凌驾于爱情之上。尤其“帮着闺蜜养孩子”,很晋江网文既视感。影片通过叙事剪辑,让时间流水式的叙事,翻出了新花,制造的悬念感,始终吊打着观众的追看意愿,也恰恰是“剪辑大法好”,让很多强设定逻辑的不可信的情节桥段,有了成立的可能。而情感打点上的小番、反转,也很抓人。尤其“我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却彼此在默默中伤害着对方,也成全着对方。在夏温身上,做了女性追逐梦想,放弃家庭和男人的点,有些女性主义的先进性,而夏温的诗与远方,恰恰是在微笑虚构的那个梦的或者说“谎言”的基础之上的。
“我喜欢她回头看我的目光,打哈欠时的眼泪,还有脸颊上的痣”哭死我了
整体走向和原版故事线一致,有两个觉得改动的比较好的地方,一个是家明逃婚变成了七月逃婚,让七月的人物形象更鲜明了,另一个是两个女主之间画画的连结让她们的羁绊更独特,不过相比之下还是原版感情细腻一些,黄鸭和马姐表演也更有感染力
今天去cgv看了,和原版没什么太大差别,看完了最强烈的感觉是,两个女生能不能搞拉拉不要带男的玩啊~
有的友情像爱情,但比爱情更刻骨铭心。基本照搬原作,但没有看原作那种触动。前面有种看台湾青春电影的感觉,很多地方挺尬的。
我个人认为全方位超越曾国祥版《七月与安生》 ,那些画面和取景都是触及灵魂的级别,以及,我觉得韩版选角真的准确极了!比原版好!很符合我的审美!
还是《阳光姐妹淘》和请回答系列和韩国人更贴合,感觉这部里面女孩子都是乖宝,性格描写有些单一,所以没有两人激烈的碰撞感,还是原版有感觉
好几次感动到想哭。很喜欢这个改编,着重描写两个女孩的友情,这段友情,是安慰是温暖也是支撑。两位女主演得好好。在高档餐厅吵架那段,很真实。送戒指那段,那个字条,感谢我们一起的时光,哭。遇见过真好,那些一起过的岁月。
翻拍《七月与安生》,相比原版处理的更加柔和了一些,少了几分锐利感。倒不是减分项,但这个故事本身似乎更适合拍的“锋利”,把观众扎的生疼,就更符合故事本身气质了。 对比下来,看得出原版还是有些东西。不过韩版各方面也非常自成一派,角色方面,只能说都很符合各自版本的气质,整体叙事风格略有不同,也没必要过多对比。四位女演员的表现都称得上优秀。 看完后在想,如果日本翻拍这个故事会是怎样,总感觉会比韩国更适合。但显然,这个故事只适合放在东亚这个语境下。
觉得金多美很可爱进去买票支持,一看原来是金多美演周冬雨,确实有一些微妙的气质相似,anyway整体感觉制作比原版去掉很多土味!男的存在感=0,俩小妹儿都很招人疼,基本上是一个拉拉片,满意
两个女主差点感觉,不是演技问题,但是没有原版那种氛围感,然后是经典火车站告别戏改成了乘船告别,这方面也是会觉得有点不尽人意。
前一个小时好可惜…但是无条件溺爱金多美所以是不讲道理的五星。以及改编后男主特别没有存在感这点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