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寻找他人的谅解,但是,你会发现,他们根本无法解开你的心结。我们不能放弃痛苦,就只能背负痛苦,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我今年86岁了,我的家人都去世了。我的父母早死了,我的兄弟姐妹都死了,我的妻子也离我而去了,但是我还在这儿,我还可以微笑,整个世界,还是很精彩。”
这个硬朗绅士,带着不拘泥生死的风度说着一切。
离开病房的那段话更让人心惊。
“另外,你睡得很沉。不会翻来覆去,脸上没有皱纹,像一个孩子。”
“那是好事,对吧。”
“如果你怨天尤人,问题不招自来。但是平和呢,对于心智成熟的人,这不是什么好事。”
乐观未必比悲观更好,平和未必比怨艾正确。
外在的平和深抑着内在的汹涌。
当痛苦绝望达至平和,有时是迷失的表现。
他推着轮椅聊天时说
“有时世界变了,没人帮你,你会感到很孤独。或许这就是你到处走,到处照照片的原因。”
这是世事无解的冷静,是理解,是温柔。
透过镜头,很容易忘却眼前那些事。
“是忘却那些事实,还是忘却那些失败。”
最后
“我知道难以启齿,我想告诉你,你并没有外表表现出来的那么坚强。你并不能永远背负这些痛苦,你应该回到爱你的人身旁。”
觉得应了叔本华的话——
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应该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该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烦恼着。只有幸福的人,才会把无关痛痒的小事挂在心上。那些经历着大灾难的人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的。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后,人们才会发现它们曾经存在。
或许只是在某一刻,忍住心中一阵颤栗。
唯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的终结,而其残酷与无奈将成为生者心中永远的伤,Colin Farrell的表现符合期待,那份沉默的挣扎,足以撑起整部影片
okay, lousy story aside, shouldn't you at least exploit the actor/actrice a bit? C'mon it's Farrell and Vega, it's sensuality right there!
(6.4)唯有死者,才能看见战争的终结。原来又是个心理障碍,通篇过于沉闷,只有验伤部分有些震撼。。。PS:经济真是那么不景气吗,连科林也都出来卖肉了。。。= =
战地的段落都很精彩,回到国内则要多无聊有多无聊,自省,救赎,心理分析,即坏了风格,又乱了节奏。不过,验伤那场戏确实很震撼,人类的伟大与渺小。
关于求生、底线与救赎的故事,其对战争戕害人性的主题,可与美国电影《兄弟》对照着看。
结构很棒,虽然故意隐瞒信息但是最后揭底揭得真是好所以还不至于掀桌,相反竟然还蛮喜欢。科林·法瑞尔还是有点浮夸,不过克里斯托弗·李真是亮!不过塔诺维奇拍成这样也混不进好莱坞……
回来疗伤的节奏有点问题!
导演过《无主之地》的前南斯拉夫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的第一部全英文对白长片,柯林·法瑞尔主演,侧面反映战争的残酷。
科林法莱尔好久没拍片了,这次终于接到一个文艺角色啊。片子不错,但依然没有同样是讲战地摄影记者的《暴雨将至》好看。
一般般。同样的故事也不少了。其实在这样的世界里,越往人性里挖是件挺残酷的事。
lucky yellow,fucking blue
这个剧情简介也错得太离谱了吧...<In Bruges>(<杀手没有假期>)是个喜剧???
3次爆炸炸得我心脏病要发作了....挺好的,Farrell演技真棒,出影厅的时候看到一个外国姑娘在哭,她旁边BF搂着她吻了一下,瞬间感觉电影正在戏外延续,没白看。
“战争对于死去的人而言,才是真正结束了”,这位西方先哲柏拉图的名言贯穿了作品的始终。为什么灾难中的幸存者一定要想方设法埋葬在灾难中死去的亲友?埋葬了死者,也便在生者心中埋葬了那段痛苦的过往。而当与逝者有关的一切都被黄土掩埋后,有一些全新的东西会悄悄的走出坟墓,那是生命不息的火种
仿佛凯文·卡特的内心在主人公身上得到了重生,如果导演是在对战争中的人们和旁观者致敬的话
唯有死者可以见到战争结束。片中的战地摄影作品真的很棒,而片子本身是一副优秀的摄影作品。
It is only the dead who have seen the end of war by--Plato
还是有点小失望了。不过也还不错,剧情偏弱,法瑞尔造型没什么突破,不过样子还是很讨人喜欢,喜欢他倒在鱼缸里的那个镜头。再就是在墙上画画的专著画面。
“It is only the dead who have seen the end of war” 不算很新鲜的战后创伤恢复电影,不过还是挺让人感动。7/10
“唯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终结”。过于沉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