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要活得好,首先得活着
笑点一、中国人一吃肉,世界就变暖
以美国的人道主义眼光来看,中国人必须接受素食主义的命运吗?
笑点二、中国政府拿钱还不办事
因为中国和印度没有签署气候条约,所以气候崩溃了,纽约也崩溃了,哈?
对不起,对于中国的几亿自给自足,自个儿养活自个儿的农民,他们一年从大山深处走出来一两次,没有足够的水,足够的食物,不能生病因为没钱付医疗费,从来没接受过教育,更不知道纽约是个什么东西。纽约消失了,关他们屁事呢?
在南半球还有那么多或者的人连温饱都没解决的情况下,美国跑出来叫嚣着要保护他们还没出生的子孙后代,不可笑么?
2 ) 我们需要做的太多。
地球2100, 看完之后,觉得自己触动很大。虽然其中的一些政治观点让我觉得很不爽(上面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个中国人代表在那里很武断的说“我们不同意联合保护环境的协议”云云,严重丑化的我们的形象!!!),但是环境的不断持续恶化的确是我们现在需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纪录片通过虚构一个叫Lucy的女孩儿的故事来讲述如果我们放任目前的发展形式不管,最后的后果会是什么样子。海啸,飓风,不断蔓延的疾病,肆虐的病虫害,这一切又都因为人类的对自然的改造(如单一话农作物,异常便利发达的交通)而变得更加具有危险性。
片中女主人公的一些思想很给人鼓舞,而且也让我感到肩上担上了很多责任。的确,想想这个社会,我们在其中生长,但是我们给与过社会什么吗?如何能够最大化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我们需要做的太多。
3 ) 这个世界会好么?
ABC的美国2100,所持的完全是美国的未来观。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首先要在保证美国利益,确保美国强大不变的情况下,才能有机会去帮助其它国家免受危害……这不是我的杜撰,是电影中明明白白讲出来的话。片尾美国人给出的解决危机的方法,回放2014至2100人类大灾难的一个重要转捩点,在于2015年中国和印度同意全盘接受一个全球峰会上的方案:目前的发达国家达到今日水准,在于有一个过量耗费资源的阶段作为铺垫;但中国想要走相同的路,欧美人在片中明确说了“不行”。中国代表在片中提出的意见是“你们(指美国人)将新能源及环保的技术给我们就行”,但美国的态度是“技术都在私人企业手里,我们提供资金是可以的”——请问中国可能会同意么?美国人的优越感和乐观主义在这片子里也真算是到了一个极致之境。
全世界每天有37万人诞生,假设在2014年诞生了一个美国的露西,不妨也假设在2014年诞生了一个中国的小文——让我们看看这个女孩会经历怎样的一生吧。
……
算了,这人生的(每文)感词太多,还是不写了吧。
并非我不愿做出什么假设,只是一下子想到全球金融危机、楼市疯涨和股市疯跌;想到孩子到了入学年龄,由于教育费用的过度昂贵,入学竞争的过分激烈以及高等教育的过饱和会面临怎样的一个窘境;想到大了以后要先在意男人头上是不是顶着房子腋下是不是夹着车子;想到如果能平安工作退休到暮年时怎样面对被一个大基数分到少得可怜的养老粥水钱时——我想到一个普通中国孩子在成长中很可能必须经受的种种痛苦,以及一些更为(每文)感词的动荡的苦难,就觉得在这里似乎是无话可说了。片子里美国人的主张诚然有可恨之处,但我满眼里看到的只是我们可怜的无辜的人民,谁能给出一个关于美好世界的真正可行的方案呢?
寄希望于环保,我们做了很多事,但更多的利己主义思想泛滥的家伙们仍旧开着大排量的汽车,披挂着动物毛皮,家中夜夜笙歌灯火通明。他们紧攥着手中的银票,确保自己过着攀比有余的生活,还要倾力保障自己子女的未来——这个世袭制度的小未来看起来是好的,就像大部分的穷苦人家也世袭了他们的贫穷。教育越来越不能带给人任何东西,却越来越贪婪地索取一切,连带销毁了无数年轻人的时间和梦想。好家庭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进入社会时拥有父辈们积攒下来的便利人际关系,这几乎成为了此一社会的一种常识;相反看那些山沟中出来的状元们,来到城市的时候带着那份认真的质朴,却屡屡被残酷现实的各种利欲打击摧残得抬不起头来——不染污泥的人有,可能不少,我也见过一些;但我见过更多的是消沉的面容,以及城市里住在没有窗子的狭小黑屋里的来自偏远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们:他们和那些出身好的孩子拿着一样的毕业证,受过一样的教育,但却得不到同等的机会。碍于父母多年的供养和家乡亲人的脸面,“无颜见”的痛苦折磨,只好留在城市里写着尽是谎言的家书……我相信我亲见的看到的这样的故事不是偶然,这样的故事到处都是。而我们的同胞们,我的有幸能看到这篇评论的朋友们,我的同龄人们——我不相信你们没有问过自己这同样的问题,即使契机各有不同:你们觉得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会好么?
不止是在这个国度目前已经算幸运的我们,可以无节制地囤书而不看,荒废掉一天又一天的时间在网络上排遣无聊,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和饮料,和喜欢的人们一道为中意的球队欢呼:考虑一下这整个国度,想想那些阳光照不到的痛苦吧,以及那些长期笼罩在阴影中的只为一口气力求生存的种种卑微欲望——这个世界真的会好么?
对这问题我想不出一个乐观的答案来。
4 ) 环境问题中的智慧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人类技术与智慧之间的矛盾。
爱老所谈到的这个矛盾,可以被更为准确的表达为——人类飞速发展的科技及日益膨胀的欲望 VS. 缓慢发展的智慧。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爱因斯坦所担忧的矛盾依旧存在,而且已经被强化到几乎快要接近爆裂的边缘——我们安然享受着大自然的惩罚的同时,却依旧固执的拒绝改变。
我不知道普通的外国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但却看到许多中国人会这样想:美国的发展模式导致了现在的境危机,但美国没有权利要求中国人采取同样的模式来追求发展!如此愚蠢的思维方式,如果在地球上多数不富裕的人口中具有代表性的话,那么我坚信,本片所描绘的一切,很快就会变成现实。
另外有些人,则不相信环境会成为一个问题,更不相信这个问题会威胁到人类文明的存续。他们认为这些科学家完全是杞人忧天。在他们看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完全有能力缓解环境的恶化,换句话说,他们坚信这仍是一个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我毫不怀疑人类在科技上的潜能。实际上,不说以后如何,即使将现在已经拥有的的绿色技术普及开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会大大降低。
然而,我们也可以对此发出疑问:既然已经拥有了某些可以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什么仍然没有将之推广开来呢?表面原因是,这些技术还不够成熟,成本高、效用低。比如氢动力车的造价可能是汽油车的两倍,而性能表现却只有后者的一半,因此没人愿意买这种车,也没有人愿意生产它。而隐藏在表面问题之下的根源是:所有的转变都需要付出代价,但没有人愿意承担其成本——无论个人、机构,还是政府,没有人愿意付出和牺牲既得利益——这是生物的本能反应,阻止了人们去做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情。所以说到底,这不是技术问题,而仍然是智慧的问题。
进一步的,我们又会问:如果今天我们人类不具有这样的智慧,那什么时候才能具备呢?明天?明年?5年后?50年后?答案是不知道。也许当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类的确可以做点什么,这在历史上是有先例的,比如核裁军。可惜的是,生态系统不是原子弹,它不是靠一个电钮就可以控制的,不是依靠人的意志来运转的。即使对生态系统有最粗浅认识的人也会知道,它可以被轻易的摧毁,却很难被重建。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你可以有无数种方法污染一杯水,但要想重新净化它,对大多数人来说却是无能为力的了。所以,也许当我们真正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才发现不能像倒掉脏水,重新接一杯清水那样,简单的更换自然环境。也许到那时,将被倒掉的,反倒是我们自己了。
影片的不足在于,它很细致入微的构建出对灾难的设想,却在最后勾勒希望时显得过分的模糊和笼统,显得号召力不足。看完影片之后,被深深的震撼之后,我们依然不知道该采取什么行动,依然只能等待圣贤来拯救——而行动,而非等待,却是拯救我们自己的唯一途径。
不过还好,实际上有很多很简单的行动是我们可以立即实施的。
如果有人看过姚明拍摄的反对滥杀鲨鱼的广告,就应该知道,每年有7000万条鲨鱼被屠杀,这意味着人类每天杀死19万条,每小时杀死将近8000条,每秒钟杀死2条。如此大规模的屠杀,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特别是中国人,吃鱼翅时的虚荣心。因此,不吃鱼翅,就是保护鲨鱼,没有消费,就没有杀戮。只要你不吃鱼翅,不去贩卖鱼翅的饭店吃饭,就是在为保护地球,更准确的说,为保护人类文明的存续做贡献。同样,你还有很多其他的行动可以采取,比如少开车,少吃或者忌吃肉食,节约水电、拒绝动物皮毛制品、不要经常更新家用电器、忍住购买最新款时装的冲动等等——总之一句话,消费行为越少,未来就越美好。
如果你觉得,这个目标过于远大而不足以驱动自己采取行动的话,就看看你自己的儿子或女儿。你关心他们的未来吗?你是否认为自己对子女的未来付有责任呢?你愿意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而剥夺你孩子的未来吗?你是希望他们在未来生活在与你相同或者更好的环境当中,还是更糟糕的环境中呢?你是否宁可将自己的子女置于一个潜在的危险当中,也不愿意采取任何可能有助于降低这种危险的行动?这个选择应该不难做出。
最后我想说,学一点农业知识,并且教授给孩子。就像片子里描写的那样,当工业体系因为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而崩溃的时候,农业可能会变成唯一有用的生存技巧。其实从存续的角度来看,工业时代以前那种种田放牧的生活,才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这也导致我近来越发想作一个农民。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中国做农民,可能是一件比在伊拉克打酱油还要危险的事情了。
如果你相信智慧是个好东西,认为自己是个多少有点智慧的人,或者至少希望自己表现得像是富有智慧的样子,那么就停止等待,停止怀疑,停止抱怨,立即行动!我相信智慧也像其他技能一样,只有实践,才能拥有。
5 ) 什么是我们的未来?
之所以不力荐,是因为,这部片子依然存在美国片的一向逻辑错误:在当下的世界,美国如果出了问题,世界体系肯定over,但这不等于说,如果美国人舒服了,世界人民就happy了。
抛开政治的角度,这部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环环相扣,而且其中科学家的分析虽然有些许作秀的成分,但总体上是中肯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确实将人类逐步逼向“死路”。前者是人类挑战自然的逆反,后者是人类挑战自我的逆反,无论是向外部世界,还是向内部世界,从全球的宏观来看,当下都是存在问题的。我或许是一个伪环保主义者——我喜欢看美的东西,却不一定去保护——可是多少还是有那么一些同情心,看着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之人,心中还是多少流些眼泪的,当然,不排除,这是因为,我的境况其实从某种意义上,不比那些人好多少。“人生得意须尽欢”,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资源虽然有限但是足够,二是资源虽然有限但对自身是足够的且不担心变成不够用的人。可惜这两种可能,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的——当然,有些人可能认为自己能够完成第二种可能,我对这种人持保留态度,毕竟,每个人的路是自己选择的。
政治的角度,回到第一部分的说法,如果真的是全球眼光,欧美在提出新能源的基础上,不要光给中国钱,直接给技术就好了,这样才能造福全人类,而不是用中国造新能源给他们用。
6 ) 手法新颖的科幻片
每个小节都搞出一个ABC主持来总结陈述,搞的跟新闻纪录片一样,实际上依然脱离不了科学幻想这四个字。
以一个09年出生的女孩的视角来探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将会反作用于人的毁灭性未来,这种幻想题材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就有人使用过,法国知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著名作品《机器岛》就是如此。
可惜与儒勒·凡尔纳一样,本片的导演过分强调人类活动的破坏性,忽略了自然界灾难巨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且在呼吁环保的同时,一股气味鲜明的政治意识占了上风,降低了这部科幻片原本应该残留的一些艺术价值,彻底沦为新版《意志的胜利》。
在哥本哈根大会之后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人,在经历经济增长大衰退之后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世界格局已经不再是二战时期的样子,美元和大棒也渐渐贬值。在亚洲,中国、印度在迅速崛起,亚洲经济繁荣中小发展中国家逐步向东方靠拢,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分崩离析进入残喘的暮年。
可以说19-20世纪是欧美的世纪,工业革命、信息产业革命、工业化、全球一体化,19世纪以来发展的科学技术成果都已经让欧美国家尝到了足够的甜头,社会物质基础繁荣发展,经济腾飞,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家家都有一部以上的私家车,洲际公路不收费,全民医保,饭桌上离不开牛肉……他们是怎么得到这样的美国式的生活?
看看美国发展史我们就会明了,第一阶段是抢,开始抢印第安人的,然后抢亚洲人的,再下来抢南美洲的,抢完地球抢月球;第二阶段是买与卖,低价购买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加工产品再卖给发展中国家,卖枪支弹药、价格低廉的粮食、被强制安装专利技术的电脑软件给全球,总之是低买高卖只赚不赔。未遭受过战火,未经历过政变,和平发展了200年的美国就是建立在人类毁坏环境所带来的财富之上。
现在美国人经济发展减速了,武力已经无力制约世界了,于是就拿起环境保护的大旗妄图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实在是太可笑了。我国虽是环保上的后进国家,但也有句说出来让人不能质疑的俗语“谁污染谁治理”,难道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人就不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美国森林覆盖率33%。言论自由的美国是世界上新闻出版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新闻纸消耗最大的国家之一。据统计1960年报纸发行总量5830万份,平均每3人拥有一份报纸。而新闻纸的主材木浆的原料90%以上来自木材,世界上几个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无一不是凭借境内的环境资源来揽得这个业务,凡是有资源的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都在为了获得出口利益而透支资源,到底是谁挥舞着金钱铸造的大斧子在砍伐地球的绿肺?
所以我认为美国不用拿着环境问题指责这个指责那个的,享受了一百多年的高消耗高浪费之后,又突然间一拍脑瓜想起来让刚刚起步腾飞不到30年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来给他擦屁股。
本来环境就是全体人类的财富,治理环境也是全人类的义务,为了世界能持续长久的发展,大家都会为改善环境尽自己的努力。现在可好了,美国人通过这部影片即淡化他们百年来对污染、破坏环境所作出的不遗余力的努力,又强调了新兴发展中国家不顺从他的意思将会导致地球毁灭的悲惨结果,借此来指责环境大会上某些国家的正当反应。你觉得合理吗?一个你根本就不认识的家伙在豪华五星级酒店大吃大喝之后才打电话让你来享受“饕餮盛宴”,结果你去了只吃到残羹剩菜,还会心甘情愿的帮他埋单吗?任何一个有礼貌的正常人都会建议——至少应该AA制吧。
除去当中模拟世界各国对环境影响的大会那桥段之外,美国横加指责除他以外的那些国家也真够冤枉的,大家都一样走的是美国当初走的路,美国走完就过河拆桥不让别人走,这环保要求太过于双重标准了。
人类文明迟早会毁灭,这是自然界自我调节的方式,地震、海啸、冰川融化、洪水、火山喷发、飓风、战争、瘟疫只要是发生在地球上,这一切都是顺利成章的、符合自然法则的。地球自我调节生态平衡的能力远远超过人类自己,人类文明不过是地球漫长发展史上的短短一瞥,多少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滋生、成长、成熟、败坏我们都不得而知,唯一亘古永恒的存在只是地球本身。
如果真的到了末日,请不要再自责也不要指责任何人,攫取资源是生物本性,环境报复的同时也掠夺生命。所以我们与自然彼此是公平的,我们的放纵让地球的审判提前到来,所以不要抱怨,人类的末日来临的时候,不要那么自私、怕死,为地球献上生命就好。
2100,天堂还是地狱?
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人类技术与智慧之间的矛盾
在最近哥本哈根会议和看完2012之后,看这个很有感触。值得一看再看。
要环保就是了。。
即使老美在玩“低碳美元”的把戏,我也被本片折服。
The entire planet will be at risk.
及时行乐吧
极力推荐
科学推演世界末日。
老外眼中的中国只有上海的外滩和南京路
減一星是因為美國人的大國優越感。。。真讓人受不了
NWO序曲洗脑系列,你们不觉得自从05年后这样的未来系忧国忧民的纪录片伪纪录片越来越多了吗哼哼
Some day,it would happy!And I can see it/!I mean it!
反正这都是迟早的事 看看自己身边都知道了
看完这片使我有了及时行乐的急迫感····
基本是一种以美国为主导的视野以及电影化、不负责任的危言耸听及趋势倡导.全片的纸片化叙事效果可圈可点,露西的故事也是可能的未来,至少今年就比十年前看到了更多世界正在发生变化的征兆.地球资源是定额的,人类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渺小,离2100还有90年,可以向太空殖民方向发展,总好过修大坝
结尾有些故意诉说希望,手法很喜欢,动画很精致~令人深思~~
后启示录时代其实离我们不远
气候问题因为人类活动引起的因素真的很小!拿环境问题当政治问题来说事儿,真是太过分了
每个地球人都应该警醒。希望美国现在做他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