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的身边不会认识trans,所以不知什么样的言行举止是合适的。"
这句话为本片定了一个柔和的基调,在现在全球激进左派运动中,显出难得的相互理解的态度。但细看下去,本片还是那批因为#MeToo而带起的政治正确片之一。它帮助我更加理解了trans群体的焦虑和困境,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包容多文化的自我教育; Laverne Cox作为制片却也为其带来了某种阶级限制,减一星为结尾站在她的高度对于好莱坞trans群体过于光明的预见。
片子开头,就十分具有批判性地对《一个国家的诞生》/《欲望都市》/《宿醉大丈夫2》等影视剧中对trans群体的刻板刻画进行毫无谅解的批判,但在我看来但拎出其中针对trans不友好的部分来截取,不联系其历史背景和情节背景是不公平的。
例如《一个国家的诞生》创作于1910年左右,那个年代不仅有白人演员涂黑脸扮演黑人,更有白人演员贴成单眼皮扮演黄种人的种种例子。从这一步片子,进而发展为对导演格里菲斯的个人批判,认为他电影中出现的所有trans角色都是基于他个人的恶趣味。
电影界素有“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的说法。格里菲斯的电影也是在国外大学文科生必学的,倒不是因为其有多么出色,而是作为第一个将电影讲故事的形式实践的重要历史性导演。对于我个人而言,甚至惊异于他敢于勇于将很多少数群体如此前置性地在他电影里进行表达。至于表达地是不是正确/是不是为少数群体所接受,是否可以理解为如同电影技术革新一样的看法呢:我们显然没有办法把4k/3D/120帧这类技术和1910年代的电影去相比,从而diss旧电影是烂片;那么为什么要拿100年后的当下价值观取向去和当时导演的精神境界相比,从而判定一个去世导演是否对少数人群充满敌意呢?
当然,这是一个很难解决和达成一致的辩论了;如同现在的可笑的推倒历史人物雕像运动一样的。我始终认为,恶意存在于恶人的心里,如果无法实现与当事人的当面对质和辩论,单方面的控诉是不公平的。
再说到近代的《欲望都市》里samantha对邻居trans的刻画,被本片认为“刻板印象/trans只能在片中当性工作者”,也是偏颇的。结合片中的背景故事,samantha在90年代的纽约meat package district买房之前,这里就有站街群体存在,警察也习以为常。这并不是为了推动情节而编造的,而是年代现实。在片中从头到尾,samantha对她们愤怒的点都仅因为制造噪音,而非是她们的身份。甚至在结尾,双方成了朋友。
回到片中,每个被采访者都希望社会能 “公平”地对待trans群体。那么作为社会一份子,公平承担例如制造噪音等负面所带来的责任,难道不是公平的一大重要部分么?
《宿醉大丈夫2》中的泰国trans在酒醉后与男主发生关系,则在片中作为“trans群体在电影中就是令人作呕的对象”大肆批判。这部2011年电影相对更加当代,也是大卖的主流喜剧片,如果看过,都知道男主难过的点并不在于对方是trans,甚至片中还有其他男主赞美其美丽温柔的对白,他明明是因为自己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做出不符合真实性向的事情;反而论之,同性恋如果在醉酒后和异性恋发生关系,同样会痛苦不已。
这种完全可以共通的情感,关注点放在“trans就是性工作者”上,是不是有点为了证明论点搜刮剪辑论据的过度解读呢?
总体而言,这部片子还是非常令人动容的。特别是提到偏见,trans群体除了要面对主流社会的公所周知的偏见之外,还要面对LGBTQ+群体中的偏见,可谓生活在偏见中的偏见里。太难了,真的。
我们总以为LGBTQ是团结一致的,哪知在骄傲运动开始之初,甚至运动创始人本人都很不喜欢trans群体,认为他们不配作为“骄傲”之一。但经过了那么多年,我们看到他们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一步步在各行各业站稳脚跟,是一部如何的奋斗史。他们值得为自己骄傲。
这个世界是越来越分裂的,无论在什么群体中。这是令人无比难过的一点。在各个群体之间的针锋相对中,看了此片,可能会觉得自己所经历的,不如片中人经历的痛苦的哪怕十分之一。通过观看此片产生这样的共情,相信才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
我无法进入这个世界 除非我看到了 我就在这个世界里
看《普通女人》这部电影纯属偶然。在那之前我并不知道它讲了什么故事,也不知道它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概是因为海报上女主角雕塑般的面部轮廓和不容置疑的眼神太有召唤感。我甚至一直不清楚这据美国同性恋者反诋毁联盟的一项研究显示,80%的美国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认识跨性别者。美国人对于跨性别者的信息和印象都是从媒体中获得的,包括跨性别者。媒体圈和影视圈中的跨性别从业人员就和任何其他人一样一直存在。而大众传播中的少数群体代表,尤其是跨性别者代表的缺失和「失位」,也一直存在。
Netflix纪录片最新纪录片《Disclosure》聚焦于大众传媒对跨性别者的描述,强调了代表性的重要。这种代表性不但有助于丰富艺术的叙事,对这个群体本身同样意义重大。在参与的跨性别者、文化研究学者和评论家的自述和讨论中,我们再次认识到,并非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致的,而这说明了这个主题的复杂性,以及个人经历是如何结构我们的认知的。
以下是《Disclosure》选段。
让顺性别男性扮演跨性女
对我来说 就直接导致了针对跨性女的暴力行为
我认为 男性选择杀死跨性女的部分原因
是因为担心其他男性因为他们与跨性女交往过
就认为自己是同性恋
因为他们害怕被这些人评头论足
而这些人对跨性女的了解
完全来自于媒体
而扮演跨性女的演员 又是他们熟悉的男演员
如果跨性女扮演跨性女 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当你看到这些女性 在银幕外依然是女性时
就彻底打消了 他们是经过伪装的男人的想法
而如果我要扮演跨性别角色
审视真正的自我 以及我们 真正想要的东西 可能会很吓人
我不需要演出跨性别的部分
而埃迪雷德梅恩这样的演员 老实说
可以将跨性女的角色演绎得非常好
在《丹麦女孩》中
他的表演中最非凡的地方
就是他对跨性别者的演绎
他能将自己身上女性化的部分
变成令人信服的对跨性别的刻画
但是 这部影片是基于真实人物的
他的表演就将这个人浓缩了
只剩下了跨性别和女性化的表演
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跨性别只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
在媒体上的描绘和刻画方面
跨性女要远多于跨性男 虽然现实生活中跨性女的数量 与跨性男基本上是对半开的 和顺性别的人一样 但是 对跨性女的描绘要多得多 当然 部分原因在于 包括跨性女在内的女性本身 就是一个更容易被商品化的资产 我性别过渡的早期 在纽约街头 曾受过非常恶意的骚扰 我会把自己武装起来 我会盛装出门 想要使自己保持在最好的状态 因为我知道 我会被看错性别 我知道一走上街头 我就会立刻感到不安全 的确是那样 我觉得一个女人的武装 在其他女人那里就只是装饰 像卡戴珊那样的审美 高度女性化、丰满的唇部 夸张的头发、接发 通过注入假体而营造的身体曲线 在某种程度上 可能体现了经常为明星做造型的 那些男同性恋的审美 对他们来说 他们是从俱乐部的 那些街头皇后身上了解的这种风格 而这种风格 从根本上说 又是从性工作者身上获得的启发 她们为了生存 为了抢夺客户 不得不让身体变得极度女性化 转身 当然了 她们也模仿了 更老一代的女性特质 通过电视和电影 她们得知这是男性喜欢的女性特质 这就导致了一个终极的循环 但是很多人会将跨性女的 这种女性化的表现 看成是在某种程度上 加深了父权社会 对女性的最糟糕的刻板印象 我觉得对那些仅仅是想活下去的人
也强加这种看法 是很不公平的 也不顾历史
我在镜头中死了太多次 都数不清了 我的第一个重要角色 是在《犯罪现场调查》 是个需要跳舞的角色 他们看了我的试镜之后 觉得:「哦 我们可以叫坎蒂斯去演…
你说什么?跨性别者?行啊。」
「抬女性死者比看起来要沉啊」
「哇 她的手好大」 「瞧瞧她巨大的双脚」 「她做过隆胸手术」
我就躺在那儿 演着死者 翻着白眼 我不敢相信 我居然要面对这样的情况 把死者的性别改成男性吧 我很想坐起来说:
「各位,太扯了吧。这也太蠢了,拜托。」
懂我意思吗?
但我心想,算了,就这样吧。 你怎么看 西德?这是仇恨犯罪吗? 我扮演的跨性别舞女在公厕里溺亡 非常暴力、非常可怕 而出于某些原因 这样的故事 编剧愿意写 制片人愿意做 导演也愿意拍 因为这是人们 经常会在媒体中看到的故事
电影《男孩别哭》改编自真实事件 但把菲利普德威尼这个人物抹去了 在现实中 他坐在另一个房间里 亲耳听着两个人死去 知道下一个就要轮到自己了 在这个悲剧事件中 菲利普德威尼
一个黑人男性被杀 他是女主角的朋友 类似盟友 而这个人在电影中 完完全全地没抹去了 这一点让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彻底改变 因为电影抹去了一个黑人 所以说 在同一个空间 同一个时间 跨性别酷儿和黑皮肤不能同时出现 那我这个跨性别黑人酷儿要怎么办? 他们再一次夺走了我的银幕象征 他们想告诉我 我不能同时是黑人 是酷儿、又是跨性别者 不能同时三样都占
作为一个已经出柜了的跨性别者 如果我从来没有在媒体上
见过任何对我这样的人的描绘 一方面 我可能就不会内化
觉得自己是怪物的感受 不会害怕透露自己的身份 不会认为自己是令人憎恶的 或是别人口中的笑料和笑柄 我可能可以轻松地和男性约会
不会想象男性可能会呕吐的画面 而另一方面 如果我从没在银幕上 看到过任何性别的转换
我还会不会知道自己是跨性别者? 作为一个跨性别者
让我感到特别挣扎的一件事就是 「谁会爱我?谁会爱我这样的人?」
我必须要接受我妈妈说
「我永远都不会叫你简 因为简杀了我的儿子」 我必须要接受这一点 我才能活下去 这样我才能面对
我无法在我外婆死前见她最后一面 因为我必须打扮成男孩才能回家 我必须要面对我一个最好的朋友 我在他的婚礼上发过言的好朋友 不让我见他的孩子们 我必须要面对这些事 我必须要带着这些包袱生活 我必须要接受这些 我必须要理解他们的立场 然后接受他们的做法 但我看见那个父亲 做得比我想象的更深入时 我的心在滴血 我无法忍受 因为突然之间 所有那些人 那些不愿意接受我的人 当我知道 有可能做到比接受更深一步时 我妈妈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 直到那一刻 我从来没问过这个问题 我妈妈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 我的朋友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 从我的经历中看到价值? 但是 没有那种视野的最大元凶 是我自己 我从来没有用那个父亲 看自己孩子的眼光看我自己 我从没那样看待过我自己 我对自己从来没有过… 那个父亲对他孩子的 那种爱、尊敬和敬佩 没人那样看待过我 我怎么能那样看待我自己? 我必须要亲眼见到才知道 亲眼见过后 我很想要那种感情 玛丽安莱特艾德曼说过 「孩子们无法成为 他们看不到的样子」 这不仅仅适用于孩子 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是如此 我们无法成为更好的社会 除非我们看到了那个更好的社会 我无法进入这个世界 除非我看到了 我就在这个世界里
选段文字丨Netflix官方中字
联合国自由与平等官方「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和间性者的平等:常问问题」文件://www.unfe.org/wp-content/uploads/2018/10/FAQs-Chinese.pdf
图片丨《普通女人》剧照
⚠️不是含剧透,是完全剧透⚠️
看完了,107分钟。发现看过的好友说可以与赛璐路壁橱对比,不过这部没赛璐路壁橱那么单线(按时间顺序讲述),而且赛璐路壁橱的发言人很多并不是同性恋哈哈。
这部纪录片一环扣一环,我把我有感触的观点全都列出来:
①人们对trans群体的认知多是通过电影/电视剧/访谈……这里点出的词是“看到”,即,trans和普通人所看到的trans是被羞辱的还是被尊重的。纪录片快结束时给出的观点是,荧幕的描述是方式而非目标。
②纪录片名称是"Disclosure",即“揭开面纱、透露”,多少流露了外对里的猎奇心理,对于trans群体来说是不适的。正如一些人对trans的私处、手术的咄咄逼问让人难堪。
③这一点是我的私心,因为我对《哭泣的游戏》还是挺有好感的,我觉得Dill是异装癖还是trans不好说……有些电影的界定也很微妙,所以豆瓣标签是应该在同性之外加入别的,还是直接用LGBTQ+取代之?
④MTF群体的出镜率比FTM的出镜率高得多,但是MTF总是由男演员扮演(也有例外,如《欲望法则》《穿越美国》是女演员),为什么不干脆选择MTF演员?角色身上的男性痕迹浓得盖不住,到底是一种还将MTF指认为男性的偏见,还是尊重性别过渡初期自然如此的事实?
⑤拒绝标签化。对trans角色的标签化近年才有所好转。发展轨迹是:滑稽丑角→心理变态的刽子手→性工作者→刑事案件受害者→……。受害者这也不完全错误,毕竟坦白身份“一半是希望,一半是危机”。
总结。最近对于trans争论不休的在于J.K.罗琳的发声,u1s1,我一直没有了解过始末。纪录片里的嘲讽语句是“女权主义者把MTF比喻成《沉默的羔羊》里的Buffalo Bill——剔下女性的皮披在身上”。我选择不站立场😅这事儿太复杂😇
非影评,看的时候按序记了下纪录片所援引的一些电影和tvshow
1971 《FLIP》
1977 《SOAP》
1975 《THE JEFFERSONS》
1959 《THE LUCY-DESI COMEDY HOUR》
1997 《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GOOD AND EVIL》
2011 《HOW I MET YOUR MOTHER》
1983 《RISKY BUSINESS》
1975 《BARNEY MILLER》
1949 《 I WAS A MALE WAR BRIDE》
1990 《TWIN PEAKS》
1970 《LITTLE BIG MEN》
1947 《BOY!WHAT A GIRL!》
1925 《THE SEA SQUAWK》
1914 《THE MASQUERADER》
1904 《MEET ME AT THE FOUNTAIN》
1901 《OLD MAID HAVING HER PICTURE TAKEN》
1914 《JUDITH OF BETHULIA》
1915 《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4 《A FLORIDA ENCHANTMENT》
2017 《WHITE FAMOUS》
1989 《GLORY》
1990 《IN LIVING COLOR》
1994 《MARRIED WITH CHILDREN》
2000 《BIG MOMMA'S HOUSE》
1993 《MRS.DOUBTFIRE》
1982 《TOOTSIE》
1980 《BOSOM BUDDIES》
1946 《RHYTHM AND WEEP》
1980 《DRESSED TO KILL》
1970 《BEYOND THE VALLEY OF THE DOLLS》
1980 《TERROR TRAIN》
1960 《PSYCHO》
1965 《THE ALFRED HITCHCOCK HOUR》
1930 《MURDER!》
1991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3 《蝴蝶君》
1972 《I WANT WHAT I WANT》
2006 《THE L WORD》
1991 《SOAPDISH》
1985 《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1983 《YENTL》
1982 《VICTOR/VICTORIA》
2001 《DEGRASSI:THE NEXT GENERATION》
2018 《RISE》
2017 《BILLIONS》
2011 《BOB'SBURGERS》
1962 《TO KILL A MOCKINGBIRD》
1976 《THE BAD NEWS BEARS》
1985 《JUST ONE OF THE GUYS》
1986 《SOMETHING SPECIAL》
2011 《ALBERT NOBBS》
1979 《FAST BREAK》
1997 《JERRY SPRINGER》
2005 《GREY'S ANATOMY》
2017 《AMERICAN HORROR STORY》
2018 《Law&Order:Special victims unit》
1990 《Paris is burning》
1968 《THE QUEEN》
1997 《ALEEY MCBEAL》
1999 《BLAST FROM THE PAST》
2005 《THE 40-YEAR-OLD VIRGIN》
2012 《CALIFORNICATION》
2000 《SEX AND THE CITY》
2015 《BLUNT TALK》
2013 《LAW&ORDER:Special Victims Unit》
1993 《NYPD BLUE》
2007 《COLD CASE》
2005 《ER》
2016 《CHICAGO MED》
2016 《CODE BLACK》
2007 《CSI:NY》
2009 《NIP/TUCK》
1999 《BOYS DON'T CRY》
1998 《THE BRANDON TEENA STORY》
2005 《STONEWALL》
1982 《THE TOMORROW SHOW》
2004 《MAURY》
2012 《20/20》
1993 《THE JOAN RIVERS SHOW》
1980 《HOUR MAGAZINE》
1990 《THE ARSENIO HALL SHOW》
1990 《THE PHIL DONAHUE SHOW》
1992 《THE JERRY SPRINGER SHOW》
1991 《THE PHIL DONAHUE SHOW》
1993 《THE JOAN RIVERS SHOW》
2005 《WITHOUT A TRACE》
1992 《PICKET FENCES》
2013 《DALLAS BUYERS CLUB》
2015 《 THE DANISH GIRL》
2005 《BREAKFAST ON PLUTO》
2018 《ANYTHING》
1975 《DOG DAY AFTERNOON》
1972 《PINK FLAMINGOS》
2019 《MRS.FLETCHER》
1992 《THE CRYING GAME》
1961 《 HOMICIDAL》
1994 《 NAKED GUN 33 1/3:THE FINAL INSULT》
2010 《FAMINLY GUY》
2011 《THE HANGOVER II》
1994 《ACE VENTURA:PET DETECIVE》
1957 《WHAT'S OPERA,DOC?》
1997 《MA VIE EN ROSEIS》
1998 《 HAIRSPRAY》
1970 《TRASH 》
1971 《WOMEN IN REVOLT》
2012 《SHE GONE ROGUE》
2014 《TAROT READING WITH FLAWLESS SABRINA》
1999 《LONG SONGS》
1999 《 LITTLE MEN》
2003 《GOOD FENCES》
1999 《MENTORS》
2003 《THE CHEETAH GIRLS》
1977 《BLUE PASSION》
2007 《DIRTY SEXY MONEY》
2011 《BECOMING CHAZ》
2011 《DANCING WITH THE STARS》
2013 《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2014 《THE WENDY WILLIAMS SHOW》
2008 《 ELI STONE》
2015 《TODAY》
2014 《GREATING CHANGE》
2014 《DRUNKTOWN'S FINEST》
2016 《TRANSPARENT》
2015 《I AM CAIT》
2017 《THE CHELSEA HANDLER SHOW》
2018 《I AM JAZZ》
2018 《POSE》
‘I like for people to get to know me before they find out my private medical history’
‘Children cannot be what they cannot see.And it's not just about children.It's about all of us.’
'Folks can evolve,and I think that a moment shifts and awareness shifts.'
'Changing representation is not the goal.It's just the means to an end.'
我非常喜欢《丹麦女孩》这部电影,但我觉得下面这番评价也非常值得思考。
What’s remarkable about his performance is the transness, is the way that he’s been able to manifest those feminine parts of himself into a convincing trans performance, but it reduces that person, in this case, who was a real person, to a performance of transness, to a performance of femininity, rather than as a whole person, of whom transness is one aspect of.
临近纪录片结尾的这几段话非常有启发。呈现非常重要,但这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去改变制度性的歧视和偏见,这场跨性别革命还在进行中,因为革命应该惠及更多的普通人,而不只是荧幕上的人。
Children cannot be what they cannot see.
We cannot be a better society until we see that better society. I cannot be in the world until I see that I am in the world.
We always have to be really skeptical when a few people are elevated and the majority of people are still struggling.
Having positive representation can only succeed in changing the conditions of life for trans people when it is part of a much broader movement for social change. Changing representation is not the goal. It’s just the means to an end.
I wonder if people who watch and love these shows, I wonder if they will reach out to trans people in need and work to defeat policies that scapego at us, policies that discriminate against us, policies that dehumanize us. Because until that happens, all that energy from the silver screen won’t be enough to better the lives of trans people off the screen.
1、荧幕上跨性别女性多、男性少的原因:
女性整体来说,是更能商品化的资产,因此也当然包括了跨性别女性。
2、为什么跨性别者在荧幕中往往从事性工作: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跨性别女性,被迫从事性工作,这是由于跨性别者面临更严重的职场歧视:跨性别者失业率时全国平均的三倍,如果是有色人种又是跨性别者,那么将是全国的四倍。
3、对于荧幕上污名化(变态化)的跨性别者形象,当事人的感官:
荧幕上将跨性别身份当作玩笑在讲,和我在学校中遭受的霸凌一模一样。我会想这不是我,我每周日上教堂,课程全A优等生,还会自编踢踏和爵士舞赢得才艺表演,但是当我打开电视,看到这些与我自我认知不符的形象,我身上跨性别的特点就让我自己觉得讨厌。而这也影响了大众的看法。
4、《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让杰瑞德·莱托获奖的跨性别者蕾恩形象的讨论:
跨性别者的形象出现是为了促进异性恋白人男性的成长。
电影中男主的异性恋角色改善了自己的观点,调整了行为,他成为英雄。而蕾恩这个角色,(完成使命)就死掉。她生气勃勃、唐突地出现,来唤醒这个异性恋的家伙,提振他的偏见,然后“好,她完成任务了,他前进了,把她杀了吧”。
当我看到,杰瑞德·莱托穿着白色燕尾服、留着大胡子去上台接受颁奖,在那一刻我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把他看作一个男人,虽然电影里对蕾恩的描述,是很美很纤细的。而我意识到,这是一种更大的叙事,社会大众认为跨性别女性,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个男人。
(不承认跨性别女性是女性)与跨性别者受到的暴力直接相关,在我心目中,(与跨性别女性交往过的)男性会杀害跨性别女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害怕其他男人认为他们是同性恋,他们害怕的是朋友也就是其他男人的批评。这些人只通过媒体来认识跨性别女性,而饰演跨性别女性的是他们认识的男明星。如果让跨性别女性饰演跨性别女性就不会发生这种事。
5、对于电视媒体将跨性别者当作猎奇,当事人谈论:
给人感觉就像:“来来来,看一看,戳一戳,一次五块钱。”
《格里·科林斯秀》有一集,找一些以舞女为职业的跨性别美女,他在访谈时试图表现得很谨慎,但他说“你知道吗,看到你们的照片,似乎看不出有男性SZQ的痕迹。”
而在卡洛琳·科赛上《阿塞尼奥·霍尔秀》时,主持人问了同样的问题:“你在做脱衣舞表演的时候,如何不让人发现你有YJ?”她回答:“我把它塞进后面去。”主持人追问:“怎么塞,很小吗,我的就很难塞后面。”
再看这些节目,那真很难让人看下去。但卡洛琳·科赛的回答一直是坦诚而优雅的,以她的幽默和机智作出适当的回应。当有人问她:“我知道你为杂志当模特,并发出声音,你是不是想证明你是女人?”她回答:“我不需要像谁或自己证明我是女人,我就是女人。”
现在回头看,跨性别者在这种节目和故事中被剥削真的很令人心疼。但是在节目中看到跨性别者也是令人鼓舞的一件事。对节目制作人来说,他们忙着在跨性别者讲述自己故事的噱头里赚钱,但是对我们来说,确实触及到了我们。
6、应该怎么看待、正视跨性别者:
新生儿中约有四万分之一的比例,会落入“跨性别者”范畴,还有落在其他边缘的人。重点是人们看到、听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其他人的存在。
让我们的声音被听到、被看到,正是民权运动的一部分。
看到跨性别者在电影和电视中被爱、被鼓励和重视,能让你受到鼓舞,在看到跨性别者在街上被骚扰时伸出援手,并确保你生活中的跨性别者,可以得到支持、肯定他们的人性。但如果当你看到的都是暴力,我们就会受到更多伤害。
7、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刻画/描写/接近自己不熟悉的群体:
如果你想要讲一个特定族群的故事,或者你想帮助一个特定族群讲他们的故事,你必须了解自己所拥有的特权,你必须了解他们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凯蒂秀》中主持人凯蒂在访谈跨性别者卡门时,曾问:“你的私处现在不一样了,对么?”卡门回答:“我不想谈这个,因为这很私密,我比较想谈我的模特工作。让大家知道,在性别转换后,还有生活要过。”
主持人接下来问考克斯,“你知道大家都想有机会了解一些事情,让自己成长,不过我在问卡门性别转换的问题时,她好像有点退缩。我很好奇你是不是对此也有相同感受?”
考克斯回答:“我确实有相同感受。”并扭头对卡门说:“我对你的回答感到骄傲。”然后她向主持人解释:“只关注性别转换和手术物化跨性别者,如此一来我们便没办法真正讨论现实正在发生的生活,跨性别者面对的现实生活是,我们常常是暴力攻击的目标。我们受到的歧视,和其他群体比起来高的不成比例,而如果我们只关注性别转换手术,我们就不能真正讨论这些事情。”
有的人会因为说错话在Twitter上被骂,所以他们就避免讨论这个话题“什么不该对跨性别者说”“令人反感的对话是怎么样的”,或者变得保守、尖酸或愤怒。但是凯蒂完全没有,她问错了问题,但是并没有退缩,而是正确对待自己的无知,她后来在节目中说:
“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教育,不只是为我自己。如果我们没有例子来说明,什么事不该做,那我们怎么解释什么是适当的对话,以及我们让别人产生什么感受呢?”
8、编剧、演员谈及共同塑造的角色(《超感猎杀中的Nomi 》)对自己的影响:
编剧:Nomi这个角色是我们第一次,在剧本中明确地放入跨性别者,她是一个我可望渴望成为的人。有一种魔法很有趣,凭空创造出来一个东西,然后再把这个东西作为把手,拉着自己前进。Nomi对我来说就是这个东西。
演员:跨性别特质并没有定义他的整个人格。她和阿曼尼塔的感情,超越了我所知的一段感情的认识,每当想到她们,我都不由自主的感到温暖。
9、正确认识跨性别问题的态度,父母的、朋友的、自己的,当事人的反思:
真人秀中一位跨性别者的父亲说:“如果你有个跨性别的小孩,你就是跟独角兽在一起,跟神奇的人(amazing human)住在一起,跟一个很酷、很勇敢、很真我的人在一起。事实上艾福瑞(他儿子)从两岁开始就很潮了。所以事实是,这是非常荣幸的事。”
当我看着影片中的这位父亲,我感到很痛,是因为我必须接受我妈跟我说:“我永远不会叫你珍,因为珍杀了我儿子”,我必须接受这样的事情,才能生存下去——接受我奶奶临终前我没办法见她最后一面的事情,因为我只有穿的像个男生才能回家;接受我有一个朋友,我当过他婚礼的证婚人,但是他拒绝让我看到他的小孩——我必须面对这些事情、我必须忍受这些事情,我必须了解他们的立场,然后接受它。
而当我看到那位爸爸,做了远远超出我想象的事情,那让我很痛、让我无法承受。因为我突然想到,所有那些没办法接受我的人,他们能做的事远远不是原地不动。在此之前,我从来不曾问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妈不能像这位爸爸一样、为什么我朋友不能像他一样,看到我作为跨性别者的价值?
但是,最应该为缺失这种视野负责的人,是我。我从来没有用那位父亲看自己孩子的方式看待我自己,我从来没有像这样看待过我自己,我从来没有用那位父亲对孩子的爱、尊重和敬仰来看待自己。从来没人这样看过我,我又如何能做到这样看自己?我必须看到。而我现在看到了,我也想要得到。
看哭。这些人们从意识到身体和自己的性别不符的那一刻起就面对了其他人无法想象的生存困境。其实我们都渴望被理解和被关爱,但他们不但得不到这些,还会被嘲笑、鄙视、痛恨,恐惧......好在世界变得越来越透明,希望人们看到的不一样的世界越多,思想会越开阔。
LGBT里面的t也并不必然认同l和g,对跨性别者有了认识。卡戴珊的审美来自男同性恋造型师的审美,对我颇有启发。以及麦当娜对性少数群体的消费。对影视和公众舆论中的跨性别者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高度理性的表达,操持的语言能够引发同理心。children can not be what they can not see.
视角不错,从电影和电视剧作品中对于跨性别者的描述,去讲他们被扭曲的公共形象(被嘲讽的喜剧角色或者是变态)。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的。
好莱坞对于跨性别人士的正常描绘远远不够,而人们对transsexual的污名化很多也来自厌女,以及直男对自己“男性特质”的不自信:他们很多人觉得男性特质好像跟他们本人无关,稍微穿件鲜艳衣裳都会令他们变得“不是男人”,进而又污名化主动“降级”为女人的人。跨性别者周围往往没有其他跨性别榜样,在电视上看到的又是“诡异恶心”的”跨性别者”付出了因跨性别而带来的惨痛代价,简直是一个个cautionary tales,将他们赶入自我否定与自我拒绝的牢笼里。在这种逆旅之下,仍愿意承认自己,仍愿意经历transition,是多么有勇气、多么自尊自爱呀!
当时想在伦敦LGBTQ电影节去看这部电影,只可惜电影节因为疫情取消了。每个跨性别者对待为什么自己想要成为跨性别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我看到莉莉沃卓斯基举兔八哥的例子,真的也想到自己初中高中,所萌生的感觉。但是在东方,还好我们没有过多的对跨性别的污名化的表征,好莱坞电影史过度渲染了跨性别精神病和杀人魔的一面,可能《热情似火》那么欢快的影片是极少数了。我很感激高中的时候了解到日本文化中的伪娘文化,从《女装天国》到《守护甜心》中的藤咲抚子,对我有太大的影响了,而那年在模特界蹦出来个Andrej Pejic,为什么世界上又这么好看的长发男人,当然他之后变性了。超越两性性别的边界,是我高中最大的幻想。今年终于实现了。这只是一种身份,我想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就像纪录片采访的演员,要继续好好工作,教育更多年轻人身份多元的重要
非常好的纪录片。让身为同性恋的我,以往在一些电影作品里看到的一些疑惑得到了解答。即使在LGBTQ整个群体中,Q也处在鄙视链的相对底层,遭受着来自性少数群体本身的歧视,这真的非常不OK。请不要忘记在在50年前的最初,纪念石墙酒吧事件引发的纽约同志游行,走在最前面为群体争取权益和发声的人就是跨性别以及变装皇后。
[变性][纪录片]远鉴字幕组
好莱坞的小众群体和亚文化。现在能自由调侃的大概只有“white trash”和"redneck"了。5
中文译名叫《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让我以为纪录片里讲的基本是电影,然而却还涉及了蛮多电视剧,就像是跨性别者版的《赛璐路壁橱》+《从暗到明:电视与彩虹史》。纪录片的开头与结尾刚好都有智利电影、第90届奥斯卡奖 最佳外语片《普通女人》的画面。
很不错的一个角度,站在跨性别者的世界,引用了多部经典电影来探讨影视对他们的冒犯(比如重点放在“跨性别”而不是“人”上)。有时候自己不知不觉会被传媒影响,然后带到现实生活。(3/5)
纪录片组织材料的方式实在有点乱 而且因为议题本身容量完全大于了ta们所聊到的经历与反思 个体的多样的narrative很不够 不过能有这样一部片开先河是好事 representation matters
一句过于“政治正确”的长枪,就可以堵住我们的嘴吗?我们需要的恰恰是站出来挡子弹的勇气。今天我们也许全军覆没,但在十年后,一百年后,总有一天就可以光明正大站在阳光下,自!由!呼!吸!#LGBTQ
7/10
和《赛璐路壁橱》可以横向对比。最大区别在于L和G(甚至B)的形象在百年影史中是不断进化的,而T由于人们固有的二元性别理念,一直停留在刻板区间,直到近年才开始发生松动。——这也是跨性别群体戾气的来源。无论艺术如何创作、如何呈现,社会都应承认跨性别的存在。而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还打着生理女权旗号来否定性别多元的罗琳阿姨太让我失望了!
8.2/10。Children cannot be what they cannot see. We cannot be a better society until we see that better society. I cannot be in the world until I see that I am in the world.
10-31/11-1 因为看了drag race所以想多了解一些trans的事情,所以想起了这部纪录片。但是,竟然是6月19日在netflix release的,什么概念?我他妈一直以为至少是去年的东西,这时间过得。
同为LGBTQ一员,抱抱你们
这部拍的太棒了,从有影像资料开始的一百多年前讲到现在和未来,全都是 Trans 自己的心声,聊得也非常全方位多角度且有深度,很多话可以直接裱起来挂家里了。少数族群 be seen, be heard,but there's still work to be done,narrative 非常完整。所有不想像某个对别的族群发声诉求评价一句“可以,但没必要”的豆瓣用户一样的 privileged jerk(这个人我还能喷一年)的现代人都值得一看。
Jen在看到那个父亲表达之后,那段复杂的情绪,让我非常难受。身为少数,不被周围理解的痛苦,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其实自己并不认同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从未爱过,尊重过,敬仰过。而你只能选择去爱你自己。敬佩那些把正面形象努力传达出来的媒体工作者们,敬佩让我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的《pose》,敬佩沃卓斯基能敢为人先制作sense 8。每个人都值得为自己的存在而骄傲。
说起来或许有些残酷,但是电影,电视,小说,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载体没有必要体恤任何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