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史的完成度非常高,商业片中拍的最好的那一类吧。
暴力和被暴力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是这电影的戏剧性的来源。片子里充满了破坏性暴力带来的悲剧性基调,和但却是一部超级武力无往不胜的喜剧性构架电影。
外部暴力笼罩在家庭生活之上,巨大的困境造成的情绪极度的张力,这种情绪和氛围在电影里被渲染和演绎的精彩至极,人物关系也在对抗困境的过程中一步步发展。在重大事件冲击下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孩子成长这些母题的探讨都很充分。而且这些都是基于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大爽片主线中完成的,很难得。
大爽片构架当然是缺点,到底要更多表达社会人文性,还是考虑到商业性,更多的给与观众想要的带劲?导演无疑选择了后者。这电影按现实主义拍法,很可能会拍成悲剧,主角毫无意外的被他哥弄死,这样明显有力量。导演最终接受了大爽片的结构,自然会把武力奇观化,拍成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个人成功扳倒组织和命运,标准的网络爽文。
可以看出,在这部电影里,导演已经在尽力弱化这种缺陷了,融入了很多实现度极高的个人化表达,爽文的缺陷只是瑕不掩瑜吧。
《暴力史》很好看,因为viggo去看的,看完后我知道他为何如此偏爱这部了。这是将电影整体性优先于演员魅力秀的作品,形式上如此优美峻洁,一个成熟短篇就是这样。四个人,三种关系,夫妻母女父子,以玛莎从噩梦中惊醒-父亲安慰开始,到父亲从噩梦中归来-玛莎安慰结束,皮咬着肉,肉咬着骨,呼吸间又自有疏密,但哪怕最锋利的刀刃也不能再去试图拆解加减。
电影主题非常简单,性与暴力,容易滑向符号展示或精神分析的类型。世上数不尽的陈词滥调都取自这里。电影全然避开坦途,视爽点而不顾,开场两个变态杀人就闲置音效,只借杀手的眼睛淡漠瞥过尸体,一个平平静静的早晨,就此奠定基调。这样的处理贯穿全片,打斗群戏也只用极少的声音,表情总是先台词一步明示即将到来的危险,几乎抛弃了拳拳到肉的听觉感受,所以凡有动静都是足够惊骇人的,比如比拳头更硬的枪。这在暴力超发的电影世界里,对观众来说是麻木感的矫正,重新唤起了对暴力的恐怖。意图很明显,不是拍暴力美学,就是拍暴力。
viggo的两段床戏没怎么脱,但是拍出了非常真实的私密感……全然是普通人摸索着展示风情的笨拙,令我有一种“靠尺度也太大了吧”的惊喜。不像有些同样扮演隐退高手的人设,非要在任何场合都显摆“一切尽在掌握”的熟练。包括结尾的羞愧也是一样的,普通人擅长的唯有沉默。这是真实。只会杀人的人,不暴露学步的蹒跚,重生也就毫无份量了。
最喜欢儿子被劫持时那场戏,妻子冲向黑帮,男主用身体抵住她,一再保证会救回儿子,恳求妻子回家。一个人的前世与今生静止地对峙在景框里,中间是viggo在徒劳地阻挡即将崩塌的洪流。这简洁奔腾的美!
这是2005年上映的电影。
汤姆是一家小餐馆的老板,他一家在美国一个小镇上平静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俩劫匪要抢劫餐馆,并企图伤害餐馆的员工。汤姆无奈之下果断出手,杀死了这两个劫匪。于是他被当作英雄受到大家的赞扬。照片也登上了媒体。没想到节外生枝,费城的黑道老大从照片上认出了汤姆就是以前的仇人乔伊。找上门来报仇雪恨。除了迫在眉睫的危险之外,汤姆还受到警察的怀疑,以及妻子儿子的不信任。汤姆用暴力解除了危险,可是以前那种平静的生活和家庭的温暖却再也回不来了。
在影片中,每个角色的关注点都不一样。对于黑道人物来说,我就是黑社会的老大,说一不二,只有我欺负别人的,没有人敢在我头上动土。对敌人向来是睚眦必报,哪怕过了多少年,哪怕你逃到天涯海角。只要让我知道了,肯定要找上门去。对于警察来说,维护一方平安,维护法制是职责所在,对汤姆的怀疑,对傅格迪的警告,当然也是必须的。对妻子伊蒂来说,家庭幸福儿女平安,有一个“最好的男人”陪伴身边,夫复何求?可是,一旦这种平静被打破,一旦发现这个男人曾经是个人渣,那种感觉被欺骗后的气氛和对家庭对丈夫割舍不下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无计可消除,只有祈祷上帝了。而对于汤姆自己,告别他厌恶的过去,“乔伊已死了”,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是他唯一的选择。一旦有人阻止他这样做,他只能做出绝望中的最后一搏了。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只能这样去做,也应该这样去做。然而这种于自己的“应该”却并非是别人所能接受的。影片就是反映了各种“应该”中的冲突,以及各色人等如何设法去化解这个矛盾。如汤姆对所有人的彬彬有礼,是为了彻底抹去过去;警察山姆小心翼翼的询问汤姆,并声严厉色的警告傅格迪,这些都是他的工作,同时也不希望得罪任何人;伊蒂要汤姆对她说实话,实际上是暗自希望她所看到所感觉到的都不是真的;傅格迪上门找汤姆复仇,同时对所有人包括汤姆和伊蒂都保持了足够的高雅风度,他只是轻声的对伊蒂说:“我向你先生要的东西会影响你,也许会改变你的一生。”口吻中充满了同情和惋惜;奇瑞在动员汤姆“乖乖领死”前,反复向自己的亲兄弟说明这样做的不得已,是“应该‘的。所有这些,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人们本来就是生活在这些选择、无奈和挣扎之中,虽然许多时候并不一定诉诸暴力,虽然许多时候不得不诉诸暴力。
从表面上看,汤姆足够强大,身手实在不凡。他战胜了所有的对手。可是当他自己丑恶的过去被揭露之后,最大的失败者不就是他自己吗?他曾经力图用老老实实的做人,勤恳踏实的工作去洗刷自己的过去。他也知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黑道早晚会找上门来,所以十几年来他小心翼翼担惊受怕的生活着,寄希望于侥幸。可俗话说“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厄运终于找上门来。即便自己想洗心革面立地成佛,也远非想像的那么简单。人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准备终生为这个选择付出代价。曾经那么美好的家庭,现在却充满了猜疑。妻子对他说:“我不相信你。”儿子说的更加直白:“你是躲在衣橱里的黑道老爸吗?如果我抢了商店,不让你分一杯羹会被罚吗?如果我向警察检举你,你会把我做掉吗?”可以想象,在汤姆今后的生活里一直会弥漫着这种不信任,他也只能在这种生活中忍受煎熬。这或许就是他的命吧?
影片名为《暴力史》,我以为所探讨和反映的是人类暴力的历史。看了之后才知道,编导只是告诉我们汤姆其人暴力的过往被揭示之后发生的故事,是汤姆个人的“暴力史”。
于是也自然会使观众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暴力是存在于每个人性格中的自然属性还是后天环境所培育出来的恶习?这又引发了很宽泛的关于人类性格中暴力特征的探讨了。我个人认为,暴力倾向是后天形成的。源自于每个人成长的家庭和接触到的环境,不经意的语言和行动埋下了暴力的种子,如汤姆教育儿子打人是不对的,儿子立刻反问道:“打人不对,那么杀人呢?”在他的心目中,无论是持刀抢劫还是见义勇为,都是暴力。偶然的事件又触发了这种暴力。影片中,女儿的噩梦、儿子的被挑衅,乃至劫匪的横行,都是暴力的触发点。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无论暴力是先天还是后天的,能够触发暴力的机会会越来越少,这才是文明的标志。
由此想到一个题外话。现在时兴的是“暴力美学”。我不知道这指的是现实生活中还是艺术作品中?也不理解暴力“美”在何处?是实施暴力的过程还是暴力的结果?是欣赏周润发躺地双枪射击或李连杰的蜈蚣鸳鸯腿,还是满地尸体上血肉模糊的身躯?如果这就是美,那么我宁可去欣赏蓝天白云轻歌曼舞鸟语花香。为了赏心悦目,也为了不把中午那顿饭呕吐出来。我的观念实在是太落后啦!
本人评分:6.5。
这不就是《武侠》的原始版本嘛……原来《武侠》也是抄的……
暴力是一种循环,更是恐惧的孩子。我想,柯南伯格在这部片子里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精确地描述了暴力传染的过程,它无声无息的透出一个人的身体,亲吻另一个人。交流永远是断层的,总有崩坏和爆发在角落等着你。
影片的第一幕即揭晓了谜底:暴力永远发生在画外,我们所能见证的唯有暴力之阴影。对暴力的渴求与厌弃如衔尾蛇一般循环不止,首为罪孽,尾为解脱,无辜的表情背后隐藏着一闪而过的邪恶、凶猛与兴奋。想要摆脱暴力?如想要放弃生命一般荒谬。
精简又凌厉,近乎符号化的叙事,与主题无关的元素全部剔除,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柯南伯格对暴力的思辨:抛却暴力得到爱,寻回暴力维护爱,儿子痛打校园恶霸时他给予掌掴,一枪击杀仇家后则还以拥抱。楼体性爱戏更是充满象征,自诩文明的人类对暴力表面唾弃内心向往,使其早已成为了文明的一部分。
目测男主的暴力天赋会遗传给少帮主
不知道为什么,预告片剪辑的还比较好
现实、犀利而克制的暴力,相对家庭问题
四星半,
美国
如果让我说我一生中看过的最棒的冷暴力电影,那就是它了。
cool!不太理解妻子的反应,如果我知道我老公以前是杀手,我会爱死他的....
与《苍蝇》中几近恶心的画面,《录像带谋杀案》中诡谲的情节,以及《冲撞》中对非常态的性的表现相比,《暴力史》差点儿让人以为不是Cronenberg的作品。 父亲企图让儿子明白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场教育以一个耳光结束,我们用暴力教导我们的下一代不去使用暴力
显像是表现暴力之史(a history of violence),隐像是表现史之暴力(violent history),时间(运动的历史)如此暴力,以至于未来能藉此将过去的自己抹杀,每一次Tom拳脚相加杀人如麻,都像是在把从曾经被他亲手沉入井底如今又慢慢爬上来的Joey一次次往下踹,而当面对家人的质询,他双目凝神不发一言的神情在特写镜头下变得愈加讳莫如深,我们不得不同他的家人一样发出这样可怖的疑问:我们面对的这个人究竟是Tom还是Joey?
柯南伯格也能如此简约爽利!1.与"缪斯"维果·莫腾森首次合作。2.暴力的传染与继承,三场以暴制暴的屠戮令人大呼过瘾,恰折射出了每个观者心中的暴力倾向。3.以暴力(耳光)方式教导儿子不使用暴力。4.楼梯暴力性爱段落极具深意。5.回归家庭,小女儿先摆餐具打破僵局,结束于夫妻含泪对视。(9.0/10)
恐怖之处:作为观众你感觉最爽的一定是那几个暴力场面;你一定会同意暴力是解决片中问题的最佳方案。
维果叔演得实在太好了啊
很多年后,我看了《武侠》
【A-】看完本片,愈发觉得柯南伯格功力之深厚,全片几乎没有一个废戏。开场一段长镜头,主要人物的登场,物件和背景在画框内的跳入和延展,以及画框外事件的发生,这一段的节奏把控简直完美。随后的第二段室内镜头跟随杀手,通过精妙的安排,我们发现了另一位被杀死在桌下的无辜者(这个镜头跟《血色将至》里那段石油公司内的合围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尾的设计更是精彩,没有任何语言的存在,在暖色调的空间内,暴力最终被消解,在“爱”之下又重回正轨。
V果真是长着一张最有雄性线条的脸散发母性气质。
暴力是一种天性,一种激情。于平静处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