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意看的两部电影都与精神疾病有关。一部是前几年很火的《弗兰克》,一部是法式温情的《真爱满行囊》。两者都是从他者的视角来描绘与精神病人互动的故事。《弗兰克》是从一个健康成年男性那里延伸出去的视线,而《真爱》是一个前青春期小女孩以探知自我为主,涉及到一个逃跑的精神病人的故事。
相对来说,两部片子里面我更加喜欢《弗兰克》,虽然作为剧作来说,两部影片都是同样优秀的。然而《弗兰克》高出一筹的地方就在于,它所描绘的精神病患(或更广泛地称之为身心障碍者)并不是被简化被矮化,也无法表达自我的“遥远的他者”。弗兰克代表的是一种更为广泛存在的隐形精神病患:他戴着头套的时候,是健康人所仰视且加以幻想的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在他们的患处真实去与他们近距离相处时,就像灰姑娘午夜12点的魔法那样,你便能看到他真实的无助,受苦,无能为力的叹息——那些他们与健康人类之间真实且难以跨越的鸿沟;以及精神病人与我们一样拥有的复杂心灵和爱的呼喊——那些他们之所以与我们是同属人类的证明。
就算是21世纪精神病也逐渐加入了流行病的行列,使得更多轻症患者在痛苦而漫长的医治后有机会向外讲述属于精神病患的现实;但大部分时候,精神病人都是我们遥远的一种想象。因为实在缺乏第一手的认识,我们如果能够像《真爱满行囊》中八九岁的女孩那样天真地接纳他们都还算好的,即使是这样,主观上我们仍然难以按着他们所是的来认识他们。更不要提在复杂而不幸的现实中,精神病患会经历更多的冷漠,敌意和强烈的拒绝。在这里,《真爱》也有意无意地讽刺:敏感的儿童甚至于我们更能尊荣无攻击性的精神病或是智力残障的病人,而不至于如《弗兰克》中的约翰,囿于自己的成功梦而无意间物化了作为同伴的精神病患,让他们最深的痛楚成为一层“包装”去迎合人们猎奇的幻想。
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提出一个观点:“剔除神经症患者一再出现的问题通常所具有的虚幻,深奥的性质,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它们与我们文化中那些困恼正常人的问题,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已。” 霍妮提出这个观点不在于简化,轻看精神病患所经受的痛楚,而在于试图鼓励常人产生对精神病患的同理心。在书中的另一部分,她这样向我们阐述身心障碍和精神病患的艰难:“正常人尽管必须经受自身文化的恐惧与防御,但一般而言,仍完全能够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他所遭受的仅仅是在他自身的文化中所不可避免的。而神经症患者总是遭受比一般人更多的痛苦。他总是要为他的防御付出过高的代价,从而导致他的生机与活力受到损害,或者更为确切地说,导致他获得成就以及享受生活的能力受到损害。”
身心障碍者与心智正常者之间的鸿沟是巨大的,哪怕轻症精神病患与我们在物理上相距并不遥远,但世界上距离最远的就是两颗并不相敞开的心。人类的心灵天然就带着如热带雨林一般层次复杂的属性,隔了一层肚皮,再加上我们背后错综复杂的个人史,使得这样的沟通就算是在普通人当中都很费劲,更不要提与心灵与记忆如亚马逊原始丛林一般充满了未知,复杂和对抗性的身心障碍者之间的沟通是怎样艰难了。
前几年有一部以主观第一视角描述身心残障经验的影片——《生命如此美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个天生残障,四肢畸形痉挛且无法开口说话的“蔬菜男孩”,如何在灵光一闪的帮助者的恒久协助下,讲述出个人的生活和他所目睹的世界的故事。电影流畅的旁白让我们有机会听见他并不失智的心灵的微声,使我们这些本身就相信奇迹的人自证乐观主义的正确性。
但讲实在的,让身心障碍者卸下他们复杂和厚重的防御机制,找到一种语言帮助他们与我们对话,这件事情真的比大海捞针还难;在重度身心残障和重度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去期待这种灵光一现,双向理解的沟通确实是不切实际的。但如果我们放低一些要求,只是单方面地想要理解那一方可能释放出的信息,艺术可能是一个目前还算前途光明的选项。
大部分(外源性)身心障碍者都承受过过载的痛苦,除去原始的创伤之外,日积月累在人际关系和在社会生活中格格不入的挫败感也会使得他们向内发展出一个更加纵横交错,高墙四筑的世界。艺术,这种越过了理性和社会规则仍能成立的语言,极其低调委婉的,使那些心中禁忌重重的人,可以比较轻松地讲述,并得到他们所渴望的认可与理解。这样,那些被囚禁的灵魂终于可以以一种不伤人,不害物的方式多维度地去释放和呈现他们第一手所感受到的复杂事物。
不过客观来说,在身心残障者中文艺家的比例与心智正常人中艺术家的比例相比,肯定是要低得多得多的;哪怕刻板印象告诉我们艺术家不得精神病称不上是艺术家。但是,就算是在艺术的门槛如今已经低到史上的冰点的时候,成为艺术家仍然意味着对立的环境,超高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成长中无止尽的困难——这不是一场弱者的游戏。正如《弗兰克》中的母亲说的那样:“痛苦并不能创作音乐,音乐到处都是,如果硬要说的话,是精神疾病拖了他的后腿。”
患精神疾病真的是非常痛苦的,抹杀创造力和生产力的体验,而且个中感受难为外人道也。有时看到文艺作品去标榜,或者美化身心障碍,甚至看到身心障碍者被炒作、包装为文化符号时,我会由衷地感到心寒和愤怒。由此,《弗兰克》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它真实地呈现了一个人的幸与不幸之间复杂的角力。命运的悲剧性有时会把人放得很大,借着这样特殊的样本,我们可以重新去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从而正视弱者和他们的苦难,从而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
最后,引用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序言中一段话作个结:“精神的烦闷并非伟大的一种标示。即在一般伟大的人物,缺少生灵与万物之间,生命与生命律令之间的和谐,并不算是伟大:却是一桩弱点——为何要隐蔽这弱点呢?最弱的人难道是罪不值得人家爱恋吗?——他正是更值得爱恋,因为它对于爱的需求更为迫切。我绝不会造成不可幾及的英雄范型。我恨那懦怯的理想主义,它只教人不去注视人生的苦难和心灵的弱点。我们当和太容易被梦想与甘言所欺骗的民众说:英雄的谎言只是懦怯的表现。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界。”
"I love you all."
我只是覺得,當紅的法九組可能真的太忙了。。。
我幾乎把他主演過的電影都看過了。。。
只是這一部,我遲遲沒有,當我知道他在這部電影裏大多數時候都會帶著頭套演出。。。
沒有辦法看到任何表情完全只靠聽聲音和身體語言的表演,是多麼沮喪的事。。。當然還有他英俊的臉。。。
最後我還是看了,非常另類怪誕天馬行空創意無限對白幽默風趣精彩的真人真事改編的看不到法鯊英俊的臉的奇情電影。好看嗎?電影是好看的,喜歡另類風格電影的朋友會很喜歡。
雖然我嚴重懷疑,法鯊真的太忙了,而其他人的檔期也已敲定,所以編劇為了他把他的角色設定為從頭到尾都是戴著頭套演出的樣子。
然後飾演經紀人的那個也因為某些不知名的原因莫名其妙的被自殺掉⋯⋯
只能說編劇太牛逼,電影叫做《Frank》,卻是法斯賓德最不「坦白」的一次表演。
只有最後15分鐘才開始露臉。
然後流著淚唱「我愛你們大家。。。」
Reasonable doubt……
腐国文艺青年Jon野心勃勃的想做音乐,他心目中的好音乐是indie pop,是糖水可乐,当他遇到The Soronprfbs这群走心的实验怪咖,他始终都无法融入进去,就像他一直不明白之前的键盘手为什么自杀一样。痛苦经历和心灵创伤可以激发创作灵感,做出好音乐,但这个"好"却不是谁都能懂。★★★
鳖酱在这片子里露脸不超过五分钟,于是我特别希望鳖酱靠这片子与小李同期提名奥斯卡,然后鳖酱胜出#世界的恶意#
圣丹斯电影的平均水平 almost famous my ass! 迷妹们的笑点有多低 任何throwaway line都能地动山摇 电影节=集体无意识
带上面具你是特立独行散发神秘乖张气质的音乐领袖,脱下面具你只是一个自卑有交流障碍的孤独症患者.那些真正懂你的人放弃了主流人生轨迹将你包围建立起一个音乐乌托邦用心维护你偏执脆弱的奇才梦.
法鲨迄今为止最帅的造型
什么是正常?什么是古怪?什么是病态?看完这片子就是让大家扪着心口把这三个问题反复问几遍。Frank又乖又纯又真,很有才华很懂爱,他只是与主流人群不一样而已。主流总是以将异己他者化、边缘化的方式,设立所谓正常标准,可在这部片子里,处心积虑想把Frank改造正常的Jon,才是那么可笑的格格不入。
法叔牛逼爆了,带上头套,演技更遮不住了。
法鲨又穿著羽絨背心哭了, 还是边唱边哭!!!所有blue情绪都藏在看似逗比的头套下,越到后面越心疼frank
致郁系电影,看完得吃药。(别问资源了,b站生肉,是的我就是凭着爱听懂的,bite me
古怪的流行乐队同音乐背后的野心格格不入,法鲨的头套隔阂着外界的干扰,才华才得以展示,但是迎合了观众却失去了自我,这是独立音乐的悲哀困境。看不到法鲨的表情,却依然会被他磁性的声线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惊叹,时而迸发出的英式幽默带着天然呆的笑果~
大体算一部脑补片吧,因为法斯宾德大多时候都戴着头套,观众要不断假想头套后面他的样子。整体是部挺好玩的片子,很多喜剧元素,基本都集中在弗兰克蠢萌的头套与他的天然呆上。还在一定程度拆解着独立音乐,混乱,特立独行,性与死亡。观感还不错。
世界上有一些东西,存在就合理。可能到最后我们都无法认同弗兰克接近病态的自闭,但我们终究能够理解他的想法行为,直至有些心疼。但治愈和清晰的风格之后,身为一部音乐占据大量要素的电影,歌曲和唱都那么难听怎的好吗。法鲨这么小清新不太能接受,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头套,只是戴在不同的地方。
不要毁坏我孤独的美好,让我安静地做一个怪胎。
I love your wall, I love you all...
结尾Frank妈妈的话是点睛之笔:其实他一直都很有音乐天赋,精神问题不是他的灵感来源,而是他的拖累。(语文不太好么翻译出意境)。感觉Jon对Frank的误解有点像广大人民群众对梵高的误解。很多时候精神疾病和灵感并没有正面因果关系。
虽然一直在笑,但其实电影想反映的问题并不好笑……很多地方笑完瞬间心里挺难过的。
头套摘下来就感到鞭子要挥起来了
开始我一直不明白法鲨为什么要演个全程头套君,后来我知道了,法鲨蜀黍用行动告诉了我们有些时候,男神的演技完全不需要用脸的。影帝你好,影帝你这么萌与小清新合适吗……
弗兰克的创作天赋源于心理创伤,他的洞察人性已然超越音乐本身。他戳穿了流行音乐的本质就是动听和朗朗上口,并不是乔恩眼中的表面文章。乔恩野心勃勃,却丝毫没意识到野心背后的尴尬处境。他对弗兰克的个人崇拜完全被面具蒙蔽了。法鲨最后才得以露脸,英式没品幽默让全片变得轻松惬意。
许多人同情那个音乐怪胎的障碍和创伤,但他是幸运的。你迷上了一种创造,并擅长于它,这不就是美妙人生的关键吗?真正可怜是那些努力的庸人,这电影不是对无法入世的艺术家的同情,而是对追求艺术的普通人的嘲弄,它告诉你,才华的本质就是天赋,没有那1%的灵感,你99%的努力都是白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