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女人》有两个版本,74年的意大利版与92年的好莱坞版。好莱坞版的主演是大名鼎鼎的阿尔·帕西诺。屡次提名奥斯卡不中的帕西诺,凭借这部温情浪漫的治愈系电影终于圆梦。而绝大部分当代影迷看到这个片名的第一反应,也肯定是帕西诺这个版本。这部电影不仅让帕西诺圆梦奥斯卡影帝,还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的提名。影片中的有些台词甚至被美国电影学院选入影史最佳台词榜单。帕西诺在影片中的浪漫探戈、狂放飙车、激情演讲在影迷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可是这依然不能掩盖影片明显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几乎有一大半的奥斯卡演员奖作品都很难幸免:经不起推敲的虚假励志鸡汤、过分的煽情、过分的假面温情、过分的围绕演员所谓演技展开的情节构建(专业一点的说法就是star-vehicle)。
翻拍电影被与原版比较是难免的。74年意大利原版的名气比帕西诺版要小不少,在当下几乎是一部被人遗忘的电影。但其实意版的影史分量并不轻,在当年它不仅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还获得了法国凯撒奖的最佳外语片奖。好莱坞之所以会翻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当年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这部电影在导演迪诺·里西 (Dino Risi)的个人作品谱系里也显得很特别,里西在意大利影坛以拍摄喜剧片闻名,这是他个人罕见的一部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电影,而这也是与好莱坞版本的重要区别之一。
里西的版本相比好莱坞版,更加的突出盲人男主角的戏份,少年角色在电影中几乎就是一个旁观的视角,而在好莱坞版本中,少年变成了青年,角色自身的戏份大大增加,增加的目的却是为了绿叶效果,与其说突出的是军官的性格特质,不如说是更多的给帕西诺的表演提供反衬性的发挥效果。里西版塑造了一个表面粗俗、肉欲、桀骜不驯,实则对生活已经绝望,内心极端脆弱敏感,对真爱有心无力,近乎放弃自我拯救的悲情军官角色。影片的剧情不断把军官的放荡行为推进、延展,自杀的目的在影片中一直被隐藏,直到最终的爆发,观众才突然意识到角色内心、灵魂深处的孤独、绝望与无法救赎。这巨大的冲击力让人无法承受。而影片一直到在最后一场戏,也依然充满着悲情色彩,军官最终在绝望中接受了女主角的爱,而这份无法承受的爱的重量是他之前一直拒绝女主角的原因。军官但求一死的心理是真实的,但最后时刻的畏缩也是真实的,最终对于女主爱的接受更是真实的。这是一部关于绝望灵魂的电影,一部突然暴露人性极端脆弱面相但在最后时刻又闪现意大利式生之欲奇迹的电影。
好莱坞的剧本构造总是强调以欲望为中心的行为链的因果逻辑性。但即便以因果逻辑的角度而言,好莱坞版的这剧本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相当重要但并非最重要的军官自杀那场戏就很成问题。军官内心的苦闷、烦愁、绝望,总之就是自杀的理由,被帕西诺以非常具体可见的戏剧化方式展现了出来,这是很标准的好莱坞方式(意版完全没有)。而军官放弃自杀的理由也非常显见,查理的一番劝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这劝解的内容值得商榷,仅仅是探戈和飙车就能拯救已经垮掉的人生?还是说自杀自身就是一场秀?自杀这场戏确实设计得有点仪式化,帕西诺穿上了军服,很容易被戳破的叫走查理的谎言情节反倒有一定暗示性,他的内心向往可能更是渴望查理见证他的自杀?而真正渴望的似乎是被他人的救赎?这其实就是好莱坞剧本的一个软肋。意版完全没有渲染自杀这件事,直到结尾部分自杀的主题才真正显露。意版没有表现军官自杀的过程,没有给出放弃自杀的真正理由,但放弃自杀其实也可以完全不需要理由。而好莱坞的逻辑不允许如此,一切必须可见具体,于是画蛇添足地构建理由,但其实永远都构建不出一个真正的合理理由,因为这就是人性。
好莱坞版的这剧本另一大问题就是过分地服务于帕西诺的演出。帕西诺在本片之前已经六获奥斯卡提名,但是《教父》、《热天午后》、《冲突》等名片都没有让帕西诺“申奥”成功。一直以来,帕西诺的表演给人最深印象或者说标签式的记号就是突然的爆炸式激情演说魅力,《热天午后》、《冲突》、《疤面煞星》、《教父3》这些电影都是绝佳的例子。
本片剧本一大特色是时长有点反常,一部并非史诗性的作品,时长居然将近两个半小时。一切还是为了帕西诺。因为从单场戏的数量来说,本片的剧本并不长。重要的戏就几场,但都特别长。军官拜访亲戚被拒、探戈、飙车、嫖妓、演讲这些戏都特别的长,而这些戏的设计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展现军官的角色魅力,而这角色的魅力极大程度上是需要演员可见的戏剧化表演支撑的,这就是为帕西诺的表演提供了最好的发挥舞台。探戈的戏份体现了形体的魅力(为了拍摄这场戏,帕西诺和女演员整整排练了三个星期),演讲的戏份体现了帕西诺标志性的台词魅力。这里的因果逻辑也有点牵强,过分放大了演说的作用,有虚假嫌疑。
如前文所说,编剧还不满足于此,本来是意版中作为旁观角色的少年一角,在好莱坞版中变成了重要的一个近乎于主角的形象。设计意图是创造出充满反差、互相冲突、互相救赎的两男主角色。而查理的稚嫩、纯真、善良又反衬出军官的不羁、浪漫、潇洒。作为资深方法派演员,帕西诺也很会自我设计,他特别为角色设计了一句“hoo-ah”口头禅,在影片中这剧台词出现了十几次。这既是方法派演员自我催眠的方法,也是让观众置身情境的有效方法。从接受印象来说,这种方法当然是成功的,毕竟奥斯卡奖是学院评委评的。看完整部电影,帕西诺探戈舞、飙车、自杀时的怒吼、演讲时的抑扬顿挫必然是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意版男主在全片的戏份其实是要超过好莱坞版的,而且它是单一男主,意版也获得了戛纳男主角奖,但最终的感受却是要深入很多:因为影片要讲的是一个真正绝望孤独的灵魂如何面对自我的存在与消亡,如何面对爱的责任。好莱坞版的探戈、飙车、演讲戏,更多的意义在于告诉观众,生活总是有希望的,重点在于如何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坚持自我的价值与意义何在,一个标准的鸡汤式真理,正确的废话。
好莱坞版相对意版还有一个微妙但别有用心的“去污化”处理。意版的一些色情化段落在好莱坞版中都去掉了。好莱坞版确实是R级,但并非因为色情或暴力场景,而是语言(帕西诺的一些脏话)。好莱坞版有意将妓女的形象去除了,在意版中,在热那亚的街头,不仅有妓女形象,而且有男妓。罗马的夜总会还有脱衣女服务员。这当然与军官的形象设计有关。意版的军官不仅是眼盲,更是戴着假肢,身体的残缺使得军官的形象有一丝恐怖与狰狞。帕西诺的军官形象只是眼盲,整体形象偏向风流倜傥,没有一丝一毫滑入粗俗的倾向。招妓可以,但必须是在纽约最好的酒店召最上等的妓女。而招妓前帕西诺精心打扮的形象设计,更是强化了招妓过程的浪漫化情调,这更像是一次爱的约会。更为失策的一个改动,是把意版中的女主莎拉这角色去掉了。军官这角色因此变得有些空心化、扁平化,对比高潮段落的演讲,他的脆弱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他的自杀是不是因为他的自负与自恋──他太爱自己了?
影片的配乐也是有强烈的励志意味,婉转的曲调总是在凄迷和振奋之间徘徊,似乎总在说,人生不能就这样放弃,不能就这样结束。影片收尾的场景,就真的好想只是一次周末度假的结束,一切都归于平静。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式收尾。也许本来就虚假的问题在幻觉中想象性的被解决了。
对帕西诺的粉丝来说,这可能是一部非常过瘾的对偶像“演技”强化认同的电影,但除此之外,影片要说的一切都过于虚假与甜腻了。人不会那么容易倒下,也不会那么容易爬起来。
(已刊于虹膜公众号)
豆瓣二十多万人评价8.9的电影。我本是抱着很大期待的态度来看这部电影的,却使我很失望很郁闷,这部电影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看完大家的好评后却不太喜欢,所以连着看了这部电影两遍,写下这一点拙见,希望大家能指正。 故事是这样的:开始校长就威逼利诱,一反派人物出场,他给了主角查理两条路:一条被叫做威逼利诱,另一条被叫做牺牲自己。这样就导致了大家再看完整部电影之前,就预先给自己设置了立场:校长不是好东西,绝对不能站在校长这一边。(可能看的时候也会有点疑惑为什么叫卖友求荣,但也懒得思考就随电影看下去了)随后就是近两个小时的交代盲中校带查理体验上流社会的生活,盲中校要自杀之类的故事,期间简短介绍了富二代“朋友”不是好东西,查理很软弱。(于是大家之前的困惑也忘得差不多了)最后再来个查理坚持原则,盲中校精彩演讲,掌声雷动。大家的灵魂受到了洗礼。 但是我有几个疑问:
一、查理不讲出真相为什么就是坚持原则,就是正义的选择,就是纯洁的灵魂? 1、有人说做人肯定要为朋友两肋插刀,不然就是告密者,以后就是汉奸。可是那三个富家子弟并不是查理的朋友: 首先,在影片开头他们就拿查理开玩笑,他们之间也没有什么话,显然他们属于不同的阶级,只是认识罢了;在车上盲中校问查理乔治是他朋友吗,查理回答不是;在刮胡子时,盲中校说未来查理会和同学一起打高尔夫,但查理说,我并不喜欢他们;乔治在考试前才抱佛脚,这一切都说明了他的这些富二代同学不学无术,只会捣乱,查理是厌恶他们的但又不敢公开指责他们; 其次,乔治在与校长谈话后跟查理说:“我们不出卖朋友,不告诉父母。最重要的是,我们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给我几个小时想对策。”这完全是在威逼利诱,然而此后查理打了几个电话,乔治完全在敷衍,不告诉父母结果告诉了,想的对策就是什么对策都没有,完全要查理自己决定,这是朋友?; 更重要的是,当查理不愿讲出真相要被开除时,他们没有一个站出来的,明明就是他们的错,可能他们的对策就是查理被开除后他们凑点零花钱给查理当作赔偿,这就是他们所谓的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这是朋友?盲上校的“fuck you"很适合评价这样的人。 2、有人说校长的威逼利诱不道德,讲出了真相就是接受校长的贿赂了,就不是纯洁的灵魂了。 可是你大可正义凌然的讲出真相,再正义凌然的拒绝校长的贿赂,再让盲上校来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证明你的思想觉悟高啊。 3、还有人说在中国,不说话不做证就被所谓的法律定义成“包庇”,这叫奴性。在美国的法律里“你有权保持沉默”,这是对人权的尊重。他不说话是为了捍卫法律赋予他沉默的权利,可他从头到尾都没有表现说我有权沉默,他只是支支吾吾而已,即使他是想行事他沉默的权利,这也依旧不是纯洁的灵魂,这是他懦弱得性格造成的。至于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愿意讲出真相做证人中国人的奴性,我觉得他本身就陷入了一种奴性的思考。 4、有人说查理没有做错任何事,他不应该受到惩罚,但他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就是纯洁的灵魂,这部电影就是来批判那些说话做事都是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就像草一样,随风不倒,只求在社会上发达的人的,就是要宣扬那些无私奉献甘愿自我牺牲的人。可是这和纯洁的灵魂有什么关系,并不是自己没有做错事就是纯洁的灵魂,并不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就是正确的决定了。查理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换来的是什么?是三个富家子弟会更加恣意妄为而不是知错就改,是他的母亲伤心欲绝痛哭流涕而不是含辛茹苦的将他养育成才。盲上校振聋发聩的“灵魂没有义肢”,我希望的查理不要拿“不能出卖朋友”和“我又没有错”来安慰自己,来做他灵魂的义肢。 其实在我看来查理只是软弱无能、不敢正视难题罢了!查理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后来母亲找了个继父,继父是个混蛋,他和继父关系不好,但又不想正面顶撞以免母亲难堪,所以养成了隐忍软弱的性格,只想好好学习,拿奖学金,是最传统的好学生,只能说不是坏人不会干坏事,但绝对谈不上坚持原则纯洁的灵魂。他没有安全感,不能融入周围的环境,不敢拒绝任何人,盲上校的侄女说了句”please",他就不能拒绝了;面对从盲上校的各种要求他从来没有真正拒绝过一次(甚至让一个瞎子开车);乔治说了句我们不能出卖朋友他就真的觉得为难了。查理就是这样的人,不愿其实是不敢得罪任何人,不会拒绝别人即使是无理的请求,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但这绝对不是纯洁的灵魂、高尚的情操、崇高的品质,这其实是没有原则、没有主见、没有自己的思考。(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就是这样的性格,我就遭遇过类似的事件。) 二,为什么很多人评价一部电影评论来评论去就只谈谈舞曲好 1、瞎子+美女演绎完美舞步(追问就这样?) 2、记得探戈的名字 叫 只差一步 或 一步之差 3、小提琴高调又内敛的引领着旋律,犹如踩着探戈舞步的女人,有着高贵的步伐傲视一切的态度,对舞伴欲迎还拒,纠缠其中,而钢琴在音乐高潮到来前有力的击键,仿佛是在下一个旋转前深吸一口气,然后就出发,去征服这个舞池。 4、在这短短的一百三十五秒内,我可以嗅到爱情的芳香,体会到悸动的频率. 动听的舞曲,羞涩试探的步伐,到流畅的探戈. 舞姿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让我感动得无法言语. 这个一幕荡人心神的一舞探戈. ........ 一步之遥确实是经典,舞跳的也不错,但好评评论来评论去就围着舞跳的不错是否太随意? 四、最后盲上校的慷慨激昂的演讲很多人评论道 当我心中的正直感逐渐淡去之时,我庆幸我看到此片. 就我而言,剧本其实算不上非常出彩,故事背后却意味深长,演员的表现绝对是一流的,帕西诺演技大爆发。 最后的演讲绝对是高潮,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原则,什么是正直,什么是纯洁的灵魂。 但我觉得并没有什么道理,只是为了帮查理开脱罢了, 部分原文:“我还没讲完!!!来这儿得时候,我听到类似“领袖摇篮”的字眼,嗯,枝干断掉时,摇篮就垮了,它已经垮了,已经垮了!“人类制造者”,“领袖创造家”,当心你创造的是哪种领袖!我不知道,查理今天的缄默是对还是错,但我可以告诉你,他决不会出卖别人以求前程!!而这,朋友们,就叫正直!也叫勇气,那才是领袖的要件! ”而查理他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他选择了对的路,充满原则,通往个性之道。让他继续他的行程吧,他的前途掌握在您手中,诸公,绝对是有价值的前途,相信我,别毁了它,保护它,拥抱它,有一天您会自傲,我保证。(掌声,长时间掌声) 疑问: 1、 查理适合当领袖?查理充满原则? 有一天他们会引以为傲?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我想有一天,这个学校的学生看到朋友杀人放火,警察说:“纵容凶手严惩不贷,举报凶手论功行赏”然后他们想盲上校说过我们要有原则要真正,绝对不能出卖朋友。这就是他们会造成的后果。 2、试想一下如果这件事时发生在盲上校的军营里呢,盲上校还会说那个沉默的证人是充满原则,是纯洁的灵魂吗?当然不会,这样以来那不天天有人捉弄盲上校,而且还相互包庇,并美其名曰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没有纯洁的灵魂。当然不会,如果发生在盲上校的军营里面,那么他的讲话会是完全相反的原则了: “我还没有说完!!!你们进来的时候,就应该听到过”服从“、“正义”,但是你们完全忘了!有一度,我还看得见,我见过很多很多,更年轻的男孩,臂膀被扭,腿被炸断,那些都不及丑陋的灵魂可怕,灵魂不可能有义肢,丑陋啊!可耻啊!你们以为这是对朋友的保护吗?这不是!这是纵容、是包庇、是同流合污,做了这件事的几个人,无论你坐在那里,好好听着,”fuck you“。你们还是男人吗?你们自己做的事不敢出来担当,你们知道你们的朋友要被开除了吗?你们是什么狗屁朋友!shit!还有你,查理,fuck you!他们算朋友吗,你是个什么鬼的朋友,你知不知道你会让他们更加恣意妄为,你知不知道你在纵容邪恶,是帮凶!真正的朋友是在他做错事之后劝他改过自新而不是包庇他!!上帝保佑美国,美国是一个光明正义的国家,我希望你们能是这个国家优秀的国民,我希望你们能给大家做个好榜样,我希望你们能想清楚!公平正义就是谁的错就应该谁受惩罚,相信我,别毁了它,保护它,拥抱它,有一天您会自傲,我保证。(掌声,长时间掌声) 然后各种评论: 演讲大赞! 当我心中的正直感逐渐淡去之时,我庆幸我看到此片. 感谢在我纠结包不包庇朋友时遇到了这部电影,我决定,为他好,告发他! 盲上校振聋发聩的演讲告诉了我什么是原则,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盲上校对朋友的解读令我受益匪浅。 ...........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一场辩论的输赢并不是谁的声音大能决定的,吵架才是;一部电影的好坏并不是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能决定的,美国总统才是。有很多事情表面看起来都是正义凛然,但只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毫无道理,在未来的人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十字路口,在路口旁会有很多道貌昂然的人在你身旁慷慨激昂的演讲,他说的那么义正言辞那么浩然正气,他说的好有道理啊你竟无言以对,朋友啊朋友,这时候你需要的是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哪条路是对的,哪条路是适合你走的,而不是盲目的听从他人的指点或者不去选择。
有回上课,大家学习访谈方法,便挑了个最简单的、每个人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童年。我们问到老师Linda, 她上小学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她刚上学的有一天,老师上课期间有事要出去一下,临走前叫小朋友们不要动。结果老师一走,就有小朋友闹将起来。老师回来后,Linda便把这情况报告给老师。结果当天下午,老师给Linda留下来作为惩罚。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解:“为什么?”我问。在我看来,这算不算赏罚不清?凭什么惩罚一个不闹的好学生,让捣鬼的学生逍遥法外? Linda回答说:“因为我出卖了团队。” 原来如此!我想到了一层,没有想到另外一层。老师让同学们不要闹,是她定下的规则,由她来执行判断和赏罚。小朋友打小报告,则违反了另外一个游戏规则:小朋友必须团结如一,不互相出卖。小朋友不听话,自有老师来收拾,自有家长来教训,至少在理论上,这应该是这个世界运作的方式。 其实我们自己小时候也是,如果哪个同学如果动不动跟老师打小报告,会被其它同学瞧不起。只是这种时候,选择放在老师手里,你是鼓励学生这种告密行为,以扩大自己了解的范围,靠信息不对称来实施自己的统治?还是你根本就把小报告踢回去,不让小孩长大成一个个特务?混蛋?长舌妇?风平浪静的时候,这样的小孩不过是传播一下流言蜚语,一旦到了文革这样的时期,那就成了邻居、同事、亲人之间互相揭发,互相背后打黑枪的一幕幕惨剧了。 如果将这个小故事放大,戏剧化,那就是《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中学生查理见证了一件恶作剧,学校胁迫学生供出朋友,查理不想出卖朋友,却要面临被学校勒退的威胁。然而选择出卖的美国人还是不少的。退休军官Frank说得更悲观:你的朋友乔治会说出去的,会像个金丝雀一样卖乖。你也会,查理,一旦你说了,我的孩子,你就加入到那美国成人那个漫长的、灰暗的队伍中间(Your friend George's gonna sing like a canary. And so are you. And once you've sung, Charlie, my boy, you're gonna take your place on that long, gray line...of American manhood)。我想Frank的担忧和悲观,更是反衬出Linda小学老师的无私和睿智。 在中国,按规矩出牌的人反成笑柄,都想着通过投机取巧的方法达成自己之所需。你说这是大环境也好,小环境也好,或许我们都无法改变,不过如果你如果选择了一条道路,那不如顽抗到底吧,就像《闻香识女人》里头的那个查理那样。我改变不了世界,可是世界也别想来改变我。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这时光里,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本来想给五分额 结果在最后雷动的掌声里 仿佛看到了春晚……╭(╯ε╰)╮
或许是因为年代久远,会觉得故事略显老套,但并不影响影片带来的强烈感触。问题不是哪条路是对的,问题是,你敢不敢走?人即使身残,也应保持灵魂的完整,因为灵魂没有假肢。★★★★
改编自一本意大利小说。个人认为电影比原著出色。主演Al Pacino演技出众。一段探戈,一篇演讲,皆令人印象深刻。
Al Pacino,老了也一样帅.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人愿意和阿尔帕西诺上床,那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他妈的不配做爱。
看过这部电影不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多的是内心的震动和灵魂的洗礼,两个主人公一个是上着大学的乖学生一个是脾气古怪的盲人大叔两个本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分工作联系到了一起,从一开始的互不理解到最后改变了对方,整个过程确实值得人们深思。整部影片的最高潮就是最后的演讲也是我最爱的部分。
黑暗中,一个自责的灵魂时刻经历着生命的拷问,在它即将放弃、摆脱、抽身而去时,另一个亟待帮助的灵魂出现了…一个孤独、另一个迷茫,当两颗心碰撞在一起才发现,其实一直在相互扶持、慰藉、拯救…我的心谁能懂?当一切已无法承受,那一曲穿越灵魂的探戈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命才是真正的永恒!
“闻香”是双目失明的中校在生活中的无奈之举,不仅是他的生存绝技,也是他活下来的一丝希望。
刚开始,我觉得阿尔帕西诺演得有些用力了。但是看完,我觉得他就应该这么演。甚至那个年轻人O'Donneil也被他带动出极好的水准。探戈,演说。几近完美的一部片子。
阿尔帕西诺演技毋庸置疑,表演非常吸引观众。演盲人很有难度,尤其是演一个喜怒无常的退伍中校,探戈优雅、演讲的台词太棒了。查理太帅了,演技在线。电影用简单的故事,呼唤纯粹的灵魂。integrity is forever right,please choose the road
如果不是你没有乖乖听话地去买阿司匹林和酒,可能我已匆匆了结我的一生,幸好有你。因为你愿意陪我,在我的残烛之年,我这握着手枪的手迟迟不愿扣动扳机,我想试着好好生活下去。因为你坚持原则,在你的人生迷途中,我愿意守护你看着你永远正直善良。你救我于残烛之年,我护你于纷扰之中。你我的生活可能不会长久地保持幸运,不过没关系,Just tango on. 我庆幸在自己价值观摇摇摆摆中看到此片,从灵魂的烈酒中取饮。
Pacino成就了这部电影,他的每次出场都使影片散发着夺目的光芒。那段震撼人心的演说,那段迷人的探戈,还有一个盲人肆无忌惮地在空旷的街道开着法拉利……当你对着镜子缅怀青春感叹年华似水时,Al让人相信,时光对他来说只是种更为炉火纯青的化妆,皱纹也可以是种性感。
原来讲的是男人的故事
步子乱成一团,继续跳就好了。我并不确定主角的坚持是否正确,但希望这部电影可以给处在低落,迷茫中的人以希望。
当我心中的正直感逐渐淡去之时,我庆幸我看到此片.
看名字我一直以为是爱情片
史上最美的探戈
美酒佳肴衣鬓香影,一曲绝世探戈,尽情绽放然后死……连自杀都这么浪漫。片名叫人没有看的欲望,看完却觉得再适合不过。你我身边都可能会有这样一位愤世嫉俗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老顽固,在他身边多呆一秒都是折磨,然后某一天发现他身上的优点比你所能想象的更多。
感谢在我灵魂枯竭的时候看到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