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四十年代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可能有那么一点点像,都有黑心房地产商,都有娱乐圈的罪恶黑幕。那个年代的某些房地产商用烂木头造房子,而中国的某些房地产商现在则用毛竹代替钢筋造房子。那个年代的美国娱乐圈里有“黑色大丽花”,我们这个年代的中国娱乐圈里有张钰。呃,这个对比好像不太好。中国娱乐圈里肯定有更像“黑色大丽花”的女孩儿…… 好像有点儿扯远了,说回电影《黑色大丽花》。我现在心目中的经典电影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制造的气氛一定要靠谱儿。气氛就是功力,气氛就是一切。而《黑色大丽花》的气氛让我着迷,那是空虚的气氛,糜烂的气氛,原罪的气氛…… 估计这部电影的主题之一就是财富的原罪问题。巨大的财富背后必有巨大的原罪?没有那时的原罪就没有今天的“快乐胖人国”?中国现在的某些富翁的原罪会创造出怎样的未来?这个问题太大了,不去探讨了,也探讨不明白。 还是说说本片的另一个主题吧,那就是背叛,这是人性的原罪。我对以“背叛”为主题的电影有着莫名的迷恋,当然,前提是这部电影的气氛一定要靠谱儿。为什么我这么迷恋“背叛”这一主题?是因为我现在的生活太过平淡无奇,我内心邪恶的那一面还无从施展?还是因为我是一个“人生模仿艺术”理论的蹩脚信徒? 最后再说说我的一个疑惑,本片的结局让我产生这样一种错觉: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只是一个恋尸癖者的呓语?
特别不理解为什么很多电影儿里的凶杀案都设定凶手要留下相同的符号或是画面。。。他们是傻逼吗,是佐罗吗,是看豆瓣电影后的mark吗?!另外这位男主角真心很牛逼,他无需去侦破案件只用找女人打炮儿就可以发现线索了,真的很先进呢亲。
【B+】说实在的,帕尔玛的镜头功底我都不想再夸了,“无懈可击”四个字我已经说腻了。裂焦镜头、推拉视点、划像转场、第一人称、B级情色、迷影情结,以及第21分钟处那个精致的长镜头(帕尔玛对于长镜头的选择和执行也是最顶级的),他将一切作者元素(除了分屏)融入到他最擅长的黑色悬疑类型中,迸发出无穷格调。当然,最可惜的永远是文本,这也是帕尔玛一贯的通病了,只不过在《黑色大丽花》里暴露的特别明显:线索繁杂,人物众多,却无一深刻。精美的摄影、灯光与布局也只是过场,故事宛如牛皮筋一般在帕尔玛的手中越扯越没劲。所以真正可惜的部分在于,如果文本结构优化或是影片时长更加充裕的话,那本片最终所呈现出来的质量,是绝对不会逊于《十二宫》和《唐人街》的。
同为洛城四部曲,抛开视听层面,单谈文本改编,《洛城机密》更优。本片叙事意味不明,铺陈却没能厘清线索,拎出主线,导致情节冗繁,节奏失效。
我想,德·帕尔玛应该获得比当前略高一些的地位。
帕尔玛比较失败的作品,演员的演技也是一个问题。
这竟是真实故事:明星梦的少女,吞赃款的条子,变态富豪,纵欲千金,皮条客,检查官,互相撕扯中掀出杀人迷局的真凶:一段有关雨果《笑面人》的陈年情史。看完此片再度凝视“hollywood”的大幅璀璨招牌,似乎看到了上空盘旋着吃人不吐骨头的巨大黑色漩涡。
4.5,结局不讨好,Hilary Swank偶滴女神!!!拜倒
同觉得大丽花是政权腐败下的牺牲者,但是这部电影实在太糟糕。
刚看见尸体时还真吓了我一跳。
被殺害的蕭特從來沒有涉足色情行業。這都是赫斯特報業集團製造的謠言。
『洛城机密』的高素质~~~~
一场对著名罪案的另类想象,也许只是子虚乌有捕风捉影,但观众不难感受到米国梦的空虚冰冷。大丽花如同所有做明星梦的美国女孩一样,可结局却异常绝望残酷,都是她的错吗?病态的社会里有太美的梦有时是危险的,她的死像是一记响亮耳光,打在伪善社会的脸上,而凶手至今不知所踪像一个隐喻,告诉人们正义可能比罪恶更脆弱不堪。
《黑色大丽花》之于布莱恩德帕尔玛就像《十二宫》之于大卫芬奇,都是被严重低估的惊悚悬疑类型片佳作。一个电影讲了三个案件,三案并进又互有交叉,剧情繁复信息量巨大,可见布氏叙事和掌控节奏的能力有多厉害。第21分钟处用一个长镜就讲述两个案件,牛逼极了,堪称神来之笔。
不好玩。
说实话,没有看太懂
友情提示:单身女士谢绝深夜观看
他们居然说希拉里斯万克像黑色大丽花
叙述太乏味了,以至于看的时候一直昏昏欲睡。导演对悬疑的铺垫乏善可陈,演员都是来走场的。
值得一看,仿古仿得很是那么回事。我爱斯嘉丽约翰逊,她很美。
http://www.66ys.cc/bd/20130301/24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