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镜头、配乐、画面还是剧情上,对日本文化以及东京这样一个世界著名城市的刻画都要比寡姐的《迷失东京》深刻的多。而一位来自文艺与自由的可爱的比利时姑娘与这个地方和文化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这点非常有吸引力。然而这份洒脱奔放的故事在富士山下戛然而止。
影片的前半段我没有什么想表述的,这份青春灵动的美好应该随着影片的镜头去体会。
影片后半段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编剧的构思枯竭了,为了交差凑数般拼凑出了一些支离破碎且又平庸模板化的剧情。
富士山下后,镜头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这本来是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写照:任何一个没有优越家庭背景输血以及没有卓越才华可直接匹配商业社会需求的年轻人,到了世界任何一个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都会遭遇的心路历程:从兴奋、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到为了生计而循规蹈矩地从事一些根本没有前途、自己根本可有可无的工作,但依然理想未灭;再到彻底被社会磨平驯化成一头大牲口,每天规律地打卡上班生活,无悲无喜,无欲无求。虽然不至于人人都这么悲观,但剧情所表达的,却是这个比利时少女对男方莫名其妙开始的追婚无所适从。他们之间除了一个法语狂热,一个会法语之外有过任何刻骨铭心的经历吗?Null。女主脑残式无准备无规划无装备地作死爬雪山,剧情需要侥幸未死,得出了几句人生感悟。但这非但没有开启她所想象的“写作生涯”,甚至在这之后她和男主的第一场戏,她告诉男友“我在山上迷路了”。男主回“中午吃什么,天妇罗好吗”?......这是刻骨铭心的恋爱关系吗?这顶多是过了磨合期的炮友关系。连十八县村姑村痞的恋爱都算不上。至于最后更加莫名其妙的扯上福岛,邻居强行加戏“谢谢你们外国人热爱我们的国家,但我们日本人需要独立面对这次不幸”......这哪儿跟哪儿啊?这是南北战争了还是全国性无产阶级革命了?需要日本的外国人都撤走?这为了最后要高潮一下也太无病呻吟了吧。
本来这类“身在异乡为异客”的类型片非常吸引我,无论是当年的《北京人在纽约》、《快餐车》、《七小福》,还是之后的《面纱》、《在哥伦布》、《穷街陋巷》等等,最大的看点都是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但这对编剧组对两者文化的了解、理解、宽度和广度、深度和底蕴有非常高的要求,否则拍出来一定是走马观花式的肤浅网红打卡片。
今晚看东京婚约 看到学语言的场景 想起两年前我去上德语班的时候 跟我同桌的小弟弟 今天也高考完啦 想起跟他斗谁学的德语粗口多 经常叫我阿姨 老嫌弃我写作业错好多还要他教我 那时候看世界杯的时候 我故意支持阿根廷跟他的德国作对 放学后故意拿他的自行车玩 希望他这次高考 能考到他理想的分数 学到他想读的德语专业 去到他想去的不来梅(想起那时候我快出成绩的时候,他也跟我说我类似的话)阿姨我无法实验的梦想都希望你实现:)
本著哈日族和法國控的精神,興致高昂地去看這部電影。沒有看原著小說,所以也沒有任何成見或者印象,預告片說實在也看不到整部片的重要環節,可以說是清新無敵的預告片路線。說到底,片中的艾蜜莉是個可愛無敵的比利時女孩,心中懷抱著成為日本人的夢想,出生地也仿若命中註定,給了她出生於日本,幼時至5歲都住在日本的背景,直到20歲,遠返日本尋找成為真正的日本人夢想。
艾蜜莉在東京開始教授法語,遇上一個熱愛法語的夢幻日本男孩,凜吏。這是她的第一個法語學生,也因為他,兩人從東京導覽的生活對話展開一段微妙的異國戀情。故事開始有著許多不難想像的過程,差異的文化,和彼此在對方身上真正想要的和實際交流的默契,艾蜜莉迷失在凜吏的優柔寡斷。也因此,當兩人在旅行途中,艾蜜莉見到柿子樹想要去摘取時,被凜吏果斷的制止,然而到了旅社下榻之後,短暫離開旅社的凜吏,帶回了艾蜜莉想要吃的柿子做為禮物,並且輕描淡寫地說著,找到柿子樹的主人還真不容易,艾蜜莉的心被深深感動,但戀愛究竟是個漩渦還是個迷幻的化學反應?片中在這個場景的末段,她在投影中看見自己時的神情,隱約給了故事的走向一個伏筆。
半自傳式的小說改編,故事主軸以艾蜜莉出發,夢想能否成有時除了理解自己的尋找,也多虧遇到武士般的神奇凜吏,神奇之中在於可言與不可言兩面,可言好比文化的差異出現的無解,而不可言則待觀片後影者自行意會了。異國戀情有時危險在於,她害怕他誤以為她是法國,而她誤以為他是日本。一句講進人心坎裡的話,正道盡異國愛戀的懸疑和微妙。
故事的後段,從艾蜜莉一人從溫泉困窘離開,到日本311後,凜吏一再要求艾蜜莉回到歐洲,不留優柔寡斷的懸念給她。畫面來來回回帶了多次艾蜜莉租屋處外的兩個日本小女孩,到片末女孩們給了她一個再會的互動,也是輕巧和適切的結局伏筆。(或許是我多想?)
我的私人情事無獨有偶看完此部電影後,無限心有戚戚焉,於是深感有時語言無從翻譯,文化無從意會時,戀情何以得到翻譯的幸運?然而,對我來說,身於同文化的也未必在語言無隔閡時,交流無礙,那樣的寂寞相比,異國戀的隔閡似乎成了眼前小膠著的遠距異戀有了些許柳暗盼花明,村有無那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後記:
追加那一句句末的話:Tout ce qu'on aime devient une fiction.
(所有我們所愛的終將成為虛幻。)
事實上,個人所觀認為愛蜜莉總有對凜吏的心裡位置,好比她說了,據說凜吏後來跟法國將軍的女兒結婚了,而這種說詞是誰傳入愛的耳裡以及可信度多高,似乎也在那無疾而終的婚約,真實與否也無須再去追究。
想到了戀夏五百日裡的內容,類似於我們那些過往雲煙的戀情,要之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婚姻生活,最佳的辦法就是把它寫成小說或者故事,就讓往事如虛幻故事,浪漫也好悲傷也罷,合適不過的幻影成了靜靜躺在書櫃中,隨時光越發沉澱而不再喧囂。
女主萌萌的 看完以后想去日本的欲望减少了......
一场春梦了无痕的订婚,东方男孩和西方女孩的“迷失东京”。两主演都萌萌的,真心配一脸。说它是小清新吧,床戏又多得一丢丢,果然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欧洲电影~~~
妹子和妹子的裸戏都颇好看
怀着很大的期待去看,说不出哪里不好就是觉得不够过瘾
女主好可爱,日本人的一些习惯真心接受无能。本片简直是对日本文化跪舔无节制啊。
女主有点像Juliette BINOCHE
很小清新,不仅仅故事,色彩,男女主角的长相。但是,我就是喜欢女主角这款类型的法国女生。故事一看镜头和场景布置就借鉴了许多特吕弗的电影。特别女主角的服装搭配,明明就不是跪舔日本文化而是跪舔当年的新浪潮。
太不喜歡結局。
第一次去电影院看了以法语为主的电影,意外的看懂了剧情听懂了百分之70的对话…除去上床上床上床和有事没事就露的点之外,在法国的电影院里看到上野公园的樱花,神社的鸟居,特别是听到中岛美雪的歌都感到格外的亲切!
特别喜欢的一部爱情电影 讲述故事的方式很温柔 那种在异乡的迷茫和彷徨感同身受
不崇日也不爱法国,难受。-5 星
趁着刚看完赶紧给五星。小清新,节奏轻快,举重若轻,又很真实。音乐很赞。
Tout ce qu'on aime devient une fiction.
暖洋洋的和风色调以及清新可爱的bgm。女主萌软毫不矫作,当真是une japonaise d'origine française. "Je suis amoureuse d'un Japonais. Il a 20 ans et moi aussi. Je l'ai toujours rêvé ! J'aime le Japon" 哈!做一个歪果仁的酸甜苦辣可是放之四海皆准!
很可爱的一部电影,只是拍到最后,用了一个最烂的结局方式.
这剧本是从垃圾桶捡到的吗?
故事叙事存在问题,尤其后半部分感觉是没什么可拍的了硬往下撑着,但是前半段很可爱,让人对日本充满喜爱
改编自amelie nothomb的小说ni d'eve ni d'adam,源自作者自己年轻时在日本的经历,有些场景确实让人啼笑皆非,fondue suisse,和朋友吃饭,我更相信两人相爱是爱慕着对方的国家文化吧。
竟然是个悲剧结局,三星半。
其实这部片子的主旨是比利时人和魁北克人联合起来黑法国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