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讲述了美国蒙大拿州一个小镇上一家四口的故事,故事从始到终没有大的情节起伏,也没有强烈的剧情冲突,有的只是美得让人眩晕的西部乡村景色,精致的演技,以及故事中流出的丝丝淡淡的忧伤和微妙的家人之间的亲情。影片开始时,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淡青色的水流,一双颤巍巍的老人的手艰难地把鱼饵穿在线上,然后主人公诺曼以第一人称的叙述缓缓拉开影片的帷幕,在老年诺曼富有磁性的嗓音里,我们的思绪开始伴着主人公来到一个小镇,来到那条令人魂系梦牵的大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也正是这样的开始,我们才感到一种温馨的怀旧情节在我们心中慢慢地铺开了,像一杯带着淡淡苦涩的咖啡。
特别向往有着‘绿色好莱坞’之称的蒙大拿。你看影片画面中,山谷缭绕,绿草如茵,溪流绮丽。其实回头想想,蒙大拿也只不过是地球上数不胜数的瑰丽自然风光中的万分之一,在这孤独的蓝色星球上,还有很多你永远看也看不完的锦绣山河。 过去的人们喜欢作弄辞,文人墨客,笔端不知多少风流美景口口相传。到了现代,有了相机和摄影机,特别是有了电影,将美景和人物合二为一,更是不知羡煞多少人!美化多少景!当年的《指环王》一播出,立刻成就1.1万人口的皇后镇,据说自《指环王》后,大约每年吸引超过百万的旅行者。在看看《大河恋》,赢得了一座最佳摄影奖的小金人不说,简直成了蒙大拿美景风光的宣传片,就连片子仔细你再看看,也不单单是影像了,成了一篇散文诗!一幅风光画!真难想象如果没有这绮丽的自然风光作衬托,寻常的百姓故事怎么脱胎换骨?! 回头查查《大河恋》的原著作者诺曼.麦克兰,原来这是篇短篇小说。据说麦克兰从小长得削瘦结实,性格刚烈,父亲是名牧师,特别推崇伟大的诗人和诗句。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他对文学从来就怀着深深的热爱和敬意,以至于后来一度成了大学教师,学术相关的文章很少发表,倒是文学创作笔耕不辍。 据说《大河恋》的故事就是麦克兰自家的故事。父亲对年轻的麦克兰说:诺曼,你喜欢写故事;诺曼点点头:是的,我喜欢。父亲又说:那就将来写写咱们家自己的事儿吧;有了这样的鼓励,于是,一来而去诺曼就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造,然而这条路艰辛坎坷崎岖无比!写写停停,写写撕撕,期间家里还发生了件事,父母嘱咐诺曼好好照顾的弟弟过早去世,这一切更让他痛心疾首,种种失落和打击这才让他心中那条‘家的爱河’越来越波澜,越来越壮阔! 大约在1980年,导演雷德福四处托人找本子,当时他并不知道有个人叫诺曼.麦克兰,一次偶然,朋友借给他一本薄薄的《大河恋》,打开扉页,赫然列着:在我家,钓鱼和宗教的地位差不多。 八十岁时诺曼决定公开《大河恋》的电影拍摄计划时,很多人竞相版权,雷德福也参与其中。也许因为诺曼本身性格的内敛与谨慎,也许因为诺曼担忧好莱坞伤害那些已经离世的家人,筛选下来,他几乎谁都不信任!当时的雷德福提议每周去大学看诺曼一两次,期间大家只是聊天,寻找共同话题,直到双方建立互信好感。雷德福的诚意,雷德福也在西部生活过的经历,最终打动了诺曼。 实际上《大河恋》的小说仅有104页,其中52页基本描写钓鱼。诺曼因为怀念弟弟,将弟弟所有的缺点都弱化了,而在电影中,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立体且丰满的人,于是,编剧又走访了诺曼的亲人和故居,这才填补了书中的大片补白。今天看来,编剧修改的工作真是难上加难。 喜欢《大河恋》的原因除了前面说的美景,还有一个就是彼特。当年的彼特刚刚拍完《末路狂花》,年轻激情,有一股子天真热情,完全不同书中哥哥的内敛沉稳,而雷德福又格外喜欢与新人合作,这样我们才能从《大河恋》中看到彼特的纯真自然。 对了,片中的大河其实不在诺曼的家乡,而在黄石公园,当时诺曼家乡的那条乌河已被严重污染。 最后说句与电影无关的,喜欢钓鱼的人可有福了!据说整部电影拍摄下来,彼特自己都成了钓鱼高手!
这是一首关于丛林,流水,鱼与勇敢的诗.是适合在午后的静谧中阅读的一本英国古典小说.
原先还以为是像燃情岁月那样的电影才去看的,但故事线比我想象中的短了很多,而且有很多情节没什么意思。美还是美的,却并没有特别打动我。
因此直接拿River作为我的英文名了⋯⋯噗
完完全全的爱,不需要完完全全的理解。
生活不能有两个结局,大河只朝着一个方向
这电影凝结了浓浓的乡愁。也许你已远离家乡,也许过了好久好久,也许你想尽办法逃离,但是故乡的云、水、月、人依然是最熟悉的温存。
没有加入保罗死的情节真是高明
不错,布拉德·皮特的清纯时期。
每一个人的一生就象一条大河,有的河是风平浪静,也有的河水流湍急、沿路布满暗礁,但不管怎样,最终河流入海。生命中的每一步都如挥出的一杆鱼线,有收获抑或没有收获,收获是大或小,不用介意,永远都不要预见什么。每一个人都是一条河,从各自的生命中流过。这部电影像散文诗一样。
他们的生命融进那条更替流淌生生不息的河流,生命中应当创造属于自己的节拍。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一切的过犯都在爱中被遮蔽,而我们只记起生命中那个充满错误过犯的完美的人。布拉德皮特的冒失感为整部片子带来了难掩的活力,而这部片子的神奇就在于它让人多次感觉到危机正在发生,然而危险却总被化解,直到最后一刻,死亡也不是撕裂,而是诗意地沉没,醇酒一般的片子
平实、纯粹、温柔却又刚强,那是过去的品质,那是河水洗刷出的人性最美好的闪光。
美式乡土文艺,选择个人主义色彩强烈的钓鱼活动来表现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物则是标准的“日神—酒神”二元对立模式。
14年的时间,已经让这部电影变得非常模糊,又在光点华山的银幕上变得清晰起来。《大河恋》说,再完美的家庭/学校教育,都无法让你所爱的人,变得如你所想象的完美。那么,如何接受这种不完美,接受无能为力本身,正是电影的真谛。
如诗如画的电影里处处透出一缕缕温情。美好的生活不在于有多么绚烂多么激情,而在于平和平静。当人已老去,只有大河依然为伴,沉淀下已逝的美好。★★★★
一部如诗般美丽的电影,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属于精神上的喜悦和心灵上的平静。影片歌颂了自然的伟大,并藉河水的川流不息,借寓人生起落,充满人情哲理。年轻时的Brad Pitt阳光明媚得让人心疼,看到他你会明白什么叫天地钟灵秀。保罗尽情挥洒着他的青春,这么张扬,这么肆无忌惮,就像是一件艺术品昂立在大河之上。然而生活不是艺术,太出色的青春是要被摧折的。希望这样任性的孩子永远不要长大,可以像小王子一样无忧无虑的活在自己的星球上,肆意搭建着自己永不塌陷的童话城堡,守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玫瑰看一天24遍的落日。
已在别处安身:来自遥远的地方;并不彻底遗忘,也不完全赤裸;但是我们是拖着荣誉的云彩来的,来自上帝,我们的家;虽然过去美妙的时光,不能挽回;我们不会叹息,要在剩下的时间寻找力量;用最深的怜惜,过去的不能再有;要安慰着地想,从人的痛苦里,可看穿死亡
光影斑驳的树林间有湍急的河流穿行,水中央的溪石上,年轻人握着鱼杆,细长的鱼线高高扬起,在空气里划出银亮华美的弧线,阳光穿透薄雾……有一天诺曼成了古稀老人,他站在家乡那条流淌不息的河边,听着湍急水流的声音,节拍器的节奏在记忆里恍惚升起……
“最亲密的人,往往与我们最不相同。就算不能完全理解他,我们也可以全心全意去爱他。”
那一条奔腾的大河,阳光下跳跃的鱼丝,我无法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