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美国传记片《卓别林》,北美票房949万美元,定级PG-13,豆瓣评分8.6。
虽然本片的豆瓣评分高达8.6,但却大大低于预期,平淡无奇,叙事平缓,犹如流水账,从小到老,一个一个的女人,一部一部的电影,没能抓住卓别林人生中的闪光点予以重点诠释。
本片对喜剧大师的刻画令人失望,没能展现出卓别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感,没能展现出卓别林对喜剧电影事业的热爱。相反,影片在卓别林的情感生活上施以重墨,这是卓别林的不光彩一面,大大削弱了人们对卓别林这一喜剧大师的良好形象,难怪本片还有一个片名叫《卓别林与他的情人》。
卓别林的好色是出了名的,而且专挑为未成年的美女下手,娶了多个真正意义上的“小”老婆。本片中有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卓别林说,我对每个见过的女人都设想过在一起。这话说得真够淫邪的了,纯碎的好色之徒,见美女就不想放过,说色魔也不为过吧。
本片中卓别林说,有声电影会给无声电影的小礼帽宣判死刑。事实上,《大独裁者》作为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卓别林开口说话了,但《大独裁者》却是卓别林代表中中最不搞笑、最丧失卓别林风格的卓别林电影。
本片很适合观看过卓别林电影后观看,而不适合在观看卓别林电影之前观看,否则很多剧情细节会不知所云,而如果预先看过了卓别林的代表作,就能看懂剧情细节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卓别林母亲的饰演者,是现实中卓别林的女儿。
本片定级PG-13,完全的错误,因为本片中出现了好几处女人完全裸露上身的画面,本片是妥妥的R限制级。
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首个儿时模仿秀,莫过于卓别林的“外八步伐”,这也是我记忆中对Charlie Chaplin爵士的最早记忆。多年以来一直耳濡目染卓别林大师的各种经典作品,如今终于把心愿了结并开了这一系列的新坑,便是从前两日的《摩登时代》始。 偶然在b站随缘选片时,遇见了这部由我非常喜欢的Robert Downey Jr.主演的《卓别林》,于是通过这部传记式的电影开启了解大师一生的旅程。 本片通过塑造一个虚构的作家形象与老年卓别林对话,通过解读其《我的自传》,勾起往事的回忆,从而向观众展示大师的一生。或者按台版狭隘的翻译亦可作卓别林一生的感情线,毕竟出自他手的大多数作品所展现的往往不乏自己最初的那份情感,一生未能忘却的初恋,或把倾慕的女性之想象与实际编排入戏。当然,拓宽视野来看,卓别林的作品中所要体现更多的是背后的社会与世界,同时对自己所处时代的问题进行一针见血的讽刺,更加突显了他是一位贴近现实的写实派导演、一位演技卓越的演员、一位热爱电影的编剧。当然,卓别林作为一个世界主义者所遭受的迫害,是“美国文革”思潮下的巨大损失。 这部影片的作为一部我心目中的高分电影,首先,选角唐尼就是从让外貌与卓别林相像,而且他的演技与神态皆让我沉迷在“这就是本人吧?”的心境之中,毕竟大师的每一个表情都是戏。其次,该片剧情详略得当,我认为是观影体验中的一次极佳享受,需要详细刻画的形象、具体描写的内容会留足时间,而相反的略写需要真是恰到好处。再次,对于这段人物史充分的整体把握,是使得这部两个多小时电影如此出众的原因之一。最后,令我惋惜这部影片的是,当年杀出了的确更胜一筹的《闻香识女人》,还有我上文的愚见。 “It was the knowledge that if you did what I did for living, if you were a clown, and you have a passion to tell a particular kind of story, something beyond, but you only have the one chance to get it right. And I never did. One never does. But you know that. That's not the problem. It's when you feel you're getting really close but you can't make it the rest of the way. You're not good enough. You're not complete enough. And despite all your fantasies, you're second-rate. Human. That's very hard. End of the day, you're not judged by what you didn't do, but by what you did. And I didn't change things, I just… He just cheered people up. Not bad, that.”
第一次看哭是在卓别林从道具库为自己设计完黑礼帽小丑造型后出来,一个闻名世界的走路姿势(背影)就在走向片场的那条土路上逐渐诞生了;很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某一天也能真的说出:“我唯一的敌人就是时间。”;结尾看哭了;唐尼最接近奥斯卡影帝的一次表演,可惜被《闻香识女人》的阿尔帕西诺拿走了
根据卓别林《我的自传》改编,影片的成功一方面在于客观展现,一方面归功小罗伯特·唐尼惟妙惟肖的演绎,对于这样一部卓别林的传记片,后者的作用明显更重要。那一年他才26岁,包揽各种最佳男主角。也许天才总是习惯放纵,之后他用更多时间往返于戒毒所,甚至入狱三年。还好,浪子已回头,好戏在后头。
即便小萝卜演的再忘我,我还是无法将他想成卓别林。真是悲剧啊。作为名人传记,这片与我想象相差真远。
悲伤的戴礼帽的小人儿
他的电影伴我长大,他的人生充满苦涩与无奈,却用骨子里坚强的幽默来创造出温暖的亮色。他的人生不乏污点,但在我心中伟大的卓别林永垂不朽。开往伦敦的列车上,他得知海蒂的死讯,默默转开头去,床上只映出他孤独的脸。影迷们却已来到,高叫着他的名字,他慢慢绽开笑容,我却泪奔。这片子不煽情,小罗
不曾想到小罗伯特唐尼有如此演技,Chaplin,一个很帅的男人和卓越的演员,站在事业的巅峰上,他从未迷失自己。沉默的是电影,呐喊的是胶片背后执着的心。
卓别林和他的情人儿们....只看开头结尾绝佳
第六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死小受,你演的太好了。不过,不要跟男人们的每一场戏都表现的那么JQ嘛
瑞士。凡是有所作为的,一定有不一样的经历和执着信念。打压是从胡佛总统的那顿晚餐开始的。同母异父的哥哥西德。初恋海蒂凯莉嫁作他人妇,战后死于流感。娶了一个一个不检点的又愚笨的小女人。从英国剧院舞台 到 美国无声黑白电影 到 talkie有声电影。传记作家。“如果你想了解我,就去看我的电影”
抹去脸上的妆容,显露出银幕背后的一生。时间跨度长达80年,编年体的手法推进,虽然用一个虚构出的传记作家与卓别林对话形式,边画外音边帮助过渡,但总体还是偏流水账。每一幕切换近乎十年过去,选取每个阶段的重要事情,更多偏重卓别林与多位妻子的情史,创作电影的经历略轻。很多事都是浮光掠影提及,要完全明白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脉络,但只靠这部电影恐怕不够。- 我们欣赏卓别林作品时,往往会忽略他从英国移民美国的背景,一战未入伍使他失去故国情,作为异客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以创作去批判社会却又使他被新家园所驱逐,最终只得偏居瑞士度过余年。从艺术层面看,各有粉丝观点,但从对社会影响力上看,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喜剧演员。(PS.本片的导演正是82年甘地传的导演)
跟《甘地传》有很大差距。这片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开看每段都是精品,合在一起却显得混乱不堪、节奏混乱,有太多事情想说,却不知道应该从哪儿下笔、怎么下笔,最后一平均用力,事无巨细,就变成了流水账。可惜了唐尼的神级表演。
满分是因为这是讲述大师的作品,看得我心潮澎湃的。故事完全可以讲得再细致一些,跳脱的地方太多,很多细节没有表现得很到位,影片总体素质偏上,唐尼的演技很加分
查理卓别林甩着他的手杖 顶着他的小礼帽 他穿着他那身熟悉的小礼服 他带着他那滑稽的小胡须 在黑白的世界里行走着 他是在钢琴声中在荧幕上舞动的小人 荧幕前 他让观众笑 让观众哭 荧幕背后 饱经风霜的他涂满白色的脸下充满忧伤 83岁的查理站在奥斯卡台前 安静地看着自己的一生
小罗伯特.唐尼演技出众,犹如卓别林附身。还提名当年奥斯卡最佳男演员,不过败给《女人香》中的阿尔.帕西诺。他对英国腔调、默片表演技巧都做足功课,充分显示了他高超的肢体语言(在接下来的《穿梭阴阳间》中也有“鬼附身”的肢体表演)。不过晚年妆比较失败,扣分不少。
又一出美国梦的破灭
命运是一连串奇妙的巧合,查理第一次出现在电影中是一段穿帮的废片,却没想到这个穿帮的路人的名字从此镌刻在影史上。出身于污泥,名利双收后利用自己的声望为底层说话。有声片时代来临时,他起先抵触,随后利用有声电影这个介质发表反纳粹宣言。哥哥说:“It’s not your business. You’re a comedic.”但他不想置身事外,喜剧是让人发笑的东西,更可以是对抗极权与资本家的武器。讽刺的是,这样一个为世界人民创造巨量精神财富的人,不被英国接纳,后又被指责为对美国毫无贡献并驱逐出境,变成了一个没有祖国的人。结尾处理得很好,老年查理坐在灯光照不到的角落垂泪,屏幕上年轻的查理背对着观众渐行渐远。孤独的灵魂难以被看到,电影是唯一了解他的途径。
电影是拍给所有人看的,包括穷人、富人、懂英语的、不懂英语的,他的电影要拍给世上那些不懂英语的其他国家的人们观看,他要全世界都快乐。
无限趋近于五星。关于小罗伯特唐尼的表演我们就不必多谈了。拍摄这部电影消磨了他所有的幸运,以至于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生生蹉跎了十数年的人生。电影唯一的遗憾不是演员不够出色,而是黑白翻译为彩色后流失的那些往昔年华。
是我心目中传记片应有的呈现方式。卓别林跌宕起伏的漫长一生能以这样的方式串联起来很有想法。更侧重于卓别林人生的争议点而非创作,或许就是因为他真的是天才(但他对工作的热情与投入,创作态度的呈现虽少却点到位了)。唐尼值得一座小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