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近三十年来,将近 1/3 的鸟类从欧洲大陆消失。 法国气象学家 Christian Moullec 在20多年前就留意到这一现象,认为是灰雁迁徙路线太危险所致。城市、强光污染、噪音都会对迁徙造成干扰,最危险的我们:人类,非法盗猎者会在迁徙路线挂起鸟网,导致成千只候鸟因为挂网而死亡。所以CM决定开着自己的超轻型飞机,带着野雁们一起迁徙,帮他们寻找安全的路线。从 1995 年开始,这一飞就是 25 年。 法国电影《给我翅膀》正是以 Christian Moullec 为原型创作的,结合导演喜爱拍的儿童题材加入家庭问题一并呈现,故事带有典型法国浪漫主义色彩,结构简单,电影将主角设置成14岁的少年,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了带领野雁迁徙的冒险成为了英雄,结尾的大肆媒体报道可以说是讽刺,但处理的略显浮夸。 电影的观感是不错的,在豆瓣也有8.4的高分,本来觉得改编还算成功,导演也很会踩泪点,明白观众喜欢什么,瑕不掩瑜,不过再了解了背后拍摄事故后又觉得分值其实高了。 电影的拍摄地是艾格莫尔特盐场(Salin d'Aigues-Mortes),这里是法国唯一一个火烈鸟筑巢地,火烈鸟也属于濒临灭绝的物种。 拍摄团队用赶鸟的方式,造成500对火烈鸟夫妇因为受到惊吓,永久地放弃了自己的蛋,还有很多蛋在恐慌中被踩碎。一部环保题材的电影有这样的践踏大自然的拍摄行为,实属讽刺。 其实这部电影如果就本身气象学家 Christian Moullec 的事迹拍也是非常精彩的,而且更佳真实,也不会像目前呈现的那么刻意和造作。 在记者的采访里,Christian 是这么说的: “过去的30年里,因为人类的活动,欧洲的鸟类消失了三分之一,我真心希望,更多的人愿意拿出力量,守护这些生灵,要知道,当你和它们一起在天空飞翔,俯瞰这个美丽的世界,你才会真心体会到,大自然对人类和动物们来说,有多么重要….” 如果你也看过电影《给我翅膀》,并为之感动,请别忘了,Christian 才是真正的主角。 最后记住,电影结尾的旁白:土地不是我们继承来的,而是向子孙借来的。
这画面美不美萌不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法语故事片-《给我翅膀Donnez-moi les ailes 》。一个沉迷于网络的男孩在父亲的影响下变成了带鸟飞行的少年。影片也让我们借助大雁的眼睛俯瞰大地发现壮丽的北欧景色。
不得不佩服法国人拍摄动物的精神和水平。他们不惜成本和代价,不图票房和回报,舍得投入时间和人力,制作出令世人瞩目的记录影片。如,《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1+2,《海洋》。还有如此片一样的故事片,如《狐狸与我》。
看到一半笑了,爸爸养的大雁,最后让儿子开飞机遛着迁徙了。老父亲的心很疼,还好最好妈妈又重新爱上了这个执拗单纯的博物馆职员。
开头和结尾都很好。开头是标准的美丽国中产家庭,现代风装饰,男孩子梳着精致的发型。博物馆里一个研究濒危物种的中年男子计划被驳斥……进行背景交代,引出电影主题。结尾是拉上一半黑幕的方式做彩蛋和导演介绍……
看电影就是这样吧,一波三折,忧喜参半。看下去总是值得的。
这部电影包含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善良的赞美,对勇气的赞美,对热爱的赞美,对责任的赞美。
当托马和雁鸟们一起翱翔天际,共同飞跃山川与河流,当它们一起冲破云层,摆脱暴雨,当雁鸟们朝着等待的托马飞来的时候,那是人与自然融合最极致的浪漫时刻!
而那张所谓的许可证,那些阻拦托马爸爸的警察,那个在电视里嘲讽托马的专家,都该承受鄙视!
曾经想过一个问题:“我们所有人的钱财财富都是从那里来的?”其实一层一层逐个推析,我们一直掠夺自然,与自然斗争,才能够存活下去。 如果站在一个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自然产生影响是一定会发生的。但是为什么会有人,比如本片中的父亲和他的朋友为了保护自然而不惧重重困难,教会那些鸟儿一个更好的迁徙路线来保护这些濒危物种呢?我认为原因是他们是生物学家,他们在不断地研究当中找到了自然的美,自然的和谐。中国古代就有这么一群诗人,我们把他们这个群体称作“田园派”。他们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美,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一种“有诸中而无待于外”的状态——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真实的生动的自然世界又有什么区别呢?而这种状态也同样发生在科斯迪安和他的朋友身上——他们选择了这条路并付出了这么多努力,他们早就已经在追求一种与世俗之人追求的有所不同了。
其实人与自然不应该是一个纵向“殖民”的关系,人与自然也可以建成平等的横向关系。
这是影评,自然少不了对电影镜头的分析。在这个电影里最让我印象深刻有二:1.他们跨过万般阻难却在到达极圈还差最后一步时却受到了命运的嘲弄。我认为这是电影中情节的可以安排——极圈这个地方正是引导鸟儿往回飞的地步。所谓万事开头难——极圈的寒冷也正好印证了这是电影中最黑暗的情节(我私认为)。2.在最后,画面不断压缩,最后指向天空,托马斯完成壮举的地方。也是这一切的开始——这是鸟儿飞翔之地。这是一个轮回结束的地方,又是另一个轮回开始的地方。
其实,人与人的影响也在这部影片中体现——父亲虽然勇敢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还是会踌躇不前,就像有的时候随着我们个人的成长,随着知识面的增广而在选择来临之时更加的犹豫——因为我们要考虑的更多。但是这时托马斯站了出来——他没有深思熟虑就启动了飞机,这也同时推了他的父亲一把。让他做出抉择
私认为这个电影有一条暗线——托马斯的成长,他的成长来自于他多付了一份责任——作为鸟儿的父母,教会他们一条迁徙路线。这让他不能够再任性地做他自己了。同时,这一份责任也造就了他的鲁莽——他最后起飞“逃走”也是因为他与这些鸟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羁绊。但是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现在,我认为这个小男孩估计是会死的。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融合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一种思考,向我们抛出一个问题:“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当然,它也在里面回答了一点——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从祖先哪里继承来的 ,而是从我们的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
少年在拯救野雁的途中也在不断成长,收获自我,在人与自然的共生中不断变化,也是一场少年的奇幻之旅,勇气,毅力,坚持,梦想,爱心,梦想,缺一不可,也是在无形中给我们人生的启发,如果真的认为自己是对的,那就不要管世俗的眼光,做好自己,活在当下,就现在,别留给未来遗憾。这也是留给后代子孙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不想我们的后代要观看野生动物只能在书上,在灭绝动物手册上才能看见
伟大的冒险!伟大的电影!伟大的真实原型!
环保人士总被黑就是太缺少这种真正去付出去做的人,只知道为了发声而发声的这就只能是复读机。有一说一为鸟引航带它们学会迁徙的路线,这确实是壮举,但也要记得这件事开始就是不合法的,而且过程中显然违反的一些东西就更多了,这趟行程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更是危险的。但也正因为是少年所以这件事才成功的,成年人的世界充满着规矩,就像少年的父亲遇到地方官员的阻挠会放弃一样,而少年相对二元的世界更为纯粹,这或许只是少年的中二病,但这种纯粹我很羡慕
以为是题材选得新颖,不料是改编自真人真事,男孩托马真是秀得一塌糊涂,年轻人之榜样啊。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时候肯定没考虑过人类的扩张性太强了,地球上各种物种竞相灭绝的今天,这部凯歌人与自然的电影就格外令人向往。男孩托马驾着小飞机带群雁从北极圈穿越法国的一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显得格外美好。这一段旅程是任何人都无法在城市中学会的,希望我们能从这部电影里吸取一些警示,我们脚下的土地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跟子孙们借的。这电影真是值得一看,非常治愈。
非常流畅抓人的儿童冒险片,大自然的神迹壮美无比,托马的冒险历程惊心又浪漫,从中还能看到好的家庭教育能带给孩子的自由和成长。最喜欢的当然是可以代入大雁飞行的视角,托马在空中摸一只雁的羽毛那瞬间,看得人震颤欲落泪。我也好想展翅飞行啊啊啊!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看个这个电影会让我哭成憨憨,人与自然,爱与勇气,真的是太棒了
万有引力,天由于信,兹石为磁,兹心乃慈。
法兰西版《伴你高飞》,后半段就变成《荒野生存》了。男孩的表现优秀,远离都市喧嚣,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质朴情感,能产生社会效应,并引发长久的思考,这才是隔着屏幕而希望达到的共通点。北欧风光无限好,但是别再骗我回农村了。
原型故事美丽动人,可惜在这愚蠢的制作下,故事变得无法容忍的媚俗,个人救赎、家庭裂痕和解简单拼凑,拉起自然保护的大旗喊几句不知所云的口号。导演尤其擅长塑造人物,政府官员嘛,是迂腐不知变通,工程队伍则霸道又唯利是图,眼睛雪亮的人民群众擅长拍小视频,聒噪的记者神通广大会看短视频,鼓掌,不得了,三流故事四流演员,豆瓣8.7分,摊手。
一个人在电影院看完一个人回家抱着我的猫一个人哭了半个钟头。toma和aka让我莫名其妙地产生了共情。可能因为我有个归于田园和流浪四地的梦想吧……
囚禁在家第40天,看了如此自由的电影,我的生活连法国的一只雁都比不上,悲从中来。
很久没有看得热泪盈眶了
如果人人都能成为托马,是否还会有新冠?
实在不能更美好了。14岁网瘾少年,架着飞机,带领20只濒危野雁从极圈飞回法国栖息地,何等的热爱与勇气。真人版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含着眼泪,挂着姨母笑看完。北欧的山川湖泊美如画。
雁,至秋而南翔,从不爽期。中国自古视雁为五常俱全的灵物,现今却没法为它们做更多。今年的个人最佳影片,不是因为它拍的有多好,而是因为我真的太喜欢太爱这样的美好了。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为了自己的生存才想到去环保仍是一种索取的立场,顺着自然的纹路与其共生不离,多好
少年 从此你的心里住进了一片广袤的天空和温暖的宇宙
如何修正沉迷网络的孩子?那就是带着他去做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托马斯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应该不会再用父母操心了,他在这个过程中完美地成长了,不管以后做什么他都会成为一个内心优秀的人。
《给我翅膀》改编自法国气象学家Christian Moullec的“重建候鸟迁徙路线计划”,这种柔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爱与责任与勇气碰撞迸发激情、家庭成员情感升华与成长且改编自真实事件的温情、冒险类电影总是会带给人更深沉的触动。本作可以看做是《伴你高飞》+《迁徙的鸟》+《契克》+《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有趣结合(去程从法国南部到挪威北极圈,返程独自飞全程且横漂过北海,纳尔逊附体的感觉)。冲出暴风雨云层的桥段是在致敬《黑客帝国3》的经典场景吧。“土地不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的,而是向子孙借的。”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飞行公路片,故事的最后,大家都获得了成长,对自己更了解了,爸爸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自由勇敢背离社会责任责任,妈妈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自由、勇敢、爱生活本身(他们真的是彼此的soul mate),而儿子成为了感怀自然的人,也找到了并挑战了自己,获得了人生的金钥匙——他知道了自己的能力,以后再不会质疑自己,成为了一个相信自己的人。而他也学会了共情和爱世界。电影里每个人都是真正的人,不是所谓的“工具人”,连继父都是可爱的。法国电影的stereotype感觉比美国电影还少一些。(不过用另一种媒体另一个角度表现,其实就是所谓民科吧,民科真是需要勇气啊)人最大的失败是不去尝试,这太对了。
这份坚持太伟大了。也多亏了家人在支持他。要记住,土地不是我们继承来的,而是向子孙借来的。人类和大自然也是命运共同体!
阿卡飞上平流层的时候哭了一次,最后白额雁集体北归又哭了一次。其实爸爸、记者、爸爸朋友他们为了拯救濒危物种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政治和法律的制约还是让他们止步于那个极限。反而是一腔孤勇的14岁少年,完成了上百公里的冒险。勇敢自信是多么难得的天赋啊!也许他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承担起“印刻”父母的责任、完成了一项物理意义的艰巨挑战。他起飞的那一刻,可能仅仅是觉得,这是对的事。而成长就在那一刻发生。无论从环保科普还是青少年成长的角度来看这个电影,都称得上史诗级的优秀。ps. 画面和机位赏心悦目,超过半数的画面都可以截屏作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