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是根据李碧华原著改编而成。泛黄书页散发出陈年的脂粉暗香,辨不清前世今生,斩不断情孽纠缠。 前世——潘金莲,今生——单玉莲。 以及生命中陆续出现的那四个男人: 张大户/章校长,武大/武汝大,武松/武龙,西门庆/SIMON。 欢娱春梦里依稀有泪光隐闪,万紫千红最终亦毁于一旦。 《金瓶梅》中的性爱描写鲜活大胆,满纸都是风流文字。比较起来,电影里的香艳画面只是含蓄暧昧的象征。 单玉莲被章校长蹂躏的那段,节奏如暴风骤雨,背景音乐撕心裂肺恰似野兽狂吼。没有半点裸戏,只能看到清纯少女痛苦垂死挣扎,哭声里夹杂裂帛声,让人毛骨悚然。镜头闪回穿插前生张大户摧残潘金莲的场景,暗红迷离的光线荡漾开来,灯昏梦残,她娇嫩的脸上泪痕点点……看到这样的情景,相信大多数观众只会感到愤怒和辛酸。
潘金莲真是个鲜艳的文学人物,《水浒传》和《金瓶梅》将她塑造成一个淫妇,柏杨的《古国怪遇记》中,潘金莲是一个现代女性。后来李碧华写了《潘金莲之前世今生》,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写出了她无奈辛酸的爱情以及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生。欧阳予倩创作有剧本《潘金莲》,写出了这个女人奔放而刚烈的性格。大概是那时候的人需要些新点子,将古书里的坏女人当做旧时代的叛逆,为她树碑立传,借此表达新声。1989年,香港导演罗卓瑶根据李碧华的原著拍成电影《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其实电影拍得不算出色,看过原著的会觉得那不过是小说配图。李碧华写的东西画面感太强,所以我看电影时并无惊喜。王祖贤演这个角色,有那种从阴间来的气息,因为她是女鬼专业户嘛。但是她一直都在被虐,潘金莲刚烈决绝的部分,是她阴柔气质无法驾驭的。
细究起来,潘金莲是苦命人。首先,作为贫穷人家的女儿,是不应该长那么美的。美貌是一种社会资源,上等阶级喜欢收集,并且他们有权有财,收集起来很方便。其次,作为一个贫穷的美女,是不应该抛头露面的。像西施啊、绿珠这样的美女,都是生长在农村里的,大家一样穷,没有土财主仗势来糟蹋她们的美貌,直到她们被权贵雅士发现。虽然下场也是不幸(红颜薄命),至少享受过锦衣玉食,并且自身价值能够被发掘(做间谍啊,做缪斯啊)。但是潘金莲自小在张大户家做奴婢,嫁给武大郎后又居于闹市,美貌在招摇,怎不生事端?最后,美丽的女人还这么有主见,对于自身处境,不是忍受而是审视,意识到不幸,想要追求幸福,性情又刚烈。美貌已是烈性毒药,再加上这心气,怎不引火自焚呢?
天生就是悲剧种子啊!
说是潘金莲的前世今生,其实今生不过是前世的重复。她所面对的那些男人,换了个名字,施予她同样的伤害。较之《水浒传》里的武松,李碧华笔下的武松,多了情动和懦弱。这才是潘金莲的劫数。武松转世的武龙,在她因送鞋给自己受人批斗的时候,顶不住周围的压力,抽打了她。这一巴掌所催生的怨气,三世不能消啊。前一秒她把他当做救世英雄,下一秒就亲历背叛。女人陷入爱情时,才不管外界的压力。她一心所系的,只是男人的态度和作为。武龙此举已让她心寒,以至于最后她也无法相信武龙要跟她远走高飞的话,两人在汽车爆炸的烈焰中身亡。这里让我想起李莫愁,她身中情花毒后跌入熊熊烈火中,还高声念着“问世间情为何物”,执念太重,就是自作的孽。潘金莲心系武松,却只是一厢情愿,前世的他不懂欣赏她的美丽和痴心,今生的他无力维护她的尊严连靠近她都需要诸多借口。这爱情是她自设的圈套,就算她不喝孟婆汤求得另一世,情花毒仍在她身上,分毫不减。高喊着要报仇,报什么仇?她前世的爱恨只在武松一人,今生遇见他仍然情难自禁,最后与他共死就是报了仇吗?她所要的不过是武松的爱,投胎来取,难能如愿。待武松交付真心,死期已到。这段孽缘定然是要纠缠到下下辈子了。
戏剧剧本《潘金莲》里最后一幕,武松杀了西门庆之后,要杀潘金莲。武松凶狠地说:“我要剖你的心!”潘金莲道:“你要我的心,那是好极了!我的心早已给了你了,放在这里,你没有拿去!二郎你来看!(撕开自己衣服)雪白的胸膛,里头有一颗很红很热很真的心,你拿了去吧!”武松没有被打动。她临死之前有一段血脉喷张的告白:“……二郎,可是你说‘叫我跟西门庆去……’这句话真伤我的心!我今生今世不能和你在一处,来生来世我变头牛,剥了我的皮给你做靴子!变条蚕子,吐出丝来给你做衣裳。你杀我,我还是爱你!”武松是莽汉啊!怎么懂这疯狂的爱意?
如果跨越阴阳界,死真的不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命门在于孟婆汤,在于记忆。情不灭,恨难消。所以,再轮回个千世百世都一样,人不改变,悲剧只是重演。
中学时期唯一看过电视上《水浒传》评书的段落就是武松杀嫂,至今记得说到尾声田连元还感慨了两句如若潘金莲没有遇到张大户又会是怎样人生。李翰祥是忠实书里的淫欲,罗卓瑶和李碧华是带着女性角度,这两个视角要是并置来看是很洪尚秀呢。
小说行文断句不过三行,意象强,适合视觉化,比如缠足与芭蕾舞鞋绑带,时空对剪都是写好的,直接拿来当剧本用。导演调度的视觉细节:裹脚老太太前景走过,涂脂抹粉的女模特在背景嘲笑她衰老——自以为是巅峰的女性,但脑子里种满了三十岁就该死掉的古老观念。
港片对大陆十年运动都带有恐怖片的猎奇性(这段美术很好),这题材至今仍是禁忌,倒让人觉得这种毫无敬畏的民间奇谈化也算是一种消解,且情色片直击权力关系的要害——脱掉口号的绫罗锦缎,下面就是最赤裸昭彰的持强凌弱。
看到王祖贤叉着腿坐着吃西瓜卖黄皮处,忽觉得她也算是个有事业心的女演员,一直在尝试不同的戏路。人云亦云地叫单立文“大官人”,今日才发觉这是第一次看他演的西门庆,只记得高太尉调戏林娘子了(也是王祖贤)。
开片潘金莲“我要报仇”,最后看这仇是要报到武松身上(倒便宜了张大户)。不过当看到单玉莲直斥武龙,武龙死前剖白,二人双双毁灭,又感到这“仇”是化掉了。原书中单玉莲求签的签文是“庄周梦蝴蝶”的“好签”,而电影中改成了凶签,“东园昨夜狂风急,万紫千红亦尽倾”,但签文后两句是险中有救——“幸有惜花人早起,培回根本复栽生”,修善得贵人相助。
在惯常的文艺作品中,女性被强暴只是命运悲惨的情节,或者是为其配偶复仇提供合理性。撇去未喝孟婆汤,今生被前世仇恨纠缠的戏剧表现和女性处境轮回的隐喻,从现在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这么理解:玉莲被校长强暴后,为了掩埋创伤,分裂出了一个“潘金莲”的人格,这个人格不忍受“淫妇”指责的羞耻感。当单玉莲读到《金瓶梅》时,她开始以另一个角度来看自己的命运,到她能够痛斥武龙的懦弱、扮伟大、妒忌的时候,她分裂的人格其实开始融合了,这一点上她是全片中唯一一个具有内在驱动力的角色,可不就“培回根本复栽生”了么。
该片于1989年9月21日在香港上映,剧中演员皆是当时有知名度的演员,王祖贤、林俊贤、曾志伟、单立文及老艺人谷峰、焦姣等。看到网上说外界流传这是王祖贤开窍之作,将小说中的“潘金莲”、“单玉莲”饰演的媚而不姣、淫而不贱,林俊贤还保持着电视艺员的演技,单立文从音乐人渐渐转为“西门庆”或其他奸角...但你们一定不知道,当年李碧华小姐初衷却是另外一位不次王祖贤样貌的美人——利智。
网上传闻(大陆网少见) "电影原本请利智,当初李碧华说她写小说时候,脑子里的形象就是利智,但筹拍本片时利智拒绝这个剧本,“可以性感不能seqing”,李碧华改了seqing意味利智还是不接受,最终只好找来高个儿的王祖贤替上。其实利当时在香港演艺圈的遭遇,是最适合这电影不过的了。"又有一说法是利智怕被定型,此片亦是她当时经纪人推掉的,之后利智也辞退了那个经纪人?两个版本不知孰真孰假,但李碧华当年写小说脑子里联想利智也是可能的,1986年的亚洲小姐冠军,当年宣布她夺冠时港人多是以嘘声代替掌声(当然也有掌声如倪匡),因来自大陆的出身和那不标准的广东话,即使她是旧金山大学金融商科毕业的学历配上绝色样貌和突出身材也未能幸免嘘声,网上也有周润发曾志伟87年玩笑事件、董骠不肯合作等事件,但后来她{越嘘越红}(黄霑语),和许多大牌合作,92年退出影视圈进军商界。
虽然她是港人口中的“利美人”,但电影里终究是些波大冇脑或者性感奸角,最后参加的“誓不忘情”那部文艺片,票房一般,利美人也无心醉心演艺圈,进军商界。(看当年报道张敏敬佩利智,希望以后也能进军商界,当然两个上海女人都输了,幸运的是一个遇上李连杰,一个遇上向华胜和‘夫君’)时为1988年,利智刚入圈2年,借助亚视艳丽包装加上导演给她定位性感艳星,都很符合“潘金莲”这个形象,她唯一接的一部亚视剧貂蝉和潘金莲都是同类型的女子,李碧华写时想着她也是有可能,但她并未接下这部也许会改变她戏路抑或被定型的片子,是她之幸或不幸?不过之后看到一篇李碧华随笔提到徐克拍西游记,她就随意安定哪些演员饰演哪些角色,“徐克是悟空、洪金宝是八戒、成奎安是沙僧?张国荣是唐僧、利智是观世音、周润发是白龙马A”,有几个角色饰演难知其中文妖意味。
也无妨,这个时代互联网尚且真假难定,上个世纪黄金时代的香港什么都有可能,互联网上一堆键盘侠什么“王祖贤整容失败王祖贤贴吧号真假”、“单立文拍三级不育”、“林俊贤家暴”、“张敏向华强”、“利智赌王姨太追杀”,“叶子楣是真是假”、“关之琳高尔夫球大刘”等,太多真假排名不分先后左右忠奸。只是感叹一个女星未接下一部好片的遗憾,她出身方面比王祖贤更近单玉莲这个角色,1961.12.31 出生上海,电影1966年上海单玉莲8岁,长相身材也近“潘金莲”多点。但李碧华忘了一件事,利智在“今夜不设防”提过:我们那时看的书都是比较左派苏联的书多点;我奶奶以前和我说:和男人接触会生虫;我不会拍写真,但看到别人拍我很支持...经历过WG的一个大陆女仔可能不一定会接受这么前卫这么开放的一个被世人唾骂角色,即使她之前也接过性感角色。
感谢社会的开放进步和人类的包容理解。
电影自是表现不出李碧华文字的辛辣和残忍,那份哀怨凄美也只有女鬼专业户王祖贤可以hold得住。典型女性视角电影。我就不明白了,贤姐裹得严实到脖颈,怎么就被划成了三级片。。。。。。。
连个事业线都看不到的王祖贤
能做中国的名女人的各个都要有点儿功夫的,最要紧的是够淫,但是不能贱;矜贵,但是要风骚,风骚却又不能下流。
有关金莲穿越的热门问题,绝对是罗卓瑶改编李碧华最烂最滥的一部,从开场的地狱和第二幕的文革就透着烂片的潜质。选角倒是不错,结尾很雷人。
再没有比王祖贤演绎得更好的潘金莲了
命定如此,说是复仇,可不过是把前世又重新过了一遍~
一招一式都是风情。
大学的时候读过原著小说,那会是冲着李碧华去读的,读后觉得很有想象力,小说后半部不是一般的乱。如今终于看到这部同名电影,小说的毛病也被带到了电影中。两星
原著本来就不是什么一流作品,“前世今生”的设定(特殊性)和女性宿命的大命题(一般性)之间本身就形成了悖论,并且相互瓦解,除非把潘金莲的故事颠覆掉,或者放弃时空间的牵引力,主题上才说得过去,李碧华下笔又注重画面感,于是电影顺杆爬似的原样复制,玉莲有人格吗?并没有。武大前史为何?不知道。都是纸片,演员选得倒是完全符合想象,所以又怎样呢?
单立文之后,世间再无西门庆。
王祖贤赋予潘金莲一点清丽冷艳的味道。那个单立文简直就是西门庆转世,眼角眉梢尽是风流。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现在的女演员已经很难有这么淋漓尽致的大女主电影出演机会了,小贤的气质和演技真好。长得一副端庄贤淑样,演起情欲戏又骚得勾魂摄魄,集清纯天真放荡于一身,中国的玛丽莲梦露啊
同样是改编李碧华,罗卓瑶却未能取得成功。就拿本片来说,她既不能像深知自己长处与短处的徐克进行合理取舍,又不能像长于思考的陈凯歌那样重现文革,最终的结果就是拍出了一部空有各种奇情元素的三级片。这种失败几乎和《古今大战秦俑情》一模一样。所谓女性视角的反思,不过是后人无聊的过度解读而已
李碧华说“淫荡不能放浪,矜贵要能风骚,风骚不能下贱。”李碧华还说过“最好的男人是潘金莲的四个男人:张大户、武大郎、武松、西门庆的综合体”至于为什么给5颗星,灯光镜头造型化妆师都很给力,让我看到了穿越古今美丽又年轻的小贤没枉我下载两个版本,一边放清晰片源,另一边放国语配音(配音很好
深深地李碧华烙印... 自从被徐克发现了仙气...她就开始在人不人妖不妖的电影中来来去去的轮回。怪不得他喜欢王祖贤。真美。徐克真有眼光。
四星都给王祖贤。太美丽了~
6/10。婚宴上除了武汝大,武家都是清一色的女性,因为婆婆一旁公公的座位缺席,新人敬公公的茶只好以手指粘点茶水弹向空中示意,父权的弱化得以彰显,其他男性无一不软弱、丑陋,夫人破门而入的舞团团长只知慌张地提起裤子污蔑受害者,武汝大想从性能力寻找男性尊严乱服用壮阳药中毒,武龙空有体魄而内心情感软弱无力。金莲鞋和蜡烛的意象贯穿了女性向男性求助来突破菲斯勒中心主义的失败,当寄托男女情爱的球鞋遭到外在的政治压力禁锢,武龙以退却保全自己,单玉莲的呼救淹没在批斗声浪中,而点蜡烛后答应求婚则是靠男性逃离带给往后最致命的一击,单玉莲从白毛女的戏服、蓝工作服到来香港后金银首饰上对美的狂热追求,体现了女性意识的不自觉,甚至找设计师出轨这一最强烈的反叛也要忍受性爱捆绑的伤害,结尾车窗前金瓶梅的书页飞散有一种规劝的意味。
这是我觉得王祖贤童鞋最美的一部片子。现在再也没有人能够拥有这么一双风情万种,浅琥珀色的眸子了。
五星!电视上放一百遍我跟一百遍!
爱极了李碧华的文字与王祖贤的容颜。潘金莲,被世人所唾弃的荡妇,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可怜女子,貌美如她,少时惨被他人糟蹋,又嫁与武大郎这容貌不佳木讷之人,终于寻得爱郎,偏偏武松又不解风情,自暴自弃与西门庆鬼混,却又得一千古骂名。唉,世上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