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桑处女作充满浓厚的文艺气息
这部电影是一部家庭伦理片
竟然是以真人真事改编‼️
一个欠债的男人消失了13年
归来竟然是一场他的葬礼
在葬礼上前来受过他恩惠的人
每一段讲述又戳中泪点
这13年来妻儿的生活真是苦涩心酸
而这个欠债的男人却借钱救济他人
最后妻儿似乎原谅了他
可我还是不太能接受这种不负责任的善人
看完电影的最大感触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人本身就是复杂的个体
在死亡面前,我们又如此渺小
活着就请负起应有的责任
要不然就不要给他人带来不幸
形式上简单,却渗透出生命深沉的情感。
不知道是不是中川雅野的缘故,看着他的眼睛,仿佛就能明白角色整个一生。
小儿子对于父爱的渴望从未消减过,医院天台上父子二人就那样远远的站着,13年间的疏离,却也不愿多走出一步;
大儿子曾说去广告公司上班,是不想向父亲一般,在他心里,即使是“糟糕”的父亲,也从未离开过;
母亲没有去葬礼,坐在曾经的屋子里,抽了一支13年前的香烟,一切都如那缕烟一样,飘远了,留在人唇齿间的味道,又是怎样的滋味。
导演用轻描的笔触,慢慢拨开这人生的层次。终其一生,每个人的选择都无关对错,在自由的背后,有强大的爱在支撑,你可以像孩子般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选择最想要的方式,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正与你一样,有人正与你同行,或许是家人,或许是你不曾注意的角落。
当生命化作一缕青烟,来过这个世界了,也似未曾来过,在无常中,无所住。
在留白里,浓郁无比。
如片尾曲《家族风景》的歌词中所说:
“在意过什么
又告别了什么呢
沉默着不发一语
却又静静地笑了“
ps:想起一位朋友也曾说过感谢父母可以任由他在外撒欢儿的话,与中川在剧中说过的是如此相似,虽然表象极为不同,但深藏在每个心灵的寄托是如此相似,此时此刻,竟也是很思念他。
不过有些人,有思念,就已经很幸福了呢。
……希望,都能帅气的走完这旅程。
之前在日本玩的时候还真买过一包Hi-Lite抽,当时只是单纯的被它蓝色的软包吸引,价格也比较便宜,抽起来却格外冲。
片子从对“火葬”这个词儿进行名词解释开始、配着火化炉的画面,气氛一下子严肃起来,不容分说地把观众的情绪一把拉进电影里:人类是唯一对同类进行火化的动物(当然其他动物不会用火)。
父亲的丧礼同另一位松田的同地举行,前来吊唁的宾客纷纷走错,以致主家不得不尴尬的问:您是来参加哪位松田的葬礼……最终丧礼宾客只来了稀稀拉拉几个,而且个个都是奇异分子。然而这几个奇葩却都是父亲真正的朋友(隔壁排场阔气的丧礼上却只有职业哭丧人玩儿命号丧),借钱、供宿、邓丽君的偿还、魔术,还有作文,13年的空白就这么被七拼八凑的补了起来。
作为工桑的导演处女作,片子既有日本片子一贯的内敛克制点到即止的手法又有“不忍心责怪”的关怀与理解的氛围,严格控制对白、用动作形体与画面来推进情节或表达感情,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切换也比较自然,很让人惊喜。70分钟不脱不紧从容流畅,甚至还留有余味。
当然不能不提高桥桑在葬礼上的种种眼神,这双大眼睛真是有戏。
父亲到底是烂赌逃债抛弃妻子的恶棍,还是这帮朋友嘴里口口声声的好人?是爱,还是恨,以及是否可以原谅,这看似随处可见的家族的风景,其实从来都没那么简单,就像母亲着了丧服却缺席葬礼,点上留了13年的Hi-Lite,吐一口烟、哼起了歌。
“我还是喜欢,人和人刚认识的时候,虚伪又热情,新鲜又浪漫。”——我觉得用这句话给这篇影评作为开头太适合不过了。
《空白的13年》,我是冲着喜剧去看的,结果把自己看得半死不活,太气人了。
一场葬礼,前来悼念的人寥寥无几,不过倒也不冷清,你一言,我一句的,讲述着他们与这个父亲的交集往事。总结起来,他们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这个父亲实在是一个好人,甚至,往夸张了讲,就是当代活雷锋的存在。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感动日本”的父亲,抛家弃子十三年。当初,这个父亲因为赌博欠下了一大笔钱,后来高利贷上门追债的时候,他找了一个出门买烟的借口就离家出走了。他丢下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整整十三年。
他倒是救别人于水火之中了,但是在这十三年间,他有曾对被抚养的责任和债务重担折磨的妻子产生过任何的怜爱之心吗?
他倒是常常拿出小儿子的获奖作文来读读,来看看,作为想念,但是如果这份想念是出于爱,那么狠心地让自己的孩子只有妈妈可以依靠,这又是什么呢?
他倒是借着对外人的过度负责来为自己对家人的不负责任赎罪,可是,这难道不是在妻子、儿子们原本就难以愈合的伤口上撒盐吗?为什么自己的父亲对他们这么好,却仍由我们自生自灭呢?
所以说,这是不是很气人?
但是,往小了讲,反观我们自己,我们何尝又不是把最爆的脾气给了我们最亲近的人呢?就像开头的那句话,我们确实是把最有礼貌,最仁义,最热乎的言行举止给了最远,最外的人。
既然是说自己,那好像也没那么气人了,哈哈。
在一个访谈节目里,我听过一个人发出这么一个探讨论点——现代人,对附近是没有关心的,他们只关心自己和遥远宏大的世界。
也就是说,许多人的关注点,都在自己力不能及的宏观世界,而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视而不见。
也就是说,所有人都想拯救世界,却没有人帮妈妈洗碗。
也就是说,好多人都在逃避现实的生活以及真实的自己。
也就是说,标榜勤奋的人们其实暗地里还偷着懒。
出逃的父亲,如果留下,那他要付出多么大的努力才能还清债款,维持家庭开支,供养两个儿子的学业吃住?但是他拍拍屁股走人了,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扶弱济贫,还能被别人尊重款待,这不是偷懒吗?
外人面前,我们彬彬有礼,谈笑大方,自己人面前,我们呵斥责骂,高高在上;外人面前,我们洗碗洗地仔细又起劲,自己人面前,能逃掉一次洗碗都要高喊声哈利路亚了。这,不是在逃避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自己吗?
但是,偷得了吗?逃得了吗?
那个父亲常常抽烟,他抽的烟里多少是在抒发他的愧疚与亏欠?他难道不知道,这个世界也只有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容许他这么任性吗?
为什么一场香甜睡眠的开关不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因为我们甚至都没有勇气面对明天的太阳,我们又怎么敢入睡?
新的一年了,也该落地了,也该把性子往回收收了,也该帮妈妈洗洗碗了,也该睡个好觉了。
影片《空白的13年》(2017日本)
很喜欢日本电影对死亡这个话题的坦然和重视,追思会上各种社会人对这个不成职的父亲居然是各种另类的褒奖,让儿子们意外又有点惭愧...
没有谁的一生是可以被总结的,即使是这么一个抛家弃子十三年的浪子,尽管通篇气氛很丧,台词寥寥数语,却在传达一种大爱、小人物的真情对他人错误的谅解也是对自己的放过
永远缺席的父亲,一直奔波的母亲,始终背负着原壳爬行的孩子,从此无人知晓的生前死后。
散场后还在位子上痛哭的那个傻逼就是我
期待的180转折未出现
隔壁真的拍了太多这种帮废材垃圾洗白的片子,一个不负责的父亲,不找工作整天吓混,打麻将,玩弹珠,老婆拼死拼活工作养家,借了钱还不出就跑路,最后硬凑些料证明这人不坏,拜托,这世上做恶的人毕竟不多,那些事但凡是个普通人都会如此,不负责的废物就是废物,没什么好洗的。
松冈茉优,让你在屏幕前有如沐爱河之感。
打卡 夕张国际电影节主体部分中规中矩 后半的葬礼像是混搭 而且是不太成功的混搭 神野三铃最后的抽烟镜头 像是成濑和多兰的完美结合体 全篇最满意这个镜头 非常惊艳 导演本人似乎太过执着于下町文化了 以及制作班底如果更专业点会不会好一点
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松冈茉优,激动万分,mayu出演必有孩子的定律继续有效。大影迷工桑监督处女作习作气息明显,但制作考究,选角满分,情绪节制,卡司彰显强大的社交网络,前途可期。
抛弃了孩子和妻子的父亲,在其他人眼里是个好人,这难道不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吗?这是可以被原谅的点吗?
总以为死亡才能和父母达成谅解,但其实有些父母到最后都无法沟通,这是人世最困惑的事。整体流于平淡闲散,兄弟俩和父亲有着不同的羁绊,但表现得中规中矩而意味不足;父亲形象的感动点更多是灵堂内众人的述说而传达的,这一段的剪辑比较古怪而有趣。
工桑是怎么拿到上海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请专业人士分析下不然我看不懂…
意外地好。用人极准,金子统昭的音乐好,用得精确更好,笹川美和是神来之笔。细微情绪传递地非常舒服,作为强迫症观众看得舒服的舒服。演员真的太好。作为新人导演小成本处女作能够用到这种水准的人恐怕真的都是靠好人缘请来的帮衬。按照隔壁某伪纪录片的标准,汇集了莉莉神野村上的本片该目指戛纳啊。
是一个简单套路有点做作的故事,可导演的衣服很好看
真的是惊喜,没想到工桑的处女长篇如此成熟而完整,构图剪辑与配乐的精准表达,目不暇接的精彩群戏,而观众的感情在酝酿沉浸后被无法料想的喜剧场面打破和转移,最后慢慢回归直到舒泄一气呵成。大赞。丨松田家的孩子都是文笔好手,又后半程佛祖carry全场。笑吧,哭吧。
处女作还行吧。剧本切口很好,但叙事功力还是很弱。上半段还行,后半段靠演员演技弥补剧情冲突无力。密闭空间里的剧情太需要导演的掌握能力和大局观了。
在看的过程一直觉得导演应该是拍广告出身的,后来才发现之前是演员。先是碎片化呈现一家人早前的艰苦生活和父亲在家庭中的不及格表现,之后通过父亲认识的人的回忆来拼凑父亲的另一面。以此来让两个儿子完整地了解他们的父亲。用画面表现渣的一面,用语言表现善良的一面,整体零零散散、支离破碎,正如人的一生在他人眼里就是如此。
去掉火葬描述,去掉重现闪回,电影就是一个短片的体量,而且,内容集中在了葬礼追悼会的花样反转,并且,这种为赌徒废柴诉心声的编剧套路,尤其是把黑色喜剧,做成人生鸡汤,始终有点顶mu顺。你对别人豪爽的行为,不是妻儿为你买单的借口啊。
高桥一生可以弄个“深夜灵堂”
很主观地写下此短评。感谢你们让我拥有了随心所欲13年的自由...抛弃妻子的人这是要多自私才能坦然地说出口?对不起,我不太能接受这种废柴鸡汤。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就请负责。愿意做路人眼中的好人,就不要去开始一个家庭。选择了牺牲家庭去享受别人的赞誉,就不要玩珍藏孩子作文的烂梗。又当又立真心接受不来。
工桑导演处女作完成度尚可,叙事有点平平淡淡没啥重点,但好在被他坑来的熟人卡司引人注目,何况镜头每一帧都还挺好看。中川雅也和高桥一生无论在样貌还是气质上都如出一辙的丧,这对银幕父子档可以。配角方面金子不仅打了酱油还包办全片音乐制作,佛祖亲佐藤二郎也超级有存在感且贡献了不少笑点。
人明明躲在房间,却装作没人;烟明明还在桌上,却借口买烟。长子靠工作去遗忘,次子打棒球去铭记,父亲消失的十三年,竟然在一场追悼会上被填补。他会在弹珠室剪掉色情版块,在居酒屋唱起邓丽君,落魄却不失慷慨,贫瘠仍不失宽宏。千度的焚化炉带走后槽牙和所有抱歉,留下香烟作文和没来得及变的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