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旺角黑夜相同的是,它的主体故事也是发生在一天一夜.
跟杀破狼相同的是,它里边的警察一样有着难以界定的罪恶元素.
跟三岔口一样,警与匪在集市里有一场较量戏,虽情节安排迥异.
跟暗花一样,通片下来几乎没看清过人脸,黑暗与粗砺,昏黄与血红构成视觉。
其实,它和上面几个电影,很不同。更残忍,更简单,更粗暴,更血腥,也更人性。
关于人员:
编剧司徒锦源,杜琪峰的御用编剧,《暗花》、《杀破狼》均出自其笔下。导演郑保瑞,香港新生力量的导演代表之一,过往影片风格以恐怖暴力见长。
主演之一李灿森,有评论说其在片中表现内空,似乎在《香港制造》里已用尽其逼人灵气。我却以为尚可,他的暴戾始终带有一股市井之气,是阴仄潮湿的。
主演之一陈冠希,从《青年干探》开始我就已讶异于他身上所酝酿的能量和悲剧的色彩,即使在《无间道》和《江湖》后依然不被人所提及,然而在这个电影里终于重拳出击,不用力,然而自始至终让你沉浸于角色的凶狠戾气,以及无法抉择的悲剧命运里。冷静沉着的表演,充满张力和内敛之气。
主演之一裴唯莹,年仅18,在剧里扮演被父亲强奸,略带弱智的垃圾山少女,仅仅是几个迟缓不协调的手脚动作,时时绽放的笑容,时而天真,时而幸福,时而希望,及至到最后母性的坚忍,是影片一大亮点。略微像日本电影里常出现的少女,恩,很日本。
关于电影:
当我跟别人叙述时,开头总是很难表达:“来自柬埔寨的杀手,在茶餐厅伏击目标时,先叫了一桌吃的,风卷残云后动手,并在临走时从被害妇女的丈夫手里抓过一把虾饺而去。”是不是会觉得很搞笑?就是这么听起来好笑的情节里,你看下来却是毛发悚然,并且对他充满悲悯的情感。
这就是这部影片的能量所在,一个不带枪的杀手,在众人眼前杀人,在警察面前杀了人质,在警察面前杀了警察,一个夜晚,整组的警察都死了,除了李灿森.有多夸张?放心,电影会让你觉得,这一点都不夸张。一个末路狂逃的杀手,和一个弱智少女,在语言都不能交流的情况下,一夜之间,成为彼此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会不会有点牵强?放心,它就是那么顺理成章,并且会感动到你。在这样一部暴力电影里,着墨还无须太多,就几个细节,足够。
关于暴力:
残忍的手法似乎是顺延的,《杀破狼》里吴京在球场杀人的那种狠辣得以重现,将刀缓缓从侧面刺入喉管,甚至在垃圾场的一场戏,警察开车而来,竟连掏枪的机会都不曾有,就被活活从车里拽出来一顿暴打到昏迷,而陈冠希扮演的杀手,就连对自己都狠得令人咋舌,为了从警车里逃生,硬是折断一根大拇指将手从手铐里挣出;为了救下被当做人质的少女,硬拼着挨了一枪将碾盘砸在持枪警察身上;为了获得一艘出逃的小船,干脆就把船上的人都杀了。这个电影的狠是真实和血淋淋的,而不是夸张的动作和大堆的血浆搅和的。难怪在评级时直接因太过暴力被评成III级。
对于警察的另一面的刻画似乎也是编剧的偏好,已不仅仅是《杀破狼》里的以暴制暴,在这里升级了,到最后,失去理智的警察孤注一掷的把受伤的少女挟持在手上,来逼杀手现身。
到最后,所有的人都失去了理智。
关于黑暗:
黑暗不是暴力,他是比暴力更残忍,更精神层面,更绝望更没有出路。
而失去了父亲,失去了所有队友的李灿森一定要是复仇的。要不然他就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这也是我觉得电影最终提升一小步的地方。在陈冠希杀了所有人后带少女逃离,这里原本也可以当做一个结尾了。可是它没有。
回到柬埔寨后的陈冠希成了通缉犯,被组织所抛弃。他带着少女开始了一段公路逃亡之旅。昏黄的色彩,如同美国60年代的公路片,几个片段后,他们终于在一个小村庄落脚。
失去一切的李灿森追到柬埔寨,为了复仇,他完成了这个片子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他从警察变为贼,他为了找到编号***的陈冠希,在脖子上被纹下一个有着相同性质的编号,在这个组织里打黑市拳。
女孩怀孕了,宫外孕,需要钱。于是二人无可避免的相遇了。
最后一场厮杀,依然只有生死,没有美学。
最后他们都死了。
那个孩子被剖腹取出,啼哭声里,电影ending。
我又想到《香港制造》,最后李灿森死时那个电话,我曾经认为最后的关怀是陈果的一个败笔,让电影在90分钟的抗争后竟然回归主流怀抱。
那么到了现在,我反而平静许多,因为到这里,我也实在想不出还该有怎样的结局。郑保瑞曾说,他还设想过另外一个结局,在剖腹的过程中,陈冠希支持不住而倒下。李灿森接替他完成了新生的这一过程。然而他觉得这样的结局太过戏剧性,有做作之嫌。所以放弃了。
所以眼下的这个结局,已经是能想到的最恰当的了。不然还能怎样呢?!
所以这不是一场救赎。作为杀手的陈冠希和作为警察的李餐森,他们都已经没有办法活下去了,而代表新生的,只能是那个尚在母腹的婴儿,这是一个很绝望,但是没有办法的希望。
在另一个暴力电影《稻草狗》里,导演引用了一句老子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同样适用于本片。
关于爱情:
结尾的时候想起了you are my sunshine。现下我亦在反复听Marvis的you are my sunshine.这个爱情真的只要几个细节便足够:
-他帮他砍倒施暴的父亲,他给她穿上裤子时,她看着他,痴痴地笑了
-他问她码头在哪,语言又不通,便画了个轮船给她,她拿到后那么兴奋,拿笔涂抹许久,他拿过来一看,却不是什么码头,而是船的上面有两个小小的人手拉着手
-他带她至码头,她已经陷入昏迷,他这才发现她在逃走中脚底被铁钉钉入,他拔起,足足5公分长,而她竟然一声未吭,只是看着他,那么恬静的微笑着
-在柬埔寨的一路逃亡里,那个汽油站,她跛着脚走到他身边,轻轻擦拭他手臂上的伤口,而他抱着她,那一刻,这个沉默的杀手终于找到他其实一直都在渴望的,生命中不能失去的真情。
-最后那一场戏,她又被李灿森抓住做为人质,当他为他第一次扔掉了武器,束手就擒时,她扭头撞向架在她脖子上的刀,她说:
妈妈死了
爸不让我走
爸不让我走
你来,带我走
走不了了
……
我死了
你就自由了
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
you'll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you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
you'll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you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Amélie(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617951010/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大概09或10年,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太脏了、太疼了,并不想看第二遍。最近我又看了这部电影,觉得它的摄影、主题包括表演在香港这十几年的片子里都算很突出的,同时发现原来很多人都很喜欢,特别是陈冠希的表演。
导演讲评的评论人是郑宝瑞、监制和几位影迷,很多时间都是在讨论电影可以改进的地方,郑宝瑞在旁边解释为啥他要这么拍。听的出来,大家还是都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这么讨论的原因是想电影更完美一些,也很可惜这部电影在香港票房不好。演员讲评是陈冠希和熟知香港电影的英国人龙比意 Bey Logan,后者差不多电影里出现的每一位演员他都非常熟悉,可以讲上半个钟。然后这两人是用英语,只挑有意思的地方记下来。另外,我还截了一些我比较喜欢的图和片段。ps:导演讲评是粤语,字幕翻译的还可以。演员讲评是英语,后面字幕完全不知所云,声画也不同步,我只能自己听,有些没听懂。
首先,要说下郑宝瑞选陈冠希演柬埔寨杀手的原因。有人问导演为什么选陈冠希,他“又斯文又帅” _(:з」∠)_ 为什么让他演这么卑劣又惨的角色?一般大家看到的说法是,陈冠希自己主动提出要演杀手。但是这里,郑宝瑞说他想找一个不像香港人的演员,虽然陈冠希很努力想告诉大家他是香港人,但是香港人不把他当香港演员,而把他当成“鬼仔”,“这个人在香港比较离群”。另外监制说陈冠希一直给人一种“美好”的形象,虽然他在电影里是残忍杀手,但是角色内心有一些闪亮的东西包括后面和女主的爱情,和演员还是比较相符的;反过来李灿森虽然是代表正义的警察,但是角色的气质又和他本身烂仔的形象一致。有人问主演会不会对一些很脏的戏份有抗拒,他们回答这是对陈冠希的一种误解,觉得他怎样怎样就不会怎样怎样,但其实他是很专业的,也非常想演好这个角色。
然后,导演讲到最开始在船舱中的场面。他让陈冠希在吃完稀饭之后,眼睛一定要看着镜头。就是这个场景:
陈冠希很不理解,但是导演解释不出来为什么要让杀手望着镜头,就坚持让他这么演。只能说是导演的直觉,证实了这个镜头还是很有感觉的,只不过实在是太暗了,上面的动图还是我调亮了之后的效果,不知道影片里多少人注意到了呢?
关于电影英文名Dog Bite Dog为什么没有s,他们可能觉得这样取名比较原始粗暴一点,然后他们也问过了英语是母语的人包括陈冠希,貌似没有什么大问题,于是就这么取了。
下面这个场景是杀手下了船在鱼市门口与出租车司机接头,一系列无声的镜头干净利落,但陈冠希说鱼市场很冷很臭,他拍摄当天心情很不好,因为他们那天连着拍了16个钟头,他刚睡了一小觉起床气很重 (´Д`) ,然后他说他最长《千机变》连着拍了60个小时,好夸张。。
其实最开始陈冠希对杀手的理解还是和导演有所偏差,体现在一些情节的演绎上面。陈冠希是想表现的杀手更加兽性一些。两人都提到杀手进入餐厅的镜头NG了好几次,这是陈冠希在这部电影里拍的第一个镜头。陈冠希最开始是不管不顾“闯”进去的,但是导演要他更冷静低调些,于是最后是这样的:
导演眼中的杀手还是有理智有一些人性的,他知道进入一个公共场所应该怎样表现,这为他后面的一系列行为包括爱上了萍水相逢的女孩子做了铺垫。杀手进入酒楼后遇到点菜的伙计,但又听不懂:
这个眼神,像一只懵懂的小动物一样,让你感觉单纯又带点胆怯
伙计问他喝什么,他什么都听不懂但是又冷静地点头敷衍过去
我觉得这一系列的表演都很生动,虽然没有说话,但是陈冠希的眼神很容易就表现出一个从来没进入过文明社会有点类似于动物的那种状态,同时他还很机智,懂得不会就模仿。导演也表达出了一些黑色幽默,比如用画圈圈来点菜。
下面这个镜头很有意思,杀手看到一桌子丰盛的点心,起初有点发蒙,仿佛不相信有这么多东西给他吃,然后他慢慢靠近桌子,伸出手去抓,竟然露出了不易察觉的开心的表情。好像小孩子看到好吃的又不敢太高兴。陈冠希说他狼吞虎咽的场面都是真吃,拍到第四条他实在吃不进去了都反胃了额,哎也是很可怜~
陈冠希说李灿森是他出演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知道李灿森是有实力的,只不过在喜剧片里困了太多年,但是一旦接到这样的角色他一定会全力以赴。所以作为对手他也很兴奋。
这个撞车镜头,陈冠希自己拍的,拍了两三次,他的感想是:That was fun.
然后李灿森很愤怒地用筷子筒砸了他的脑袋,是真砸。因为拍之前他们说好了要尽力,所以他俩这部电影里都是真打,打到俩人都发火了那种,但很快就没事了。导演也是,越拍越过火(比如把出租车司机那个演员打到进医院),结果被定成限制级了。陈冠希大部分的戏都没有用替身,打人被打都没有,好在没受很严重的伤,除了最后一天。
第一次看到杀手在车上把大拇指掰脱臼那里我简直看不下去,演得太真了脸都变形了,再加上那个音效卧槽,整个心都揪起来,我发现导演和后期就是不想让观众好过。陈冠希说他不喜欢演和他本人一样的角色,这样就没有做演员乐趣了,他那几年拍戏少了,因为总是有人跟他说“这个角色太适合你了,简直就是你”。
接下来讲到杀手逃到垃圾场,垃圾场是在泰国,扮演女孩父亲的演员也是泰国人。当陈冠希在勒那个父亲演员的时候,一直没有人喊停,于是他就一直勒一直勒,他都吓着了因为怕把那人勒死了…
这里我觉得他演得很逼真的原因是他把手掰回来之后抽了抽鼻子,我切身经历如果身上某处突然特别疼的时候真是会流鼻水和眼泪的,你根本控制不住
裴唯莹,扮演智障女孩的演员,跟陈冠希是一个公司的,拍戏期间都是陈的经纪人在照顾的。提到杀手帮女孩穿裤子那场戏,陈觉得这时表现出杀手的人性和对女孩子的好感了有点太早了,导演跟他说因为有的观众理解能力没有那么强,所以需要这样的情节提前做好铺垫。
下面这个镜头,杀手帮女孩穿好裤子害羞冲出门外,陈冠希很有意思,进入角色后完全把自己当成动物了,他说如果重拍一次他要在这里放声嚎叫,幸好导演没让他这么做。
感觉陈冠希在这部电影里真的入戏挺深的,打人的戏全部都以伤害对方为目的,导演都觉得他是不是疯了 ˙﹏˙ 他在片场刻意跟别的演员保持距离,这样就不会对对方产生感情,保持凶残杀手的心理状态。导演在开拍前想让两位主角一起坐下聊聊,陈冠希也拒绝了,因为“我需要恨你”,“每次我见到你我就想打你”,“我甚至不想和你一起吃饭”。
很喜欢这一段。女孩天真的神态,杀手故作冷酷的把纸捏成团丢掉,其实心里已经被打动了
关于杀手怎么会开车,很多人好像都有疑问。陈冠希的解释是“因为我是最棒的杀手之一,所以我什么都能做到” 。。。
那个垃圾场,晚上在32度气温下晒了一天的味道,想象一下,然后他们还要在那里吃饭。李灿森在和其他人讲笑的时候,一只蟑螂飞到他嘴里了。。拍完那场打斗戏之后,陈冠希回家发现身上大概被虫咬了50下,头发也脏的不行。
这个镜头拍了大概12次,好像老是找不到好的角度,搞得陈大少很生气
陈冠希这场戏把替身演员打得很惨,他不知道取景是这样的(没有近景和特写),否则他就不会打那么用力了
《狗咬狗》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香港十几年来非常少见的电影,场景、色调、风格都非常新鲜,很多人包括龙比意都很难想象现在(当时)的年轻演员能演出这样两个角色。龙:“Ed gonna play that? OK……” 陈:“I know, I do remember you tell me that. I told you to go watch it. <( ̄︶ ̄)> ”
对于陈冠希来说,演绎这个角色最困难的地方应该就是和女孩子的感情部分了。因为对于他诠释的这个角色来说,这部分(爱情)在他的内心中本来是不存在的,所以他要很努力去挖掘。按照他的想法,杀手在送女孩子去医院之后就应该坐船逃走了。但是最后导演跟他解释的很清楚,也说服了他。龙比意说香港很少有敢于去质疑导演的演员,陈冠希说所以他们都说我是个“jerk”(开玩笑)。
尽管整个评论音轨翻译得很烂,但这段还行,看图就够了
Logan问他为什么日本人比香港人先发现你擅长演戏?陈说因为日本人不看小报八卦杂志,而香港人好像被洗脑了一样(陈吊儿郎当的花瓶形象以及丑闻)。关于他最坏的新闻?——太多了。比如去按摩院叫小姐,还找70多岁的老婆婆。。。
Logan问他拍完戏之后还和女主有联系吗?陈说没有了。他在拍戏的时候不喜欢和其他演员保持私人的关系,尽量只保持戏中的关系,因为他没有厉害到可以很轻松的出戏入戏,他得一直stay in character。
龙比意说别人找陈冠希演很像他自己的角色,其实是演一个dump version的自己,因为作为朋友Logan知道他本人肯定要比那个角色聪明,所以这个像他的角色只是别人对他的perception(好难懂)。有一个他拒了的角色好像别人演了,很成功,他觉得挺遗憾的(这段没怎么听懂)。说到他拍的最辛苦的电影,他说绝对是《特警新人类2》(龙比意还是编剧),他跳海里的镜头拍了8遍。
几个警察打女孩子的情节,即使对于美国电影来说都很少见,只有在独立电影里可能出现。那个水泥墩,陈拖着走的时候那个是实物,非常沉,抡起来的那个是道具。
陈冠希说如果他是导演或者制片,到这里电影就可以结束了。龙比意说导演好像也有意把这段拍得好像电影结束了一样
后面柬埔寨的剧情回归了传统香港电影的一些元素, 情感啊、复仇啊、生离死别啊、轮回啊,使得它的风格不是那么另类了。但有意思的是,如果把后面剪掉了的话,这部电影就不会是R级片了,结尾的镜头还是太过激了。
关于讲柬埔寨话,他们是有专门的人在教的,柬埔寨话还挺难学的,整个发音系统都很特殊,值得一提的是,演杀手“老爸”那个人其实是泰国人,他的台词都是后学的,比陈冠希说柬埔寨语还要费劲,因为泰语“嗯”“啊”的发音规则完全不同。 龙比意说陈冠希是最cosmopolitics look的演员,好像哪国人都可以演,因为他演柬埔寨人也挺令人信服的,演《千机变》里的eurasian也挺不错的厚 !
接下来Cry Away那一首歌的时间(拍的好像这首歌的MV),陈说其实可以剪掉,放到电影DVD里作为花絮,大家在电影院里看到的只是李灿森出现了,但是这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大家就可以去买DVD看了,这样就可以卖更多的DVD了 ( ͡° ͜ʖ ͡°) 真会做生意。
陈冠希在跟每个导演合作之后都学到了很多东西,陈木胜(特警新人类2导演)叫他问题少年,因为他问太多问题了。 他在郑宝瑞那里也学到很多很多,关于怎么当一个好的导演,他不像很多大牌的导演那么独裁,他会倾听演员的想法,也非常有大局观。但是陈当时并没有要当导演的想法。
讲一个故事。他们在泰国拍摄的时候,陈冠希在酒店一楼等李灿森,然后跟他的美国经纪人讲电话,讲《咒怨2》。因为他说英语,于是就有一对美国夫妇跟他搭话。这时就有香港狗仔在偷拍。陈说“你们要上香港报纸了,smile一个吧。”结果狗仔照片上把丈夫裁掉了,剩陈冠希和一个女的,又说他泡妞还是招妓还是怎么的(没听懂)。
最后在寺庙里的打斗戏份完全是一天拍完的,那也是整个电影的最后一天拍摄,所以非常赶。陈冠希在上面这个镜头把尾骨撞伤了,疼的路都走不了。但是导演求他坚持下因为那天他们必须得拍完。陈冠希说这样也挺好的,反正角色在戏里面也是疼得要死Σ(っ °Д °;)
结尾那个剖腹产镜头应该是香港影史上最有冲击力的镜头之一了。另外本来影片还有两个结尾:一群和尚来了,发现了婴儿;一群孩子来寺庙玩,发现了婴儿。但是一个都没拍,因为时间不够了。。
嗯,差不多就这么多了。
《狗咬狗》(Dog Bite Dog)评论音轨/含花絮http://www.ed2kers.com/%E7%94%B5%E5%BD%B1/%E5%8A%A8%E4%BD%9C/219831.html
《狗咬狗》花絮/删减镜头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773809/
整个片有100多分钟,应该算是港片中为数不多Cult味很浓的片子。导演郑保瑞似乎没有什么响当当的作品,我能想起来的就是[大头怪婴]。在眼下烂片成堆的形势下说[狗咬狗]是个好片应该并不过分,虽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热爱Cult片,但本片对此的表达还是显得过于模式化和粗糙,可能由于导演把侧重点放在人性和生存这两个大方面之下,暴力方面没怎么用心。
不知道是质量问题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看起来觉得这光打得简直匪夷所思。大部分都是近镜和特写,拍摄角度奇怪可能是刻意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夜晚和清晨,场景大多在暗房里,就算连室外都很暗,就连后段中下午的田野看起来也是整片昏黄的颜色。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人物在对打、奔跑或者干别的事情,突然一束强光从顶端和底端射出来,每每直接照射到脸上,表情通常呆滞,眼神涣散,像喝醉了似的。可以理解导演迫不及待甚至夸张地追求表现主义,但这样做确实对正常观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音乐方面只能用杂乱无章来形容,前面怪诞的风格和后面舒缓的英文歌曲根本不搭,反而显得后面的温馨气氛有刻意营造之嫌。
陈冠希演一个叫鹏的柬埔寨孤儿,吃垃圾长大,以打黑拳为生。在整个片中都穿着同样脏破的衣服,头发漂染成灰色,全身皮肤都是脏得发黑的颜色,嘴唇起皮,好像还瘦了。他对白很少,每次开口都是短促而紧张的破碎音节。他的搏斗场面并不成功,虽然把对手打倒,但显得及其做作和力不从心。其中一个场景是垃圾填埋场里父亲在强暴智障女儿,他冲进去用一根不知道什么东西(没看清楚)把父亲勒死,看得我笑出声来,真想问一句,你行不行?不过眼神和表情方面倒是基本做到了冷酷,因为他要做的就是没有表情、保持沉默和装凶狠罢了。当然帅哥无论怎么打扮都还是帅的,即便落魄看起来也很有型。至于有话说他这次转型成功,脱离了花瓶的立场,我觉得不必要求太多,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能做到赏心悦目就足够了。
李灿森在片中是个过于敏感并有暴力倾向的警察,在对警察父亲的崇拜和阴影下长大,偶然撞破父亲的毒品交易,将其一枪打成植物人。陈到香港公干,杀了个法官的太太,在李追捕他的过程中同组的警察都被杀了,一个都没剩下。几乎每个都是在他眼前被杀,后来父亲醒来交代了罪行后割腕自杀,他的精神因此崩溃了。决心要杀了陈报仇,跑到柬埔寨去,为了找到他还开始打黑拳。把头发眉毛剃光,最多的表情就是龇牙咧嘴翻着白眼。在这个片中李的表演有些夸张,在很多场合里明显看得出他不知道怎样表达感情,例如与同事们说自己和父亲的事情,蹲在那儿靠着墙,张大嘴巴嚎哭,脸上却是极为虚假并且带着厌倦的神色。到柬埔寨之后变成杀人机器,这时还显得稍微纯粹一些。李灿森本人可能比较神经质,是那种默默坐着不动却会突然爆发,然后一直郁郁寡欢的人。从最开始的[香港制造]到现在,笼罩在他身上的阴影依然存在。当然也可能是由角色扮演给人带来的错觉,但他就连笑的时候感觉都很奇怪。
还有个角色是比较胖的弱智女孩,陈杀了她父亲以后,他们俩就在各种场合互相搭救,后来一起回柬埔寨生活,怀孕之后无法正常生产,最后由陈将她的肚子剖开把孩子拿出来。她在跟陈逃跑的过程中踩到一根生锈的铁钉,到诊所去时整个人已经抽搐陷入昏迷,医生说感染了破伤风。由于警察围剿没来得及打针,后来却又能跑了,这很不合理。感染破伤风要是不治疗会死得很快,她却只残疾了那只伤脚。从头至尾她跟陈语言都不通,临死前说的话陈多半也没听懂。感情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大概是因为弱智和为了生存杀人的拳手内心都很单纯吧,所以不说话也无所谓,还感到很幸福。
在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以另一个生命作为代价,才可以生存下去”。剧中几个人活得都很惨,为了活着不得不接受无法接受的,干自己不愿意干的。生存当然是很重要的,我只有一个疑问,这样活着真的有意义吗?导演想必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给出了貌似合理的安排。陈作为天生的狗后来遇见爱人,因此为了活着而奋斗。李作为人因受刺激变成了狗,又为了报仇而活下去。二人的立场最后彻底转变,除了证明人性是及其脆弱的以外,也说明一个人的经历和环境影响都能带来巨大的改变。在情节设置方面很花了些心思,基本上没有陷入陈旧的套路中去,兵和贼区分也并不明显,只用他们作为人的角度来推动故事发展。那么生存究竟是什么?活着与否又能说明什么问题?为了活下去人可以干很多事,我向来觉得这并不值得。但又为什么不去死?说穿了就是“活”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欲望,是人与生俱来并且无法遏制的需求。
这个片子之所以与其他同类港片有所不同甚至显得有点儿内涵,只因它涉及了一个任凭人怎样思索也没有答案,却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那就是你为什么生存?所幸剧中人没有说出任何与此有关的话,在对白设计上是比较聪明的。而每当陈与李交锋时,背景音乐总是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绝望的狗的咆哮。我想那是被局限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困兽们最想发出的声音,你想如何生存与你能如何生存是永远相悖的问题,而我只要求自己客观地看待它。
大部分都是夜晚,或许出现过短暂的黎明,垃圾堆里长大的杀手,被父亲强女干的女儿,偏执和忧伤的警察…… ……
挣扎在底线上的人们啊,你何时崩溃呢?
本年度至今最好的片子, 不想说它情节是多么极度暴力灰暗,和反社会.
从未想到一部港片可以做成这样,不过看到出品人是个样似日本
人说,就不奇怪了.不过编剧里有司徒锦源和邹凯光,倒想不到,邹凯光
不是一向是爱情喜剧编剧多,竟然能搞出这种调调.
演员都是不错尤其是李灿森.不过这部片子最赞赏的是它的摄影和配乐,
想不到可以做到这么大气.不知道是谁?
配乐很有阿基拉的风范. 而且那位女主角找的真是太配戏了,
不那么漂亮却楚楚可怜让人怜惜.
有几段都极有画面感,好象陈冠希从巷口中晃出来的杜可风摇拍方式,酷到爆.还有加油站里的温馨.
票房惨淡是不奇怪的,一部权典的Cult电影是要有时间的沉淀的.
个人会认为是明年金像奖大热,着重摄影和音乐音效. 最佳电影可
能就难,因为整体反映的太过非主流.
哑女画的船上两个小人很好。配乐很好。打架有虎狼之声。但是,但是仅此而已,虽然我无所谓善恶,但是也太超出我的底线了。郑保瑞控制得很好。
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找妈妈,妈妈死了,爸不让我走;爸爸死了,你把我带走;如果现在我死了,你便可以走了——这台词,刻骨铭心
这部电影好看是因为猫和老鼠的界限模糊了,双方都拥有让观众动恻隐之心的某个时刻,有可爱也有可恨,就注定最终会走向毁灭。
陈冠希癫得很,好看又能对自己的好看显得满不在乎的人就比较癫得起来
陈冠希最好的电影
彻头彻尾的黑电影 没什么忠奸善恶 只有你死我活的搏命 电影是血腥的 我酷嗜这种真实 结尾处You are my sunshine伴随新生命啼哭时 我有点被感动 任何电影都喜欢李灿森多点 不过这部陈冠希也非常给力
这样的香港电影误入歧途!!!
缺陷很多,但掩不去暗黑香港的慑人冷光。崩溃的人界是恶狗与家犬的天地,从大法官买凶杀妻透露出的精英败坏,到垃圾场继父发泄兽欲的狰狞面孔。这条凶饿的狗穿越到从高至低的社会,将不同的狗种带入自己的杀戮场视野。两条狗后面,是咕咕的新生,和渐凉的母体。你的生活只是一线之间,崩塌是必然的。
陈冠希最上乘的表演献给了此片!
陈冠希最好的表演!
陈老师是个好演员,出乎意料的实力演技。片子后半部分一直鼻子酸着看完,是一部有灵魂的港片
杀了这么多人却因为长得帅就在那里带节奏说没有善恶正义反派之分我也是服了你们。节奏松散 打斗戏质量差 李灿森演技并没有想象中好,胜在cult片的镜头语言真心丰富 实际上讲的谁没牵挂谁就赢了的故事。全片铺天盖地的绝望氛围 就连“孩子”这样的意象也不代表什么 毕竟这样的大环境下 充满了希望的“孩子”也还会沦为黑拳打手罢了。
很不错,暴力中透出的点点温情,才是动人~
黑暗氛围,绝望情绪,激烈打斗,贯穿全片。最赞的一个片段:在You Are My Sunshine的音乐中,冠希灿森二人如疯狗般,撕打到死。迄今为止,陈老湿演员生涯最好之作。再多几部,说不定真能把脱下去的女孩内裤,一条条穿回来。
三星半,蛮暴力,也很阴暗,但在这故事里还透露这温情,很不错,两个男主角其实都是不幸的人,也正因此,两人狗咬狗的过程中才更多了几分悲情的元素。
补录。其实倒不觉得整部影片有多么好,反倒是很多细节处都看得出有瑕疵,陈冠希的表演如果只是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比的话,当然属于上乘,反而是李璨琛的表演令人发指,和小女孩的感情戏份和“狗”的象征意义是全片亮点所在,很多光影和运镜都有杜琪峰的影子,这也是影片不那么让人触动的原因之一。
很久没有这样被一部港片所深深打动了,片子拍的极赞,尤其前85分钟精彩纷呈近乎完美,可惜结尾部分不给力,彻底沦为败笔。即便如此,本片仍可列入新世纪港片十佳。4星半。P:李灿森和陈冠希都贡献出了最佳表演。郑保瑞单凭此片就足以秒杀彭浩翔,成为最值得期待的香港新生代导演。
除了开篇吃饭戏,对人物状态毫无把控,仅凭着一股狠劲往前冲,只此一点便可看出本片非银河作品。其后加入银河的郑保瑞突然掌握了机械性的运用,一家有魔力的制片公司。
如果能有个happy ending该多好。血腥暴力充斥的画面中弥漫的那种倔强和无畏让我眼眶湿润。最黑暗最绝望的生命,都会有属于你的信赖和寄托。他跟他,一个不懂人性,只有赶尽杀绝,一个失去人性,只想千刀万剐。仇人永远都不会防过,唯一的出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演员演得过于卖力,故事匠气太重,主题表达也是比较浅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