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看完了36集,不长。部分桥段引人入胜,挺主旋律的一部片子。
快剧终的时候在想一个问题,剧中男,基本都是负心男。女都是负重女。
男主心生不用说了吧,对佩佩情意难断,差点落得悲剧收场
四弟心根几乎和大哥同出一辙,最后都没有完全醒悟,总感觉是被动接受了9月
阿昌是那么的爱着心美,也一直是一个不问世俗眼光的勇士,但妈妈的过激举动一下让他陷入困惑,不想办法做工作说服,怯懦沉沦足足拖了10集。
其弟阿盛不多说,改造了那么多年没改过来的人渣
白先国,一个用10多集篇幅讲述的视情若无物,来的快去得快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过客老板
阿大,明知道马上就要回上海看老婆孩子,瞎逞什么能,是蠢死的
杜父也算上,年纪轻轻,扔下大家子人
女负重
杜母,作寡以后,一人支撑大家,勤勤恳恳守护。最终恶病缠身
心芳,全心全意地爱着,个人有能力有魄力。眼界比阿大高太多。如果不因过于想念阿大悲痛致死,美芳的品牌不用等白老板就有了,悲剧人物
心美,就像剧中说的,表面强硬内心柔弱的女子,因为太期待爱情,多次经受情感的碾压,好在有个比较完美的结局
招娣,那种情况下还能咬定青山,忍辱负重十几年,我敬你是一条汉子
佩佩,命中注定的悲剧人物,她的世界和人际关系注定如琴弦般冰冷,虽然她是渴望爱情的。子夜黄浦江边的等候,让她的人设有了一些温度 曼丽,有人想当荷花就有人想当婊子,有什么错,也没影响别人。但在世俗的眼光里活的像个loser
说完了。再说说有1个不明和1个思考。
第一集,杜心生老态龙钟似乎孑然一身,守候在大钟旁,形态和神态似孤独终老,剧情首尾不呼应?
老虎灶爷爷。年轻的时候有大把机会没去。心甘情愿一辈子烧水,人生没有了宽度便有了深度。我甚至在想,我们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究竟是不是我们想要的,怎么样的人生才会更幸福
故事开头是有红卫兵收缴一把大提琴引起的,里面的红卫兵,多少和我们当代网络上的键盘侠很像,打着正义之士的名号,放纵自己的行为肆无忌惮的;弄堂的小组长,就好比现在带节奏的水军,总能把好的洗脑成坏的;挣扎在这个社会里面的人,周大妈,曼丽的麻麻,杜麻麻,三种类型的女性,每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很鲜明。
还有一点,作为细节控,非常非常喜欢导演的用心,表现时间变化的方法,除了通过人物的生活状态,还有报纸公告栏,以每一年的历史大事件来呈现,比如文ge,知青下乡,还有尼克松访华……但是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剧,不是说借着时间历史背景的空壳来讲一个多么高大上的故事或者人物,而是寻常百姓的点点滴滴,呈现那个时代的人物性格,生活状态,从人物的变化,看到国家的变化,历史的变迁,很有带入感。
在地铁上哭着看完的大结局,猝不及防。昨晚看事业失败的心根飞奔回来看已经去世的妈妈,说了一句“哥,我没妈了,姐,我没妈了”,真是让躺在被窝里准备睡美容觉的我,猝不及防流泪不止。
这部剧拍的真的过于走心,服化道和每一个演员甚至儿童演员统统演技在线,导演和剪辑更是有艺术水准。但我实在无法说服身边繁忙而疲惫只想看欢乐都市言情剧的同事们忽然来看一部这么正经拍的电视剧。anyway,我自己真的是被感动着看完了全部。而且很满足。
今天在地铁上看完了36集,本以为还可以继续看着心生有自己的孩子,心美从法国回来的洋气样子,蔓莉成为美国女企业家的样子,但被[全剧终]截断了,虽然遗憾也是满足了。而全剧终三个字出现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一些哲理:
1。 其实蔓莉和心根是一模一样的人,不屑于用功刻苦循规蹈矩,更不屑于平凡安稳,他们有闯天下的野心和能量源,所以他们注定不会陪伴彼此的失败,而他们这样的人,只能找一个平淡无奇的伴侣,坚贞又省心,体贴和陪伴。 从这点上讲,心根比蔓莉幸运,但蔓莉的一生应该会更加颠簸和酷炫,她会看无数疯狂的风景,也会跌的浑身是伤痕,但越是伤痕,蔓莉越美。
2。 一个有野心的人注定要找一个能守着她给她疗伤和看家护院的人。心美也有野心,但她的野心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说不定她的野心其实比蔓莉更大更久远,蔓莉妈妈说的对,蔓莉只是梧桐里的弄花不是凤凰,而心美是凤凰。真正从梧桐里飞出去还会飞回来的凤凰。但凤凰也需要一个坚定耐磨的港湾,她需要的不是带领和提携,她需要的只是陪伴和了解,所以她和香港巨子白先国不合适,她不能接受去一个豪华鸡窝里屈就,她需要飞向诗和远方,和一个能懂她而且无条件守候的阿昌哥。
3。 最不喜欢的就是拎不清的软弱公主大提琴单眼皮姐姐俞佩佩,其实她把自己活的最没有主心骨,就全凭家人使命塑造成了乐器的一部分。而这样的她却还总以她的楚楚可怜来绑架着自己心里都清楚不属于同一世界的杜心生。因为杜心生家里有她没见过的人气儿,但她就算进去了也没办法把这种人情味儿染进自己骨子里。因为她的骨子里只有冰冷的家族和命运。挺悲剧的一个姑娘。同样是出国,还是杜心美凭自己努力,冲自己个人成熟意志喜欢的东西去出国留学来的更开心吧。
而为什么不喜欢她呢,因为她在明知道旧情人已经结婚之后,还在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对方帮自己陪外婆,人家凭什么呀,全凭她攥着自己是初恋?不能这样吧,一个姑娘家应该有骨气,有成人之美,明知道对方有一个妻子,还要无条件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就有点绿茶了,中间这个男的固然优柔寡断久情不断有点渣男无疑,但这个可以主动断绝的第三人,为什么还要上赶着呢?“男人大可不必百口莫辩,女人实在无须楚楚可怜”,唱的就是他俩。
4。看到最后我反而越来越觉得苗招娣够美,她有勇气一头跌进她认准的爱情里,跌进整个复杂、吃苦、充满责任的家里,别忘了刚出镜的工人阶级后代苗招娣同学,正在沉浸的念着普希金的诗向往着纯粹理想的爱情和革命友谊呢。但她爱[爱情]的同时,也爱了杜心生家的油盐酱醋人间烟火。第一次进门就非常没心机的擦桌子扫地擦玻璃给婆婆倒水,做后妈也没关系,甚至差一点把自己的胎打了也没关系,甚至杜心生去陪俞佩佩的外婆,遭人挑拨,也只是去俞佩佩面前摆出正室样子要了点工时费,就解气了。讲真对于一个计较着爱琴两个字的女人来说,她真的隐忍和承担了不少的委屈。计较着爱情的女人,可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人类了。但她是真的能牺牲的那一个。
我猜导演应该也喜欢这个长着一张旺夫脸的角色,给苗招娣拍的镜头一个比一个好看,刚进杜家干活的时候,那鲜嫩的配色,就连墙和柜子都映着她粉嘟嘟的可爱。
和杜心生准备离婚的那天,她的紫色直筒微喇裤和缩袖口的浅绿花衬衫,配上温暖橘色的皮包,还有清新的金耳坠儿,每一个镜头都透着好看。
让我直接想去买同款vintage穿了。而且被她一带,金镶玉的大戒指都不俗艳了,显得特别温暖特别过日子。
她最后两集感情戏演的太好了,没想到在这节骨眼看哭了。
嗯,就酱,哲理嘛,简单来说就是再心怀天下的人,也得过日子,所以一个家里至少得有一个耐磨稳定喜欢安稳的人来守日子,心根找到了九月,心美找到了阿昌;而最幸福的是家里两个人都热爱平平凡凡人间烟火小小的爱情,那就是开了窍之后的心生找回了耐磨又旺夫的苗招娣;
最惨的也是最高发的案例,就是一个有野心有使命的人,并不能顺利找到和ta同样一起飞的伴侣,因为他们只能一起飞一小段,却不能给彼此心贴心的安稳陪伴,那就是可怜又富有的成功人士:白先国同志、俞佩佩同志、画问号的蔓莉同志了。毕竟看起来如烟花绚烂的成功,需要最沉默和清冷的孤独为伴才对。
啊 ,真的是一部一不小心就走心了的电视剧。点赞。
坚持看完整部剧,感受如下:1.配乐太密,声音太大,很多配乐不符合剧情,真的是让人听了头大!2.几个老演员的演技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年轻演员就太不行了,做作,尤其是心美和白先国,简直不要太尴尬😓。3.剧情编剧也是神了,看完觉得杜家几个子女真是一个比一个作啊!三观呢!价值观呢!简直是了!而且几处生硬的剧情真让人觉得三兄妹不要太窝囊!
文革时期,一群红卫兵在恶意的抄家伙,放在今天,就是一群键盘侠在找存在!外滩钟声的立意很好了讽刺了一群人!!时代不同,使用的工具不同,性质不变!
逛了一下评语!!😂😂看了很多人因为吴谨言一人的原因给这部剧恶意的评论!一群老戏骨被你们忽略!
讲道理,这部剧吴谨言连一个四番都不算!尬黑有意思吗?况且前几节没有她的戏份,就来评论说看不下去!我只能说:赶紧pa
16年拍的剧,为了致敬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于女郎的标签!四番都不算的角色!很成功的得到了你们了重视!也很成功的得到了你们的讽刺!
看到第18集完,剧情仍旧没有任何上升,甚至过多三角恋显得狗血(三角恋在此不列举,看过的都清楚),以及不切实际。郭家杀人老爸,还想娶人女儿,阿昌老妈还推责杜家,心美是脑残吗?同在一个弄堂里,这种杀父的仇恨一点没有,这样的两个仇恨家庭现实里能联姻吗?另外,心美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阿昌就是大人了,那么多年过去,阿昌一直等着心美吗?而且阿昌是一直单身的,那年代的家人不催婚的吗?和心生对比都感觉不是一个年代的(心生虽然没结婚,但别人至少有对象)。整部剧好的方面虽然很多(如邻里关系的演绎,灏明、代旭、以及老演员们的演技都很赞),但是到目前为止盖不住狗血部分。看到目前为止的感受,可能有些偏颇,之后剧情有深度了或者更狗血了再来加评。
死鱼眼的吴谨言,要不是俞灏明,懒得看你
刚看完两集,第一次看年代剧感觉节奏还挺快的,比预期的好看很多啊,剧情也还不错,剧里很多演员都是老戏骨年轻演员们也挺好的,不过评论里怎么这么多人黑吴谨言?她这两集还没出来吧?看预告吴谨言演的不错啊还挺自然可爱的啊,期待后续
拍得挺好的。被俞灏明感动到了。演得挺好的。挺适合在家里当背景音,背景剧。忙的时候,就听听声音。闲了坐下来看,也能随时进入剧情。
我国急需编剧啊
配角非常出彩,小市民演的太好了。故事简单但感受到烟火气,特别是景真的很80年代的魔都。第三集开始海关大钟呢?这剧主线有问题,东一点西一点
唉,这么喜欢古典音乐吗…一会大无,一会糖果仙子舞曲…真是机智,省了一大笔编曲费呢。第6集准备弃了,这个flag是我见过最标准的flag,刚和我爸说这个男人怕是要死在山上,掠过几个画面就死了。(顺手降1星)
很有年代感,感觉应该在上海台播呀
和大江大河比起来格局有点小,框架还是男女爱情,没有更好的表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变化,男女感情可以是条主线,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主线就显的太枯燥了。
喜欢男主。剧一般。代入感不强。不是喜欢的类型剧
看了前两集又让人看下去的欲望,也很有年代感,俞灏明的演技不错,先五星观望。收回前面的话,从25集开始越来越水,生气,还想给我爹妈安利一下,我爹看完第25集直接说了句这演的是什么啊……非常没面子
看了第二集直播,老上海的弄堂里家长里短还不错,可以追下。
讨论区也太吓人了吧?有些人可以尊重一下别人的劳动成果吗?这片子我这几天一直有在看,拍的还是不错的,上海以前里弄邻里和那个年代的生活反映的比较真实,老演员也好年轻演员也好演的都不错,不过是不是因为剧长度的关系前几集死了好几个角色,有点可惜因为那几个还挺讨人喜欢的特别是阿大吧,好男人啊,庆幸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
三星官网,看了两集,剧情不错,希望后期不要注水。喜欢俞灏明和陈瑾老师。
喷吴谨言的我也是醉,她就是心直口快的本色出演,比魏璎珞做妖的劲收敛多了!代旭和警察叫板反而很出彩,BTW真的接受不了俞灏明的烧伤脸和手,即使很同情他的遭遇,演戏也算中规中矩
非常有时代感的一部电视剧,还有家庭温情,老上海的调调。剧情紧凑有冲突,老戏骨也多,管虎导演出手必有佳品。评论里有些黑子不要太穷追不舍,这才播出2集,吴谨言都还没出场就迫不及待的过来评论吴演技差、打着不看吴谨言的旗号有意思吗?这是一部值得用心观看的良心剧,尬黑的没必要。其次,不管是延禧粉还是如懿粉,都不要再在外滩钟声这部剧底下吵了,这部剧不应该卷入这些是是非非,理性一点。
吴谨言还没出来呢,就来黑演技。也是很搞笑了。这个剧最大的优点是良心地拍了红卫兵抄家,还有知青上山下乡的细节,很是到位了。恭喜吴谨言,原来在延禧之前就有一部代表作了。
看了六集,这是在美化文革吗?没有一点反思,反而营造一种美好,但现实不可能是这样。刚看了《芙蓉镇》,简直没法比。要拍爱情偶像剧也不要放在文革拍啊。管虎怎么了……
看了三集,不知编剧在那个年代的上海弄堂里生活过没有?这些台词不是上海人的语言。比如上海人不会说地瓜,而是说山芋。不太说故意,而是说存心。把上海人写得太好,太善良了。
偏偶像风格的年代剧。男主演技真是逆天了,明明是80后,却眼神清澈,少年感十足,相比之下,其他青年演员的演技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男主是这部戏最大的亮点。预告里的镜头抓拍很唯美,生活气息较为真实细致,比如一家人一起吃饭,然而剧情冲突却桥段老套,创新性不足。
电视剧都大结局了,豆瓣还没给出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