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也是偶尔翻照片,发现自己曾对照《六祖坛经》看《传习录》,也写下自己对文中章句的实时理解,现在看来,当时若有所思,过后消失全无,这也许是常说的,看过很多复杂的道理,却过不好简单的一生。
昨晚无意浏览了电影《It’s kind of a funny story》(中文名:《说来有点可笑》),看完电影,仿佛看到演的是自己的生活,却没有那么美好的结局。说来有点可笑,我都忘记了上次无忧无虑地笑是什么时候。不知什么时候,愁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也许偶尔笑过,可能是自嘲,可能是附和,很可能是皮笑肉不笑。
电影中16岁男孩Craig刚刚初中毕业,爸爸强制灌输他要考入优秀高中,然后是名牌大学,然后一切都是光鲜的未来。这和中国父母的心息息相通,他也在努力,但看到的却是比他帅比他能力强的好伙伴带着Craig暗恋的女孩过着愉快的暑期生活。他无力面对预期的失败,选择自杀却又缺乏勇气,自己求助于精神病院,希望能得到帮助。
回顾自己的生活,高中复读的一年也许是最开心的时光,虽然面临高考的压力,但仿佛找到了打开宝藏的钥匙,学习不是太累,身边有几个好友,无话不谈。但直到现在,依然是这几个朋友在身边,其余的时间仿佛都在挣扎。目前朋友们都事业有成,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真想问一句你们过得好吗?还记得上次无忧无虑的笑过是什么时候吗?
回想大学真是没有好好用功读书,大学毕业证只是拿来作为找工作的招牌而已,面对女儿的问题“你上班主要是干什么呢”居然语塞。工作后,也是在情商和智商中徘徊,慢慢接受看似不合理的现实。被社会裹挟着往前走,结婚生子,然后就是家庭孩子淘不清。孩子也开始传承大人的愁,相比较我们清苦的童年,他们承载的压力比我们要大很多很多。无法扭转的现实,焦虑的中年,揉搓着稀疏的头发,却找不到解决方案,宛如今年肆掠的洪水,让人感到恐慌却束手无策。也许突然感觉电影中精神病院的人们比较正常,他们实时表达无需掩饰的感情显得弥足珍贵,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假面地行走,更像是无药可救的精神病人。
没人愿意揭开自己苟且生活的真相,于是“生活在别处”的理论大行其道。电影中一句“如果你没有忙着生活,那么你就在忙着死亡”,看起来很励志,但谁能猜测到,这部电影同名书籍的作者,却在电影公映两年后,选择了自杀。荒谬的现实促使我们是否应该慢下来,审视一下当下的生活,等等落后的灵魂。
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才是人生最轻快的时光。当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独自嬉皮笑脸地面对人生的难。还记得在兄弟的阁楼上侃天侃地,在哥们的荷塘埂上促膝夜谈,那些日子不再复返,即使场景如前,因为每个人的心理不再简单。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熙熙众人,皆难逃此宿命。
人生代代无穷已,用什么去证明你曾经来过?也许是尘埃,本来无需证明。也许更理解赛涅卡,何必为生命的片段哭泣,我们整个人生都催人泪下。
青春版飞入疯人院。青春版的呕吐。恋爱的喜剧。天才少年的城市视觉图。
在语言类的电影当中,他算出人意表的那种。
同时喜欢两个女孩,在美国16岁青春期还算是正常的。一个喜欢他皮肤黑而奔放,一个喜欢她白而神经质。最后他选择了神经质和他一起在摩天大楼顶上亲吻,并且看夕阳。这就是美国00后的少年生涯。
大伙都等着他表白呢。
很有创意的用切片的方式表现了一个青少年的心理。他如何被自我治愈的方式让人感动。
00后看了会更感动,因为他们知道生活不能放弃。
不俗
一般精神病或治愈系的电影,没有太大的深度是入不了我眼的 = = 不过如果分入青春励志爱情故事的类别,又没什么亮点 = = 麻痹,谁叫我是万恶的挑剔型处女座!
很可爱的
少年轻松版飞跃疯人院,好吧其实我还是冲着Emma Roberts来的,继续萌倒。
真的像Zach Galifianakis讲的一样,片子开始看Keir Gilchrist那张苦逼脸真是煎熬,好在中间某些段落和结尾各种阳光活力迸发,喜欢片尾……Emma Roberts挺漂亮,期待她和FH合作的新片。Zach Galifianakis角色好纠结,不再没心没肺。
精神病 但不代表精神有问题 而是有病!
3.5星。剧情并未有多少高潮,但是比较写真,胖子Zach Galifianakis并未有很多发挥,不过剧本还算比较可爱。小女主很漂亮。生活的重拾和定义。喜欢中间的卡通过渡,和片尾的设定,多处蒙太奇很有观赏性,breath,live。
“if you're not busy being born,you're busy dying.”一部不怎么会有笑点的小品,里面很多演员是之前就已经喜欢上的,看过之后只会更加喜欢。也许电影看上去有些混沌有些不明所以,但或许这就像青春时期的心理,有些混乱但又充满希望。★★★★
有点闷,也不觉得funny,倒是Emma超美的。
life is kind of a funny story~~~才开始看感觉和cashback的风格类似,精神病院又让我想起了girls interrupted,不过这部显然打的暖暖牌~~~ER美死了!!
美国少年的压力也蛮大的——他们真的拼比找妹子,也真的拼比以后能不能当上总统
萌妹子 and The XX . 大合唱那段很过瘾~ 国内要是有这样的医院就好了。
her legs...
青少年与死亡话题,配上大卫·鲍伊的歌,出人意料的轻松治愈。男主就像一件干干净净的白衬衫,很讨人喜欢~ (“It Follows”里居然也是他;“倒错人生”里演了三季的小gay)
少年版飞越疯人院,海报我很喜欢
怎么死不是问题,怎么活才是挑战。诚恳、幽默。Zach Galifianakis极有戏。
酸
想到周国平的那句“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总有某些时候,我们会轻易被一部电影打动,被它治愈,然后继续我们的人生。
发生在精神病科的温暖治愈系故事❤~~~~ 姑娘真漂亮啊!! 也许看起来有点儿扯淡,但是它就是想告诉你“一切没那么糟”。 ps: under pressure用得很好,放的是原声,但是在这个故事里,此情此景此曲,很感人~ 看完之后我又把under pressure那段返回去看了一次
简简单单,率性而活!温馨版【飞越疯人院】。
this is what we called 治愈系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