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补完了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的发布会,按捺不住想把这部剧安利给所有人。这不但有编剧老师驻组,有真正的律师顾问在现场照顾细节,并且为了保证拍摄的高质量,哪怕只是戏份很少的角色也有尽量去请合作过的演员朋友们出演而不仅仅是比较随便的给去群众演员。认真负责高品质的初心,终究有换得大家支持的真心。如此的精心尽心准备的电视剧,有什么理由,不值得期待呢?
剧快要结束了,坦白说,对于后面的10集,我是不太满意的,即使我是靳东的粉丝。但是,后来看了网上才知道因为广电总局的原因,这部剧由原来的49集被删减到现在的42集,这也是为什么剧中影射的药神案也好,quanjian案也好,给观众一种浮于表面匆匆结案不了了之的感觉。我想豆瓣上再次下降的分数肯定也有部分是因为这个原因,至于大家是否有看到因为涉及敏感案件而被强行删减而导致后期观剧体验不佳而降低了打分,我只想说这锅不应该由演员来背。
国产剧,尤其是涉及到敏感案件和话题的剧能拍出来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能不能播全靠运气两字。但是如果主创人员并没有因为不知道能不能播,仍然坚持拍摄,作为观众,作为普通老百姓,都应该给该剧的主创人员最大的掌声和最高的敬意!
为什么还要补充写这一段呢,一来是因为终于追平了剧而且今晚就大结尾了,所以就全剧观看体验而言,有了更全面的发言权;二来是因为看到我的这篇长评底下有些不太友好的评论。我想说的内容还是我写这篇的初衷,即,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律师这个行业的确离我们太远。在我的有生之年,我都不希望看到自己和家人朋友和谁对簿公堂,但是,如果万一不幸自己成为了原告或者被告,每个人都应该至少具备基本的防御能力(能和解吗?有证据吗等等)和还手能力(请什么样的律师,怎样收集证据等等),而这部剧作为普及这些,如果你认真看的话,诚意是足够的了,这也是为什么我给这部剧打5分的主要原因。另外,这部剧所想表达的主旨还是“善律者不讼”五个字,还有就是传递温暖,前者在这部戏里得到了100%的体现,后者也得到了80%左右的体现。当然,善律者不讼不是说你真的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者遇到了重大刑事案件,都只能委屈自己并通过和解解决(加这句真的是怕有杠精再次出现)。
我不知道豆瓣上的大部分用户居住在何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想告诉你的是,最近几年,我身边很亲近的朋友、家人主动或者被动跟人家对簿公堂的事件时有发生,我周围也有熟识的律师朋友,所以接下来的几点真是我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汇总:
1)一开始被吐槽过的罗槟收费的问题。虽然知道这仅仅是他用来让何赛闭嘴的玩笑话,但是每个行业的最低收费和最高收费差别很大不也是很正常的嘛。我第一家公司的老板的老公(都是台湾人)在十年前在中国北京的某家公司被裁,是家外企,当时咨询了一个朋友介绍的律师,咨询费是一小时5000人民币。所以,罗槟作为2018年顶级律所的顶级律师,他的这个收费也不是那么夸张。这个世界的宽度真不是你可以想象的,所以,不知道没关系,但是不能因为不知道就否定这个信息的存在啊!毕竟都2020了,大家都应该包容一点,互联网不仅仅是用来互喷的,更多的是用来互相交欢信息。
2)我之前说过打官司是一件特别耗费时间精力财力物力的事情,和打一个劳动仲裁官司大概需要两年的时间。我为什么知道的那么详细,是因为我的闺蜜曾经在三年前经历过。我非常同意剧里罗槟的台词:人们之所以会选择打官司,是因为愤怒的火焰,使他们失去了理智!有时候,只是为了出气而想惩罚别人,事情也未必那么没有余地!拿我闺蜜的劳动仲裁案举例,当时她因为公司内部政治斗争被辞退,就是非常气愤,然后觉得通过打官司可以给公司一个教训,虽然打官司其实是一个途径,实际要的是一个好一点的赔偿。但其实打官司的过程是非常折磨弱势群体的(跟公司对比起来,个人劳动者就是弱势群体),试想一下你被拖上两年不能找新的工作,还有面对多次回想被辞退的那些不愉快的细节以及庭审时的重复再重复,还有你永远不会觉得合理的和解条件。细节我不赘述,最后的结果是,她在一审结案前同意和解,因为那时她找到新工作了,和解的条件是公司赔偿16个月的工资(是她实际在那家公司的工资m,而不是社会平均工资三倍的工资,她实际工资要比社会平均工资三倍的高很多)。可能你们觉得赔的不错,但其实仲裁的初始,代表公司的律师提出来的就是赔偿14个月的工资,那个时候离我闺蜜被辞退仅仅过了三个月,而她最后拿到16个月的赔偿的时候离她被辞退整整过去了18个月。当时没有接受的原因很简单,一来觉得气还没有消,或者公司的赔偿还不足以消气,二来就是觉得还能拿到更多的赔偿。如果你知道结局,你会怎么选?可是问题是,谁会提前知道结局呢!
3)看到有人吐槽说庭审内容很少。我想说拿这点来吐槽的是不是tvb看多了!我参加过庭审,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庭审的过程相当的冗长和无聊,时间按照双方提交的证据不一,我参加过的就是因为第一次开庭没有审完,再约了几个星期以后审了第二次,而每次都是半天的时候,所以完全不是大家在任何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首先,每个律师所说的内容都是照章宣读的,所以读的过程其实是相当没有节奏、起伏和感情的。其次,因为庭审有程序,所以当你听到任何不利于你的发言时,你是不可以插话的,所以郁闷也只能你自己担着。其三,我参加庭审的那个法官讲话的声音可以用蚊子来形容,且口齿不清,但是你还要依据他的程序来回答他的问题。第四,庭审过程你基本看不出法官的喜怒哀乐,但是他还是会不厌其烦的来调解,你必须要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五,即使庭审有自由辩论环节,也不是大家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种什么“我反对”,“我抗议”,这些用词,就是还是基于事实的来自于双方的很冷静很克制的陈述而已。请问,即使加上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这样的庭审过程拍成电视剧,你愿意贡献你的收视率和网播点击率吗?即使连庭审纪实这样的节目也不这么拍啊!
4)看到一个曾经被封号的大v(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写了这么一句:各位土鳖国产剧请你们明白,“精英”(不含讽刺意义的)的第一特征不是装炫富走台步,是焦虑。我在想这位大v一定没有真正接触过真正的精英,理由很简单,如果如他所说精英的第一特征是焦虑的话,那么这位精英首先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因为精英的老板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手下带着焦虑去面对客户的。精英之所以能成为精英,必须具备很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我这么说不是代表精英不焦虑或者不能够焦虑,而是指在职场上的精英,是不会把焦虑放在脸上的。相反,你却能在现实的职场精英身上看到不同程度的装逼和撕逼。所以,就这个程度而言,剧中大部分演员饰演的,反而是更贴近现实的职场的。其实我明白这位大v就差直接写“靳东又装逼了”六个字了,但是恕我直言,在我眼里,靳东的确是国内男演员里最适合精英这类角色的演员,没有之一。他的气质就是自带贵族气质和气场的,只要头一梳,穿上民国装他就是大户人家的大少爷,穿上西服他就是某个公司top管理层之一。他不需要装精英,他就是精英。如果你看得仔细,你就会发现他被提拔到主任那个位置后,从39集的就职演说开始,他的演法跟还是合伙人/高级合伙人时期是不一样的,收敛和稳重了很多,减少的是张扬个性的演法。他对非精英角色的把握也很好,不说其他剧里的非精英角色,就说下班了面对姐姐的罗槟,完全没有上班时的那个伶牙俐齿的劲,亲情是他最大的软肋。
还有另外一个头部大v,也是一直对靳东有着深深的恶意的,这恶意,在我看来,已经超过他作为一个专注影视剧评论专业的界限了。我把他对靳东最近一次的恶意描述贴在这里,同时我也分析一下为什么我觉得他对靳东有深深的恶意。从贴图里大家可以看到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写2019影视寒冬,很多知名演员都没有戏拍或者没有新戏播。在写完女演员之后(女演员里包含了大家熟知的85花们还有几个顶级90花),男演员篇第一个就点名靳东。这篇文章发布的时候,精英律师应该还没有确认定档,虽然之前有很多定档的小道消息。所以我想这位作者一定很后悔自己把话说的太满,毕竟谁也没有想到离2019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电视档会被一部今年上半年刚刚杀青的电视剧定档吧!然后我们来看看他给靳东2019年没戏上找的原因,是因为“人设崩塌”。对于这四个字,作为粉丝我不想做更多的解释,我只想说,就算如他们嘴里说的人设真的崩塌了,这难道是和被这位作者直接拿出来比较的赵立新犯的一样性质一个级别的事吗?接着,让我们看看这位作者拿出什么来力证自己的观点“今年,他们真的不行”,是一部靳东在n年前拍但是不知道为何2019年在某一个18线卫视播出,然后可能没上收视率榜单和豆瓣评分也没有开的戏!看到这里,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作为一个头部大v,你的话语在某些人群里面是带有一定权威性的,所以能不能请你对自己传播的信息负责一点呢?毕竟,你拿这部戏举例子想证明自己的这个观点,就好比拿张学友15年前发表的某一张专辑目前在qq音乐上的播放量/购买量/评论数来佐证张学友不如某个小鲜肉顶楼一样的不!具!有!任!何!可!比!性!但是,你的确因为你的影响力,已经妥妥的误导了你的支持者/阅读者,请问,这样的做法对一名演员足够公平公正吗?即使是自媒体时代,每个公众号都应该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尤其是头部大v们。我想问抛开金钱和利益驱使的因素,你们真的对于靳东依然怀有如此大的恶意吗?
但愿每个人都心怀美好,对世界宽容,对他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
(以下是之前第二次写的补充,第一次写的内容在最下面)
++++++++++++++++++++++++++++++++++++++++++++++++++++++++++++++++++++++++++++++++++++++++++++++++++
最近有点忙,没有办法每晚追剧。本来不想修改原来写的剧评的,但这两天上来看看豆瓣的分数以及网上的各种无端恶意,决定还是具体写一下我为什么喜欢这部剧,希望能给看到的大家一些建议。
先来说说剧中涉及到的劳动合同案的部分,因为我经历过的,跟劳动仲裁有关。
1)戴曦帮罗槟的姐姐罗琦去跟罗琦所属公司的人事部负责人斗智斗勇,然后成功帮罗琦继续任职。这里面要说到好多点:首先,那个人事部负责人要解雇罗琦的理由肯定属于非法解雇,这点大家可以去看看劳动合同法中所规定的公司合法与劳动者单方面解约的几项条件,只有满足其中的任何一项,才是合法解雇。但是,其次,现在市面上越来越多的公司,或者说人事的做法就跟罗琦那个公司的人事一样:因为赌你员工不敢费时费力跟公司走仲裁以及走到后面的一审二审流程(整个流程走下来需要大概两年的时间),所以拿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进行着非法解雇的行为。所以,第三点,戴曦偷偷录音这事情是非常有用和有效的一个方法。因为即使人事没有被当场唬住,如果将来要上仲裁和后面的法庭,偷偷录的录音也能作为合法的证据提交。但是在这里不太建议的一点是,戴曦威胁人事说要把录音放在网络上传播。威胁没问题(在确保对方meiy录音的前提下),但如果真的那么做的话,容易被雇主做为一项不利于员工的证据提交,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2)罗槟和戴曦因为任晓年公司要实行并购而裁员。首先,这种裁员符合劳动劳动法中雇主合法裁员理由中的某一条,所以员工即使要采取劳动仲裁的手段,几乎也没有任何胜算。而罗槟和戴曦要做的事情,正如罗槟自己说的,不是他们两个做,也会由其他律所的律师来做,而他们可以帮那些被裁掉的员工争取相对好一点的遣散费。在被裁的一大堆人里面,我们看到给了一个工作了24年的老员工一句台词,而接下去罗槟说“你要不要看看我们提出的赔偿方案?”(前八集只看了一遍,所以只能记个大概的台词),然后那个员工就签字表示同意了。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罗槟和戴曦提出的赔偿方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遣散费应该还是不错的。
3)还是任晓年公司的裁员事件,任晓年要求罗槟帮他裁到一个身患重病躺在病床上的老员工。看到微博上有一篇博文说“就我而言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男女主对任晓年的开除癌症老员工不假思索的拒绝。结果就是男主自己失去晋升机会,任晓年换了律所,员工仍然会被无情开除。除了给观众以正义的观感外,完全是双输的局面,非常不符合男主精英的设置。最好的应对不应该是以时间太晚开除会影响癌症病人休息及情绪为缘由争取时间,然后尽量为被开除员工争取利益最大化吗?之前赔偿500w和解,任晓年都觉得满意,那么开除的补偿金可以给他争取更多,这样才是双赢吧。” 首先我觉得这是来自于那位博主一个合理的、非恶意的、就剧集的内容所提出的一个疑问。就我自己的观点而言,由于后面并没有交代关于裁掉这个癌症员工的解决方案和结果,我们无法就双赢或者双输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我不同意的是博主说的“不符合男主精英的设置”这一点。我的认知是,罗槟的设置不是精英,而是有底线的专业律师。而在裁掉患病员工这件事上,他支持戴曦拒绝有两个原因:一,从罗槟的专业知识来说,在衡量和评估了风险之后,他觉得裁掉这个员工,如果一旦员工提出仲裁,公司被判非法解雇的可能性几乎是100%,这样会对公司的声誉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影响公司后面的收购计划(这个从之前任晓年愿意拿出500万可见一斑)。而即使该名接受裁员方案,不代表他心里认同公司的无情,以及不代表他不会通过其他渠道跟以前的同事们去抱怨公司的无情,这样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其他员工的士气和对公司的忠诚度。二,从罗槟为人善良的性格而言,这个做法的确太残忍,违背了他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所以他不愿自己操作,也同意黛西的拒绝!
在我之前任职的行业中,员工入职时除了签署劳动合同以外,还需要签署竞业条款。我之前的公司的竞业条款是对该公司所有员工都适用的。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你要跳槽去竞争对手那里,除非公司同意放你离开不追究,又或者新公司愿意替你赔偿(至今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情况,无论员工职位的高低),不然你面临着的是进退两难的情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执意要去,而原公司不同意,你可以选择自己支付赔偿(好像这个赔偿要比公司支付给你的赔偿金高)然后去新公司入职(我也没有听说过或者碰到过愿意自己掏钱的员工);或者,你执意要去,原公司不同意,而你又不愿意自己支付赔偿,那么按照竞业条款,你可以拿着原公司支付给你的赔偿(通常是你在公司工作年限的两倍,即2n),然后在家待上几个月,赌一下新公司那里是不是愿意为你保留这个职位到那以后,又或者你在这几个月里面找到其他新工作(不管是不是竞争对手的公司)。至今为止我都没听说过或碰到过选择上述方式去竞争对手公司的,碰到过的一例是公司没有追究,还有一例是员工选择放弃去新公司而留在了原公司。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打官司是一个极其锻炼个人意志和心智,耗费时间、体力、脑力、财力以及耐心的过程。一个好律师需要满足太多的条件,仅仅有正义感远远不够。他必须能跟你站在一起,搜集有效证据的能力;他必须熟读法律条款,在法庭上能做到随时反驳就能一言击中的能力;他还必须有一定的关系网,能在各个司法庭和法官们之间游走的能力。我上面提到过一个劳动仲裁的案子从仲裁接受立案开始一直到二审(也就是终审)结束,大概需要两年时间。而在这两年期间,作为原告的员工是不能找工作的。试问有多少人可以失业两年,在支付律师费用的同时,还有负担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许还有贷款)和家庭开支,以及各种压力?当然,我不是说在明知道公司违法开除员工的情况下,员工就吃下这个哑巴亏(因为现在仗着员工耗不起这一点欺负员工的公司着实也是很多),而是,如果自己有一天碰到这样的情况,如果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什么时间点做到“见好就收”!
(本来想直接写善律者不讼这个主题,但是目前我只追到11集,还是等后续的剧情再集中写吧)!
(以下是之前写的剧评,先留着再看有没有用)
++++++++++++++++++++++++++++++++++++++++++++++++++++++++++++++++++++++++++++++++++++++++++++++++++
这剧在国产剧中,属于绝对的快节奏。目前播了两集,已经贡献了五个案件。其中有三个案件属于通过演员们的对话一笔带过的,分别是:工伤认定标准,送孕妇闯红灯算不算违规以及广告法中不能使用最高级。还有两个案件,一个是作为剧的开头,也是作为罗槟和何赛互怼的基础,就是知识产权或者说版权所有的问题;另一个就是目前刚刚开了个头,估计还要接下去阐述的竞业条款限制的问题。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只想说,如果因为看剧而获得了一些法律上的常识,然后可以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帮助到自己或者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那真是太值得了。毕竟,工伤认定也好、竞业限制也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太常见了!而更重要的是,我想该剧的制作方和出品人更想传递的还是,他们希望普通群众能够更了解律师这个职业也是尽其所能的展现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这些当然目前还没有展开,但从那个三分多钟的预告可以看出后面肯定会有所体现),以及因为在这些具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专业律师所参与的案件中,所呈现出来的社会百态和人性百态!
剧情虽然飞快,但是节奏、镜头的掌握都非常好👍目前出来的所有演员也都棒棒哒!你们看,高手过招就是不一样,跟不同角色对话时,台词的语速和节奏都是不同的,例子可见罗槟跟何赛,罗槟跟栗娜以及罗槟跟戴曦之间的对话。
感谢《精英律师》的编剧,编了一出好戏;感谢目前出场的所有演员们,演了一出好戏!期待后续!
看了两集,感觉只是披着律师职业剧的外套,而没有真正的法律现场。你永远只看到罗槟从法院出来了,官司赢了但不知道怎么赢的。都快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了,编剧能不能用点脑子,我举两个例子哈,第一女主戴曦在咖啡厅拒绝刘点单的请求,我当时懵什么情况?一个咖啡店小职员这么理直气壮地拒绝顾客点单,一副气势凌人地怼顾客点单请到柜台前?第二戴曦第一次见任晓年发生口角,就是那个最高级比较级那里,平时这么灵光的她当时居然不知道,非要男主罗槟来化解,为了突出男主的聪慧,那刻编剧又把灵光的她变成了傻子,编剧爱咋就咋地。而且她只是一个刚入职的助理而已,老板与客户谈话她竟然理直气壮的插话?真的把观众当傻子,害!
一直都在期待能有真正的良心剧如雨后春笋般再现,不知道这一天要等到什么时候。近十几年来内地的绝大多数剧根本不能与欧美日韩的相提并论,不是一个级别的,就和我们的台湾比吧,现在台湾剧都知道到进步了,譬如《我们与恶的距离》、《俗女养成记》等精短佳剧,而大陆呢,你放眼望去是什么?绝大多数是裹脚布一样长的狗屎剧,又臭又长。还会披着各种职业以及社会热点的外皮来吸引人,不对,只是诈骗性的营销而已。
真的很厌恶现在的电视剧总在炫耀北上广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给人感觉我们现在已是发达国家水平了,更不要说底层人物了。这部剧诚然也是如此,一开场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酷炫城市的繁华街景,公司催着正在车上的罗槟赶紧回去,另一边是不知道怎么会当上律师顾问的何塞和客户争论不休,为了突显罗槟的装逼气质,一来就是毫无费劲的约到了被何塞气走的客户,二来是因电梯超重理直气壮地赶走送外卖的戴曦,还信誓旦旦口出豪言如果戴曦因此被炒他可以解决。??几场戏装逼满分。
不知从何起靳东的角色一层不变了,这部剧里和欢乐颂的谭总以及我的前半生的贺涵有何区别,永远一副洞察秋毫什么都懂的大人物,我很赞同那句他演什么都一个样了,悲哀。
对律师是不是有什么误解?开篇五分钟就秀了一波法盲操作。
对高知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一个2019年的电视剧质感还不如2011年的原版,靳东的言行打扮我还以为他演个民营企业家。
另外改编的设定我个人也不太接受,引用知乎上别人的一点观点:“美版是双男主,各自有自己的感情线,美版靳东演的角色官配是他的助理/秘书,美版蓝盈莹的那个角色的官配是凯特王妃的弟妹梅根王妃。国产剧喜欢把男女主凑一起的“恶习”,是我对要不要追该剧最后的疑虑点,能不能做事业伙伴,各自美丽呢?男女主亦师亦友的关系做男女朋友有点别扭啊,总有办公室性骚扰、pua的感觉。”
ps:珠玉在前,一直请水军刷五星也掩盖不了事实:)
我不说别的,虽然别的bug那么多但是我也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但是看见这个我真的很愤怒。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中国根本就没有这么一部法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我可谢谢您了,只要是一个稍微学过法律的人都知道中国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属于知识产权范畴的法律条文因为属于知识产权法的范围统称知识产权法,中国实际上并没有“知识产权法”这个法律条文的存在,你何谈起草?何谈制定?
花钱请个 法 律 顾 问 能穷死吗?我看你们演员衣服也不便宜啊?堂而皇之地瞎编中国法律您不怕夜里做噩梦吗?
另,给大家看看刚注册的水军给我发的私信
他自己给人家庆余年打一星,还跟这儿说起我不尊重人来了,明显精英律师职业水军踩同期上映互相竞争的剧呀嘻嘻嘻
起草法律通常是某个机关或者全国人大法工委,有点常识不?一个老师最多提点意见。还有,你起草侵权责任法就是侵权责任法,物权法就是物权法,你敢随便说我起草了民法?
————————分割线————————
下面讨论比较多,我引用几个友邻的评论,侵删
@太阳花圈
起草法律通常是某个机关或者全国人大法工委,有点常识不?一个老师最多提点意见。还有,你起草侵权责任法就是侵权责任法,物权法就是物权法,你敢随便说我起草了民法?
(咱跟法盲也说不清楚)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逍遥色佛
我国不是陪审团裁决,从人家美剧中拿来的剧情要看是否适合我国法系!例如男主劝栗娜,让她明天开庭别穿这身,要博取法官同情……呵呵,只有美国陪审团才会如此,我国是专业法官裁决审判,麻木的很!类似的还有老封不让男主当蓝红律师,怕太帅的影响,同样是陪审团制度下才有的;以及不让蓝红自己辩护,理由竟然是她侃侃而谈,给人印象不好,同样还是陪审团制度下的应对。只有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下,才有对自己当事人的形象、语言、态度、服装等包装设计,我国不存在!
我国是大陆法系,美国是海洋法系;我国是法官审判,美国多为陪审团裁决;我国重实体法,美国重程序法;我国重法条,美国重判例;……男主动辄让自己的助理开庭前研究整理判例,就这还不悬浮呢?我国判例较少应用,更多是法条和司法解释。剧中动辄攻击对方的可信度和形象,这同样是美国陪审团制度下的策略,我国不用这种方式。因为陪审团制度下,攻击对方和证人的形象和可信度。
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除神话、科幻、魔幻、架空等题材,最基本的要求是:来源于生活。本剧是来源于美剧(还疑似抄袭),也或者来源于平行宇宙?
从开拍时就关注了《精英律师》,又看到收视保障靳东作为出品人和领衔主演,还有一众好演员的加入,关注到现在,觉得真是一部用心之作。真实推荐,不昧良心!
总体是一部制作精良的都市律政职场剧。行业剧不好拍,但这部剧的主创做了扎实的前期工作,从近千个结案的真实案件中寻找创作的素材,精心选择适合以影视剧方式呈现的、关照当下社会现实的法律案例作为本剧的骨架,然后加入一些职场、人际、人性和情感的元素来丰富剧情。编剧、导演、演员都是真有本事的,也使用了心的。
《精英律师》采用的是单元剧的形式,用一个个贴近社会现实的案例推动剧情,展现了法律人专业理性、守护公平正义的一面,同时也传达了“善律者不诉”的理念,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特质。
这样的剧情结构,也决定了剧中有大量只会一个案件中出现的群像角色,虽然他们镜头不多,但是很重要。靳东也真是厉害,人缘也真的过硬,邀请了50多位圈中好友客串,这些人都是在其它作品中可以担任主角的实力派。有这么多演技大咖的加持,作品确实流畅、自然,尽管有大量的法律术语台词,演员们表现得也非常好。
剧里的主角罗槟与合作伙伴何赛,搞笑又相爱相杀;女主是“学霸”律师助理,没有那些无聊的无脑小白人设;还有才貌俱佳的专业秘书;隔壁律所的竞争对手竟然之前是罗槟的徒弟……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扎实而有料,大家可以在剧情引起讨论和争议的同时,冷静想一想,每个人物真的是很好地代表了社会上的各色人群,折射了多样的性格和人生。
总之从电视剧的专业角度,有一说一,靳东在最近的几部作品里,不论是作为出品人,还是主演,确实很有水准,收视率也是实实在在的不掺水儿~电视剧资源也是目前顶尖的,合作伙伴和资本也很看好他。
估计有人又在diss“精英”人设,但本剧重在“律师”,不在“精英”。靳东采访时也说了,希望告诉大家,赢得了官司,不一定是精英律师,真正的精英应当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专业的同时也有着可贵的善良和温暖,是有温度的专业人士。
再说了,靳东塑造角色,身上有他的明显气质,但观众不会出戏,演技也不浮夸,反正我看剧被完完全全带入了,很多细微之处,他处理得云淡风轻但充满细节,台词也特别好。
说很多了,扯远啦~总结一下,是部众多优秀演员加持的倾心之作,值得你看!
看不到精英范儿,只看到装逼范儿
看了三集,演员们的演技都在线,台词功底都很厉害。罗槟真的自带光芒,女主随时随地背诵法律条文这个设定有点太过了。
初识靳东 在于伪装者 当时对于这个霸道 儒雅 机智 成熟 包容 精明 的明家大少演的活灵活现的演员十分好奇 为什么到了老干部的年纪才火 可随着之后的恋爱先生 外科医生 等等剧集 又一次让我产生好奇 为什么这样的演员 还能火 数十年如一日雕琢出的毫无改观的演技 把所有不同人设的角色都演成一个人的 唯此一人耳
编剧和导演如果没打过官司好歹也看几眼法制节目吧,中国的律师和法庭真的不这样。。
还是无法接受靳东装逼
看了十分钟,感觉每个人都装到天上去了。
靳东是怎么做到的每部现代都市剧都是千篇一律的角色,油嘴滑舌,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自认为帅得不行其实油腻得可怕,女主也是醉了,我最烦的圣母婊人设,劝退劝退,看了两集什么玩意儿。
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伪精英范儿的靳东。。。
为毛看靳东装B那么违和
靳东太表面化,内在撑不起角色,色厉内荏;蓝盈莹是个好演员,但真的不适合当女一。至于我国尚不健全的法律制度,当一个合格的、有良知的律师就不容易了,还想当时尚精英?
开始电梯那段也太没道德了。
越来越讨厌靳东
和我爸妈坐一起时听到的。这部剧获得legal high的授权了吗?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这么像可不行。
是怎么做到里面所有人都让人讨厌的??
就太难看了,看的我太尬了,靳东演啥都是贺涵,女主的头发非得搞成那样吗????
都市悬浮中年偶像剧
一集就暴露出各种问题。精致的外皮下,把律师拉低到小资阶级格局,全片婆婆妈妈的拉扯些乱七八糟的剧情。在毫无逻辑的强行掰扯一些什么职业道德啊,职场规则。这踏马也敢叫精英律师?我可是想看逻辑清晰又激烈的法庭对喷,还有一些小科普。我还不如再去看一遍罗翔的法考视频呢。
编剧需要一个东西,叫常识!别再给年轻人造成误会了好吗?“五千到十万一小时不等的咨询费”?卧槽!常识!美国最顶尖的律所也收不到这个价好吗!中国大部分的律师都在辛苦地装孙子啊,拜托,装啥大尾巴狼!你以为背背法条、司法解释就是精英律师了?搞笑!
靳东的台词是他自己写的吧!一副全世界我最能的态度,张嘴闭嘴都在教训说教别人,还自我感觉良好。我的天,能不能换个演法?这种十八世纪的人设放在二十一世纪真的不讨喜,甚至有点恶心。
开局不错,冲着演员阵容先打4星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