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夜半歌声
一直以为是鬼片,现在看这诡异破败的大戏院竟一点都不觉得恐怖。只是这电影从头到尾都弥漫着哀怨心酸,哪怕看完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仍然觉得压抑。
剧本本身做得不算精致,很多细节甚至角色性格都经不起推敲,但音乐和美工很加分。
同时,宋丹平这个角色对张国荣来说也是信手拈来,配上于仁泰的黑暗风格,本片的质感可圈可点。
2 ) 无怨无悔的等着你
影片从狼烟四起的森林里的羊肠小道开始,浓雾中从远处奔出两辆马车。我危襟正坐,准备好好感受一下这个与西方歌剧魅影交叠的影片,哥哥的歌剧电影。
影片一直都还好,在摇晃的马车里面蓝蝶神秘兮兮拿出时髦塑身衣,在姑娘们的手中递览,欢快的笑声缓和了前奏的紧张气氛。然后马车里的一干人等进驻到了这个阴气逼人的破旧剧院,斜阳从满目疮痍的洞隙射进来,越显空洞灵异。那间或飘起的丝红霓裳,隐约入耳的悦声嬉闹,点缀着一触即发的鬼魅之气,牵动着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却紧张的思绪。
可是接下来老马一语道破的直白讲述把前段苦心营造的悬念击的粉碎。故事继而平白的进入1926年,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觉得不那么舒服了。我处在一个被迫接受的环境中,我真的不知道1926的中国竟然有这么流行的歌曲和舞台艺术,我一直在格格不入的剧情下强迫自己入戏。我一直很纳闷那么权高位重的一群人,而且强强联合的阵容却依然震慑不住一个戏子的蔑视和嘲讽?这和中国固有的封建习气很不相符。我一边协调着自己的错愕,一边按捺着心中的疑惑,当时的国人真有那么自由,浪漫?当时的国境真有那么开放,民主?而且要命的是我也很不喜欢那个小鼻子小眼睛笑跟苦似的吴倩莲(吴的粉丝不要轰我,我只是说出喜好,别无它意)。
故事情节简单,旧社会保守的门第观念,尤其记忆深刻是开阔堂屋里高悬的威严挂像逼压下来,空间顿觉逼仄,呼气顿觉艰难。宋丹平一个才华横溢,风华正茂,志得意满的戏子,他的才情和深情被富家女云嫣所垂青,可是却无力对抗贪敛钱财的父亲,因循守旧的母亲,还有位居权贵的高官带着个傻儿子的逼婚。那双目不转睛却骄纵的锁定云嫣的霸占目光,那个眼中心中只有宋丹平的似刚烈似婉柔的女子,那个敏感多情,骄傲自负的浪漫戏子,这样的出场渲染,悲剧是注定的。
我只是想不明白宋丹平到底在等什么?如果是爱情,那么云嫣一直都在。如果是因为毁了容貌而自卑,那么这样的自卑竟如此浓烈?敌过了云嫣因他而成痴成傻,癫狂不可终日的等待?他于心何忍?他真的爱云嫣吗?
不顾忤逆家人,与父母决裂,私奔被阻挠,剧院被暗烧,爱人生死未卜,爱情被迫搁浅,云嫣心灰意冷的与傻儿子完婚,却因为没有落红而被夫君糟蹋毒打,之后休书,被父母遗弃,遭人唾弃。云嫣为了他饱受折磨,摧残,而他却只是因为自己的自卑而不肯靠近,不敢拯救这只只会因着他而鲜活的孤独灵魂?情何以堪?情何以堪?是怎样的爱跟执着才可以让这个大家闺秀柔弱的女子忍受那么多屈辱,26年的旧社会啊,仅仅是流言蜚语就可以折磨人致死的年代。他怎么舍得的?
其实在云嫣心里,她那么凄凄的知,她的丹平没有死,还活着,也那么笃定他一定是受到了什么灭顶的灾难而不愿与之相见,她就这么哀哀的等。女子疯癫吗?不,她只是想要躲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才有足够的勇气让自己那么心甘情愿的等。。。
这种忿然和惶惑的情绪一直贯穿到影片结束。我一直不解不解,而迟迟不敢动笔,我怕我的轻率和唐突暴露我的肤浅。
宋丹平这个拥有姣好容颜,天籁般歌喉,艺术家迷人气质,恢弘才华的男人,用才貌双全,一表人才来描绘绝对是这些形容词的莫大荣幸。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被宠坏了的卓绝男人是那么的自命不凡,清高,心中泛着傲然的洁癖。
他是戏子,三教九流之辈,需讨好观众,可是他没有,一举手一投足间都透露着心高气傲的气息。在铜镜面前自恋静赏,略带神经质的孤傲一览无余。在舞台之上,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数万观众,可是即使是这样,在每次演罢后谢幕时,他都没有任何取悦之意,眉宇间轻浮的痕迹溢于言表。在谈笑自若间用不卑不亢的态度,略带鄙夷的口吻,赶走了蓄意闹场的权倾势力,将不屑与轻蔑尽情宣泄。
他那么爱他自己,他那么倾情的演出,情意绵绵的歌唱,陶醉的享受都是为着心中的自己,这个自负高傲得意洋洋的男人,他把自己放在每一出戏的角色里,无限挥洒热情与激情。
当然他是爱云嫣的,他会昭然若是的在闭幕专门为她欠身点头,为她写歌传情。可是这种爱是一个优秀男人的爱情,所以他爱的不够炽烈,不够汹涌,不够纯粹。当这个优秀的男人没了戏院,没了容颜,失去了他曾经的辉煌,曾经引以为豪的一切,而且绝然永无东山再起之日时,他崩溃了,一蹶不振了,可能在最初心中还有一丝恨吧。那些荒凉,狼藉,破败,铺满灰烬尘埃的残垣断壁,宛若他黯淡落寂的眼神。他只能守在这里,一遍一遍重温着旧日的美好,他经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他的失意,他的落寞跟脸上丑陋的伤疤一样焦灼着他的心,他放弃了一切,甚至是曾经让他激情澎湃,魂牵梦绕的爱情。
他以为他已再无爱的能力。可是当他看见自己心爱的女人在自己面前和别人拥吻,他无法抑制的妒火熏心,盛怒无比。当韦青不惧的说出他心中的羁绊,一语中的的切中他心底的痛,道出他一直不敢正视的懦弱的残忍,仿佛晴天霹雳般炸醒了他,他幡然悔悟后才意识到自己怎样辜负了云嫣对他的炽情挚爱,他足足浪费了10年宝贵的青春让彼此生不如死的煎熬,苦苦的等待。
当他最后走近云嫣的时候,云嫣颤抖的覆上双手,抚摸他的脸颊,说着“我知道,你没死,你会来”。我相信即使看不见,云嫣也可以从手心的触摸感知到斑驳的伤口,可是那双手,没有丝毫迟疑和停顿,表情缠绵,自然,专注而投入,宛若当初的抚摸,云嫣从来没有在乎过,那微薄的容貌不值一提。
窗外瓢泼的大雨,像要倾泻云嫣这10年的屈辱和甘苦,像要涤荡一切污浊的心灵,像要冲刷一切阻隔,哥哥动容的唱出那之前承诺,如今早已完成的歌曲,深情款款,他了然于心她可以无限感知,即使她再也看不到了。这个一直执着等待,一直痴爱他的傲然烈骨的女子,这个让人心碎的女子,他带着爱来与她永相陪。
我
爱你的人
爱你的魂
难道你不知道吗?
还让我这般颠沛流离的痴等了10年
我
知你的心
解你的意
难道你不知道吗?
为何不敢上前与我紧紧紧紧的相拥
我的爱义无反顾
我的爱情深似海
坚定无比
无怨无悔
你到底知不知道啊?
一寸一厘的思念
一心一意的等待
往日情怀
昔时爱人
肝肠寸断
刻骨铭心
你什么时候能知道呢?
当然整部影片的光影效果处理精良,素黑荒凉的灰墙土瓦和之后金碧辉煌的人满为患的敞亮剧院成凄楚的对比,尤其是云焉大红衣裳以及剧院火红的椅背以及高耸华丽的金色雕花门柱。
如果没有哥哥的鼎力演出,撑起这部影片的脊梁,那空洞略微荒诞的剧情如一枚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尘埃,早已泯灭在时间的销烟中,不复存在。
哥哥一如既往的深情,幻若在演绎自己仓惶分离的人生,分明印刻着自己迷然矛盾的内心桎梏。无望的挣扎在与现实社会的纷扰中,他不妥协,却备受煎熬。听,那颗渴望追求完美而没有瑕疵的孤独灵魂,在支离破碎的呜咽,亦幻亦真。
因为哥哥,应该毫不犹豫的4颗以上,但是蹩脚的剧情只能有2颗都多了,所以中和勉强给3颗吧
3 ) 夜半歌声 (歌剧魅影)
1、如果没有张国荣版的《夜半歌声》,也许,我们永远无法体会得到《歌剧魅影》被中国化后的银屏魅力。魅影成了歌剧院里阁楼上阴暗角落里飘荡着的幽灵般的宋丹平。然而,哥哥演绎的宋丹平,给人感觉到的并非鬼魅,却更多的是他的深情。哥哥飘逸,俊美,罗密欧般的形象,让人感觉到他是那么高贵,完美,深情。若干年后再看,仍是那种心动的感觉,虽然,哥哥已然是天堂里的角色。天使毕竟来过,留下的影像如此经典,华美,让人禁不住唏嘘。
2、剧情其实大同小异。昔日辉煌如今衰败的大剧院,随着一个以青年人为主的剧团的来到,才有了丝丝生气。半夜里隐约传来的歌声,为剧院染上了诡异的色彩,在韦青的追问下,时光在看门人老马的讲述中开始倒流,歌剧院中一幕幕唯美的画面,上演着曾经的柔情故事。其中,张国荣与生俱来的哀怨气质,比罗密欧更显华美,高贵。就像莎翁笔下的王子,从远古的作品中走来,带着他的深情他的细腻,让人再也无法区分谁是张国荣谁是宋丹平。《再次深情相拥》,《一辈子失去了你》,《夜半歌声》等等,也许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像《夜半歌声》这样,留下这么多首扣人心弦的曲目。当然,这一切,皆因有了张国荣。吴倩莲饰演的云嫣是那样的凄美,除此之外,还带有某些山口百惠的气质,难怪她是张国荣最想合作的女演员。用她来演绎旧时代土财主的女儿云嫣,再适合不过了,单眼皮代表着中国式的传统,然而,单眼皮的内心亦会渴望着炽烈的朱丽叶式的爱情。爱情被遏制时,她想到了私奔,私奔的马车都备好了,却仍然逃不过命运早早下好的圈套。宋丹平的剧院却被一场大火烧得面目全非,云嫣最终被嫌她不贞的夫家抛弃后疯掉流落街头。在那场大火中,所有的人都以为宋丹平被大火烧死了。所有的人都以为那夜班的歌声是鬼魂在哭泣。只有云嫣是不怕的,她不管是鬼还是人,她都想和他在一起,在一起。
3、无论从外貌还是气质上,都与张国荣有几分神似的黄磊扮演的韦青,有一天,在剧院,突然被房顶上的人从破旧的幕布后递给他一本剧本,正是当年宋丹平出演过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来,宋丹平并没有死,他只是被毁容了,毁容后的他活在阴暗的阁楼里,如同剧院里飘荡着的幽灵,而那半夜里的歌声,也正是他所为。韦青在宋丹平的帮助下,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一如当时在电影学院当老师默默无闻了多年的黄磊,演完《夜半歌声》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韦青的出现,令云嫣恍惚中以为宋丹平再现。而云嫣的出现又令得幽灵般活着的宋丹平明白,爱情从来就在,从来就未曾离他而去。只是他自卑的心令他无法再面对爱人,直到经历过种种艰难险阻,直到云嫣为他不顾一切,为他刺瞎双眼,他才得以勇敢地走向她。这样的结局似乎比《歌剧魅影》要好,有情人终是成了眷属。灵与肉终是合二为一。中国式的爱情故事,大抵如此。
4、如果没有张国荣,没有他的歌声,他的音乐,《夜半歌声》,或许不过是场泛泛的老套爱情电影。在哥哥告别歌坛多年后,忽然看到一部由他出演的柔情主义电影,听见他富有磁性完全不同于《灰色》及《侧面》的歌声,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无疑是享受到一顿丰盛的属于张国荣的音乐大餐。宋丹平的歌声种融入的是张国荣的灵魂,在那一刻,我们谁又能分得清,到底是戏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戏?若干年后,哥哥化作了那红蝴蝶去到天堂寻找他所想寻求的境界。而我亦因为一篇稿约,在香港循着哥哥的足迹再一次去感受着他的生平,稿子发出后,反响很不错,杂志社从此以人文地理为主要卖点,这或许又是哥哥的魅力所在吧,他总是能够成就无与伦比。宋丹平的故事似乎多少有些张国荣的影子,他是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对电影,对音乐。于是,在完美的作品之后,我们发觉,真正的哥哥已经很难找到了,他活就活在他的创作之中。他究竟是谁呢?是《夜半歌声》里的宋丹平?《霸王别姬》里的蝶衣?《红色恋人》中的靳?《倩女幽魂》中的宁采臣?还是《阿飞正传》中的旭仔?真的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张国荣,电影对于香港对于中国来说,将会少掉多少值得回味值得怀念的东西。
5、哥哥--它不是你最好的片子,可我愿意看着你扮成光鲜的罗密欧,站在大戏台上绵绵地唱歌,如同任何一个甜美的梦境。--然后你手里托着一个小小的八音盒,对着站在桥上的吴倩莲笑,就是你的那种笑容~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4 ) 从剧院魅影到夜半歌声
回味着刚刚落幕的《剧院魅影》,演唱、舞台、剧情精彩绝伦,然而不知为何总是想起多年前看过的哥哥、吴倩莲、黄磊演的《夜半歌声》。
同样是隐藏在剧院后面的建筑师、毁容音乐才子,同样是有着鬼魅的传说,同样是用音乐去安慰爱人,然而一个作恶多端,企图拆散真正的恋人,最终良心发现成全了有情人,隐匿踪迹,另一个是两厢情愿,为伊人坚守,默默抚慰受伤的恋人,最终修成正果。
这部翻拍自1937年的同名电影,脱胎于西方著名歌剧《剧院魅影》的《夜半歌声》, 讲述了一个中国式的凄美爱情故事,在舞台剧式的表演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导演于仁泰的把控能力很强,电影拍得很美。张国荣在本片中创作了三首歌曲,并且据说演唱是现场收音的,非常好听!吴倩莲就是张大荧屏脸,演得很好。那个时候的黄磊还是长发的文艺青年,与张国荣的对手戏很出色。
影片获得了金马、金像奖和长春国际电影节奖,是一部美术、摄影、音乐、造型、主/配角各方面都很全面的高质量的电影。现在回味起来还是很有味道。说得我又想翻出来看一遍了。
5 ) 我人生中第一部落泪的电影
我人生中第一部落泪的电影---<<夜半歌声>>
从开始落泪的一刻起,痴恋着这个男人--张国荣
喜欢他的歌声,温暖我的心,触动我心里的每一根情弦
喜欢他的电影,泪湿满襟,一遍又一遍的回味无穷
我喜欢这部电影
不仅仅是电影本身
还有里面的音乐,哥哥的才华横溢,吴倩莲的出色演出
各种各样的......
很多人会说它没有深度,只是一般的爱情故事
可是我就是喜欢
喜欢它成为我人生中最爱的电影
没有之一
6 ) 哥哥说 慢工出细活
看着幕后花絮,Leslie右手夹着一根香烟,再一次娓娓地道来自己的角色。请让我断章取义:他说,我觉得宋丹平其实跟我好似的...请让我慢工出细活。
影评家说,哥哥生不逢时,有周润发在,他永远只能当第二,出不了头。后来报纸又大片报道,说梁朝伟四次夺影帝,而张国荣六次落败。
我们看胭脂扣,我们看霸王别姬,我们看夜半歌声,我们看阿飞正传。哥哥其实一直都好努力好努力,他后期选剧本,其实只care剧本是不是能够震撼人心感动观众,他其实很少考虑商业效果,也很少考虑自己的形象。他为了艺术而活,香港这么多电影人,能称得上艺术家的有几个?
我也喜欢周润发的风流体度,发哥演的戏,票房绝对保证,可是,100年之后呢?
哥哥,你在听么?你知道么,你明不明,你对剧本的选择,没有错,从来都没有错,你知不知其实你还好似莫扎特 - 生前寂寞,死后却喝彩不断。你点解要冲动,要抑郁,要那么在乎世人的评论,100年之后,你拍的电影,会一直留下来,永远不会被忘记,永远在中国,甚至世界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生前你看不到,希望你以后能开开心心。
其实你真的和宋丹平有点像。爱美,爱自己的羽毛,清高,一投入便是一生一世。宋丹平脸上那貌似可怖的伤让他觉得是他一生的缺陷,你以为自己不得到世人的承认,而觉得生有何欢 - 我从看到这毁容的宋丹平,就一直觉得他好傻,看到宋丹平最后终于肯面对杜云嫣,抱住她,我看着屏幕上的你,突然觉得好陌生,哥哥,你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张国荣,真正喜欢你欣赏你的人,不会因为你变老,变丑,没拿到奖,就走开的。你是张国荣,是Leslie Cheung, 是哥哥,你就是你,不会改变,而我,许多人,一直在这里,等着你,看着你,然后知道,永远,其实一直在身边,触手可及。
十年后,某个小剧团暂住进被传有鬼的剧院,青年演员韦青(黄磊)遇到如幽灵的宋丹平,爱情悲歌随即再次上演
哥哥的歌就值加一星,平庸老旧的对白被哥哥演得那么好,有时会想,如果哥哥还在是否会参加国内哪个综艺(别说毫无可能虽然是可能性小哥哥那么忙),如果参加他也会那么认真开心地玩。一辈子。20181125@广州天环百丽宫LUEX厅。
黄磊演得很好。
哥哥和黄磊都给影片增色不少
「我祈禱星辰月兒來作證,用盡一生也願意去等。」小時候爸爸媽媽經常晚歸 把我一個人反鎖在家。我一個人在家只能看電視頻道的午夜電影 像鬼水凶靈啦山村老尸啦office有鬼啦怪物啦都是那時候看的 這部電影也是在那時候看的。現在回想起來 我的整個童年好像都是在鬼怪和驚嚇中度過的。小時候看電影很容易認眞。我喜歡這個結局。
既有莎翁悲剧的味道,也有中国传统话本小说里含冤的精髓。怀念张国荣的日子,翻出了他的电影。很神奇,张国荣一个岭南人,在演《霸王别姬》的时候,把北方男人的坚忍和颓废气息都带出来了。到了《夜半歌声》,他又浑身是江南世家子弟的潜幽,和第一代留学生的热烈。其他的电影更不待说,每一刻都在重生。在华语电影王国里,他孤独坐在殿堂最高处。
小时候也没看懂,夜半自顾在电视前哽咽了很久。 2013.04.18 衡山重看后降一星(片子本身其实就三星)。鲍比达配乐厉害,张国荣三支作曲亮点。表演还是没有完全走出上一年《霸王别姬》的媚态,略嫌阴柔,硝酸妆亦华丽得仿佛章鱼烧囧。总体大毛病是后半细节没展开,略跳。恐怖亦可服务浪漫,笑点不必要。
第一次看是小学,刚好就是这部片子刚出来的时候。小学生的我居然很迷这片子,也自此知道了黄磊——后来还迷过他一阵,初一那会儿有他《我想我是海》那盘带,那时候他长的多清纯啊。反正剧情很合我意,爱情、穿越时空、阻碍、重逢什么的。一直以来在我心中都是部完美的片子,直到重看,发现不过如此。
于仁泰那么喜欢倾斜构图和俯拍啊,倾斜个毛啊俯个毛啊,玩儿什么风格啊。剧情一惊一乍缺深度,爱情表达浅薄,情节平淡干瘪。至于黄磊,哎,就是个演电视剧的命。片子一星,半星服装半星音乐。
能在大光明看这部真的太妙了,比起现代电影院,这里其实更像是电影中被一把火烧掉的剧院。
经典舞台剧翻拍的电影。虽然已知剧情,却还是被影片深深吸引。演员们的表演都很到位。初识黄磊,一头长发,青春扑面,气质上真有点哥哥的感觉。
#电影资料馆 若我心爱的歌,明天都不再播。对马徐维邦的《夜半歌声》的翻拍,可以说是做了颠覆性的改编。过去的1926被讲述得缤纷多彩,当下的1936却如尘土般蒙上了一层老旧的面纱。这不只是情感外化的表现,更像是在说明悲剧轮回的浩劫。封建礼教扼杀了自由恋爱的青年,等待他人的拯救行不通,唯有面对当下的自己,尽管丑陋至极,但真情无价。红歌没人听,《罗密欧与朱丽叶》却赚得盆满钵满,两相对比就能见到全片的价值导向。属于马徐维邦的时代已经过去,个人情感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当差的进剧场要来捉韦青,宋丹平发表完一通演讲之后,最先起哄的,也是个欧美人。
可怕的旧社会,亲情竟也如此凉薄!
哥哥还是让人怀念啊
里面三首歌真的好听,穿戏服的哥哥真的好倜傥。悲剧动人之处在于,美到顶点,然后再破碎。带帽衫的哥哥像极了在爱情里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鬼”……偏爱这种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爱情故事,跟随它快乐过,悲哀过,仿佛也在某个时空活过、爱过、完满过……
这片儿简直是对马徐维邦1937年版本和观众智商的侮辱……用了张国荣和黄磊这么好的演员,尼玛认真点讲究点拍会死么!
催泪不已!《剧院魅影》的阴森可怖,诡谲华丽,嵌套上《罗密欧与朱丽叶》般阴差阳错,身不由己的男女悲歌,融和成这部中国版凄美、梦幻、哀伤、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本应有着美好自由爱情的宋丹平和杜云嫣,犹如在封建社会糟粕和官僚主义双重扼杀下千千万万苦命鸳鸯及牺牲品的缩影,此情此景直叫人深恶痛绝,咬牙切齿!幸好结局还是光明的。依旧喜欢当年仍是帅气青葱少年模样的黄磊。我的哥哥啊,芳华绝代的张国荣,真是有史以来香港演技最精湛,气质才华和美貌最无与伦比的艺人!QAQ 原来你才是最英俊的罗密欧!在影院里看完之后大家都泣不成声,全场鼓掌,集体看完片尾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十年生死两茫茫。苦思量,最难忘。千里相逢,今昔会云娘。
穿罗密欧戏服时的哥哥,真像一个王子(一样自恋)
“ 關于Leslie,每每想及,都覺得風情萬種,似乎有無數的話想説,臨了,却是只會呆呆地看著,一言不發的。” 有了这,电影本身多狗血都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