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正好来看哥哥的电影《缘份》
那年的哥哥,张曼玉和梅艳芳面容还透露着稚气
影片还是非常的轻松有趣的
乍一看
有些情节真的无厘头得有些低幼
可谓是想一出是一出
一边笑,一边内心略微吐槽“这怎么可能呢”
但是,有意思的是,注意看海报
中文名:缘份
日文名:君が好きだから
英文名:Behind the yellow line
头两个不说,意思显而易见
可英文名却让我突然Get到了另一种思路
有缘遇见虽是缘份
但持续遇见和在一起
就不能仅仅Behind the YellowLine了
需要和安妮一样
坚持不懈,用心思、用财力、用物力
才能有那么多的‘缘份’去持续‘遇见’
以前看这部的时候和现在看的感想真的非常不同
原来可能觉得,曼玉优柔多愁惹人怜爱
现在这把年纪,更喜欢梅姐洒脱的态度
我热烈,我追,我亦不后悔
缘份,的确就只是那么一回事
一味的追求缘份,其实就是想在舒适圈里打转罢了
影片中,最后曼玉跑了回来
其实算是代表她踏过了那条黄线
踏过了她的情感舒适圈
让安妮给他们创造了最后相遇的缘份
这是导演给了我们一个好结局,一个HE
电影是童话,但现实嘛……
所以这部电影虽名为缘份
但抛去这被包装过度的爱情
可能更多想说的都是“缘份”背后的心酸无奈罢了
搞不懂Paul到底喜欢Monica什么 如果是我我就选Anita了 明明她才是有缘的那个人 这部影里面Monica完全感受不到爱 总是纠结 经不起纠缠
灯光摄影还不错,84年张国荣和张曼玉也悦目,但他们的爱情故事在网络时代只会被形容为“作”。港铁猿粪游戏实在是太无聊了,最后传达的信息似乎是“长得好看做什么都对”。对比起来,雄赳赳的土豪陈友和无私付出的富婆梅姑无疑有趣得多。要是我遇到这种搞浪漫妨碍公共交通的,只想赠送白眼和巴掌。
如果我是LESLIE,大概会选ANITA吧。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
明明已经遇到了,凭什么不算,我为梅姑伤~;莫妮卡和缘分
青涩年代的张国荣、张曼玉和梅兰芳。
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来看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爱情故事讲述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我们去影院只剩下缅怀。缅怀逝去的巨星和逝去的演技和逝去的电影情怀。我想这部片的重映,意义尽在于此吧。
2016.4.7 张国荣的电影,说什么都要去电影院支持一下~真心挺好看的,颜值与演技兼备~而且即使是快30年前的电影,但是依然能够打动人心,真的很不错~不过这部电影和哥哥其他经典电影比起来差的太多了,勉强给个四星吧~ 38
这部电影除了梅姐的人设过关,剩下的就是电梯里的拽拽老太太比较讨人喜欢。Anita真是人间富婆+人间清醒,编剧一定是太宠爱她了才把这部电影所有的爱意都给了她,又是加戏又是拿奖,连风华正茂的哥哥也没分到半点。年轻的张曼玉婴儿肥的脸庞显得不太聪明的亚子,角色也确实不受欢迎,谁也想不到几年后她能成为谋杀万千菲林的阮玲玉。
那年如此美好,张曼玉和张国荣在人来人往的地下铁玩着缘份的游戏,梅艳芳却牵着心上人的手,奔跑着将他送到别人手中。八十年代港片一贯的笨拙纯真,情场追逐,兜兜转转,能在大银幕欣赏这样一部还能全程听到熟悉粤语金曲的港式巨星老片已是最大的缘份。五星是情怀。
编剧太水了,这绝对不是年代的问题,更早更晚同年代都有比这有脑子有逻辑有节操的编剧,不太明白为什么弄这样一部片子当作纪念哥哥的“经典”重映。就当是看脸来了,各种嫩,包括汤镇宗这样的配角。梅艳芳像个仙女一样总是天降神兵跟钱有仇倒很是满足了一个loser的虚荣。结尾还是有点创意的,稍有触动
虽然张曼玉婴儿肥很可爱,而且张国荣那时候也很清秀逼人,但最出彩的还是梅艳芳··
记得当初那个小,青涩的张国荣,婴儿肥的张曼玉,还有那个尚未成熟的梅艳芳。80后的邵氏这一部难得不那么聒噪,还是得力三位青涩的主演。关于缘分
看这部片的多半是为了缅怀哥哥和梅姐的吧,不甚唏嘘。
“如果我跟你在一起,我感到对不起他;如果跟他在一起就更加对不起你,所以我决定了,还是过一个人的生活。”“你这算什么!”Paul的话就是我的疑问,在这之前小情侣打打闹闹好生欢快,突然就玩儿这么一出儿,直接影响电影评价。梅姐的安妮达真是有爱啊,这才叫真爱!他们拥吻时却不曾想到感谢她。
最佳新人张曼玉。。。我觉得陈友表现才是最值得看得啊哈哈,这个故事证明了,想要泡妹子要具备两个外部条件,一个为了你痴心不改死心塌地最后还要成全你的多金富婆,还要一个二逼呼呼自以为风流倜傥的竞争对手,说白了,所谓缘分,就是钱和机会。
3星半吧,很俗套的爱情童话(不敢相信这个剧本还要4个人写啊),除了演员外也几乎没什么好看的,张国荣、梅艳芳,20岁的张曼玉,3人当时在影坛还不算太火爆(彼时荣的《Monica》大红,片中玉的角色就用了这个名字),仍然是青涩的,这在日后看来倒更具韵味,而荣和芳的那首《缘份》也很经典,可惜芳姐在片中只是个牵线的,如果是我,我会选她;更何况作选择还是和她最搭配的张国荣哥哥啊
邵氏老片,喜剧风格。纪念哥哥诞辰六十周年重映。地下铁的缘分游戏,对爱情的浪漫乃至幼稚的想象。“说好会再见的,不是吗?”——这句宣传语直戳心窝。为了那么年轻的张国荣、张曼玉和梅艳芳,为了港片的黄金时代。夸张的妆容,青涩的演技,如今倍感珍贵。勇敢的爱恋,大方的成全,实在值得赞赏。
梅艳芳菲哥哥嫩,曼玉一脸婴儿肥。本片除了三个人年轻时的容颜,一无可看。剧情低幼,表演浮夸,令人尴尬。时过境迁,只能感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每一个大牌都有稚嫩的开始。如日中天时,万姓仰头看。回首成名前,一样如小丑。或许这就是成长。
那个时候的张曼玉真是不能看啊,土妞。梅姑好样的。清洁大妈亮了。风华绝代的片子。曾经和某女经历过片中地铁找人相似的事。
看评论全都在吐槽张曼玉饰演的角色,大家对男性真是宽容,见不得受一点委屈。那么多男主在女主以及其他女子中间纠结的影视作品,我看大家都在搞红白玫瑰之争。到了女性角色身上就各自骂女生🍵什么的。还劝男主选一个爱自己的,呵呵,男主为什么就不能更爱女主一点?为什么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