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是一部俗俗的灰姑娘故事,但是,自从当年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电影,就被甜到,被苏到,以至于,每隔一两年,就会再看一遍这个故事。昨天发现优酷上有了相对清晰地版本,就又看了一遍。可谓百看不厌了。
张曼玉,放到今天不是传统美女,她的脸是方的,眼睛是有点往上吊的感觉,但是就是那么的明艳,可以说是大美人。张学友,长相放到今天的豆瓣娱乐组,可能进入四丑之列。大鼻子小眼睛,但是就是苏呀,仪态好,演技自然,苏苏苏。而且男主名字还叫林俊杰。
美好的灰姑娘相遇,打游戏结缘,第一次吃饭,女主还碰到了她之前做ji的室友搅局,但是男主都不介意。女主的衣服都是借的商城的专柜的,客人取衣服她就要赶回去换,很有灰姑娘的味道了。男主后来邀请女主去大公司工作,还给她地产主管的位置,这点就相当离谱了,哈哈,可能以前,香港的电影都是那么夸张吧。但是女主确实也细心,也努力,还熬夜写策划案。男主一开始自己骗自己是朋友关系,最后,还是破防,说刚才说朋友关系的话不算数。重点就在男主发现女主刚开始是有目标的追他后,即使难过,还是是打算娶女主,但是女主却拒绝了。失魂落魄一段时间的男主,最后说出了我投降3个字。
在酒馆打架那场戏,配上学友的歌,长廊里的拥吻,太浪漫了。
蜜糖电影,尽管剧情现在看是俗的,但是只要有演技,有cp感,男主苏,那就是无敌呀。
说道cp感,学友不高,张曼玉穿上高跟鞋和他拥吻时,几乎没有身高差,但是,就是和谐美好呀。可见只要有气势、有仪态、有演技,cp感和苏感和身高没关系。
小时候,无意的跟同学去看电影,恰恰就是这部影片。于是,被这部戏迷的不行,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剧情,是每个女孩埋在心底的情愫吧~那种记忆让人感觉美好。
于是喜欢了张学友张曼玉,跟着剧情,心情也随着摇摆舞动,虽然现在再看会觉得剧情普通,不值得五星,但这就像春晚一样,只是观众心境不同了而已~给五星,只为了我也年轻过,纪念我的青春年少~感慨现在的岁月如歌~
张学友在我心中的形象永远脱离不了《东成西就》里的洪七公,真的一看到他,就想到了他那叫花子打扮……张曼玉真的好靓啊,满脸的胶原蛋白。
剧情可以说很狗血∪・ω・∪了,总裁怎么可能那么幼稚啊?!公司重要职位随随便便就给了一个不熟悉的人,呵呵→_→太假了啊!
冲着张曼玉和张学友的颜,打三颗星吧。
不太喜欢吴孟达那个角色,简直是老流氓啊。
这部电影有tag喜剧,看了半个小时,搞笑的点get不到,看不下去了,太假了。
不过,《分手总在下雨天》真的好听,自古烂片出神曲吧,还没有坚持到这首好听的歌就撤了,实在接受不了这个剧情。
国产言情片在改革开放前纯粹是一片空白,即使到七八十年代少男少女疯狂迷恋的琼瑶和三毛,也似乎仅仅是一次浪漫主义言情启蒙,我们不懂得如何真正地去表达爱意,不止是因为我们都太含蓄,或是物质生活的匮乏。
1992年电影《真的爱你》虽然讲述了一个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爱情,在我看来仍不失为一部纯爱电影,不像其他电影只为赚够观众的眼泪,那样纯粹追求虐心,反而在一个现世快节奏都市生活的影像世界中,张学友饰演的林俊杰(现在看来这个名字很雷啊)和张曼玉饰演的化妆小姐在“霸道总裁爱上我”和“穷酸女嫁入豪门”的背景下,塑造了一场不涉及性欲、物质、阶层的纯粹爱情,此外,吴孟达和吴君如这对活宝扮演了重现实享受的情侣,可是即使口口声声说“天长地久不如曾经拥有”,在影片结尾也安生了下来,决定结婚。似乎每一段恋情都要经历谷阿莫所说的“交往分手复合结婚生子”的过程,看似千篇一律,在其中曲折的情感变化中却让人获得了巨大的内心平静与情感满足。
四年后张曼玉出演了电影《甜蜜蜜》,在中国施行改革开放后的内地移民潮、《中英联合声明》生效后的香港移民潮和1996年香港回归中国前夕的回流潮的大背景下,演绎了香港人多年的“无根的状态”,张曼玉是个很好的演员,真正用演技把人物给演活了(说她是花瓶,我不能接受),她努力变身成一个喝着“维他奶长大的香港人”,抹杀掉新移民的身份,自以为这样就不再是外来打工妹。但当她委身豹哥(曾志伟饰演),终于得到社会的尊敬与承认后,却吐露出内心最深的眷恋,家乡的母亲没有等到她赚大钱就已故去。直到历经磨难,终于做成“美国人”后,那份对故乡的思念和身份认同已没有了虚荣的掩饰,她自然地对游客们表示,自己是广州人,很想回家看看。移民客的漂泊经历就像一针催熟剂,逼迫着他们更深层次地认知自己,完成对自己身份的内省。这一份社会同化与自我认知的小人物对命运的挣扎、实用主义爱情与理想主义爱情的比较再加上浓浓的乡愁和象征这种情绪的邓丽君的歌曲《甜蜜蜜》,成功触动了两岸三地中国人的共通情感。
岁月催人老,当日的荧幕女神张曼玉(尤其是没有PS、没有浓妆艳抹),几乎和那个时代香港的每个男神都搭过戏的她(包括“双周一成”、“四大天王”、粤语歌坛三位天皇、李连杰和赵文卓、演技派代表“二梁”等),如今也已年过五十,虽然她倔强地又玩起了音乐,但是不服老也不行了。
就像香港电影的衰落一样无可奈何的是,我们曾经喜爱过的、白天看夜里梦的绝代风华,也终将往事如烟。
张曼玉爱上了张学友,张学友是专情富二代,名叫林俊杰,上过《TIME》周刊;吴孟达是靠泡妞养生、每天把妹的干爹……傻白甜的恋爱故事,两人打电玩的细节有些意思,国语配音很糟。
不见她像没带身份证上街 心有不安 。 这是达叔的一句台词。
现在看还是会觉得心动。以前的港片哪怕是爱情故事也这么接地气。不知道为什么不大喜欢甜蜜蜜反而中意这部。也比较看不来国产的那种文艺片。还是这种在笑闹之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来传递情感的市井情趣更来得舒服。 很喜欢那个时候的张曼玉跟张学友。最美好的年龄。
张学友扮演的角色叫林俊杰,哈哈哈哈哈
拍得很美的灰姑娘故事,模式是老套的,张学友与张曼玉站到一起写满了契合,再配上学友的歌,感觉真的很到位,酒吧聊天,说出口的与心理语言交织,突发状况时奋不顾身,为爱多疑又为爱忘乎所以,当真不见,却时刻想念,确定无疑的爱,已无力遮掩。
已经烂的没有节操了,要是现在院线的片,很难过3分~
好久没看这样的小甜剧了~仿佛又回到了爱恋时分~现在再看,港影的爱情还是很现实的~要有爱,当然,要在有钱的基础上~整部剧是冒着粉红泡泡的小幻想~另外惊到我的是,香港大哥大的时代就有真人CS了吗⁽⁽◞(꒪ͦᴗ̵̍꒪ͦ=͟͟͞͞ ꒪ͦᴗ̵̍꒪ͦ)◟⁾⁾我们大陆是落伍到什么时候~
学友哥在林俊杰仍未出道的1992年演了个名叫“林俊杰”的钻石王老五,外貌并不占优的他演起来倒也颇具说服力,还有张曼玉真的太美了,双张的CP也很温情并令人怀念啊。只是整个故事俗套得毫不动人。
我最喜欢那时候的张曼玉。
小时候看过很多边,好像一边一边看灰姑娘的故事。。
虽然是挺俗套的傻傻爱情故事,但是双张的感觉真的很好,张曼玉太美根本就移不开眼睛,总裁Jacky Cheung也怪苏的~~啊年轻真好。《分手总要在雨天》原来是这个片的BGM。
记忆是很奇怪的东西,印象中在电视报上看到这个片子的简介,一直记挂着要看,后来应该看了吧。但真的看了吗?还是现在记得的是剧情简介?有空复习下吧。港版麻雀变凤凰。
花90分钟就讲完大陆网络偶像剧40集的内容,“霸道总裁爱上我”的cliche能令人信服,离不开女主真正独立的人格刻画。再次感叹旺角卡门前后maggie演技的一夜开窍,click flick的模式化都挡不住她的荧幕魅力。张学友其实是四大天王最会演戏的一个,吴孟达和吴君如的cp超额完成了必备的喜剧元素。
和梁朝伟那部《偷偷爱你》可以算得上是姐妹篇。明明是最基本的灰姑娘式爱情故事,但是拍得这么细腻,真实,铺垫合理,两位主演演得也很棒很自然,还有歌神超好听的两首歌曲。酒吧里俩人互相试探那段,以及张学友以为鳗鱼是看上他的钱,但仍愿意求婚鳗鱼反而离开那段都是我很中意的桥段。
没事还是要多出门,哪怕是去楼下打打游戏,说不定就能碰见豪车熄火的帅哥呢。
那时候的张曼玉真漂亮!真漂亮!真漂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其实就是好俗的爱情故事 今日重温仍感动
两半。小时候看介绍港星的专题片里张曼玉一集提到这部片,后来电视台放,记得Vincent这个名字,以及吴君如说等电话的张曼玉是24小时应召。资产阶级大毒草,角色没什么可爱之处,全靠颜值能打,张曼玉几套便装简约又漂亮,真衣服架子。世界变化快,85年《打工皇帝》里是实业资本家小姐爱上抗资工人,92年已是地产大亨青睐柜姐灰姑娘,张学友真是牛郎首富都演得苏气芬芳
灰姑娘式的电影虽然拍不出什么新意 但永远不会过时 哪个姑娘年轻时没做过这样的梦
奉献两首大热歌曲:明日世界终结时 分手总要在雨天。
所有港式灰姑娘们所向往的爱情童话,他要富甲一方还没爹没娘不会一入豪门深似海、要帅得来还令人有安全感绝不花心,要即使知道你贪钱也得包容你最好还配合你立一块牌坊,总之里子面子爱情面包全都要。这就是我现在很少能看得下去言情小说的原因。戏结尾处理的太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