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我坐在回家的大巴上,百无聊赖。
不知道是我搜的王志文呢,还是那个王志文和许晴的视频跑到了我首页。总而言之,非常偶然地就在b站看了后来才知道剧名的cut——《东边日出西边雨》,剧名跟电视剧画面、演员妆容和服装、台词对话腔调一样有时代特色。
嗷我想起来了。似乎是我突然想起了他,就想起了王志文,想看看他,就想看看王志文。《过把瘾》里有我喜欢的年轻王志文。
大半夜,车子在走,周围的人啊在吵在闹,已经几天没怎么睡好的我,很疲惫很困顿,还喝了安神补脑液,脑袋昏昏沉沉,却很难睡着,打盹也不行。
打开了《东边日出西边雨》,以为会像之前看的《过把瘾》只有短短几集,没想到有20集,还不是迷你剧。
看完的一些感受,想要记录下来(顺序不分前后,想到什么写什么)
1.时代的集体迷思
电视剧是1995年的,这个时间点就不得不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在北京这样一个地方。市场经济、深圳广州、下海经商等等构成了当时的社会底色,只要胆子大能力够,在赚钱这条路子上仿佛都能分一杯羹,看起来欣欣向荣。
但是得考虑之前我们是如何污名“资本主义”的,后面沈宏去树林屋找建平谈合同的事情,建平就用“资本主义的走狗”骂沈宏,从沈宏的反应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句具有杀伤力的话。
当我们的社会和人突然被带到市场的跑道上,人和社会一边上赶着跑,一边也在迷茫着。跟经商相比,在单位工作即使工资低也是正经工作,经商的好像不是在干好事,总要沈宏的妻子“提心吊胆”,钱会使人变坏。
感觉那是一个大家开始向“钱”看、陆陆续续投进搞钱大军,但是又在怀疑和迷茫的时代。当时社会上一定是出现很多因为金钱带来对传统所崇尚的美德的破坏。
剧里借人物之口,明里暗里批判,有钱男人花钱买感情包二奶与女人傍大款、花钱机器等等金钱至上、人心不古的现实吧,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相关、真情难有、互相提防算计,所以吴有明才会追逐与肖男那份不带利益企图的关系,而肖男厌倦了那种假面生活。不像现在,思想价值观已经十分认可资本,我们会想要有钱的霸道总裁,为我们买礼物送东西,宠着她爱着她,她除了善良普通没有其他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也不去探讨女性在两性中的话语权和自尊,而是满足观众王子与灰姑娘童话的幻想。
带着原有的社会思维进入市场资本的系统逻辑,初期会不适配。电视剧体现出了那个时代中产及以上阶级的集体迷思(就电视剧的创作人员而言),有一种对金钱至上的人与社会的批判与对人与人真情的褒扬的意味。
这一点全剧都有体现,我只记得那么点儿了,说到这算了。
2.男人和女人
全剧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男人和女人以及之间的关系,想要宣扬的思想观念和想要批判的东西,现在看来也不过时。甚至会让人觉得以前居然有这么好的电视剧,现在的国产剧都在宣扬什么鬼思想玩意儿!?
呈现了几个男人女人的画像,每个人都很立体。
年轻漂亮又有个人能力的肖男,从依附有钱男人到不带走一分一毫就潇洒离开的肖男,她有极强的女性自尊自强,很有个人魅力。从美容院的基层工作做起,再到服装屋……她都想不靠男人,为自己争取同男人对话的平等权力。(她是本剧的女主角,我也说不上什么感觉。其实我觉得应该会为她码很多字但…写不出了)
本是春风得意的舞蹈演员雪儿,结婚以后当家庭主妇一心扑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天地自然也在弱小,看起来是她在管家,丈夫也听她的,然而在夫妻矛盾真正爆发的时候她依然面临着无工作无收入无话语权的中国家庭主妇困境,家庭劳动的价值不被认可,和丈夫不对等。后来在丈夫的冲突中认识到女性自立自强的重要性,而到蒋微那里工作,重新找到了自立自强的自信,她说了很多家庭妇女会遭遇的困境,也说出了从家庭脱身后凡事无依无靠(不像从前)的无力感。
精致聪明、从容优雅的蒋微,年轻时也是阅历丰富,一直在说自己也是靠男人,本剧悲剧性反派吴也曾说过她擅于利用有钱男人,她保有对同类女性的友善与仗义,是本剧很重要的人物,很多时候都要“无所不能”“本事很大”的蒋微来帮忙。但她也对现实很失望,遭受过背叛,游走在利益场,周旋在有钱男人身边,渴望总有一个简单的家庭和孩子。
小武的妹妹在歌厅唱歌,一开头忘记是谁说她以后能成大气候。她一开始看起来很单纯,兢兢业业唱着歌,会因为住的地下室来了邻居开心,吃着泡面过生活,但是慢慢地从她和肖男的对话里展现了她的倾向。直到后来她已经成功吊上了深宏才说出了那番真话:傍大款谋求自己前途过上想要的生活,要在有钱男人面前装单纯。她很精明,骗过了很多人。剧的最后她利用自己的资本“年轻漂亮”的确做到了,成为有粉丝的歌星,出入高级场所周旋在有钱男人身边。
丹妮这个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的女性,父亲是大学大教授,大学毕业后当记者当电台主持人,一路顺风顺水,工作能力非常强,个性很强,女性独立意识也很强。她最大的线索是跟建平、冯西九的纠葛,之间的拉扯剧情占据了电视剧很大比重,也是在这个过程里体现了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渴望被外放、热烈地爱着,所以招架不住冯西九,被打动了。她突然答应结婚也是让我惊了。
(当时说结婚也太轻巧了吧,后面建平说要跟肖男结婚也让我那么觉得。)
悲剧性有钱男人吴有明
踏实的沈宏
没心眼待人又真诚的建平
出租车司机小武
有点可怕的冯西九
这些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线,交织进行,很好诶!(我写累了)
这剧贡献了很多名言名句
3.揭露了很多商场上的黑暗之事,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人家就是利用老实人,给你点好处和掏心窝子说几句话,以朋友之名,捆绑你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吴友明套路了沈宏就是,太可怕了。当时文艺界自由创作表达的环境还挺好。里面的一些社会规则放在今天也有启发意义。
4.关系和人情真的太重要了,看看这个故事原本互不相识的人都是通过关系建立起联系的,干啥都是互相帮忙
5.这剧就是一群中产及以上的人的生活世界。有钱人大老板、父亲是大教授大学毕业在电台工作的女性、精通英语财务谈吐不凡有魅力的女主、国家单位舞蹈演员和演奏员、陶瓷艺术家、摄影师,九十年代大家还在骑着单车就开起了车的少部分人,只有歌厅唱歌的妹妹和出租车司机是底层人,可是我寻思着小武和建平怎么一块儿长大的,既然他姐姐都能成为单位舞蹈演员,感觉这两家是有差距的…本质上还是一群社会精英的故事。
the end
很让人入戏的剧,王志文演得真好,尤其是跟郭冬临的那场戏,太好了,我印象最深刻,说出了自己夹在丹妮和肖男之间的复杂感受!虽然他那时也是真的太瘦了,但是我还是没法接受他现在肿胀又苍老的脸。
(不想写了累了)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代诗人刘禹锡之《竹枝词二首》之一。说有晴,因日当空;说无晴,皆为雨。说有情,皆因心中有温暖;说无情,也为炽热骤冷。 太阳的雨,既有晴,亦无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剧情进展至第四集,人物关系的变化,命运的转折,一切来得突然,又顺理成章。 当冯西九遇上陈丹妮;当陆建平遇上肖男;当沈宏放下黑管,出任总经理;一众人的生活轨迹从此改变,命运之神早就操控着一切,只是谁人都无法预见,也无法摆脱。 陈丹妮邀请冯西九上电台节目的小休时,播的一曲《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似有所指。 冯西九竟毫不掩饰,且单刀直入的表态,竟丹妮被动而尴尬。连旁观者丹妮的同事小王都看得出冯的居心。 冯西九:丹妮,你真的对我很重要。 丹妮:冯先生,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很容易使人产生幻觉,明天早上一觉醒来,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冯西九:不,我敢肯定。 陆建平:来来来,这叫《幸福与你同行》。 肖男:哎哟!这么大声啊! 陆建平:一会儿就习惯了。 冯西九:我刚刚从一个女人身上突然发现,生活中,有和摄影同等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感情。 丹妮:关于感情,我在前几次的节目中已经作过多次的讨论。 冯西九:不不不,我所指的是男女之间的那种感情。 丹妮: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感情,也有很多种。比如说,爱情、有情、激情。或者说是一种友谊吧。 冯西九:不,我认为男人和女人之间,只有一种感情。 丹妮(顾左右而言他):关于感情嘛,人们已经争论了很久了,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冯西九(抢白):我不管别人怎么想,我只关心你的答案。 丹妮:我希望,感情是多种多样的…… ……那边厢,肖男与陆建平一边共听着丹妮的节目,一边有着这意味深长的对话: 陆建平:得,这回算遇到对手了,比她还能胡搅蛮缠。 肖男:他们过去认识吗? 陆建平:我倒是很想认识认识。怎么?你对他有兴趣? 肖男:不,我倒更担心你那位丹妮小姐。 陆建平:怎么啦? 肖男:没什么?我看你该去接她了,千万别迟到。 诸事皆易2022 之 继续许晴2 找出1995年出品的这部二十集连续剧,继续回顾属于遥远的,属于与许晴共同拥有的时代。九十年代的那一切,又何尝不相识呢。
尚无手机的日子,连感情都受到极大的挑战,各自的空间多了,彼此的危机也同样多了。可以想象,沟通不如今日畅达的当年,感情要接受多少的煎熬。 东面可得有晴天,西面会遇无晴雨。一边暖若日出,一边却冷若雨下。 故此,天意弄人,剧中角色因有情而聚,而现实真人却因缘尽而散。正应验了这神奇的剧名或那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剧中的肖男与陆建平因有情而聚,戏外的许晴与王志文因无情而散。这是冥冥中逃脱不了的宿命。演罢该剧,许王之“晴”便化作无“晴。 诸事皆易2022 之 继续许晴3 回到九十年代,再历几多情感波澜,再遇几多离离合合,都是那么真真确确、合情合理。巨变的时代,丰满的人生。 在该剧中,见到了非常珍贵的青春,见到了令人怀念的美丽。对时代的记录,对人物的刻画,典型透彻。 这美丽的面孔中,见到了许晴、伍宇娟、史兰芽;那青春的面庞中,见到了王志文、刘威、李成儒、郭冬临。 一头齐肩卷发的伍宇娟,时尚与美丽,许是今日也无人能敌。 诸事皆易2022 之 继续许晴4 依然是金黄的季节,依然是那寂静的树林,依然在那恬静的小屋,却是一个悲凉的秋,一个悲戚的早晨。 一夜缠绵,肖男终于将真爱献给了陆建平,却在这个秋意浓浓的早晨,转身而去,勇敢地接受因曾经的错而应有的惩罚。将真爱的考验,交给了时间,是三年,是五年(出狱),没有答案。也将爱的选择,交给了陆建平,是彻底告别过往,接纳肖男,还是重修旧爱,与丹妮再续前缘,也无人可知。 电波柔情仍有余温,流盼眼波却在惜别。这是个浪漫而悲壮的结局,留给所有人的,依然是内心的挣扎和情感的苦困。 《东》剧以散文式的浪漫手法,讲述那个时代人类脆弱而失落的情感、迷失的自我以及自尝的苦果。
剧中主要人物离离合合,难得重圆,无法善终。
陆建平目送肖男自首远去;丹妮与冯西九情缘已尽,各散东西;沈宏竹篮打水,留不住晓敏的心,又回不去雪儿的家。 迷失的心,清醒的暗自悔恨,如肖男与蒋薇;迷糊的继续深陷,如晓敏。
凡人善心的,如晓武,依然不得爱神的眷顾。编剧将余下的悲怜,给了暗淡角落里的“旁人”,丹妮的同事电台的小王,让她最终接受了一个平凡沉实的真爱(夜校教师)。 《东》剧让我们回顾了那个时代的侧面,又重拾了众人青葱的岁月。 图片 许晴,献出了最朴实的情愫,最天然的美丽;王志文献出了走向成熟的前奏,魅力的开端;伍宇娟,献出了最时尚、最知性的青春倩影。
王志文的东晴(许)西雨(宇),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 更无可忽略的,刘欢与毛阿敏为本剧分别献唱了优美的片头曲与片尾曲,使这部作品成为经典又添了更多的分量。 1995年出品 赵宝刚导演 《东边日出西边雨》
《东边日出西边雨》是那个时代文化的一座高峰,在那个经济能量爆发的时代,探讨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似乎也表达了金钱和艺术的关系。彼此需要,互利是常态,但相互欣赏和成就才是最难得的相处之道,才是爱。全剧充满了对人生的哲思,塑造了一批重情重义的理想化人格,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世外桃源般的树林木屋,典雅动情的旋律,本色出演的优秀演员。陈丹妮甜美的嗓音,蓬松的卷发,温婉的眼神,你是否也因为这个形象迷上了电台节目。肖楠的冷峻,理性,洒脱,自带高级感的举手投足是不是把当时的你震了!剧中每个人物都值得深入剖析都具有典型性。这种剧小时候是看不懂的,不惑之年再刷,才品出点味道。90年代初改革开放提速,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经典辈出,怀念那个时代,那是文化追求自尊,独立和思考的年代,那是文化温文尔雅,重情重义的年代,那是陈丹妮和肖楠的时代。如今的文艺虽然排场更大,经费更足,但似乎成了丁晓敏的时代。感触很多,今天先开个头吧。
当年的电视剧制作到底还是更严肃 有时重看老电视剧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借片感受回味一下当年的社会风情 除感叹伟大的改革开放成果 还可略带忧伤的对号入座对过往小小怀念一下 现在再看此剧 不得不佩服当年意识的的超前 剧中人物的的装扮即使放在今天亦不落伍 对所谓高品质生活的描绘虽略显幼稚 却
王志文的背带裤和那辆白吉普成了我童年时对时髦的评估标准。以至于我姑夫后来买了一辆那车我觉得自己都无限荣光。最要命的是我从小就觉得谈恋爱得去做陶艺,就要像许晴那样过生活谈恋爱。真怀念那时候的北京城啊。
王志文虽然颜值不高 但是那种帅那种潇洒 是英俊的男人所没有的 在这剧里达到巅峰
那时王志文还年轻
女人要什么,不是名分就是金钱。可都拥有后发现,被尊重,被平等的对待才是女人内心要的。那时候的电视剧就有这观念了,他们可想过未来的电视剧播的却是几个女人整天为一个男人斗争互相设计流产的故事
多少多少多少年前的片子了
这片我也看过,当时觉得王志文潇洒得不要不要的。那可是90年代中期啊。
多文艺!多奋青啊!多爱啊!多棒啊!:)。。
李成儒、郭冬临、姚橹的配角有些抢戏过分了。
1995年,北京大街上还有自行车的铃铛声,王志文还有出世不羁的气质
九五年的剧,女性观都甩现在很多剧十七八条街。左翎许晴伍宇娟史兰芽,女演员的区别还是很清晰的,不像现在剧集的看着都差不多的整容脸。
很爱王志文当年的有些桀骜不驯的样子,一笑露出两排白牙。
20年前的偶像剧,情感真挚,台词和画面交代的都很细腻,结局虽然没有大团圆,但是有理有据。每个人都付出和得到成正比,没有高富帅一手遮天,白富美做了错误的选择都要为自己埋单……善恶终有报,好单纯的逻辑~~20年后的社会,拍不出这样的好剧了吧
深深地被肖男这个女人吸引,不过细细想来许晴台词是不是背的也太熟了,以至于她说话都不带思考,有点假了。ps:那个时候的志文叔叔形象可真是够不羁的。。。
王志文的气质(不是文艺气质,是艺术家气质)太迷人
王志文年轻的时候真的很潇洒,许晴那时候有点婴儿肥,并不算好看。但那时候的电视剧很有内容和味道,演员都是实力派。不禁让人慨叹这个神奇的国度,真是越发展越后退!
小时候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就听着妈妈对我说,“这个女主角的名字和妈妈一样”。疫情放开十余天,老妈已退烧,症状快消失了,胜利就在前方。
王志文满满艺术家的气息
那些物欲横流,现实的让人害怕
我去,那个年代玩陶艺,搞soho,还有一辆破JEEP自己批地盖房子,多么梦幻的一件事儿啊,搁今天也实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