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看芒果季风刚上档的《张卫国的夏天》。刚刚开了个头,高分低分,不予置评,且先再看。 更让我有想分享观点的,是剧场本身。前阵子因为做「1号新国剧系列」,跟很多片方同行在聊,大家普遍反映的是,现在平台约束创新,过分依赖所谓的「对标」、所谓的「模型」,总会在提案时这么说一句创作者们无力反驳的话:「所以,你这个对标的是哪个作品?」你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没有对标的东西,对方就会质疑你凭什么可以信任这个项目就会火。但是反过来说,凭什么按照所谓评估体系的就会火呢?于是在这种「经验派」与「创新派」的激辩中,往往以创新派放弃创新而告终,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稳稳的,不怎么新但也不怎么输的S级项目。 「芒果季风」给我的感受是,它是提供给创新派一个创新场的,相对而言,创新的力度,创新的能量,是最高的。比如《猎狼者》《我在他乡挺好的》《没有工作的一年》以及也包括昨晚刚看的《张卫国的夏天》,芒果季风的很多剧,它当然有类型,但是又不那么严丝合缝地装在类型里,比如《张卫国的夏天》,你看它有那么一点《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京味剧的影子,但是又不全是,它又跳出了那个套子,又有点传统文化,又有点救赎,又有点喜剧—— 而不好概括,恰恰是我认为现在电视剧创新最稀缺的定义。 现在太多剧,就是太好概括了,甚至从这部剧到那部剧,都没太大本质区别。 客观来说,虽然湖南卫视很牛,但是芒果TV在视频网站中,还是一个「冲击者」的身份,能够形成冲击力的是什么呢?我觉得,要靠它能团结什么样的人。一定有那么一波的创作者们,他们看中作品的创新大于看中作品的收益,如果芒果季风能给这群人一个自留地,让他们在大环境下创新受到挤压之时,张开怀抱,拥抱创新,那么,长线来看,一定能形成真正的剧场文化——文化,是以人而化的。 所以,非常希望,芒果季风,不管走得多难,多孤勇,请坚持给创作者们,更多的信任,更大的创作空间,让观众们在芒果季风中,总能看到「不按常理出牌」的新题材、新类型。
看了前四集,说实话剪辑真的很乱,剧情属实不连贯,编剧和导演没有强迫症,但我作为观众对剧情和拍摄有强迫症,看着难受。后续会不会继续看我也不知道。
说演技,其实我一直觉得黄老师演戏是“投机取巧”的,别人是融入角色,他是让角色融入本身,有些人演戏是看人物设定给反应,他其实是看剧情给反应,所以细微之处有不同,但大体还是黄磊。无非就是黄老师遇到方圆的故事性变成方圆了,遇到张卫国的故事性变成张卫国了。
人变魂不变。这种演戏方式,非常的教科书。
很多演员都用这个方法演戏,就是用得好用不好。
真入戏很难受的,周迅刚演完如懿的时候,说到一些情节就哭,刘诗诗刚拍完步步惊心的时候,别人叫她若曦就抑郁。
以前的剧,黄磊也入过戏,现在一把年纪,特么还有心脏病,演个老北京,本身就是他自己,他又不是去演不适合他,需要大量入戏的角色。说舒适圈的,你能自己先从舒适圈出来吗?
最讨厌的就是叫别人突破突破,自己在那里摆烂。
刘奕君演的角色,很少有重叠的,所以演技好。
——现在娱乐圈没有几个演技能称雄的。我之前看《胭脂扣》,一边玩手机一边看的,看得贼不认真,但梅姐一个回眸,我就哭了,很莫名其妙就哭了。
我根本不知道电影讲了什么,只看到了她好遗憾,好悲伤。
从当时,我知道了,正真的演技不需要靠剧情衬托。
后来,直到此。
我看了很多很多演员,再也没有一个,能一个眼神,让我泣不成声的。
现在哪有什么演技好的演员,没有剧情,啥也不是。
黄渤孙红雷演技好,但你要认真看,表演痕迹也很重。
黄磊之前演窃听风云里的一个角色,表演痕迹也很重,特别是一群人拿着酒杯飙演技,我心想:哎呦,这群大佬要开始了!让我看看谁的气势和眼神更好。
只要我跳脱开剧情,没有一个人物能起来。
周迅还好,但有些角色你也能感觉到表演痕迹。
我后续大概不会看了。
现在的电视剧,剧情带不进我,演员带不进我。
张卫国(黄磊饰)是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人到中年,却没有惯常印象里北京爷的悠然,如果有的话都是表象。
人到中年的黄磊,也终于第一次在戏里,不再那么从容、光彩,和好运。
倒霉永远是连锁反应,张卫国爹死无产,紧接着就被骗光了自己和老丈人的存款,求告无门的时候,惨痛经历被做媒体的大师哥(刘奕君饰),写成了标题党故事,在网上广为流传。
一时之间张卫国成了笑话,一睁眼就是两个字,“挣钱”,但是没有办法。跟你我一样。
张卫国自小学戏出身,出师的时候摔断了腰,还留下了病根子。
为了跟京剧有点关系,也因为别无长物,二十年来张卫国都蜗居在戏团,做修复道具的后勤工作,如今也被劝退了。
张卫国的这个夏天有够倒霉。
也是这个夏天,张卫国重逢了大师哥。
张卫国的大师哥林宏年不但是大师哥,还是张卫国父亲收养的干儿子。林宏年在二十多年前突然失踪,这在张卫国,尤其是张卫国父亲那里,成了心中的一大块垒。
在张卫国父亲去世的这个夏天林宏年回归故里,却没来得及见干爹最后一面。
这么着,师兄弟的故事,从这个夏天开始续写。
大师哥林宏年,从南京转战北京,为的是树挪死人挪活。
曾经的著名主持人林宏年,如今正在遭遇事业危机。家里,林宏年跟老婆闹离婚多年,女儿不是自己亲生的,丈母娘再好,离婚也不是自己的。
只有事业是自己的,野心是自己的。
一直失眠的林宏年,回到张家老屋后睡了个好觉。师兄弟喝醉了搂在一起给彼此加油,设立“挣钱”的目标。毕竟,人生中绝大多数烦恼,都是因为“缺钱。”
一度我们都忘了,这对师兄弟中间二十多年没联系了,大师哥林宏年是突然失踪的。某一天,林宏年跪在干爹的牌位面前,说出了当年离家出走的秘密。原来,当年是他害张卫国受伤,从此师兄弟的人生轨迹被改变。
这是好大好大的事。好大好大的事情,隔了二十年,也许就成了更大的事,但也可能就成了过眼云烟。
可以明确的是,大师哥坑张卫国,由来已久,轻车熟路。
大师哥当然也有自己的克星,太太顾佳怡(海清饰)。这对夫妻感情的破裂并没有小三介入,恶习干扰,两人经济独立,在一起却是互相消耗,但夫妻多年牵扯不清,习惯性吵架怨怼,却也有多年朝夕相处造就的默契。
顾佳怡为了离开控制狂母亲,陪女儿到北京学画画。夫妻俩毫无信任地互相隐瞒换城市生活的决定,却又默契地一起来到了大北京。
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要解决,倒霉的事情可能还会在某一段时间集中出现,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这个问题无解,唯一能做的只是像张卫国自我安慰,又用来安慰师姐说的,放宽心,向前看。
林宏年跟张卫国的性格千差万别,倒是每一个躺平的,不管是这个夏天还是每个四季,都是一股向前奔的劲头。
简单来说,《张卫国的夏天》最大的看点,就是把夏天给张卫国,给林宏年,看这两个中年人能折腾出什么劲来。再看看自己还能干点什么。
看点多于槽点,值得一看。
《张卫国的夏天》最大的槽点就是:黄磊一个中年油腻男,还能演上大男主;我其实单纯是不太喜欢黄磊这个演员而已,但是刘奕君还是比较喜欢的,因为他们两人的CP我追完了这部电视剧。
这部剧最搞笑的就是:张卫国把骨灰洒在了大师哥老婆的脸上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这个事件就像蝴蝶效应,导致了大师哥一家人都从南京到了北京。或许大家都在逃离南京的生活,想要去北京有一个新的开始新的生活把。
这部剧最感人的就是:大师哥因为做错事害怕承担责任离开张卫国,但是又一直被内疚折磨的常年失眠;为了弥补,来到北京,帮助张卫国,和干爹忏悔;后来张卫国知道真相对大师哥无比的恨,最后两人的重归于好。
这部剧最发人深思的就是: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就导致了很多大事的走向;一个小小的恶意,对一个人的一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里面一些小事对他们造成大的影响,归根结底是他们一直在自欺欺人;直到事情的真相出来,一切才云归云,路归路。如果他们各自都早一点去面对和接受真实的事实,或许放下的东西并不会对他的人生造成大的影响的。
张卫国接受自己的腰伤这个事实,就不至于什么事情不顺就是腰伤害的;
大师哥接受自己的错误并承担错误,就不至于一直被这个事情折磨坏了工作,又坏了婚姻;
想到一句至理名言,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学会认错。你接受了自己的错误,才会去改正这个错误;而不是一直忽视这个错误,或者为了掩盖这个错误去错上加错。
在这个炎热的伏天里,一部描绘中年男人失意生活的荒诞轻喜剧《张卫国的夏天》来袭。虽然湖南卫视把它放在了夜晚10点的次黄金档,但该剧一开播,依然拿到了卫视电视剧收视率第3的好成绩。
一部名字平常、剧情桥段看起来也比较老套的电视剧,为何播出量和关注度都超出预期?
原因有三。
该剧是双男主设定,两男主分别由黄磊和刘奕君饰演。这两位男演员,都属于观众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实力派男演员,由他们来出演男主角,自然会引发大家的关注和期待。
该剧的两位女主角,则由中年实力派女演员,也是大家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两位演员,梅婷和海清来担任。
海清之前多次在剧中和老师黄磊扮演夫妻,但在该剧中,海清变身黄磊的“大嫂”,饰演刘奕君的妻子顾佳怡。
而梅婷则饰演黄磊的师姐,也是他多年暗恋的“白月光”,两人将在剧中上演一段“师姐弟中年恋”。
黄磊在该剧中,一改近些年在都市剧中固有的家庭好男人好爸爸形象,而是以平头、短裤、拖鞋、躺平的老北京胡同男形象出现,给人一种既熟悉又略带点新鲜的感觉。
黄磊在该剧中的演技,一如既往地真实自然接地气。熟悉和喜欢黄磊的观众,看到他会觉得格外亲切。
但就黄磊在该剧中的角色而言,不能不说存在两大遗憾:一是黄磊的外在打扮和形象虽然变了,但是他的神态动作,甚至是他个人独有的那些细小特色,一点都没有改变。
比如说有点结巴,还是那么碎嘴子,甚至是一皱眉一弯腰哈哈一笑,都让人觉得他还是黄磊本磊,而不是剧中角色张卫国。
最近这些年,黄磊的演技好像固定在了一个模式上。而且和他在综艺节目里的表现几乎一样。让人分不清黄磊到底是在演戏,还是在参加综艺节目。给人一种黄磊现在演谁都像在演他自己的感觉。
看看黄磊在《小别离》、《小欢喜》和《小敏家》中的表演,再看看在这部新剧中饰演的张卫国,虽然不能说演技完全没有变化,但真的是少有突破。
对于黄磊这位一直在北京电影学院教表演的大学老师来说,他近些年在演技的锤炼和突破上,实在算是有些“摆烂”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遗憾归遗憾,对于黄磊,还是莫名的喜爱。就算是他演自己,还是乐意看。没办法。这或许就是黄磊有恃无恐不求变的理由之一?
哈哈,我知道我有观众缘(黄磊老师内心独白)。
第二个遗憾:剧中角色张卫国是一个在北京胡同里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但是黄磊,无论是从他的语言还是动作神态里,都没有一丝京腔京韵的味道,只感觉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城市中年男人。
同样是在外地出生和长大的男演员,我感觉朱雨辰的“京味京腔”可比黄磊足多了。前些日子热播的《欢迎光临》中,朱雨辰饰演的北京爷们儿王牛郎,广受好评和喜爱。
不过若是由朱雨辰来演张卫国的话,年龄稍微小了一些。
我觉得,既然角色张卫国是北京胡同里长大的中年男人,该角色导演应该找一位北京本土或者不是本土长大但融入较好的演员来饰演,会更符合角色的气质和定位。
对比黄磊驾轻就熟、过于随意的表演来说,另一位男主刘奕君的表现则令我觉得惊喜。
刘奕君真是个宝藏中年男演员。无论诠释什么类型的角色,都能演啥像啥,让人很快代入。
在最近播出的剧中,刘奕君在《关于唐医生的一切》中,化身一位气场强大、医术高超的心外科主任顾英雄,一出场,不怒自威,内敛沉稳,立刻就把秦岚饰演的唐医生的气势和光环压下去了。
在农村扶贫剧《大山的女儿》中,刘奕君又变身为一名广西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说着满嘴的广西方言,一举一动都是老农民的做派和风范。
在这部《张卫国的夏天》中,刘奕君饰演一位表面风光,实则生活一地鸡毛、狼狈不堪的过气主持人林宏年。
林宏年和张卫国正相反,张卫国随遇而安,安于现状,而林宏年一直在用力生活,努力平衡家庭关系,但是,妻子瞧不上他,养女也和他不亲,只有岳母喜欢他依赖他,但也是他努力讨好与迎合的结果。
正因为林宏年活得特别认真用力,但生活却好似对他特别苛刻,因此,才格外令人心酸。
刘奕君生了一张演正剧的脸,看他一脸严肃,但行动和造成的结果又特别搞笑,由此产生的反差萌,既令人觉得好笑,又让人替他难过。
比起黄磊的生活化表演,刘奕君的严肃派搞笑,反而更契合该剧荒诞的特性,也就更能打动人心。
至于女主角海清,我个人感觉她跟她老师黄磊一样,语言神态动作都差不多定型了,演来演去给人的感觉都类似,没什么惊喜。但也不至于让人不喜欢。就是无功无过的感觉吧。
目前梅婷在剧中还没有出场,暂时不做评价。
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四个桥段。
第一个是张卫国去参加师兄弟组织的聚会。骑个破自行车的他,被保安拦下,差点停不了车,进不了酒店。酒宴上,多年来一直未改行,在落魄的京剧团管着修道具的张卫国,被师兄弟们集体忽视和嘲笑,而做了主持人有点名气的大师兄林宏年,却受到了师兄弟们的热情接待。两相对比,特别现实,令人感慨。
第二个事是张卫国找师兄弟们借钱。
张卫国先是得知自家四合院竟是父亲租来的,而小房东从国外回来催涨房租了,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想靠祖传古董瓷马大赚一笔的张卫国,又被古董鉴定骗子骗走了所有的积蓄,这其中甚至包括岳父暂存在他这儿的五十万。
一开始张卫国去找师兄弟们时,他们在他面前百般显摆自己有钱能干,但一听说卫国要借钱,立马各种借口都出来了,没一个人肯借给他。
第三个事是张卫国带着父亲的骨灰去南京,本想买墓地安葬父亲,但一听说墓地的价格,立马打了退堂鼓。最后决定给父亲举行海葬。
这本来是卖墓地的荀经理讽刺张卫国的一句话,结果卫国还当真了。果真要为他父亲举行海葬。
这时,就发生了一件特别搞笑的事。张卫国一边念叨一边往海里撒骨灰的时候,因为风大,骨灰都飘到了一个女人的脸上,把那个女人弄成了大白脸。而恰巧这个女人,正是他大师兄的妻子顾佳怡。
看着顾佳怡一直追着张卫国跑,问他撒的是什么东西时,谁能忍住不笑出声来。但你仔细一琢磨这事,又替张卫国和故去的老爷子感到悲哀。
第四个事是林宏年第一次直播带货,只有200个粉丝,被公司的新晋网红王骏嘲笑为“废物”。一群女粉丝们怀抱鲜花找他签名,他正得意自己还是有不少忠实粉丝时,女粉丝们看到了王骏,立即扔下他,飞速跑向王骏要签名献鲜花。
其实这些桥段都是比较老套常见的梗了。但经过黄磊和刘奕君这两位演员以搞笑的方式演绎出来,还是能让观众产生不少共鸣和感慨。
只因为这样的桥段虽然俗套,但在生活中却时时刻刻上演着。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此话果真不假。外人看是喜剧,在自己,则是悲剧。
北京胡同,四合院,老树下摇曳的细藤椅,树上挂的葫芦,桌上摆的炸酱面,鸟笼子,京剧名段,“师兄弟”这样遥远的称呼,甚至是开头带有京味的主题曲《都挺好的》,这一切,我都喜欢。
更令人喜欢的是,林宏年和张卫国这对“大冤种”兄弟。
“大冤种”兄弟在中年重逢,虽然生活处处不如意,但他们没有选择摆烂,而是积极寻求破局之策,期待人生再攀高峰。
由此产生的搞笑碰撞与尴尬故事,令人期待。
以上三点,我认为是该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只是该剧的两位青年演员我觉得找得不好。与该剧的风格很是不搭。
男孩子张安安不像家常男孩,更不像是学生,顶着一张粉雕玉琢的大白脸,倒像是位天天精细化妆的小网红明星。女孩子顾林也丝毫没有学生的模样,过于成熟,给人妖里妖气和老于世故的感觉。
幸亏他俩不是主角,否则我真会弃剧了。
(文/第一滴露珠)
人物的动机不足,在生活中很难见到顾佳怡母亲这样如此强势的人,女儿都那么大了还要管外孙女的事,而就是一个如此强势的人,和女儿吵了一架之后就改变看法了,呵呵,我就想问问你们俩之前没吵过吗?顾佳怡看着也不像那种压抑自己的人啊。也不知道顾佳怡和林宏年为什么要离婚,也许后面会交代,林宏年对丈母娘的好也不是真心的,从开始找理由不鼓励丈母娘去北京就能看出来,张卫国的腰伤多半也是他害的,顾佳怡还说他想要自己的孩子,不明白为什么把这个人物塑造成这样,过于自私了,顾林也不必多说,并不讨喜。张卫国的善良老实,体现在相信专家结果被骗,对师兄也很仗义等等,但我还是觉得编剧对善良老实的理解并不深刻,很多老实人并不傻,他们只是按规矩办事,在当今社会,善良老实的人面临的困境是更深层次的困境,而不是被诈骗。而且吧,张卫国干的活好像也不多,普通老百姓还是很苦的,他准备怎么过生活呢?
由离谱的人物塑造推动剧情发展,所以,在我眼里,剧情有点雷,看着并不接地气,比较出圈的撒骨灰,其实我之前也看过类似的。整体也没有那么好笑,亏这部剧还是个轻喜剧,也有可能是我笑点比较高。还是想告诉一下现在的编剧,制造戏剧冲突可不要依赖抓马的人物,没这个能力可以不写,换个工作。
演员的表演方面,黄磊一如既往,个人觉得可能有点往喜剧方向靠,比如预告片里被退休的时候抖了两下眉毛(哎……),嘴碎,不知道大家怎么想,我觉得一次两次可以,一整部剧甚至几部剧都这样,听着就有点烦了,我寻思我们家讲话也不这样……而且吧,演戏不一定和生活一模一样,还是要高于生活的(个人理解个人理解,我学经济学的,不学表演)刘奕君在往轻喜剧方向演,该生活化的时候也挺生活化的,而且林宏年这个极度自私的人居然被他演的还有点可爱,挺惊喜的,海清目前没看到她怎么发挥。
总之吧,还是希望编剧多了解一下普通人,我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是,没那么多离谱的人,只是在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有的人会损人利己,大多数人有各自的可爱之处,并没有那么极端。喜剧看上去门槛不高,某音上段子也很多,但写好很难,像这部剧,依靠极端的人物推动情节,生硬的制造戏剧化冲突,从而产生喜剧效果,证明编剧还是功力不够,体会不深。个人觉得喜剧如果写好,可以很深层次的反映普通人的困境,让人笑中带泪。也希望以后的国产剧能够拍出让人感动的亲情友情爱情,别悬浮了。
(个人观点,接受讨论)
目前看到第十集,基调也基本定下来了。就是生活轻喜剧,我觉得黄磊想要做成类似《装台》那种隐晦的暗讽➕生活化情景来体现小市民的不容易,但是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每个人都是张卫国,但不一定都有张卫国的幸运,没办法踏平一个坎儿就能迎来不一样的转机,只会在坎儿里越陷越深,这才是真实小市民的写照……也就是我觉得《装台》要比张卫国高级的原因,毕竟我没有张活的幸运而潇洒,我只有大雀儿的无奈和对生活的不服……所以张卫国算半个爽文生活剧看看倒也没什么。以及我真的不懂两个小演员思想的历程我只觉得他们不懂事。手动再见!
挤眉弄眼 嘴碎 偶尔结巴
预告真的很吸引我……但怎么又是要啥啥没有的中年危机男被富婆看上倒贴的生活剧套路,图他打呼噜声大
哎,黄磊真的,演戏太油了,一点不走心,全流于表面。烤串那段,这种情节还要往喜剧整。这种怎么做北影老师,一代害一代。所有角色都是那个男人帮里装傻的结巴
过于随意 黄磊还是黄磊而不是张卫国
为啥感觉黄磊演啥都是一个样子
这六点多的分有点虚低,貌似现在大家对经常上综艺的艺人常有偏见,其实吧,这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有些人确实是主业业务能力不行,上综艺可能是唯一出路,但有些人明明就是综合素质比较全面,能多线发展,上综艺赚个快钱还能娱乐大众,有什么错呢?!个人觉得黄磊明显属于后者,虽然这几年演的戏确实好像一直在他这个年龄的舒适圈里,但这是什么大问题吗?他舒适了难道就让观众不舒适了吗?!说他这部戏里一成不变、油腻什么的,但角色人设可不就是这样啊?最后两集角色情感变化,演绎的明明很自然到位,尬批大可不必吧。不像动辄六七十集的水剧,这部12个小时完完整整讲一个夏天的故事,有起伏有火花,有笑声有思考,个人觉得已经挺满意了。除了顾林那个角色人设本身就不好,演员形象和演技又都极拉夸,其他所有主角配角都很靠谱了,而且适合全家观看。
一事无成的发福中年男人,一着急就结结巴巴,一辈子为着自己向往的生活,一股脑地小机灵和贫嘴。不知道刚演过隐入尘烟的海清看着自己昔日的老师原地踏步是怎样的感受。
大家别执着于黄磊演啥都一样,看看剧情看看刘奕君梅婷不也挺好
艾玛,剧好看是好看,但是看见黄磊这造型,我突然就想起来那句“脑袋大脖子粗 不是大款就是火夫”,哇哈哈哈,曾经长发文艺的青年是一去不复返了!
好好的演员千万别去泡在综艺里,根本不入戏😴
“海清总是美丽而认真的搞笑” 而黄磊还是那个黄磊 剧情总体还行 看个乐呵
少上点综艺吧,还有我真挚的推荐黄磊以后你想演这种接地气的角色,看看张嘉译的装台是如何刻画小人物的,多么鲜活多么自然,你这属于编剧的臆想,以为自己接地气了,其实还是端着,很刻意,买早餐那一段长镜头就很刻意的描绘这个角色很普通的感觉,可是普通就应该是不经意,而不是去描绘,很不入戏,不够紧凑不够接地气也不够喜剧也不够抓马,四不像,我很怀疑这部剧编剧就是黄磊,刘奕君这个角色多少借鉴了何炅的感受
黄磊演戏都一个模式 顾林演技好差
果然好演员是剧的下限保证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经典,后来张嘉译的《装台》品质也很好。这部剧和前两部有些共通和相似之处,充满京味儿和生活气息。导演是个有才华的85年东北人,还挺有意思。但整体上的节奏和表演气质没有完全统一,略有割裂。纵观整部剧,最无聊的是黄磊的部分,因为黄磊角色的高度重复和表演。黄磊和靳东并列“十年演一个角色二人组“。
很一般,这种老北京的戏,我不太能get到,ps黄磊现在月半成这样,让我更想看张嘉益了。【期待刘奕君老师!】
你奶奶是你爷爷,你爷爷是个太监。
刘奕君演了林宏年,但黄磊又演了黄磊。
黄磊演戏都一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