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欢上一部电视剧之前通常对其表示不屑,这是我的众多恶习之一。2002年夏返校前一天晚上,《誓言无声》开演。片头的怀旧独白我不怎么喜欢,总认为刻意做成老胶片的效果有些做作,没想到后来片头成为我最欣赏的部分。一年后,非典在家都快呆出病来了。又是失眠,打开电视,《誓言无声》第十五集已经开演,画面素雅,镜头缓缓落下,高明面带微笑诉说着伤心往事,往常雷同的高官面孔不见了,一个可爱的老爷子形象取而代之。我打开一瓶酒,自斟自饮,醉人的酒酿和无声的誓言一同流进了我的心田。回想当初,我放弃它是多么愚蠢。原以为喜欢华丽唯美片子的我被一部平淡朴实的片子,俘获了。
《誓言无声》最宜于午夜独自一人静静地看,细细地品。玩味每一个细节,欣赏每一个镜头。它经得起这样的考验。虽然是表现60年代的北京,没有秀丽的风光,没有华丽的服饰,可主创人员丝毫没有放松对画面质量的要求,从用光到构图无一不精,把《誓言无声》与某些电视剧比较就会发现,那些粗制滥造的影像简直难以容忍。导演还用各种方法转场,比如:电话、盘子、笔记本等。诸如此类的细节足见其匠心独运。但它最可贵之处在于其中蕴涵的诗意。在商业片充斥荧屏的时代,在电视剧只知讲故事的时代,这一点更加难能可贵。该剧讲的是一个冬天的故事,没有纷纷扬扬的雪花,没有随风而落的枫叶,只有光秃秃的枝桠直刺银灰色的天空,可我分明感到一种诗意不可阻挡地向我袭来。我想这是人性的诗意,只有这种诗意才能穿越浮华直指人心,只有这种诗意才能超越时空永葆温暖。
诗意首先由剧本构筑。也许故事有些极端,许子风完全可以用委婉的方法让他的女儿远离危险,生活中有蓝美琴这种遭遇的特工可能也不多见,但正是极端的故事把本剧的艺术感染力推向极至,正是极端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老人“背负使命、远离亲情”的伤痛,也正是极端的故事让我们为一段含蓄而崇高的感情扼腕叹息。《誓言无声》看得人心里堵得慌,心里堵还难以割舍,这就是《誓言无声》的魅力。
诗意还来自情感戏尺度恰到好处的把握。《誓言无声》近乎悲剧,可导演、演员在表演上是如此有节制,以至于再悲情的人物都没有痛哭一声,他们眼含泪花而强作欢颜。在我们的主人公骆战得知爱人已远走他乡、伤心不已时,他人却张灯结彩、欢天喜地地迎接新春,护士那一句“过年好”直让人肝肠寸断;骆战回忆往事时那一句轻描淡写的“当时我以为我们会一辈子在一起的……”更叫人柔肠百摧。越是如此就越让人心痛,这便是本剧的高明之处。
诗意甚至充盈于透过灰蒙蒙玻璃的光柱、宁静的箭杆胡同、巷子深处传来的叫卖声、收音机里的革命歌曲、无人接听而独自哀鸣的电话,还有像故事讲述的情感一样,甜蜜而怅惋、崇高而忧伤的音乐……
除却诗意还有暖意,这是人情的暖意。暖意是老许担心女儿时的满面愁容,是蓝美琴对骆战的欲说还休,是许子风送给朱学峰的洋娃娃,是骆战买来的火烧。也许是缺乏归属感,三位主人公在箭杆胡同一起喝酒聊天,分析案情,一起开玩笑的场景成为我心中永久的温存;也许是外公离去的太久,蓝美琴挽着许子风吃糖葫芦的情形成为我心中温暖的经典。剧中的情感并不热烈,它是那样深沉,如山的父爱不得不用争吵来表达,内心的激情巧借装扮恋人之机假戏真作;剧中的情感并不张扬,它是那样含蓄,我们几乎听不到一句表白、一句誓言,情到深处只有一句“我等你回家”。
有人说《誓言无声》情节拖沓、不够惊险刺激,反派塑造得弱了一些,可设想一下如果《誓言无声》加快一些,枪战场面多一些,那就不是《誓言无声》了,其中的韵味也会荡然无存。只不过它的情感戏写得太出色了,比如骆战帮许婉云挂灯笼一挂就是一辈子,斗争戏相形之下就黯淡了许多。至于反派,是弱了些,可正反面人物同样精彩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誓言无声》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静静欣赏表演的剧目。我相信看过《誓言无声》的人都会爱上高明。这个苍老版的高明比他扮演的任何一个高官都要可爱。原作中许子风是铮铮硬汉,可爱是高明对剧本的超越,他从细节上丰富了这个人物。可爱在于他的鲜活:老爷子见人爱搭不理;一点小钱也要斤斤计较,从骆战手中夺过来;老爷子说起前妻竟一脸的不好意思;一把年纪了,向领导请战时还俏皮地眨眼睛。喜欢他戴上老花镜分析案情时的胸有成竹,喜欢他看见敌人跳进圈套时的得意洋洋,最喜欢他走出雪地时的潇洒和慵懒。
个人认为,老许和蓝美琴的对手戏场场精彩,是全剧最好看的部分。高爷爷的表现自不待言,王海燕的表演亦值得一书。演好蓝美琴不容易,因为她外表开朗,其实内心一直有一种孤儿的忧郁与孤独;看似热情,而在很多时候羞于表达,甚至把羞涩也巧妙的掩饰了过去。
喜欢一部电视剧常常夹杂着许多个人情感体验,对我而言,就是其中的爱情是否合我的口味,这个标准至今没有动摇。
没人会想到我会喜欢一部讲述六十年代故事的电视剧,我也没有。六十年代的爱情观是志同道合,爱情是革命同志间深厚的战斗情谊。谈恋爱多采迂回战术,曲线救国。没有轰轰烈烈的追求,没有羞羞答答的躲闪,没有亲密举动,没有海誓山盟。美琴和骆战之间的爱情就像掌心上长出的黑痣一样,于不经意间悄悄生发,于不经意间慢慢积淀,越积越厚,终于绵延四十年而不绝。一切都是那样自然,没有一丝矫揉造作。这份情绝不会惊心动魄,可它让你安心,让你温暖,心中的坚冰在一缕阳光的照耀下融化了。
当蓝美琴轻蹙眉头,望着窗外,若有所思地说:“当女人爱上一个人时,她是什么都看不到的。”我的心在微微颤抖。从她轻轻的叹息声中,你能看到她对心上人难以抑制的思念,她感情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原。感谢编导给我们带来这份脱俗的诗意的情感,我对他们用如此独特的、直指心灵的方式讲述爱情表示钦佩。
蓝骆的感情表现出的是涓涓细流,心中却早已是波涛汹涌,可蓝美琴从未让她的感情决堤,最后也没有,她冷静地从骆战激动地双手中抽出,没有许下一句誓言,因为她早就预料到这场感情很可能没有结果,她在为骆战讲述李景的故事时,何尝不是在讲她自己。她轻叹一口气,说道:“也许她老了,厌倦了理性的判断;也许她是个女人,最终不能服从理性。我不知道……”你能看到她坚强的外表下,有一颗多么柔软的心。
欣赏一句话:“不要轻易地承诺,除非你能轻易地实现承诺。”蓝美琴的沉默是因为她对这份感情太在乎。我们不难从蓝美琴的平静中看到她内心的痛苦挣扎,可我还是想看王海燕的原版,蓝美琴泪流满面的样子。从整部戏来看,蓝为了许婉云的安危,李景的孤独,许子风的痛苦不止一次的眼含泪花甚至声泪俱下,她想到骆战的时候就会有隐隐的心痛和惆怅,可怎么在关键时刻没有一滴泪呢?
不能不说令我难受至今的结局:镜头摇上来是红灯笼,摇下去是孤单的电话,用了叠化的效果,淡淡的,真的很好。愈是有万端的感慨,愈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只能说难受。编剧很清楚受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在哪儿。残酷地说,若是没有这么悲伤的结局,蓝骆的情感就会被小矛盾填满,说不定就会落入俗套了。悲剧比团圆的结局更深刻吧。
说出来的盟誓难保天长地久,于是蓝美琴选择不说,可我相信她在心中已将誓言念了千遍万遍,比任何人都要坚定。无声的誓言才是一生一世一辈子。
“当你试图忘记她的时候,她却出现了,出现得那样平静、无声,就像当年我们许下的誓言一样……”
2004-03-17
是我看过最好的谍战片,也许也是第一部——写实,不花哨,克制,平静下暗潮涌动。人物每一个都是鲜活的
剧中的冬天是我最难忘的电视剧几个画面背景之一。毛卫宁迄今最好的片子。
做旧的片头、服装、道具、布景都恰到好处,节奏紧凑、煽情适度,创作团队用心了。特别是演员似乎与时代背景很吻合,真的像生活在那年代。
整部剧写实至极,如今看来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总之一句话,牛逼,无他
最后一集和第一集的任务和敌人是一样的,这样的故事太过简单,实在难以引起我的兴趣。大量的对白显得冗长发虚,缺乏逻辑性。最大的亮点是蓝,几个细节刻画的很好。例如故意带駱去人民餐厅吃饭向服务员宣誓主权,又故意采花插在駱的杯子里,心机满满又自然好看,很好的刻画了在那个时代蓝面对爱情时的聪明和矜持。
很多人不知道在《潜伏》之前,还有一部《誓言无声》更低调、更现实,是国产最好的谍战剧、反特剧之一,也是现在极少数提及阶级斗争的经典作品之一,尤其是塑造了蓝美琴这样一个女性,敏锐、独立、勇敢,心怀天下,巾帼不让须眉。
《誓言无声》讲述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冬天,秘密回国参加我国新型潜艇研究制造的华裔专家,在途经香港时遭到台湾特务的追杀,险些丧命。 北京的反间谍局立即分析情况,作出我内部存在台湾间谍的判断,并迅速展开调查。本来已经等待退休的许子风和年轻的反间谍局人员骆战,以及原在香港的外派人员蓝美琴组成三人小组,接受了此项任务。
《誓言无声》也是传说中的国产谍战剧开山之作,是第一部国产反间谍悬疑剧,在2002年首播,拍摄、播出在《黎明之前》、《潜伏》之前。剧情低调、克制、曲折、沉重,每个人物的扮相妆容都像是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许子风、蓝美琴、骆战等人塑造得都很成功,拍的也不复杂,有一种简单的美,尤其是蓝美琴,从资本主义社会回来的蓝美琴爱上了骆战这种“土包子”~~~主旋律的色彩和牺牲精神主要是在老许一家人身上朴实体现出来的,在谍战剧中,当年的这一部真算是一股清流了。
黑鸭子合唱组演唱的片尾曲《为了谁》也还不错:
知道你昂起头
知道你含着泪
知道你的笑容已经憔悴
风在路上
你在风中
我的目光始终在追随
我不知道你到底为了谁
你的皱纹刻不了千山万水
你的心情雨打风吹
知道你不回头
知道你不落泪
知道你的语言没有后悔
你在路上
路在脚下
我的思念永远不枯萎
你的怀抱再不能让我依偎
你的沉默年年岁岁
什么时候你敞开心扉
让我知道你的忧愁你的伤悲
什么时候你脚步回归
让我温暖你的疲惫
------
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冬天。秘密回国参加我新型潜艇研究制造的华裔专家,在途经香港时遭到台湾特务的追杀,险些丧命。
现在的谍战片充斥着,华丽的背景,男主角和女主角在上海滩潇洒风流,片头调黑,冷色光一打,就是谍战剧了
毛卫宁迄今最好的片子。做旧的片头、服装、道具、布景都恰到好处,节奏紧凑、煽情适度,创作团队用心了。特别是演员似乎与时代背景很吻合,真的像生活在那年代。
很多人不知道,在《潜伏》之前,还有一部《誓言无声》,更低调、更现实!不炫技。
高中语文老师喜欢的电视剧,一口气看完。“知道你昂着头知道你含着泪知道你的笑容已憔悴,知道你不回头知道你不落泪知道你的语言没有后悔”,誓言无声,誓言无悔。最喜欢许子风在电梯里警告盯梢者那一幕,气定神闲霸气压制毫不做作~大赞!几位演员都很赞,节奏紧凑跌宕起伏,比7年后的的潜伏毫不逊色!
很棒的反特剧。尤其塑造了蓝美琴这样一个女性,敏锐、独立、勇敢心怀天下,巾帼不让须眉的写照。最后她白发苍苍归来的模样真是太动人!许子风为了背负的使命用生命甚至女儿的一生来保守秘密,让人感觉到秘密工作者的伟大和战斗的残酷。片头那句话:谨以此片献给战斗在隐秘战线的人们。
很早的谍战剧,不是千篇一律华丽的民国风谍战,也没有耀眼的枪战、动作戏。就是60年代隐蔽战线反特的的故事,不算跌宕起伏,但感觉很真实,有的时候确实大概知道谁是特务,但需要证据来说话。同时,电视也很生活化,展现了他们与工作息息相关的普通人生活。
一部熔凝重、深沉、崇高、大气、活泼、乐观、细腻、理想、信仰,还充满悬疑元素的好电视剧,看得出来后来的《暗算》在一些地方上都有这部片子的影子。 老许三人在那个老房子里工作时,开玩笑的欢声笑语和老许突然思维的灵光迸发,都是极精彩的段落。
当时那一箱钱让人印象深刻
黑鸭子唱的片尾曲很好听。朱学峰就是《水浒传》的西门庆。香港那段原计划在青岛拍。电视剧结尾蓝美琴拜访骆战许婉云一段没有对白,小说里有。许子风蓝美琴骆战,三人小组里每个角色都很可爱。寇振海形象很好,但说话带点话剧味道。
前两年才重温了,好喜欢的片子啊!在我心中比黎明之前还要让我更喜欢。
重新温了一遍,真是好!尤其没集前面的那段小引子,很有味道。人物塑造,故事设计,演员的表演…赞!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当你试图忘记她的时候,她却出现了,出现得那样平静,无声,就像我们当年许下的誓言一样。” 王海燕太适合演这样聪慧又孤独的女子了。
刚才聊到优秀国产剧,想起编剧易丹不但是我大九眼桥文理高校(那会儿不含华西坝)校友,大约96、97年他还在《科幻世界》上连载了《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对于那会儿刚开始拨号上网的国人来说真是太开眼界了。对这些都在成都。
至剧终/导师推荐;说来惭愧,此前我还从未完整看过一部谍战剧,这一部便给我带来了不少“第一次”,就像第一集开头旁白里提到的许多第一次,它于我也是难忘的。线索:“北京事件”和“专家事件”两条线索并进,期间不同特务的出现为当局解谜又增加新的问题,当很多细节只能靠推测而非判断时,假的投诚者带来了希望与风险,但在从未松懈的两手侦查中,关键人物终于露出尾巴,让两线有了交叉点,侦查得到进一步推进。人物:老许,骆战,蓝美琴,还有每一个敌方特务,都形象鲜明、富有个性。几位主角在磨合中成长,不同的信仰走出不同的道路。人物情感朴实真挚,没有过多渲染,很好地融进了剧情。老许和李景的爱情、与两个女儿的亲情、骆战的情感经历,在工作的特殊性中描刻得生动感人,不能透露的秘密对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痛苦与荣耀,隐秘而伟大。
该剧讲的是一个冬天的故事,没有纷纷扬扬的雪花,没有随风而落的枫叶,只有光秃秃的枝桠直刺银灰色的天空,可我分明感到一种诗意不可阻挡地向我袭来。我想这是人性的诗意,只有这种诗意才能穿越浮华直指人心,只有这种诗意才能超越时空永葆温暖。
或许不是最有计谋的谍战剧,但真实感和厚重感是应该是同类剧中很突出的了,有几个场面真是从平静到电光火石就在眨眼间,这才是谍战人员的工作节奏吧,第二部就因为谋略更大、铺垫更多反而失了这突如其来的震撼,虽然也是很好看的。高明塑造的“老特务”真的是睿智非凡,蓝美琴与杜仙萍这两个女性角色复杂又独特,前者可以单独出个衍生剧,后者只能止步于第二部,因为最后写崩了。以前的电视剧拍得很克制,有许多点到即止而意犹未尽的留白,不像现在的电视剧动不动就4、50集的用同类事件灌输式强调人设。另:连看了几部剧包括电影,发现特务们似乎还挺喜欢在影院看着反特片接头…
黑鸭子的歌不错!
很多人说《暗算》是内地谍战开山大戏,其实03年的《誓言无声》才是首部。克制的叙述,有节制的煽情,和不耍惊悚,比后面太多谍战戏都好。
前十集可以打一星或二星,后十集开始小小发力,结尾时居然有些依依不舍。有点对不起它在谍战剧中的名声与地位。
主要是布景、服装、道具还算有古旧感。
不知道为啥,我特别喜欢这部剧的调调儿。总是半夜三更才演,只要看到一定追看,断续看了不下三遍。
过去九年了,现在回想依然是我看过最好的谍战片,也许也是第一部——写实,不花哨,克制,平静下暗潮涌动。剧中的冬天是我最难忘的电视剧几个画面背景之一。整部剧写实至极,如今看来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总之一句话,牛逼,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