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有一个表姐,长得那绝对不是吹,面若桃花明眸皓齿,吹弹可破肤如凝脂,前凸后翘跌宕有致,再加上一头可以去拍洗发水广告的青丝,没治。但是,她已经27岁了。而且,竟然还没有男朋友。我一直纳闷:我靠,没道理啊,这样的大美女居然没有人上赶着抱回家供着简直是暴殄天物啊!然后前天她强烈推荐一部电影让我看,我才找到问题所在。。。。。。
电影的名字叫《Jeux d’enfants》,英文叫《Love Me If You Dare 》,中文叫《两小无猜》。她推荐的时候特别强调,是一法国电影。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我靠!又是法国的!法国人净出幺蛾子!然后她告诉我这电影如何如何好她都看了20遍了,我心里又是咯噔一下:我靠!这里边肯定有事!20遍啊!能让你像个白痴一样看上20遍的东西一定都藏着某种情结,就跟我爸看《南征北战》我妈看《庐山恋》我看《葫芦娃》一样。
电影下了,看了,上火了,对我表姐的林黛玉病根,也明白了。一个电话过去,直接一句:“你心里还装着哪个两小无猜的小正太啊?”那边沉默半分钟,哇哇大哭。表姐的故事基本上和这电影的情节没什么太大区别,除了加上一点她自己的少女情怀和艺术夸张。电影里,小男孩朱利安和小女孩苏菲的相遇开始于一场孩童的游戏——“敢不敢”。当一个人问另一个人“敢不敢”的时候,另一个人必须说“敢”,这就是游戏的规则。一个精美的铁盒子就是他们游戏的见证。于是俩人说脏话,扰乱课堂,在校长室小便,内衣外穿……电影一开始,我就看出这俩小兔崽子有奸情,可他们“敢不敢”了十几年,却始终没有说出那句“Love me, if you dare” 。
表姐也有一个小时候在大院里就眉来眼去的相好,估计俩人还在托儿所的时候就勾搭上了,可俩人就是拉不下面子,不说喜欢也不说另找,就那么耗着,就那么你猜你猜你猜猜猜。转眼俩人都到岁数了,还那么腻歪着。我问:“你俩怎么不说开了啊?”表姐说:“介就素游戏的规则。This is the regulation.”当时我就恨铁不成钢了:“Regulation?Fuck the regulation!”不服气,继续问:“他不说,你就不会反问啊?”表姐低头:“偶不问,偶忍!”我靠!你狠。
那个迷死我表姐不偿命的小帅哥我是见过的,就像电影里的朱利安一样,绝对的青年才俊,搁哪儿都是一表人才。可为什么这么多有才的人怎么偏偏在谈恋爱这一块就成了白痴了啊?都奔三的年纪了,还要被长辈拿男女关系来担心,来焦虑,来羞辱,是不是太失败了?简直就是电影的翻版,郎才女貌你侬我侬,就算男欢女爱男盗女娼一下又能怎么样呢?啵一个会掉块肉吗?!电影里,俩人还生怕被对方看出来自己先动了心,找来种种借口拐弯抹角地给爱添麻烦,劳民又伤财,我都不好意思说男女主角是极品。承认爱了会死咩?
红男绿女们啊,为何敢恨不敢爱?你们到底在想什么?看看我们的祖先,虽然赤身裸体不穿衣服,那表达能力差的,一个部落加起来会的单词还不如现在一个三岁正太。可是人家懂得一条牛逼闪闪的真理啊,那就素:一见钟情就地野合,两情相悦废话少说!再看看我们自己,看了那马多爱情小说情色电影日系韩剧AV女优却不能学以致用,难道不自卑么?不反省么?躺在沙发上一边握着遥控器一边往事并不如烟的时候,难道你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吗?!
这个操蛋的社会,有时候舍弃一切也换不回一份真挚的感情。如果你现在手里就握着一份爱情就像浓得化不开的巧克力,那就好好享受它。因为再炽热的爱情,也扛不住似水年华,也扛不住柴米油盐酱醋茶。再纠结下去,往往是“心未老,身已老;心相近,身相远。”也许终于有一天明白了,回头去找去拥抱,结果却是:爱情老去的比你还要早。所以,别他妈等了,别他妈耗了,别他妈猜猜猜了!就冲着这电光火石一霎那的feeling,就应该娘子你扭腰丢罗帕,相公我扬眉剑出鞘。
爱,其实真挺简单一事儿,就俩人好呗。它不是一个“敢不敢”的游戏。男欢女爱的事情,有必要搞得这样隐隐晦晦曲曲折折腻腻歪歪么?都说文明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好更开心,可难道文明的标志,就是要把爱搞得山路十八弯么?都说电影担负着塑造广大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可难道导演撅着腚扛着摄影机辛辛苦苦地忙活半天就是为了教会我们“不犯贱,毋宁死”么?!
一定要在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对你爱的人说“我爱你”。如果爱,请深爱;如果不爱,就死开。然后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也许你们再相逢,还可以互相坦荡说一句:好久不见。世上最操蛋的情感,不是两小无猜,而是明明两小无猜却不敢狠狠相爱。
【另】这电影看完我就删了。文艺电影害死人啊。。。
【特别爆料】表姐和她的那个两小无猜成正果了,国庆完婚!
【途加网千字文俱乐部专稿】
电梯: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252180/?start=700不幸的是在我一个月尚且愉快的电影之旅后,终于被扎扎实实地恶心到了。继前些天我把个人观影史近年最佳的赞誉给予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后,个人观影史近年最烂也随之隆重出炉:那就是法国导演杨·塞谬尔的“新锐大作”《两小无猜》。
也许我们能够原谅一个屈才已久、一心想要一鸣惊人的导演在处女作中炫耀了过多手工匠式的手法与技巧,即使这些技巧其实原无过多必要,即使对于某些桥段一个曾观看过《猜火车》《搏击会》等影片的观众多少会感觉似曾相识,即使这些炫耀是在连故事都还没有讲得足够明白通畅的情况之下。可是,我难以忍受的是,一个人把白痴和无耻当作个性的时候,居然还敢宣称他说的是——“爱情”,并且是最值得歌颂的那一种爱情!你能够想象一堆大便可以被精心打点包装然后公然外卖并被称为“美味食品”吗?是的,这就是我在忍受了一个半小时的无聊时光之后终于忙不迭关闭电脑视窗时的全部感受。
据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信仰叫做“虚无”,有一种情感叫做“绝望”,有一种行为叫做“疯狂”,于是我有幸看到了《猜火车》,看到了《发条橙》,看到了《天生杀人狂》,看到了《感官世界》,看到了《操我》,看到了《索多玛120天》……但是我总以为,不管任何一种疯狂,多少总是应该需要一个理由的,正如我相信这世界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人是一种惯于追问意义的生物,无意义也仅仅是意义世界之外延一种,甚至是更深刻的一种。或者空虚,或者绝望,或者情欲,或者仇恨,甚或只因人性向来如此。然而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疯狂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原来无耻也可以如此天经地义,原来那个一心想要玩死你的人,只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爱你……
道德,法律,亲情,爱情,家庭,伴侣,子女,父母,他人的性命,同样包括他们宣称爱着的那个人……他们什么都敢践踏,什么都敢做,唯一不敢做的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甚至懦弱到不敢对一句“我爱你”负责,然而这一切居然可以被宣称为“爱情”,可以拍摄得如此温情脉脉,如此理直气壮,如此浪漫唯美……罗兰夫人有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现在我愿意把这句话稍作修改并赠送给影片中那一对有必要以“狗男女”用以形容的男女:“爱情,爱情,多少自私假汝之名而行。”当女人终于把自己的情人玩进了医院而露出那绝望的神态时,我想:该,原来你也有玩不起的时候!当男女主角终于在混凝土中相拥自杀时,我想到的则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在他小说中的描述:“他像消灭一只臭虫般把自己从地球上抹去了。”可是他们又怎么能和基里洛夫的自杀相提并论呢?那在上帝死亡、价值失落之后的伟大的精神殉难者。
原谅我如此道貌岸然的卫道士面目吧,毕竟这个世界上已经有足够多以反权威反道统自居的时髦青年,新时代的“革命家”和“人性斗士”向来是可以批量生产的。我原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开明与温顺,但是我发现面对更为堂皇的无耻,我显然过于高估了自己的道行。也不要和我讲什么艺术和道德无关,那样我将对你竖起中指并且试图让你明白:如果我将对一切不再负责,如果我终于什么都不再在乎与尊重,那么还能有比我面对世界高高竖立着的一根咸湿中指更艺术更牛X的事情吗?艺术或许不等于道德教科书,但那并不意味艺术便有理由可以藐视生命之所以得以可能的一切价值与伦理。尤其是,这种蔑视却还以“爱”的名义招摇过市并最终反过来消解了爱情之所以宝贵和美好的真正价值核心所在——爱的责任。假如你问一个小孩子,爱是什么?也许聪明些的小孩子都能够告诉你:“爱就是对对方好”。然而看起来被过于天马行空的法式浪漫和狂热冲昏了头脑的导演连这一点都还没明白,就敢舞弄起了“爱情”的大旗。
尤其难以令人明白的是这样一部片子,在豆瓣居然还获得五千多颗五星和三千多颗四星。我想要不就是我真的已经落后时代太远,要不就是这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当我还自以为尚且年轻之时,就已操蛋得让我完全再无法认识。好吧,我承认,也许我还是更适合看看《阿甘正传》或者《美丽人生》,然后顺便思考一下如何在这个操蛋的世界继续做一个新世纪的有志青年。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准备好了吗?我要开始抒情。
无论是怎样文艺的电影,散场之前总有个结局。有时候希望自己的生活像电影一样,不论怎样动人,也只有瞬间的回味,没有永恒的哀伤。我宁愿为它嚎啕大哭,也好过时刻惦记着心中那些时而静默时而喧哗的回忆。我们就这样淡淡的告别在电影的结局里,忘了前缘,也失去了后续。
或许我一直太笨,或许是性格使然。我一直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好好把握一段感情,当一切变成猜疑的时候,其实已经失去了继续进行下去的意义。眼睁睁的看着感情被稀释,被淡化,我们手足无措,可我承认我曾经那样真诚的爱过你,所以那些悲剧的元凶,不应是我们其中之一。生活化的爱情里充满了太多的模棱两可,太多的辞不达意,太多的颠沛流离。相爱,却必然伤害;想念,最终也只能忘记。不知从何时起,这样无意中造成的残忍,居然变成了我们信奉的爱情真理。
生活给了我们相濡以沫的经历,却不曾预示我们相忘江湖的伏笔。
想起《两小无猜》里青梅竹马的小孩子,一生都活在一个“敢不敢”的游戏里。在那部兼具荒诞色彩和现实意义的爱情电影中,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倔强和默契,构成了一个密封的二人世界,但那个独立运行世界里的规则却是高度不容错的,其中一人失之毫厘,他们最终的结局必然差之千里。这样故意的彼此为难让人流泪唏嘘,虽然他们的生活也因为那个游戏而充满了颠倒与错位,充满了让人爆笑的滑稽。
爱情是多么让悲伤的人温暖让孤独的人觊觎,即使在游戏里,没有之前无数次不假思索的“敢!”,怎么会有一晃十年后的重新相遇。其实真是羡慕他们,他们的幸福,在于他们的生活里,一切都可以被选择,一切都早已被对方设定,那个彩色的糖果盒子,代表着一种回合与次序,多好啊,像米兰昆德拉在《认》中说珊达尔和让马克一样,他们永远无法逃避,每一个选择都决定着最后的那个结局。所以他们最终选择在那个工地里结束了他们一生的爱情游戏,作为他们游戏的终点,爱情的墓地,过去和未来都被抛弃,除了那句在深吻中被凝固的隐藏台词——我爱你。真爱至上的电影里,那固然是最美好的结局。只是我们自己的生活中,那些棘手的问题,他们的选项,永远不会只有简单的A和B。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
很多年前,奶茶刘若英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感觉她似乎是用尽了全力。梁静茹曾经也唱过,爱真的需要勇气。但谁也无法确定那样的勇气,究竟能否支撑你到游戏中的最后一个问题,或许那时候,我们早已气喘嘘嘘,早已身不由己。
我爱你,不过是青春里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游戏。我不敢,所以我败的更彻底。这个游戏很早前其实就已结束,怀念的,难忘的,或许只是玩游戏时的心情。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即使迷失过,也不要太在意,生活也并不会过分的为难你,也希望在重逢中的你,自己更不要为难自己。
所以,我还会去找个人,继续玩这个游戏。
即使对面的那个人,不是你。
http://vincentzhangyue.blogbus.com/logs/16201473.html
愚蠢的两人。
好的爱情是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世界。Love me, if you dare
其实原名《敢爱就来》更贴切。这片很著名,评价也两极分化,喜欢的人喜欢得不得了,讨厌的人觉得俩主角就是二逼脑残。我觉得还不错。描绘的本来就不是普通的爱情。反世俗,反教条,疯疯癫癫爱下去却又不承认爱的存在,互相伤害。最后在水泥里永久凝固。有些细节很动人。有些装逼和另类,但绝非烂片
Love me,if you dare。
完全接受不了他们的举动,不舒服的观影体验~~
形式大于内容
形式新颖,但内容表现牵强,最大的硬伤是情感缺乏真挚度,人物脸谱化,把感情也当童话来表现,结果都成了假游戏。
“这比什么都好,好过麻醉药、可卡因、海洛因、大麻、印度大麻、迷幻剂,好过性、口交、性派对、群P,好过花生上的黄油,好过卢克预言、2001年的大灾难、玛丽莲•梦露、斯特劳斯的舞蹈,好过罗拉•克劳馥,好过吉米•亨德里克斯、阿姆斯壮的音乐,好过圣诞老人的礼物,好过比尔•盖茨、达赖喇
它很火,我很不解。
想看无数遍,看过后会哭,替男孩难过.女孩儿可爱极了.但是胆子狠小,虽然总是要玩儿敢不敢的游戏,但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个窝里反的小坏蛋~ 有点儿像自己,对最亲近的人总是伤害,一次次的贱招无数,男孩没有放弃,让人觉得不值,可能这就是真正的爱情.如果我还要你,你会抛弃妻子孩子来拥抱我吗? 但其实我根本不敢肯定我是不是真的要你...
波兰移民(aka务工农民)后裔VS标准城市中产,两个缺爱的狂躁症因太过般配而两败俱伤。“敢不敢”是他们爱的形式,相杀是心理上的intercourse,结尾的含义是早点摒弃偏见他们本可在一起。这其实是是浪漫主义教育片。我一生快感的极值早已牢牢拴在你这里。你们误会它了。
两个神经病的爱情故事
还是中国的双双化蝶飞好=,外国竟整成水泥墩子了= =
每一段都会至少出现一次La Vie En Rose配乐,用它不同翻唱版本来表示每场戏的年代。
听说剧外也在一起了
很牛逼的爱情片,疯狂的游戏精神。一直到他们一起淹没在混凝土里,看完了以后,相当震撼,满心说不出来的滋味,觉得满世界都是10年后于连口中说的1个家2个孩子3个好友4笔存款5678910。爱情版的《Fight Club》,魔幻版的《失乐园》。最后的几个场景很浪漫感人。导演是画家,构图有新意,色彩也绝好。音
很有名的电影,故事是好故事,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爱情
这是爱情,不是吗.我看的很专心, 看的很难过
最后一个镜头瞠目结舌。
你敢爱的话,就敢舍得拿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