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THE BLUE ENDING
前年,还是大前年买的碟,直到今天才有看的心情。
整个过程中,我都在象母鸡一样不时发出咕咕的笑,某些黑色幽默的场景及对白甚至让我觉得自己仿佛在读村上春树——那种荒谬的弹跳的趣味。
但依然得说结局让我难过了。
仿佛是一段音乐旋律。在一连串欢快诙谐的慢板起伏绵延了很久,最后以一个荒谬又悲伤的定音锤终结。
谁说结局不重要的?对于一部电影而言,这样的结局就象美好破灭的一瞬。
人生是荒谬的。
看完电影才注意到碟片封面的名字,原名是:POSTMAN BLUES。
想起一幅印象深刻的摄影作品,维姆·文德斯的。
照片边写着:
I found out later
that this building had once been a brothel.
A red light district
to really get the blues...
我得说,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也象这样一幅画面。
我得说,这样的结局才让电影具有真正的蓝调意味。
2 ) Sabu
第一部看的Sabu的电影是Postman Blues,哪吒推荐了我这部片好多次,直到k1973和他女朋友从上海航空邮寄了一个CD包的DVD电影给我,才有机会看到。那个CD包里面的片子对当时的我来讲,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礼物,里面的很多片都对现在的我影响至深。
Postman Blues第一次看并不觉得有哪吒说得那么好,Sabu的片,若是没有做功课就这么赤裸裸的观看,很容易给人摸不清思路的感觉。他的那种黑色幽默,他独特的社会视角,他的温暖派底层人情,是需要仔细看到终了,那些好的才会反弹回你脑子里。像是精心布局后的谋杀案,看不出任何头绪,直到水落石出,你一定会感叹凶手的聪明!亦像是一个普通琐碎而且有些无趣的情人,你甚至有点疲劳,但又没法逃脱,直到他出国出差,你才发现原来他已让你生活变得不同。Sabu就是这样的导演。他的风格无法被所有人认同,有浮浅和过分符号化的一面,所以依旧属于艺术电影导演那一路。虽然我没有刻意找他的片来看,但这位日本大导似乎在国外颇有人缘,所以也借着在国外学习的机会阴差阳错的看过了他的3个代表作品。大致印象是:
postman blues最伤感也喜欢,drive给你一点点光明的未来和爱情的喜悦,monday最无厘头最堤真一的个人show。
Sabu和那些个人风格锐利的导演们一样的致命伤就是,他们说来说去都是说的同一个故事,一个导演自己感兴趣的命题,并且不厌其烦孜孜不倦的玩弄这个命题。此类导演还包括Eric Rohmer,蔡明亮,Almodóvar,王家卫,金基德。这是不是新浪潮后的一种极度个人主义trend呢?
转载注明作者JEUCE,
http://jeuceh.spaces.live.com/ 3 ) 萨布的速度
作为日本第“X”代(抱歉,可能比中国的“代”数还多,我数不清了)的新
生力量,萨布,一个玩弄速度与影像的人,红了。
为什么要用“玩弄”这个不太高雅的词呢?因为,他的电影,实在是太不....
“严肃”了,如果你把他和候孝贤相提并论还不如直接打他一耳光,这样会
更给他一点面子.......然而,我这样说又绝不是在贬低他,而是,“不严肃”
(按我自己对严肃的理解来定)就是他的特点,而且他很不下作很不低能地
把这一点作得很好。
《弹丸飞人》和《盗信情缘》同是两部以速度(奔跑 vs 自行车)为主题的影片,
甚至连投身于速度中的角色都是相似的,黑社会小啰啰/底层小职员(公司上班
族 vs 邮差)/杀气逼人的情节推动力(前杀手店员 vs 被“杀手王大赛淘汰出
局的现绝症患者”),黑色幽默当然仍不乏立足之地,萨布不能完全免黑色片的俗
,《弹》中最后小职员点燃打火机时的奸笑-《盗》中的断手指风波,如此总总,
加上情节上的天马行空(如果你要用理性,道理,因果关系来要求他那真是对这
个不严肃的人太过“严肃”了),《盗》片的主要情节看似一个“浪漫凄美”
的爱情故事,但决不是用的文艺片惯用伎俩(这哪里是什么爱情文艺片??!!)
,这点你从最后邮差中枪落地时萨布悍然打上“directed by Sabu”的字幕用立竿
见影的停顿法来淡化其悲剧色彩-而《弹》中店员倒地走火中弹身亡的妇女几乎没
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悲惨结局”(萨布让店员跟没事人一样抹抹眼睛继续去追人,
而旁观者也是一脸木然来强化自己的“不严肃性”)-都可以看得出来。
你可以称这是黑色幽默片的新浪潮,但萨布自己大概是不会承认的(你的确是可以
被《弹》中走火引发的黑帮大火拼,《盗》的杀手“青霞”-玩弄王家卫?-乐翻),
毕竟,你可能是看到了一种以前日本从来没有过的新风格作品,仅此,已经足以。
4 ) 假想天堂存在
一包毒品,一截断指,癌症末期少女,杀手王,突然间,邮差泽木单调乏味的生活因此而变得
多姿多彩,更无端成为警方头号通缉犯,这一切对泽木来说,究竟是福还是祸?
这就是日本影片《盗信情缘》讲述的故事,一个都市小人物找寻生活一点点阳光的悲惨故
事.其实英文名好像更加贴近这部片子给人的感觉,postman blues,我把它直接译为"邮差
布鲁斯",一个整日奔走于大街小巷的普普通通的邮差,一段看似诙谐有趣的布鲁斯调子,
然而最终无法抹去那本已蕴藏的深重的忧伤.因为,一个生命已经无可奈何地远去,像一个
诗人说:"一个人死了可以什么都带走,包括灵魂,可是他带不走他的身体,那具冰冷的尸
体永远留在了人间,给所有仍然活着的人以无尽的悲哀。"泽木最后是和他所爱的女孩一
起走的,两人系着鲜红的围巾,笑容灿烂,步履从容.但我还是没能忍住伤感的泪水,因为我
看到,在他们牵手走去的身后,是慌乱拥挤的警察,是悲愤的野口,是生命已衰竭的杀手祖
,而躺在地上的是泽木的尸体,他被数发子弹射中,临死前还在颤抖,身下是殷红的血。蔓
延,殷红的血在他身下蔓延,像我们曾经拥有的所有鲜活而美丽的青春时光和冲动,最终被
生活欺骗,迎接我们的只有子弹,枪声响后一切戛然而止,除了倒下,我们又能如何……
如果没有去给野口送那个无聊的打折广告,或许泽木的生活很难有丝毫的改变。影片第
一次触动我的地方就是那些纷繁的分信画面与泽木几欲崩溃的痛苦神情。像我们大多数
人的生活,要命的不是每天重复一样的动作走着同样的路线欣赏同样的风景,要命的不
是这些事件本身,而是潜藏在所有这些表面下的致命的孤独,或者说,寂寞。寂寞如风
暴,席卷过我们的冷静,席卷过我们的不安,席卷过我们还能折腾的岁月,席卷过我们
的美好回忆,最终被放逐的是我们周围的一切,不是世界抛弃了我们,而是我们抛弃了
整个世界。一个邮差的世界是什么呢,一辆自行车,一个大邮包,一身绿色的制服,一
张张开门时的陌生面孔,偶尔会有人拍拍他的肩:"先生,能帮我寄这封信吗?"但也仅
仅是拍了拍他的肩而已,两秒钟后那人就会消失不见,没有人会停留下来看看这个邮差
或许愁苦或许呆滞的面容,没有人会停留。一个人在唱歌,另一个人从他身旁走过,没
有回头,不是因为听不懂,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听。
"失去激情的生活就像一支劣质烟,每一口吸上去都没什么意思,但你还是上瘾了。"不
记得在哪看到的这么一句话,很无望,也很真实,刺痛每个在生活的酒精棉球中沉湎的
人们。什么东西一旦成为瘾就很难摆脱,因为摆脱意味着割舍,而割舍大多意味着痛苦
。醉生梦死或得过且过都很容易,只要真相不被揭穿,可要是我们偏偏在某一个时刻忽
然不太开窍地清醒过来,问题就很难办了,因为梦醒了就不能再继续,因为很多事情,
知道了,就不能假装不知道。所以野口选择了黑社会,为的只是寻找那种三十岁以后就
很少出现的心慌得扑通扑通跳的感觉。这个理由在泽木和我们看来都太纯粹了,纯粹得
与生活格格不入,所以我们大多不会追随其后,尽管我们也很渴望那种心扑通扑通跳的
感觉。于是吃不着葡萄讲葡萄酸的心理开始作祟,我们会开始一段对生命的小小反思继
而陷入深深的忧郁中不可自拔,泽木则选择了纵酒和私拆信件,一段多姿多彩的生活便
由此刻开始,身患绝症的美丽少女,梦想得到杀手王称号的一代杀手,当然,还有一帮
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民警察。浑然不知自己已成为全国头号通缉犯的泽木终于开始从以
往一成不变的灰色生活中挣脱出来,纯洁美丽的爱情与真诚的兄弟情谊,把一堆自以为
是的白痴警察搞得七窍生烟、晕头转向,一切看来都是如此完美,飞扬的激情几乎要让
我们开始为理想主义忘情地欢呼,然而结束到来得如此突然,狂欢的乐章一路飞升,到
高潮处骤然停止,几声枪响是大提琴悲哀的低吟,在还来不及叹息时,一切迅速划入深
深的黑暗。泽木死了,死于那群自始至终都判断错误的白痴警察之手,甚至来不及为自
己辩护。传奇般从桎梏中解脱的生命并没有如我们期望般绽放,不管过程多么美丽,一
切终将幻灭,而在警察局的办案史上,这个渺小生命的消亡会被冠冕堂皇的定性为:"正
义终将战胜邪恶。"我们曾经那么真实地接近过自由,甚至几乎拥有了它,可"残酷现实
"几个大字像一座大山一样横亘在我们面前,任何翻越或穿越的企图都将破灭,若不忍辱
负重,苟且偷生,就只能慷慨激昂,粉身碎骨。不甘绝望的人给了我们很多粉身碎骨的
理由,柯本说:"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鲁迅说"要烧完而不是冻灭。"或许关
于这个话题还有n多个人的n多种说法,可问题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死而无憾,又有
多少人在反抗绝望的同时不陷入更深的绝望?兰艾同焚需要的或许不是勇气,而是绝境
。也许是导演不忍心把泽木追寻的所有卑微的幸福全部剥夺,他最终让泽木和心爱的女
孩在死后相会了,他们携手走去,走向何方,天堂吗?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把这样一部表面上看来妙趣横生情节跌宕的可能被称为爱情黑色爱情幽默剧的影片理解
得如此无望或许是言过其实,也或许纯粹是个人的胡思乱想,但不管怎么样,它让我停
下来思考了一些问题,尽管我的思考对于这个世界或许没有丝毫意义。正如泽木悲壮地
到黑社会老大面前拯救野口,可野口还是没能保住他的右手小指;正如他竭尽全力送给
杀手祖的获奖通知其实只是一个误会,可它们确实发生了,它们让泽木的生活有了那样
一些闪亮的瞬间,让泽木在回想起来时会美滋滋地傻笑,让一个假想中的美好天堂,在
那时,那刻呈现,或许,这也就够了。像女孩对泽木说过的那样:"我很珍惜现在的每一
刻,什么我都喜欢,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因为过去已经不存在,而将来也不会存在,
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又会知道?"是的,明天会怎么样,谁又会知道?而此刻我们要做
的,只是假想,假想那个美丽的天堂确实存在……
2003-4于昆明
5 ) 上帝手里的骰子
满心欢喜,憋足了劲的生活, 以为自己正奔向幸福. 哪里知道那却是死亡之路. 命运就是这样, 它有时候是个玩笑. 所以, 与其努力生活不如随波逐流, 顺其自然.
6 ) 盗信情缘
一个都市中的小人物,机械的劳动令他了无生趣,然而由于机缘巧合,他找到了爱情和友情,由此燃起了生活和工作的热情,然而最后却以悲剧告终。影片的前半部分不乏滑稽荒诞之处,带有轻喜剧的味道,比如全国杀手大赛、奇异的骑自行车方式等场面都让人忍俊不禁,然而主人公突然无辜被杀未能实践诺言的结局却一下子用无比的沉重和悲凉压倒了观众。本片揭示出工作和理想的矛盾,生活的乐趣和无奈,是一部构思巧妙、发人深省的佳作。
邮差、杀手、警察、黑社会、癌症、断指、通知书、信,这些不搭边的职业和元素阴差阳错纠缠到一起,杂糅成了混乱、无厘头又黑色幽默的闹剧,最大的讽刺是当事人到死都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回看海报上这三个男人激动的骑车前行,突然有种莫名悲凉,撩骚漫长的过程最后竟爆发成了一出悲剧。
之前一直没看完过。疾病与老去,对萨布来说,确实是蛮大的创作打击,对于现在的他,还是要珍惜,你拍,我就看,回不去的,就算了,年轻本来也是回不去的。
6/10。社会中个体的高度压抑和嘲讽国家机器一向是日本导演的重要题材。这种巧合闹大和角色相互牵扯的多线叙事,小职员被误解为猎艳狂魔的戏剧反差,很容易拍成烂大街的货色,萨布折腾出类型融合、戏仿挪用的新花样,制造反传统的快感,三人冲向路障的高潮来得一气呵成。灵魂出窍的结局启发了《寻枪》。
满溢九十年代情怀的荒诞爱情/友谊片啊!!童年的水枪,断指的混混,并行的单车。杀手青霞桑的设定笑死了,绝对是王家卫的高级黑,当然还有抱盆栽的LEON桑
你最近興奮過嗎像童年一樣心慌得卜卜跳
SABU 黑色幽默 萨布 堤真一 青春 日本电影 薩布生一鳴驚人之作, 我在電影節看到熱血沸騰, 那會好象是我第一次看電影節!!
前半段荒诞且黑色,后半段转入悲剧模式,萨布的故事很有想象力,杀手选拔大赛,丢失的断指,风驰电掣的单车,这些细节设置都妙趣横生,还有时而闪现的迷影情结都让影片看上去熠熠生辉。
用一个小邮差经历的一系列戏谑荒诞的误打误撞来表达终极的浪漫。萨布心太狠了,又恶趣味,不是啥正经人。
看人家影迷型电影拍的
这种类型的片子也是我喜爱的一种,青春,黑色,哀伤。
借二师兄所言:看盗信情缘,电影字幕完时的画面才是亮点,字幕结束一定不要急着关;如果字幕结束就关是一种悲伤的结局,字幕完后的画面是有些许温暖在里面,不剧透了。
邮差、杀手、警察、黑社会、癌症、断指、通知书、信,这些不搭边的职业和元素阴差阳错纠缠到一起,杂糅成了混乱、无厘头又黑色幽默的闹剧,最大的讽刺是当事人到死都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回看海报上这三个男人激动的骑车前行,突然有种莫名悲凉,撩骚漫长的过程最后竟爆发成了一出悲剧。
好喜欢这段话:做杀手心中必须要有音乐,爵士,民谣,摇滚什么都行,怎么杀人视乎当时的音乐而定,杀与不杀各有各的节奏。要做到随音乐出现随音乐消失,重要的是风格和美感。结尾热血冲天!酷+哭!
一个平凡的邮差因为相遇,又重新获得了许多生机希望的故事。但又难免被命运捉弄吧。哎难得好久没哭成猪叫了。节奏不快叙事耶缓慢配上很棒的古典音乐,很治愈哦。有几个地方笑死我了。
戏谑的语气说说生活的悲剧,盖里奇又算个蛋
整体看起来确实蛮平淡的,依然是多人物多线索叙事与巧合,直到结局前都挺一般,当然印象比较深的是杀手争霸和犯罪动机分析,也能看出导演的影迷风格,可确实喜欢不大来。警察当然是永远智商不在线。观众喜欢这部,估计主要还是因为残酷又童话的结局,让你看到现实的残忍,也体会到爱情的美好。3.5!
剪辑凌厉,反推理闹剧。前半部分,一半的剧情在走浪漫向,而另一半却是恶搞、反讽成份;后半部分就彻底地荒诞剧了,不过最后的戏份又以超现实浪漫主义结尾,反正混搭的有够奇怪。
萨布真是找到了日本搞笑励志温情的精髓了,文艺范十足,令人意想不到的剧情设计,那些对友情与信念的坚守都是日式青春片成功的不二法门,稍显遗憾的是最后高潮部分比较仓促,看得不过瘾呀。
做杀手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节奏感。做杀手心中必须有音乐,爵士,民谣,摇滚,什么都行。怎样杀人,视乎当时的音乐而定。杀与不杀,各有各的节奏。要做到随音乐出现随音乐消失。重要的是风格,美感。杀手是死者临终见到的人。所以,衣着,发型务须一丝不苟。我会选一个衣着风衣的金发美人杀死自己。
仿若看了部最深情的周星驰电影,荒诞戏谑的嬉笑声里不知不觉已落泪——只是,好笑的都是那些“主持着正义”却无关紧要的人,是邮差和杀手胸中起伏的孤独却纯真的蓝调让人泪流满面。
#SIFF#4.5;笑中带泪的完美收官之作,意外惊喜,胶片机哒哒响,十足90年代光影,非常喜欢;杀手也有小学同学(迷影梗用得真好),野百合也有春天,一群小人物的相互拯救与相濡以沫,一个偶发事件引发的蝴蝶效应;堤真一和大杉涟都演得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