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两年看到这个片子 我可能会把它定义为一部一般般的 杀时间的青春轻喜剧 现在当我变得和doun不一样 我才发现我有多么喜欢它
每一个人都是各自人生轨道上的行进者 没有对错 也没有好坏 一切都是经历的结果 校园欺凌的实施者往往是曾经的欺凌受害者 被嘲笑 也嘲笑别人 往往自己意识不到
因此 实际上我并不喜欢或怀念儿时的我们 包括我自己 因为无知 无知者其实有罪 只是被隐藏起来了 罪恶要很多年以后才会爆发
doun这样的人很多 导演把这类人的特点提纯变成了电影里的doun 现实中的doun是多样的 有的通过努力学习用智商压制众人 有的改变外在变美回击歧视 无力改变的 大都变成了人们眼中冷漠暴躁 不近人情的存在 通常孤独
说起来 悲剧都是一早注定的 令人心伤 但doun依旧是那个可爱的女孩 是那个渴望乐队酷哥的女孩 是那个真诚善良的女孩 会以为finger fuck 是手指游戏于是把自己的手指拿给心上人看 会悄悄收藏酷哥的学生卡在家许愿祈祷(啊这点真的太像我啦 初中去喜欢男孩的家里玩也偷他的东西 回家还把我们一起看的电影看了一遍又一遍 连主题曲都会唱了 然而这一切别人都不知道 哎)
如果可以选择 我希望自己可以去到九十年代到千禧年左右的美国看看 单从穿衣风格来说 我都喜欢得很 更别说电子游戏机 乐队 和那个年代的电影了
爸妈20周年纪念日party上,心事重重的7年级生道恩被众人眼中的小可爱妹妹蜜丝一把推进水盆,家庭录像带将这一过程完整记录,并被家人视作最好玩环节反复观看,双重耻辱却是这个10岁出头少女恐怖青春期连环噩梦中再正常不过的一节。
之前,在她的“Special people club”被强行拆除后的庭院,爸妈沉浸于刻意经营的宾客尽欢的场景中,哥哥马克及蜜丝分别吹奏烂漫乐曲、跳动曼妙舞步,乖巧地配合他们将这中产家庭的亮丽温馨完美展现,她则身穿不合身的衣裙立于洋房窗前,构成突兀的迷茫风景。是夜,她偷偷爬起用榔头将录像带砸得粉碎,又欲对已厌恶到极点的蜜丝下手,终没像[梦旅人]里的可可一样杀妹,只叹口气躺回自己的床。本片中类似稍微递进便可大书少年犯罪的“转捩”尚有多处,但导演托德•索朗兹似乎更关心少年变成模样无二的成人前的恐惧、焦虑与忧郁,道恩在小小年纪已要承受在家庭、社会、心理甚至性上的诸多苦难。
片头步步拍近的家庭合欢图上,道恩手搭于爸爸肩膀、腰被马克轻揽,笑容灿烂飞扬,很容易给观众“她若有成长的烦恼、也是酸酸甜甜一类”的错觉。回到一家五口共赏Party录影的画面,爸妈坐拥蜜丝于沙发(他们三个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马克端坐于圆椅,坐姿提前匹配他将来的身份,四人有说有笑忆昨日追明日,她则像支可怜的小狗一样沉默地抱膝坐地,他们的头顶,正悬着这张全家福。原来,将真实的定格视作她的白日梦更合适,她原是家人中产美梦的绊脚石。你瞧三兄妹颇有意思的英文原名,Mark有意卓越著名,Missy无疑是小可爱小甜心,Dawn来临前要经历难熬的什么,都知。而离开家来到线段上的另一点学校,她的境遇无疑更糟。那被一点也不天真的同学仔涂满丑图与恶语的另类物品箱,以及老师不问青红判给的“D-”成绩及责罚,表明她求学难于丑女贝蒂谋生。
因此,当斯蒂夫弹唱出被忽视小孩对爱的渴求的歌词时,道恩立刻将他爱上并视其为救命稻草,并不懂他正像强劲的摇滚乐本身一样,只适时跑出来暗合一下她的心情,不会伸出小手指令她抓住带她远走高飞——她得良机与他共处,开心为他准备吃食,对方趁她不备拿走桌上钞票,继而将自己交给美食,她渐渐察觉只是在对空气自说自话,眼神流露忧郁,意识到镜子是咒符,能映出的只是自己不快乐、不时髦、不漂亮、不讨喜的形象。
对比[梦旅人]中因看透周围人群的丑恶嘴脸而主动将自己完全封闭于自我世界的可可等人,导演并没把道恩当作一个立于世界对立面的异类来塑造,相反她虽然不快乐,却竭力去面对一切,但只会以逆行的思维表达情绪,这令她被别人忽视、欺负的同时,亦将唯一的朋友伤害。而在倏忽而过的细节中,导演亦没妖魔与她对立的人群,马克便在阔步前行时失落于女友的来信、她的同学仔亦开心于某位即将到来的生日派对。正因双方是在各自对生活真实的理解中发生碰撞,本片才令人感伤。
以欺负道恩及弱小同学为乐、后因被她戳到痛处而将她缠上的“坏小孩”布兰顿,亦在这种碰撞中过早承受比她更甚的苦难:校园有人贩毒,警察及老师不查即将他当作嫌疑人,对比蜜丝丢失时警察的劳师动众,他这样的小孩早已被列入待删除人渣名单(雷蒙德•卡弗的短篇小说《好事一小件》中,艰难度日的贫民面包师与痛失爱子的中产夫妇成为朋友,“他们一直聊到了清晨,窗户高高地投下苍白的晨光,他们还没打算离开。”可惜本片中除了道恩,没有谁愿意与他共度一段诗意时光——他用小刀逼迫道恩来到荒郊野外准备对她实施自己并不懂的“强暴”,柔美画面配合歌剧唱腔,竟有一种荒谬的仪式美,两个少年正似走在世界尽头的冷酷仙境),能做的唯一选择是逃离,而临行之前与道恩的深情一吻,正似[梦旅人]中可可与卷毛的雨中吻别,满满注入两个孤独者的相互体恤,不过一个是生离,一个是死别。
多数人在与青春期搏斗时,都或萌生过出逃念想或拥有真实的出逃经历(藏于自家屋后令家人紧张几小时当然也算一种),但写在日记本里的无人能知的少年心事,往往成可供将来追忆、凭吊的匆匆痕迹。道恩夜半时分鼓足勇气偷偷来到纽约,却是为找寻间接丢于她手的蜜丝,并没假想有看客正将她关注,家人也根本不在意她的行踪——劳累不堪的她在街头入梦,见自己勇敢救下蜜丝,并得众人爱的表白,不知家人已有条不絮地继续无她更好的中产生活,她被冷落的问询电话,只令有心的观众想变身妈妈。其后,她代家人向全校师生发表感谢讲演,仍得一浪高过一浪的嘲笑。而一家五口观看警方解救蜜丝的录像带时的坐姿及位置,同观看Party录影相比,除了蜜丝被爸妈搂得更紧,没有丝毫改变,他们头上悬挂的,也依旧是那张看来和谐美满的全家福。紧接,她随马克来到厨房,胆怯地询问“成长秘笈”,她已做足在人生舞台上扮演应属角色的准备——我只能暗自为她祈祷,8年级时会有一丝亮光透进她的生命。
PS,原发于某期《看电影》。
普通孩子的烦恼都差不多嘛。演员小小年纪内心好强大(女孩子长得再普通被说丑也是很扎心啊)。意外还发现主唱竟是丑女贝蒂的花瓶老板。
导演是讲故事的天才,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一根筋又有黑色幽默的女孩,最后一刻向这个世界妥协。片子的配乐非常带感,可以出一个原声!这才是处女作应该有的样子!
8/10。心理创伤多来源于学校,性格纯真不加掩饰的孩子更容易受误解,教师的保护缺失,不听辩解反将她和作弊者一起罚,在晨会时用吸管吹纸团反击坏同学,被老师逮住请家长来校,谈她没朋友这种伤害自尊的话题,母亲没有带来心灵安慰,对她惹的麻烦只感到羞愧而不关心遭遇,偏心哥妹还不经同意拆她小屋。
@FilmSociety 20周年特别场,Todd简直就像豌豆射手一样噗噗噗地吐着段子,戏里戏外都透着一股机灵劲。爹不疼妈不爱在学校被bully的7年级girl用冷漠脸对抗邪恶外部世界,片尾道恩问哥哥7年级真的不好过那8年级呢?确实让人心疼,可是姑娘你可知道即便你深陷地狱那也是天堂,因为你正在青春里
喜欢看这类型的电影,说起来有点怪异,我甚至喜欢它们是dvd画质,机译字幕的,这给我一种“这才对嘛”的感觉,也许是我觉得青春成长就是不高清,不能完美匹配的,今天明天,东歪西倒,是一件没法准备好的半成品。
即使明知不可能发生,我仍然希望Dawn和Brandon一起去了纽约。
女版变形记四百击,丑丫头的苦涩青春;爸妈不疼、兄妹不爱、学校遭欺凌、性的困惑和挫败...张力超级好、看得人意难平;音乐品位逆天,人物有特定旋律、古典和摇滚的混用、乐队的排练歌好听;“八年级也像七年级一样艰难吗?”(杀手莱昂),一路go down充满负能量
我不相信作家写不出他没有的感受 我不相信导演拍不出他没有的感受 现在我也不相信观众体会的出自己没有的感受
“人生如此艰难,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Eric Mabius(Daniel Meade) in Ugly Betty?? a child in need of love
看了好多商品喜剧突然遇到一部起承转合模糊不清的电影好感动。迷你蜂鸟嗡嗡展翅,每个人都能理解那些摇滚乐乍起的瞬间,餐桌上一场简单的对白是小小的谋杀,我们就是这样长大 welcome to the club...
我大受震撼,这是继《伯德小姐》和《八年级》之后我看过的最好的青春片,戏剧点非常精准。只能说太震撼了,我内心深处的编剧思维死灰复燃,几乎每场戏我都拍案叫绝……
喜剧是最适合拍世界的abusiveness的片种,因为两者都是要给你看最平常最普通的生活细节,然后敏锐地帮你指出其实这些都是多么的abnormal甚至病态。
绝佳的讽刺电影!对于青春和美国文化的把握细腻而又深刻。略有些太过阴暗的说,我要是女主我早就自杀了,比少年维特烦恼多了。。。
Brandon was cute lol. UGH Dawn is actually kinda annoying, like, ugh
你以为是新的开始,结果还是从前噩梦的延续。
太。。致郁了,然后女主真的成了蕾丝边,好好孝,快笑呜呜呜。
完全是我喜欢的类型
3 o'clock today ,i'm gonna rape you.........全篇都很牛,这是最牛的一笔。这片子拍的太有意思了,超个性又很真实,细腻,残忍。他最好的一部。ps.海报太帅了。
长得不好看宛如原罪,且没有资格拥有青春,八年级不会七年级好过,等熬过这一年年,发现已经跨入更平庸更绝望的成人阶段。一部“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的绝佳演绎,哪有special people,只有被嫌弃的人生;看得心酸又共鸣,庸碌刻在皮肤里,除了等到岁月将我们遗忘别无他法。布莱顿与女主其实几乎是同类人,身处恶劣环境仍怀着渴爱,但可悲的是,即使我们处于生存链末端,仍会不遗余力去伤害更弱小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