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版本的《简•爱》最大的亮点是哥特化悬疑的处理。其中杂糅了最为经典的哥特元素:柔弱深情的女主角和阴郁寡欢的男主角,绝然于世的古宅,忍受着非光明力量的折磨以及爱情与救赎。琼•芳登依旧延续她在《蝴蝶梦》中女主角的表现,将简•爱表达成徘徊于爱和世俗之间,并最终以个人意志赢得幸福生活的形象。故事将矛盾点集中于宗教的控制和社会偏见上。这两点在影片开头就相当清晰地借简爱的自白点明。同时这成为罗切斯特先生对生活无法释怀的最终原因。他纵欲至疯的妻子仍在,在天主教教义“不能离婚”的控制下,他想爱不敢爱;此外他每年八千镑的收入吸引来的只是利益而非情感的爱慕者,导致他想爱不能爱。
这两个秘密成为故事设置悬疑的起点。阿黛尔半遮半掩的身世之谜由罗切斯特先生自己揭开,却像条幽径般引领简吻醒他沉睡的柔情。而前者,影片下了大力气营造“塔楼女人”的哥特气氛。与之后几版不同,43版简爱的镜头从没有给罗切斯特夫人以露面的机会。只是用声、光、影的效果模拟出塔楼女人的形象。先是夜半的耸人的笑声,而后是塔楼忽亮而起的烛光,最后到密室时拧掐打斗的影子。这和1960年希区柯克的代表作《惊魂记》中塑造诺曼的母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对形象模糊处理的方式,如同给《简•爱》哥特风格中非光明力量披上了魔术师的手帕。当故事行进至山穷水尽——王子和灰姑娘要永远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前一刻,抖开手帕,变出了罗切斯特夫人。由是,两人的人生又再次放置在岔路上。当世上所有人背弃你的爱人时,你是选择转身离去还是转身背弃全世界?
这版的简•爱与其说是彰显爱与尊严,不如说是展现女性在爱情中的勇敢。原著中简爱最后接受了一笔不菲的遗产,反过来拯救了罗切斯特先生,这总有点儿圣母情结的味道,让人不得不相信简爱性格中好强古怪的行事风格。而影片不仅删去了简爱接受遗产,而且用好莱坞最滥俗的方法——爱情的召唤(这在呼啸山庄中已经出现一次,希斯克利夫在凯西的召唤下在悬崖边自尽),回到桑菲尔德。换而言之,此时简爱已经放弃了正大光明的“爱情名分”,她愿意放下自己的自尊仰望罗切斯特,愿意即便世俗不容,她也要选择和他在一起。因此,我觉得43版的简•爱更散发着一种迷人的女性魅力。
芳登在好莱坞有“英国少妇”之称。不但她知名的角色都是英国少妇形象,而且她本人就是一副怯生生怀揣着爱情梦的少妇模样。她一生过多相信爱情,性格中也有着童年的阴影,加上她孱弱的身躯,简直可以成为一类女性气质的典型。和凯瑟琳•赫本的刚强独特不同,和费雯•丽的美艳灵秀不同,和格蕾丝•凯利的高贵冷艳都不同,她是唯一的,就是那个独自坐在阴影里绣花的简爱。
奥逊•威尔斯我一直很喜欢他,那种张扬的才气,那种不羁的神情,还有一种凌人的姿势。记得威尔斯的评传中说,威尔斯首先是个极其优秀的演员,其次才是一位天才的导演,只是他的《公民凯恩》太过耀眼,让所有人都为之灼目。虽然奥逊的外貌在好莱坞黄金时代实在是酱油货。但在《公民凯恩》里,他不时掠过的表情——皱着很低的眉,微微眯着眼,捎上点戏谑的笑——如此迷人的表情,让我明白了他潜在的吸引力,那种能把丽塔•海华斯迷倒的磁性。他的凯恩在风度神情上与盖博的瑞德惊人地相似(当然前提是,得忘掉奥森的面包下巴……)。同样,在《简•爱》里,他还是偶尔流露出他极具魅力的表情,引触了罗切斯特的浪漫风情。
才子多怪人,威尔斯是个暴君式的人物。他不顾导演的指挥,强烈要求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营造英国约克郡沼泽的哥特效果,由是我们看到了罗切斯特与简•爱的初见。简如精灵般游荡,撞上犹如堕落天使撒旦的罗切斯特……虽然烟雾弹和道具在现在看起来假的可笑,但正如希胖子常说的,在摄影棚里能做到的,何必要多费周章呢?结果威尔斯是对的,这部《简•爱》正因其不可超越的哥特气息而载入经典。
小说没看完 大约看了25%以上+1970年英国版后 看的这个
自我感觉观后感还不错 甚至想让我回去给英国版改为二星
删减了在里德太太家时的场景 直接从学校校长带有她为开端
从其中就可以看出简爱从小时候便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以及为她后来还是回去照顾患病的里德太太做了铺垫 更表现她的善良 个人认为这个删减的不值
学校部分有改动 不过大部分依照原著 其中一些比如大孩子拿走简爱的食物等小细节还原的不错
一些深刻的话由海伦说改为医生说 的确更具合理性
爱情方面 一步一个脚印的来
删去了吉普赛人片段 遗产片段 以及牧师情节
这让简爱意识到自己深爱罗切斯特并回去庄园显得有些突兀 但是受时间等种种限制也可以理解
其中穿插了一些恐怖元素
加上前不久看了琼芳登的另一部电影《蝴蝶梦》
电影的配乐画面总给我一种希区柯克的感觉
总的来说 拍的不错
只是觉得后面部分可以再改善一下
比较喜欢黑白电影,这部是我看的第一部电影,很难忘,也觉得是翻拍得最好的版本,现在网上很难找到资源重新看,真怀念啊。琼芳登演活了自己,尽管可能偏离原著,但那个幽怨的眼波流转真的很动人!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就算看了公民凯恩也一直不喜欢奥森威尔斯,然后后来我看到是伯格曼还是谁也是这样评价他的,让我内心有一点小得意。不知哪年看过的,记录之。
很喜欢,真的拍得很好,符合原著。简·爱就像原著里描述的那样,并不漂亮,但罗切斯特比原著中更能俘获女孩子的心。
改编名著总是困难,38章故事塞进95分钟显然不给力;除了Mr Rochester别的演员都漂亮过头(小简爱太萌了!!奥逊威尔斯大人为什么在这里看起来如此之猪啊啊啊!) ,琼芳登感觉还是希胖 蝴蝶梦 里战战兢兢的样子,完全不是简爱;不过,英音真好听。
你以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的话说完了,让我走吧。
我心里绝对无法替代的经典。奥逊.威尔斯永远都是我的罗杰斯特,而芳登就代言了我心里那个倔犟的女子jane.永远。何况还有那个当年忧伤的小海伦,出落成访华绝代的伊丽莎白.泰勒。真好,我是跟经典一起长大的。
随便扫了一下,我当时就只觉得构图调度真的是好 ,看到男主时觉得怎么长的那么像奥逊威尔斯 ~~查了下真的是奥逊威尔逊演的!虽然觉得他演罗彻斯特有点不太适应,但是还是对片子的调度运镜非常佩服
和后来那个版本比起来,这个Jane有点太美了
琼·芳登似乎总是在扮演紧张兮兮不够自信的角色,奥逊·威尔斯此时的年龄比起角色要小十岁,看着还是年轻。比起成人主演们,更瞩目的是童星们,尤其是11岁的伊丽莎白·泰勒,早早拥有迷人的成熟美貌。
愛情令人盲目,愛情也是人的明目
哇,初中看过这个片。居然是奥逊威尔斯!!!
对黑白电影总有说不出的喜爱。在恰好的时间遇到爱的人,便是上天最好的恩赐!
书,电影,英文原版书,就不说什么了。都是小时候的回忆,燕子同学的回忆里竟然只有偶像剧,给她补课ing,哈哈,真装
我日,到现在才知道是Orson Welles
原著没看过,电影实在乏善可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美国佬拍英国文学的缘故。女主角身上女文青的味儿太重,经历却苍白得很,男主角在毕克的国语加成下倒颇有魅力,但看似苦闷中年形象的背后就是个情感扭曲的资产者,没什么参考价值。三星奉上,一半给老上译。
奥逊威尔森版的罗彻斯特有点奇怪。不过还是符合原著的大致描写。就凑活吧,没有想象中那么经典。
死忠原著粉估计不会太满意这个电影版,确实删去了不少内容,如海伦去世后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成长历程、罗切斯特女儿阿黛尔的一些戏份、撕婚纱风波,以及简爱离开庄园后的大段经历(不只是遇救、继承遗产等情节,圣约翰这一人物直接被抹去了),收尾也有点仓促直接。影片主要亮点在于演员:海伦由11岁的泰勒饰演,风姿卓绝,姣若秋月;阿黛尔则由另一童星玛格丽特·奥布赖恩扮演;奥逊·威尔斯版的罗切斯特足够壮硕,浑身散发着雄性荷尔蒙,喜怒无常,时而凶悍自负,时而柔情款款;琼·芳登还是没走出之前的戏路,有点过于羞怯、拘谨和渴求爱情,不过有几个地方还是演出了简爱的自主、自尊与决绝。本片拍得其实颇有[蝴蝶梦]之味,如哥特式的桑菲尔德庄园场景、弥漫的夜雾、强化阴影的打光,“阁楼上的疯女人”也与丽贝卡一样,至终不见真身。(8.0/10)
1943版,琼·芳登与奥逊·威尔斯主演。琼·芳登大概是数十个简爱中最漂亮的一个。年轻的奥逊·威尔斯其实蛮帅的,演“粗鲁的”罗彻斯特先生也算得上形神俱备。改编幅度不大,但细节省略得很厉害,爱情戏过于简单。《简爱》《傲慢与偏见》等女性名著,剧集的篇幅更能够完整表现。
美国人臆想中的19世纪英国实在过于粗糙,无论是服饰还是语音上面都不是一部优秀的古装片。此一时期美国人制作了大量的欧洲名著改编片,有好有坏,《简爱》算其中较好阐释原著内涵的一部。虽然删除沼泽局一段是我不能接受的,但琼芳登塑造的简爱已成为了观众心中难以抹去的印象。
你以为,我矮小、迟钝、不美,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你错了,我的灵魂跟你是一样的,我的心也跟你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