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别了,《广岛之恋》
昔日,闻讯朝鲜国试爆核弹,给这一地区带来新的危机,不禁想起了广岛。就看了看电影《广岛之恋》 。
影片《广岛之恋》由爱情故事引出战争往事。讲述法国女演员(埃曼纽尔莉娃)来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电影时,邂逅当地的建筑工程师(冈田英次)。然而,因为广岛这块土地的特殊性,两人在激情相拥时,女演员脑海中总会闪现若干有关战争的残酷画面。建筑工程师在描述广岛遭原子弹袭击的惨状时,也常令她回忆起她在二战时,在法国小城与一名德国士兵的一段爱情往事。
影片在表现手法上,没有像传统的线性叙述方式,而是运用了大量的时空交错、转换的意识流手法,展示人物的活动。同时,也充分的运用了象征意义的手法,把过去和现在,现在和回忆,现实和幻想,梦境和现实交错、混杂在一起,使得故事情节扑所迷离,给观众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无限的灾难,和平是永恒的期盼。
2 ) 无恋的广岛
一对异国男女在一个俱乐部认识后到酒店做爱,能让他们产生点一夜情之外的东西,比如爱情,需要编剧和导演具有一定的智慧,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杜拉斯的原著没有读过,但是就电影来说,具有读杜的婉转细腻,但是却不能将上述问题讲清楚.
一件事情,从开头就有问题,你不能指望观众相信以后发生的事情,哪怕是杜拉斯也不行.因此,广岛之恋展示是就是激情,肉体,迷人的叙述,惟独没有恋情.
相比起<情人>,<广岛之恋>简单到莫名其妙,爱情固然是两个人的事,但是不是攒两个人就可以演电影.
当然,还有噩梦一样的配音,就不说了.
3 ) 广岛,这就是你的名字……
一九五七年。夏。八月,在广岛
一位三十多岁的法国女人来到广岛。她是一个演员。
这次拍摄的是一部关于和平的电影。大家来广岛都是拍摄和平。
广岛是一座在灰烬中复活的城市。在广岛,没有任何东西是没有意义的。
返回法国的前夜,她认识了一位日本男人。
男人有家庭、孩子。法国女人有丈夫和两个子女。
可是他们邂逅在广岛。只有在广岛。
比发生在世界上任何别的城市、任何一个不是死亡保存下来的地方,
更能让人绝望。
彻夜的缠绵更像是一场垂死的挣扎。
他们谈到广岛。谈到战争和死亡。
在做爱的时候,谈论爆炸和废墟。
我到广岛的博物馆去了四次。我看见人们在那里散步。人们沉思着,徘徊在一组组照片、一件件复制品面前。因为没有别的东西,只好徘徊在一组组照片和复制品面前。因为没有别的东西,只好徘徊在一些说明面前。因为没有别的东西。
我观察参观的人们。我自己也思绪万千的凝视着一块铁。一块烧焦的铁。一块破碎的铁。一块变得像肉体般脆弱的铁。我还看见一簇簇庖囊,以前谁会想到这一切呢?飘动的人皮,仿佛还活着,正在生生的遭受苦难。还有石头。烧焦的石头。爆裂的石头。还有不知是谁脱落的头发,广岛的女人清晨醒来,发现满头秀发都脱落了。
妇女们有肯能生出畸形的婴儿,甚至生出怪物。但是,这一切仍在继续。
男人们有可能丧失生育能力,然而,这一切仍在继续。
雨水令人恐惧。
原子灰烬落入太平洋。
太平洋的海水能致人死命。
一些在太平洋上捕鱼的渔民死于非命。
食品也令人心悸。
人们扔掉一座又一座城市的食品。
整座城市都愤怒了。
许多城市都愤怒了。
二十万人遇难。八万人受伤。仅仅发生在九秒钟之内。
地面温度达到一万度,就好像一万个太阳。
沥青也会烧起来。一切都将陷入混乱。
整座城市从地面上被掀起,落下来化为灰烬……
她说,她看到了广岛所经历的一切。
在这个原子弹轰炸过的广岛,一个法国女人和一个日本男人。
他们相逢、做爱,然后永别。
就像女人年轻的时候,和一名侵略法国的德国士兵在纳韦尔的爱情。
在纳韦尔,她曾经疯过。谈论过去,就像谈论死亡。
一九四四年,女人二十岁。她在老家纳韦尔被剃了光头,游街示众。
因为她爱上了一个德国士兵。一九四四年,德国在侵略法国的战争中。
那是她的初恋,一段没有光明的爱情。
那个士兵在战争中死去了,在法国获得了胜利后。
再过几年,等我忘记了你,等习惯的力量让我又有了其他相同经历。我会想起你,就像想起遗忘的爱情一样。我会回忆这段经历,如同回忆可怕的遗忘。
她:广岛的夜,难道没有尽头吗?
他:广岛的夜永远没有尽头。
她:我喜欢这样……喜欢无论白天黑夜都有人醒着的城市……
离开之际,她在城市里面到处游荡。
男人跟着她,就像跟着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他终于开口。请你留下。留在广岛。留在我身边。
她拒绝了。男人没有再坚持。命运已定。
离开。逃避。遗忘。
她:离开我吧。
他:天还没有亮呢……
她:没有亮。也许我们到死也不会再见面了。
我们真心实意的痛哭逝去的日子。
我们别无他事,除了痛哭消逝的白昼。
时光流逝。消逝的只有时光。
时光又会到来。
时光到来,那时候,我们再也不知道是什么把我们合在一起。
这个字眼慢慢将从我们的记忆中抹去。
最后。它完全消失。
杜拉斯说,这确实是爱情。但他们在这份爱中只能选择缄默不语。
爱情早已被丢弃在属于纳韦尔的遗忘中。
广岛。纳韦尔。
他们不知道彼此的名字。
广岛,这就是你的名字。
而你的名字是纳韦尔,法国的纳韦尔。
4 ) 广岛之恋
曾经见到过杜拉斯年老时的一张照片。
这个女人由于受到过度的酒精刺激而变得形容枯萎。
但她的眼睛澄澈清亮。像每一个年轻女子一样。令人着迷。
她的文字就像她漂亮的眼睛,没有随着时间的老去而黯淡。
而是成为了永恒。
……
杜拉斯的作品在半个世纪之前,可以说是一种异类。
她仅仅是要将自己内心复杂的世界叙述出来。完整的,不会用多余的话语来解释。
理性。情欲。绝望。
也许她的世界是别人永远无法抵达的。但她也不需要别人过多的理解与探究。
她一直是自由的。
她的文字,是一朵孤独的花,安静而诡异地绽放着。
比如《广岛之恋》。
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
一个法国女子。为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电影,来到这里。
这里,广岛。她生命中一段过眼云烟的爱。
他,一个日本男人。和她一样没有名字。
他们的相遇没有原因。只是相遇了。
在旅馆里。他们疯狂地彼此需要。
他们也谈论广岛。战争。灾难。
他说,你在广岛什么也不曾看见。一无所见。
她说,我都看见了。毫无遗漏。
性欲、爱情、不幸,这些都在广岛发生。无法抹杀。
他们还在对话着,有关自己,有关广岛,历史和现实相错。
在内韦尔。她的家乡。她告诉他,有一天她曾发疯。
但她没有说明原因……
然后她走了。决定不再见这个日本男人。
但是,宿命并非到此为止。
下午四点,乌云密布的天空下,他们再次相遇。
我觉得,我爱上了你。他说。
然后把她带回家。
他们又开始彼此强烈地需要。
之后,她还是离开了。她必须离开。
打算翌晨搭乘班机离开广岛。
但他一直跟她。他对她的爱无法自拔。
她也一样。
他们去了一家临水而立的咖啡馆来度过最后的时间。
她告诉了他自己曾在内韦尔发疯的原因。
一九四四年,她二十岁。在内韦尔,她被剃成光头。
她初恋的情人是德国人。在法国将解放时被杀死。
她受到如此大的侮辱,只是因为爱上了一个国家的法定敌人。
这样深深的爱恋,结果只是无力挽回。
她没有自杀。但她疯了。
一件可悲的事。
……
她又离开了咖啡馆,想回旅馆稳定一下情绪。
但她无法做到。
再次回到那个日本男人的面前。
她不停地回忆着。爱情。内韦尔。广岛。眼前这个男人。
他们彼此交换着爱的绝望的目光。
但内心都很清楚。
这场短命的爱情就像内韦尔的爱情那样,也会死去。
痛苦地死去。
……
遗忘。
只有遗忘能拯救他们。
但遗忘也是痛苦。
他希望她能留在广岛。
但宿命的大局已定。
他们沉默。良久地沉默。再也没有任何举动。
她最后告诉他,广岛。这是你的名字。
他说,这是我的名字。是的。你的名字是内韦尔。法国的内韦尔。
……
故事就此结束。
或许并未结束。
但那个法国女子是否会改变自己的决定,为了他留下来——已经不重要了。
杜拉斯想要表达的,是这个法国女子的内心世界的改变。
在初恋情人被无情地杀死后,她便不再是她了。
这并没有使她在内韦尔徇情。
但这一切完完全全改变了她的个性。她疯了。开始超脱自我。
只剩下委身于人的想法。
于是遇见了这个刚认识的日本男人,在广岛。
但是,杜拉斯说,那个法国女子把她仅剩的最宝贵的东西,在表达激情中蕴涵的内韦尔的爱情夭折后幸存的爱,给了他。
……
第一次看《广岛之恋》的时候,不能明白所发生的一切。
多年后,明白了。却又不想说得太多。
爱,或者失去。以及人世间一切情感。都会在适合的场合出现。
内心所承载的伤痛、沉默、放纵、孤独、分裂和深深的绝望使我们清醒。
杜拉斯写尽了爱情的本质。
我们不适应爱情,仅此便令人伤感。
想说的就是这些。
5 ) 《广岛之恋》:伤痕,迷惘,消逝,虚无?
nostalghia 发布于:2007-03-15 23:15
多少年后,当我已将你遗忘,遗忘所有像这样的奇遇因为纯粹的遗忘习惯,我将记住你作为爱情遗忘的象征,我将回想这个故事作为遗忘的恐惧。
——广岛
我终于静下心来看这部电影,我的目的并不单纯,因为半个世纪前艺术之邦那场让人向往的新浪潮传奇,那闪烁在塞纳河左岸的璀璨群星,那个作品被称作“films de art”的阿伦雷乃。然而,当碟片转动起来的时候,比这些赋予它的光环更吸引我的,是电影本身。这真是一个很难进入,然后进去之后又很难走出的深邃的精神世界。
切肤之痛,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
镜头在两个人的肉体纠缠和战争的伤痕之间交叉。长长的时间,看不见男女主人公的脸,只看见一个女人的手陷入一个男人的背部,不断地抚摩。镜头淡化,切换到医院病床上的受难者,他们感到被人注视着,冷漠地,缓缓地转过头来瞥一眼,然后转回去。镜头又回到两个人的手和背部,之后再次淡化,出现广岛的废墟,丹下健三的和平雕塑,纪念馆……如此往复,女人重复的喃喃细语,如诗歌如梦呓一般,而男人总在否定着她的言语,他说,在广岛,你什么也看不到……
是的,在广岛,你看到了很多,然而你又什么都没有看到,看不到淹没整个城市的浓烟,看不到那遍地的残骸。城市的建筑已经恢复了,一个全新的广岛已经建成,看不见原子弹留下的断壁残垣。这便是镜头所捕捉到的广岛,一个恢复了秩序的广岛,和隐藏在深处的那些累累伤痕,因为核污染而畸形的儿童,变异的动物,那挥之不去的人们心底的创痛,随时都能触发更激烈的情感。
我们看见摄影机在捕捉一个人的内外两个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犹如立体派把物体的多角度叠放在同一块画布上的表现手法,导演在一幕场景中从两个角度来展示女主角的状态。比叙述和复制客观现实更真实丰富的,是影像语言,叠加的镜头比单纯跟踪的纪录片更让人震撼。
绝望之恋,时空的真相:
对于遗忘的事物,并非真正的遗忘,它们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面,一旦因为似曾相似的事件发生,又将重新唤醒。爱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我们遗忘的速度,一段记忆曲线先是迅速地滑落,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变得缓慢。
她目睹着反战的游行队伍走过,不胜悲痛,这个时候他出现,旋即他们相爱。这个异域的男子突然唤起了她少女时代的记忆。战争,伤痕,人类的感情,个体的感情,几个敏感点交织在一起,促使这两个不同国度不同职业的人相爱了,那业已缓慢遗忘的记忆突然碎片一般不清晰地出现了,愈来愈清晰。在深夜酒吧,对这个陌生的广岛男人,她第一次如此袒露自己的内心,初恋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那个曾经和她相爱的德国士兵在她家乡解放的那天被乡亲枪杀,她因为和敌人恋爱而被人斥责,剪去头发,精神错乱。记忆更加清晰了,当年的伤痛绝望在她身上被复制,她又一次疯了。
她离开纳维尔去巴黎的那天,正是广岛成为废墟的日子。
深夜的广岛酒吧,德占期的纳维尔;广岛建筑师,德国士兵。把人的内心解构开来,竟然有这么多的交汇点,处在这个交汇点上,我们无法分清过去,现在,此处,彼处;我们亦无法得知自己的感情,是虚构的过去,还是被偏移的精神家园,我们不知来自何处,去往何处。当镜头一遍遍切换到过去的时候,异样的眷念情绪残留在流逝的年华里,弥漫在这个寂静昏暗的酒吧里,弥漫在别离前的夜里。
不夜之候,愈要遗忘愈是铭记:
在酒吧,他说:多少年后,当我已将你遗忘,遗忘所有像这样的奇遇因为纯粹的遗忘习惯,我将记住你作为爱情遗忘的象征,我将回想这个故事作为遗忘的恐惧。
天明,她将离开广岛。
再没有比这更涯长难熬的时间了。他们在酒吧分离,她要忘记他。须知被遗忘的事物与我们无关,因为它们触及不了我们内心的情感波动,就像一座死火山,它们曾经爆发过却沉寂了。
她无法回到空荡荡的旅馆,她转身出门,在这个万籁俱寂的夜里。镜头从我们的眼睛所见切换到她的眼睛所见,她游荡在这个城市的街巷,这个城市的街巷在她的眼睛里缓缓游动,低低的屋檐,墙壁与墙壁之间的阴影,深蓝的夜空。还有什么比反复徘徊更能疏散这离别的沉痛呢?她选择遗忘,却竭力捕捉着这城市的每一个看得见看不见纹理。
他们再次相遇,她似乎决意要把这离别前的时间弃掷,以让自己忘却。她来到车站,他跟着她。在这个载人离别的场所,她仍然不能安定下来。再一次在酒吧,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分,他在她对面的一张桌子坐下,相对无言。我感觉到一段愈来愈稠的情绪胶着在两个人之间的空气里,这张力让我心口隐隐作痛。电影如此缓慢,缓慢地积累着我们的情绪压,愈陷愈深,这是一个难以出来的精神世界。
在她的旅馆,他们仍然是陌生人,她叫他:“Hiroshima(广岛)”,他叫她:“Never(纳维尔)”。
此时此刻,一段爱情,已经悄悄沉入两个人的历史,沉入了两个国度的历史之中。
6 ) 关于《广岛之恋》的点滴心得
如果一定要为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寻找一部电影作为划时代的里程碑的话,那么这部电影无疑应当是《广岛之恋》。《广岛之恋》以其现代意义的题材,暧昧多义的主题,令人震惊的表现手法,与新小说派的紧密联结,在多重意义上,启发和开创了现代电影。“左岸派”旗手阿伦•雷斯奈斯,玛格丽特•杜拉斯,两个人联手打造了这一个“意识流”式的现代电影之父。
1957年夏的旅馆里,一对肤色完全不同的男女在床上紧紧拥抱着,在他们身上,特写的露珠时而像可怖的原子尘。从《广岛之恋》的第一个镜头我们就可以判断这是一部探讨战争的电影。但是玛格丽特并没有从战争期间的场景作为切入点,而是选择了战后两个人的爱情透视了战争对于人类精神的摧残。女人一次一次的强调着自己看到了真正的广岛,但是男人却一直否定她的发现,因为他认为一个陌生人是没有办法真正了解广岛的核弹对于日本人民的巨大伤害。电影中的女主角在那个战争的年代爱上了一个德国人,这就是爱情对于战争的蔑视,象征了人类精神的崇高和爱情的纯粹。在这部影片之前,阿伦•雷斯奈斯拍摄了著名的反战纪录片《夜与雾》,而《广岛之恋》的开头部分,对于日本现状的描写和《夜与雾》中拍摄的集中营镜头十分相似,因此我们看到了导演没有任何种族和国家的偏见,对广大的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关怀。男人和女人没有名字,他们是高度抽象了的人,他们代表的一个是惨受战争摧残的城市,她叫内维尔,一个是饱经战火涂炭的民族,他叫广岛。
《广岛之恋》和导演之后的作品《去年在马里安巴德》却又讨论了记忆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广岛的男人和纳维尔的德国人在战争期间都是法西斯的士兵,因此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对位关系。这种对位关系,从女人看到男人睡觉的时候得手指动就开始了,因为德国人死的时候手指也是在抽搐,由此她陷入了记忆之中。实际上,通过女人的独白,我们并不知道,她要忘记谁,纳维尔还是广岛,我觉得可能是玛格丽特有意模糊了指代关系。而在女人想要忘记的过程之中,通过导演展现的众多的建筑的空镜头,我们可以发现广岛和纳维尔之间的对应互指关系更加强烈。但是到了最后卡萨布兰卡酒店那一段,则是再现电影《卡萨布兰卡》开始的时候,男女主人公在酒店见面的场景,由此隐喻了两者情人的关系,而这种情人关系在异乡(卡萨布兰卡和广岛又形成一种对位)得到强化,那么对于女人来说,这个男人就是德国人(老情人)的投影。电影结尾“我的名字是广岛,你的名字是纳维尔”,我觉得是对记忆的一种模糊,就好像女人把德国人和纳维尔同一化了,男人也和广岛同一化了,而女人是纳维尔则是对爱情的确认,把在日本的爱情和在纳维尔的爱情等同起来。
有人在你心里产生过一次核爆,那残留的废墟注定终生无法消弭。有的人选择寻找新的裂变,试图掩盖过去,但偶然的沉渣泛起,还是会勾起回忆。除非当量更大。有的人选择坐地自爆,塑造新的自己。但有时会坠入地狱。除非置之死地。
这片子我看不进去,还不如自己YY呢。
#BJIFF2018#开头无比震撼,文学埋伏于影像背后上演暗度陈仓的妙计;激活回忆的是化石的空间(广岛与内韦尔)而非柏格森意义上绵延的时间(十七年);普鲁斯特的apathy and forgotten:“当我们恋爱时,我们就预见到了日后的结局了,而正是这种预见让我们泪流满面。”
她唤他Hiroshima,他唤她Naville,他们不知彼此姓名。她的灵魂漫溢着战争弥留在她身体里的伤痛,她的一举一动背后都是一个无底深渊。他们的邂逅与爱情无关,不过是关于战争与无法弥合的过去的短暂而苦痛的遗忘。世界上每一处战争幸存下来的地方,都残留着这样的伤痕。文学气息浓重,一首悲伤的散文诗。
“左岸派”代表作。大量的意识流回忆显得文学意味太重。一些长镜头实在冗长,配乐也很怪(一部文艺爱情片用的光怪陆离的配乐)。我对这电影的表达意象,反倒觉得张洪量的那首同名曲最是贴合本片的意味(可能二者没啥关系)。这种审美需要训练,如有兴趣,先看经典影史教材。非发烧友不建议浪费时间。7.9
我知道这个电影很有历史意义什么新浪潮左岸派代表作什么的但是它确实不好看。
仅代表我个人表示: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做作,就像周璇在唱天涯歌女 = =
阿伦·雷乃长片处女作。本片标志着西方电影从古典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由同属左岸派的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雷乃在片中将广岛原爆纪录片与情欲段落交叉剪辑,并通过倒叙式闪回与跳跃性剪辑,将个人的苦难与战争浩劫相结合,对记忆与遗憾、内心现实与外部现实作了探讨,达到电影与文学的平衡。(8.5/10)
别说是50年代末,现在有多少人敢这么拍片!无怪当时这片子引起影坛震动!同年的四百击一比真的是相形见绌了。现代主义意识流不说,雷乃和杜拉斯其实是把爱情的幻觉和广岛的幻觉并置,把战胜国法国和战败国日本的共同的伤痛连接起来,进行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哲学性思辨,远远超出了反战的范畴。
看到了,看到了,这部电影我看到了。这部电影,我什么也没看到。
去资料馆看的配音版!!真想骂人啊配音真是最可怕的电影产物!!!!!性高潮的时候一个大妈冷淡的中文配音:弄死我吧。。我喜欢通奸。。(还有一些矫情的台词用中文说出来真是连琼瑶都要闭嘴了
#SIFF2014#重看,四星半;简直是马里昂巴的先声,从时空断裂到破碎叙述,从回忆的不确定到自我说服,两位大牌编剧都撼动不了雷乃的固定风格;雷乃是意识流影像呈现的最佳人选;我害怕会忘记你,我已经在忘记你,我们不同踏入时间的同一条河流,今夜你的名字叫广岛,我叫内韦尔。
今年修复的版本,片中讲的法语还算适合裸看。最后一段的情绪没有看进去。另外被隔了一个座位的男生假装无意伸手过来碰手臂,明显躲开后,他开始一遍遍抚摸起中间质感还不错的布椅,好像沉浸在影片伟大的开头里无法自拔了……
回忆让我歇斯底里
第一次看是很久之前了,这次修复版重映再看,感觉就像从没看过一样。
时间难倒回,空间易破碎,把左岸搬到广岛后,城市与城市发生的禁忌恋情。放下旧爱的方式不是拥抱新欢,而是讲述记忆。看完最大感触——嗯、杜拉斯的文字很适合拍成旁白体...
呵呵。新浪潮要是先看阿伦雷乃真TM就亏大了。每次看到这种类似廊桥遗梦调调的片子我就J8恶习。
1.对“不可能实现的爱情”的追忆,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上更是心理上的伤害的揭露;2.爱情是牺牲品。爱情是忘却与记忆、伤痛与疯狂、精神与欲望的象征。整部影片就是一个矛盾的纠结体;3.在广岛这个适合恋爱的城市里,关于你的记忆在焚烧;4.总有一天,往事总将被我遗忘,你也一样。
原諒我吧。后半段我睡著了。但是開場真的很BT。很有日本人的骨風。
大量闪回画外音,回忆梦幻遗忘想象潜意识,西方电影古典转现代的里程碑,文学电影开山之作,现代主义涟漪的原爆点。意识流结构方式,时空交错剪辑,独白叙事视角/心理化人物塑造,心理结构时空,象征与隐喻镜像语言,新小说人文关怀。法日场景两套班底分别拍摄,无主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