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guerite Gautier: Does your father love her very much?
Armand Duval: Of course.
Marguerite: Why? They must’ve been married a long time.
Armand: Nearly 30 years.
Marguerite: And they loved each other all that time?
Armand: Yes. You sound as though you didn’t believe it.
Marguerite: It’s hard to believe that there’s such happiness in this world!
Marguerite: You have never known love to last, Monsieur?
Monsieur Duval: Never, when it was unsanctified by marriage, unblessed by children or social ties.
– ‘Camille’ (1936)
1936年12月12日,改编自小仲马《茶花女》的电影《茶花》(Camille)在加利福尼亚棕榈泉首映。[1]
Greta Garbo饰玛格丽特·戈蒂埃(剧中人物译名依王振孙小说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下同)。1925年,20岁的Garbo离开瑞典和她的瑞典男友孤身抵达美国东海岸,不谙英语。1936年的她年过三十,大概最终结束了10年前开始的与男演员John Gilbert来来回回的爱情。在她初涉好莱坞的日子里,他给予了她莫大的帮助,教她明星做派、社交应酬、应对老板。他无数次地求婚,她无数次地同意却又在最后一刻反悔。“我担心他对我指手画脚成为我的主宰,我总想当那个主宰者。”除此以外,她和不同的男人、女人有着或长或短的情缘,散见于不同人的回忆文章、传记和书信。她未婚无子,1940年代初息影后收藏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艺术品——包括雷诺阿、康定斯基等人的画作——全部作为遗产由侄女Gray Reisfield继承。1905年,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工人阶级家庭——她的父亲从事着各种体力劳动,清扫街道、贩卖杂货、工厂打工甚至屠夫助手。她14岁时,父亲因西班牙流感医治无效去世。同年,在百货商店工作的她受到注意开始充当服装模特,并进而得到导演注意获得了学习表演和出演默片的机会。[2]
Robert Taylor饰阿尔芒·迪瓦尔。他时年25岁,几乎刚刚与米高梅签约。随后继续在影视行业工作了超过30年,直至1969年因肺癌病逝于加利福尼亚圣莫妮卡。1936年,他刚刚开始与女演员Barbara Stanwyck的恋爱。他们三年后结婚,并于1951年离婚,无子。1954年,他与相识两年的德国女演员Ursula Thiess结婚,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婚后,Ursula淡出影视圈,一心料理家务、陪伴他工作。他去世前数月,Ursula与前夫所生一子因吸毒过量于洛杉矶一处旅馆去世。[3] [4]
Lionel Barrymore饰迪瓦尔先生——阿尔芒之父。他时年58岁。电影上映后的第13天,他的第二任妻子Irene Fenwick死于神经性厌食。次年,他视同义女的Jean Harlow病逝,殁年26岁。1904年,他与第一任妻子Doris Rankin结婚,两人育有二女,先后于二岁及一岁时夭折。次女夭折五年之后的1922年,两人离婚。他一直工作至1950年代。1954年因心脏病,病逝于洛杉矶,终年76岁。[5] [6]剧中,年轻的玛格丽特问他,“您难道从来不知,爱情可以长久吗,先生?”他说,“从来不知,当它被婚姻的日常琐事亵渎,被子女的不幸和亲友的纷扰裹挟……”
导演George Cukor,时年37岁。他的同性恋身分是好莱坞公开的秘密。1935年,他的家刚刚重新装潢,并成为好莱坞同性恋者的聚会场所。1983年,他因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女演员Frances Goldwyn视他为一生挚爱,1976年临终前在自己和丈夫的墓地附近为他预留了一处空地,而他最终也安葬于该处墓地。[7]她和阿尔芒一样,没有亲自赶上那一天。
剧中,阿尔芒轻松地向玛格丽特介绍自己的父母,相亲相爱30多年。玛格丽特说,“难以置信,在这个世界,有如此幸事。”
1930年代是默片向有声电影过度的时代。《茶花》剧组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来自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在这个产业的年轻时代聚集到好莱坞,在人类有声电影的开篇章节里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和青春勃发的样貌。将近100年过去,他们被后人贴上幸运或不幸的标签,长眠于世界各地的墓地之中。
大概只有回顾如此早期的电影,才能产生如此厚重的历史感——一切尘埃落定——他们没有人,再会对任何人说起任何经意或不经意的逸闻趣事。相比于不知后事如何的阿尔芒,他们的故事却都已落幕——似乎没有一个,是关于玛格丽特口中“可以长久的爱情”。
[1] Camille (1936 film) [EB/OL]. (2018-10-05) [2018-12-11]. //en.wikipedia.org/wiki/Camille_(1936_film).
[2] Greta Garbo [EB/OL]. (2018-11-26) [2018-12-11]. //en.wikipedia.org/wiki/Greta_Garbo.
[3] Robert Taylor (actor) [EB/OL]. (2018-11-18) [2018-12-11]. //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Taylor_(actor).
[4] Ursula Thiess [EB/OL]. (2018-12-08) [2018-12-11]. //en.wikipedia.org/wiki/Ursula_Thiess.
[5] Lionel Barrymore [EB/OL]. (2018-12-02) [2018-12-11]. //en.wikipedia.org/wiki/Lionel_Barrymore.
[6] Irene Fenwick [EB/OL]. (2018-04-14) [2018-12-11]. //en.wikipedia.org/wiki/Irene_Fenwick.
[7] George Cukor [EB/OL]. (2018-10-11) [2018-12-11]. //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Cukor.
罗伯特泰勒在《茶花女》里可是大帅呀!不是张大帅,是真大帅。而且声音还那么有磁性(好莱坞最磁的?)。嘉宝呢,感觉三十年代后半段就已经开始显老了,眼角下垂…
乔治库克这一版的翻拍明显是美式的,有着好莱坞黄金时期大制片厂的风格印记,大量穿插的踢踏舞带有百老汇及爵士乐的遗风,华丽的摄影棚布景。导演同样保留了小仲马的文本台词。又见那个时代典型的“银幕接吻”。虽仍有仍旧有舞台剧表现形式的痕迹。却也同样作为默片向有声过渡期的历史见证不可忘
黑白时代的经典。同意某条评论说的:只有她病重时那个默默看她,给她往钱袋里塞钱,瞒着她亚芒回来却没来看她的事实的男人,才是可以托付的好男人。
“一个人怎能基于瞬间的爱情 改变人生 建立新生活呢” 最悲哀而讽刺的是 一个原本不相信爱情的风尘女 最终却死于爱情 看的过程中 中文字幕永远慢半拍 看得好心累 真希望自己还保有上学时的英语水平
风尘中多奇女子,这种浮华生活离我很远,嘉宝扮演的茶花女却是各色女人中最打动我的
Robert Taylor多么年轻!
纯洁心灵·逐爱巴黎资本社交圈,最为感触的是一位不相信爱的恐婚女为爱悲伤而死,在相信了爱的无私、善良、忠诚后又被现实打回冷宫。她的名字叫玛格丽特,她的死只因纯洁善良。葛丽泰·嘉宝和罗伯特·泰勒用情很深,演到前胸贴后背的程度,非常令人入戏。P.S. 罗伯特·泰勒帅出天际,20世纪好莱坞男主怎么那么有气质,大油头一梳全都无解!
He is a man with puppy eyes I adore. She is a woman with the sparkle I admire. 喜欢男演女演的气质,才发现魂断蓝桥和大饭店里喜欢过他们。看来我的品味十年如一啊。
幸亏玛格丽特死了
嘉宝真的很有魅力,演技也好。
嘉宝真是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冷艳啊,看见她就像看见冰山。“我的心,不习惯幸福。也许,活在你的心里更好,在你心里,世界就看不到我了……”真是很杯具啊!PS:罗伯特泰勒真是很帅很帅啊,帅过他在魂断蓝桥。
原来我小时候看的连环画来源于此,最迷人之处莫过于看一个最初不相信爱情的可怜女人最后如何死于爱情。
怎么说呢,嘉宝无论口音,姿态都显得优雅,美丽,高贵。但是和我小时候读的原著时给我留下的女主的形象有区别。以前觉得女主是脆弱的,略带病态的艳丽的病美女形象。但嘉宝呈现出那种贵族气质则与之相去甚远,显得富于涵养和礼教。哪怕情人间的挑逗丝毫没有路柳墙花的轻浮感。还有不知道为什么男女主看起来像姐弟,这有点令人出戏。不知是不是因为年代久远让我对原作女主的印象产生了偏差,看来有必要好好重温一下小说。
最后嘉宝把茶花挂在腰间的样子真美,真让人心碎。
罗伯特泰勒当时和嘉宝比,有点嫩,有点姐弟恋的意识。茶花女处于爱情时的欢乐,失去爱情时的无奈绝望,嘉宝处理得都很好。嘉宝太有魅力了,那张脸,真得超越了性别。莱昂内尔演得父亲,很真实,也有他的无奈。他求茶花女放弃那段,两位演员算是飚戏吧,很精彩。
茶花女是我读过的第一部世界名著,当年读得撕心裂肺。如今用电影重温,已经没有了那份感动。不是电影不好,是我已不再年轻,爱情变得无足轻重;嘉宝不错,演活了玛格丽特;这个故事在中国,有个喜剧的版本,叫《卖油郎独占花魁》。
14岁第一次读到茶花女病死时,还没合上书就开始大哭。玛格丽特也从此成为我对十九世纪巴黎女人的想象源本。葛丽泰嘉宝其实并不符合我脑海中的那个茶花女。嘉宝的美接近于神性,隔绝欲望,与所有的人间情爱都保持着距离。而玛格丽特是不乏热情的,她的疏离其实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单纯和悲观。阿尔芒点燃了她对生活的热情,也是同样的原因让她选择了熄灭这火焰。罗伯特泰勒真的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第一美男子,两部经典足以让他留名青史。
两个男人都不爱她,男爵花钱买占有欲,亚芒误会她爱钱时瞬间反目成仇当众羞辱她。只有她病重时那个默默看她,给她往钱袋里塞钱,瞒着她亚芒回来却没来看她的事实的男人,才是可以托付的好男人。
宴会过后,她百无聊赖的问他知不知道她最怕什么,他懵懂的说不知道,她慵懒的笑了“我最怕厌倦”
我突然间懂得了那个年代的布光构图表演音乐和故事设置 就是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