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很久没有看书了,尽管还是会去书店逛逛,翻翻,但是买回家的是极少数。什么原因都有吧,懒惰算是一个,电影也算是罪魁祸首。小说都改成电影了,看电影来的方便又直观。懒惰的时候,电影不管忠不忠实都是首选了。
一套奥斯汀在书柜里沉闷了一年,还是拜电影所赐才得见天日。
平心而论,电影拍的十分不错。场景,画面,服饰,背景,配合的十分到位。演员尽管以前都没有见过,但是都非常入戏。女主角的年龄很合适,看起来也就是17岁的样子,皮肤娇嫩,吹弹可破的感觉,还有细细的绒毛都还未褪尽。表演算是可圈可点,稍有些神经质,但还算传神。
情节都安排在不错,清晰明了,最后的结局稍稍草率了一点,Happyending一笔带过了。
喜欢简的那个时代,处处是舞会,衣香鬓影,对舞翩翩。在衣服首饰的更换中,在一场又一场的舞会中,换不完的长服,试不完的帽子,这样就过完了一生。每个单身汉都是被关注的,每个小姐出来的时候都会有一见钟情的对象,误解原谅傲慢偏见,都会一一解开。执着的人总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直很喜欢英国的古典文学,顺带着连由其改编的电影连带着喜欢.
昨天看了英国今年拍的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事先倒是没看过她的
这部小说,不过从影片那浓浓的文学氛围里还是看出了她的文笔.
简简单单的叙事,三个不同的爱情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那个马车时代的淳朴安逸.现在想起来,如果有时光倒流的话,倒是很想去那个时代去一趟,去体验一下城堡的阴森可怕,还有农庄的悠闲舒适,唉,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也只有从这种影片中得到一些慰藉了.
在开往伦敦的火车上,途径巴斯,上来一位窈窕的英国美女。缓缓入座后,她拿出一本小说如痴如醉地读了起来。一直到快下车,她收起书,发现原来是这本Northanger Abbey. 随意聊了几句,原来她本科也是学英国文学的,现在在伦敦工作。
从伦敦回来,就总想读读英国小说。今晚无事,小说没在手边,于是找到这部电影来看。现在明白那位女孩为什么要选择在巴斯旅行的时候读此书了,原来这是在巴斯发生的爱情故事。其实觉得,到一个地方,读一本和这个地方有关的书,选一个和这个地方有关的作家,的确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这部电影好看就好看在,不同于奥斯丁其他单纯以英国乡村生活和爱情为主题的叙述,这里面除了十分浪漫的爱情,还有悬疑和幻想在里头。那一个亨利,连同他的家人,一直带有神秘的气息。他是那么友善,让人觉得好可靠,可是又有一种神秘的东西,这些构成了他的美丽。
而凯西,我是从头到尾顶喜欢这个女孩的。我从内心里认可她爱她。那么一个单纯天真,喜欢阅读,充满幻想的女子。她活泼善良,心无城府。时而会说错话做错事,有一点莽撞,但这些就是她的可爱之处!!这样的女孩,是多么可爱,多么值得被爱啊!!!很庆幸我们的亨利勇于为爱情做出牺牲,有这样的女孩在身边,他会永远幸福的!
开头的一个对白很有意思,凯西在那里读书,她妈妈说她又在读书了,她爸爸笑着说,你不觉得,对于年轻女孩子来说,读书是最纯真的消遣吗??原来如此,那女孩们没事就好好读读书吧:)呵呵。如果现实差强人意,至少读像northanger Abbey这样的书,也可以体验一下浪漫的感觉:)
Northanger Abbey (1986) (2007)
Apr 16th 2009newlightBBC & 电视观感
先看了ITV 2007年的《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然后才看BBC 1986年的版本,发现把这两个相差21年的版本放在一起看,还能看出改编年代的许多文化特征。两个版本有许多共同之处,就连两位女主角,1986版的 Katharine Schlesinger 和 2007年的Felicity Jones,长得都有几分相像。Schlesinger 的 Catherine 更成熟些,而且她的一头卷发让她显得更有异国风情一些。
两个版本在剧情安排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在直线叙事中插入了女主角的梦境,1986年版侧重女主角把外部世界想像成哥特小说,2007年版则更多地挖掘了性觉醒和被压抑的情欲,把对未知的恐惧和兴奋交织在一起。这当然是2007年版编剧 Andrew Davies 在往剧情中加料了。在1986年版和简•奥斯汀的小说原著中,女主角 Catherine 读的小说是 Rodolpho,说的是小说女主角经历种种磨难终于成功战胜了恶魔,还属于青春期女性成长的经历,这和 Catherine 初见世面的成长经历有相似之处。但是 Andrew Davies 却让她从故事中间开始阅读色情小说 The Monk,于是女主角Catherine 的梦境和想像顺理成章地更接近于情窦初开的性幻想。
2007年版本的成功之处,是演女主角的选择,Felicity Jones 的 Catherine 纯真懂事,但在内心却对禁忌充满好奇。在1986年版本中,就没有向这方面深入,只是个想像力丰富的懂事女孩。
有些情节,两个版本甚至是互补的,也可以看出不同年代对原著小说中不同主题的侧重。比如在Catherine 离开 Northanger Abbey 这段,2007年版本中,花了不少篇幅描写女主角突然被男主角父亲驱逐,不得不长途单身坐公共交通工具返回家中的片段,是对她性格中顽强一面的补充,符合现代女性勇于独立处事的特点。但在1986年的版本中,则基本省略了两人的对峙和女主角单身回家这一段,而是加入了Catherine走后 Tilney 家父子之间的交锋,不仅突出了父亲的势利,还交代了儿子对待Catherine并不是一味地冲动,已经了解了她的不少背景,不仅说明男主角的稳重,而且同时突出了当时的社会阶层和收入对婚姻的影响。
可以说1986年版的Northanger Abbey更加尊重当时的历史背景,到了2007年就更象是现代爱情故事了。
从观赏角度看,1986年的 Northanger Abbey有着双重怀旧的意味。我们不仅在看古装剧,而且还在看80年代是如何表现古装剧中的浪漫爱情的。特别是其中的配乐,电子音乐加上女声的哼唱,有着那个时代的奇特的梦幻浪漫感。到了2007年,配乐就回归管弦乐了。
在男主角的选角上也反映了两个时代的不同标准。现在的爱情片比较倾向选择扮相年轻漂亮的男主角,过去则喜欢用显得成熟的男演员。Peter Firth 不算英俊但比较稳重,与2007年的 JJ Field 相比,有点成熟的“黑马王子”的感觉。
Northanger Abbey 本身,在1986年版本中在片头中已经出现。这是座四面高墙,墙外环水,好像是处于湖中的城堡,让令人印象深刻。这座非常上镜的城堡,我第一次在电影中看到是2007年的 Joe’s Palace。这是英格兰南部的 Bodiam Castle,现在是National Trust 的产业。
至少在1986年版本中,除了 Northanger Abbey,Bath 这个城市本身也在外景中出现,剧中的一幕当时人们“泡澡”的镜头,很有意思。男男女女同处一池,穿着整整齐齐的橙黄“浴衣”,女人头上依然戴着夸张的帽子,在四周是罗马厅柱的“池子”里,没至胸口的水中走来走去。同时男男女女都可以与人对话,所以还是社交场合。每个女人脖子上都挂着一个盘子,漂浮在水面,上面放得似乎是香油和石榴之类的东西――据说当时的Bath Spa风俗就是如此。到了2007年,ITV重拍 Northanger Abby时,为了节省成本,就全部搬到爱尔兰去拍摄了。
http://taohuawu.net/2009/04/16/northanger-abbey-1986-2007
因为有JJ,ITV总算有了一部像样的奥斯丁改编剧
里面的春梦只怕是奥斯汀的噩梦吧:)其他都好
虽然场景美人也不差口音迷人,但总体来讲一般,电影节奏把握得不错,女主角的幻想太过多有点烦,前面的跳舞拍太长,到后面的表白就勿勿结束了。是说女主角有时觉得她很美,但有时又觉得,她嘴巴是不是永远不能合起来……
最好的故事 还有最有魅力的男主角 超级无敌迷人 不过觉得结尾有点仓促 但是结果是好的 其他的就不重要了
有人评论“男二丑得可以去演巴黎圣母院了”= =噗
女主角太美太可爱了~~~
Felicity Jones, 太可爱❤
剧情只够3星,可JJFeild太可爱了,有些镜头有些角度很像六小龄童。Henry这个人物很有趣,彬彬有礼下掩藏着纯朴多动的内在。女主的皮肤那叫一个娇嫩啊,性格那叫一个纯洁天真活泼可爱直接花痴啊,喜怒都写在脸上,性觉醒的十足YYer.可惜,Austen小姐自知有情有趣之人成不了眷属
男主角有点jude law的感觉
JJ Feild太迷人了……
不知道应该说电影的前2/3讲述的太慢,还是应该说影片时间应该再长上几十分钟,仓促的结尾让人感觉莫名其妙稀里糊涂,很多事情都没有交代清楚,便草草了事了。另外结尾的那段独白也让人摸不着头脑。btw,为什么Carey Mulligan的胸在这里面显得那么假呢?★★★
这个女主角啊。。。
没有预期好看觉得是JaneAusten作品中最无趣の一部了。据评论07版还算拍的好的。不喜欢女主没搞懂漂亮在哪成天看小说成天胡思乱想没脑子还自作聪明。男主倒是一典型除了不帅。故事一开始没弄清谁是friend谁是foe。男女间情感处理的草率。诺桑觉寺让我想到蝴蝶梦中の曼德林~~
简直是琼瑶剧啊
爱YY的小女主,穆里根在这里真漂亮,JJ的男主也很是那么回事,唯一毁掉的是史上最丑男二号
风景太美而故事太无聊
奥斯汀是治愈系女作者
为什么感觉男主和女主就像两个只会笑的小白痴……
结束得好突然,还有男主突然出现生气女主的那场戏也太突兀奇怪了,如果原著如此情节,那么原著本身也不怎么精彩。不过实在太喜欢 费莉西蒂·琼斯了,一颦一笑都如此美丽,也确实把角色所需要的单纯、淳朴体现出来了。
完全是因为男猪脚才坚持看完的。帅哥就是力量